道理已经明确,关键是起大勇猛心,看得破,忍得过 ,想得到,做得来
【但当精进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
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
善知识,不堕邪见。】
佛说要努力精进降伏自己心念思想的烦恼,烦就是扰乱,恼就是
困扰,讨厌的意思。人生就是在困扰中过一辈子,人的一生都在烦恼
中度过,甚至连作梦都还在烦恼,烦恼的根本就由我见来的。‘起大
勇猛’,就是发狠心。发狠心很难,现在学佛修道的人很多,那有几
个人真发狠心修行?无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打坐也好,那有人精
进勇猛?都把学佛当消遣,想到的时候,或是遇到挫折的时候,才念
念佛、打打坐,都没有勇猛切断的决心,世人都是‘看得破,忍不过
,想得到,做不来’,不是大勇猛的人做不到。
‘未得令得,未断令断’。得什么呢?清净圆明。要‘得’容易
,要‘断’可就难了。烦恼、我相、感惰、习气断不了,很多人学打
坐问如何断除妄念,其实,方法在你那里,你想断就断,那有什么方
法?拿出勇猛心,说放下就放下。
断什么呢?贪心、嗔心、慢心,他没有说痴心唷!因为痴包括了
整个,断不了就是痴,智慧不够,看不破,也忍不过。下面还有谄曲
与嫉妒,谄就是献媚,俗称拍马屁;曲,不直,转弯,人是喜欢转弯
的唷!人都喜欢说假话,直心是道场的人非常少。做人很难,不谄曲
不转弯,太直的话又容易得罪人。人不只是对别人谄曲,也对自己谄
曲;人不只是喜欢欺骗别人,也喜欢欺骗自己。你不要说我们修行人
不谄曲不拍马屁,哼!才拍得厉害呢!哦!我最近特别用功,每天打
坐坐了三次,拜佛拜了五百拜耶!这是不是对自己谄曲?
再来就是嫉妒,我们上次讲过,人的嫉妒心理非常可怕。人类这
些贪、嗔、慢、谄曲、嫉妒的心理,是人性中最坏的一面,与生俱来
,每一个人都有。乃至于这个人很清高,与社会都不来往,这是嗔心
大,因为他讨厌这个世界,讨厌人家做坏事,讨厌人家追求名利。譬
如有些人说你有钱又怎么样?你有地位又如何?我又不求你,有钱有
地位是你家的事,这也是嫉妒,这也是慢心。把这些心理都拿掉,此
心才能平静,如古人所讲的‘人平不语,水平不流。’你说我打坐的
时候很清净,这些心理都没有,不算本事!你到外面做事,与人接触
一下看,‘圆觉经’这里说要‘对境不生’,碰到人家欺负你、侮辱
你、取笑你,这个时候看你心动不动?你说我一个人住在山里头,在
佛堂里烧个檀香,看的是菩萨,菩萨又不惹你,当然清净!什么是修
行?要在这些地方下工夫。
‘彼我恩爱,一切寂灭’。既没有恩,也没有爱。既没有怨,也
没有恨。这是学佛第一步,这是学佛的基本修养,也是做人的基本修
养,做到这些基本的修养,儒家叫作君子、道家叫作真人,佛家叫作
菩萨。假如拿小乘道来讲,能够做到‘精进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
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
切寂灭。’已经到家了,那是罗汉境界。以大乘道来讲,还不够,还
须‘渐次成就’,再求进步,还要‘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这是佛
对净诸业障菩萨作最后吩咐,就是中国人所讲的求明师指点。是明师
,不是名师;名师容易找,明师难啊!没有明师指点,容易堕入邪见
,这也是由小乘道转入大乘道的关键。
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
善知识,不堕邪见。】
佛说要努力精进降伏自己心念思想的烦恼,烦就是扰乱,恼就是
困扰,讨厌的意思。人生就是在困扰中过一辈子,人的一生都在烦恼
中度过,甚至连作梦都还在烦恼,烦恼的根本就由我见来的。‘起大
勇猛’,就是发狠心。发狠心很难,现在学佛修道的人很多,那有几
个人真发狠心修行?无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打坐也好,那有人精
进勇猛?都把学佛当消遣,想到的时候,或是遇到挫折的时候,才念
念佛、打打坐,都没有勇猛切断的决心,世人都是‘看得破,忍不过
,想得到,做不来’,不是大勇猛的人做不到。
‘未得令得,未断令断’。得什么呢?清净圆明。要‘得’容易
,要‘断’可就难了。烦恼、我相、感惰、习气断不了,很多人学打
坐问如何断除妄念,其实,方法在你那里,你想断就断,那有什么方
法?拿出勇猛心,说放下就放下。
断什么呢?贪心、嗔心、慢心,他没有说痴心唷!因为痴包括了
整个,断不了就是痴,智慧不够,看不破,也忍不过。下面还有谄曲
与嫉妒,谄就是献媚,俗称拍马屁;曲,不直,转弯,人是喜欢转弯
的唷!人都喜欢说假话,直心是道场的人非常少。做人很难,不谄曲
不转弯,太直的话又容易得罪人。人不只是对别人谄曲,也对自己谄
曲;人不只是喜欢欺骗别人,也喜欢欺骗自己。你不要说我们修行人
不谄曲不拍马屁,哼!才拍得厉害呢!哦!我最近特别用功,每天打
坐坐了三次,拜佛拜了五百拜耶!这是不是对自己谄曲?
再来就是嫉妒,我们上次讲过,人的嫉妒心理非常可怕。人类这
些贪、嗔、慢、谄曲、嫉妒的心理,是人性中最坏的一面,与生俱来
,每一个人都有。乃至于这个人很清高,与社会都不来往,这是嗔心
大,因为他讨厌这个世界,讨厌人家做坏事,讨厌人家追求名利。譬
如有些人说你有钱又怎么样?你有地位又如何?我又不求你,有钱有
地位是你家的事,这也是嫉妒,这也是慢心。把这些心理都拿掉,此
心才能平静,如古人所讲的‘人平不语,水平不流。’你说我打坐的
时候很清净,这些心理都没有,不算本事!你到外面做事,与人接触
一下看,‘圆觉经’这里说要‘对境不生’,碰到人家欺负你、侮辱
你、取笑你,这个时候看你心动不动?你说我一个人住在山里头,在
佛堂里烧个檀香,看的是菩萨,菩萨又不惹你,当然清净!什么是修
行?要在这些地方下工夫。
‘彼我恩爱,一切寂灭’。既没有恩,也没有爱。既没有怨,也
没有恨。这是学佛第一步,这是学佛的基本修养,也是做人的基本修
养,做到这些基本的修养,儒家叫作君子、道家叫作真人,佛家叫作
菩萨。假如拿小乘道来讲,能够做到‘精进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
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
切寂灭。’已经到家了,那是罗汉境界。以大乘道来讲,还不够,还
须‘渐次成就’,再求进步,还要‘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这是佛
对净诸业障菩萨作最后吩咐,就是中国人所讲的求明师指点。是明师
,不是名师;名师容易找,明师难啊!没有明师指点,容易堕入邪见
,这也是由小乘道转入大乘道的关键。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