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的关系
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清曾国藩“德根才枝”。“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此喻言近旨远,喻义深刻。曾国藩曾讲:“有才无德,近于小人;有德无才,近于愚人;与其有才无德近于小人,不如有德无才近于愚人。”这段话也反映了曾国藩既强调德才兼备,又注重以德为先。人之德行犹如树根,是根本,才能如同枝叶,根深方可叶茂,本固才能枝荣。德乃水之源,才乃水之波,一个人有高尚的德行,配上过硬的本领,就能够造福社会,成就事业。否则,人无佳德,其才就如无本之木,没有根基,难以丰茂。当然,根也离不开枝叶,德不能没有才相助,必须“德有才以辅之,才有德以主之”,才能相互辅成,相得辉映。
总之,德才相比,德重于才,居于首位;德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用人要德才兼备。当今太平盛世唯才论要不得,唯德论也有失偏颇。德才兼备者,首先倾向于德,其次才考虑才干,始终是用人的首选目标。
以上内容从网上找来的,我没有加入一个字。下面的内容才是我的。
《待补充》
2012-09-13
nixiaxue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清曾国藩“德根才枝”。“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此喻言近旨远,喻义深刻。曾国藩曾讲:“有才无德,近于小人;有德无才,近于愚人;与其有才无德近于小人,不如有德无才近于愚人。”这段话也反映了曾国藩既强调德才兼备,又注重以德为先。人之德行犹如树根,是根本,才能如同枝叶,根深方可叶茂,本固才能枝荣。德乃水之源,才乃水之波,一个人有高尚的德行,配上过硬的本领,就能够造福社会,成就事业。否则,人无佳德,其才就如无本之木,没有根基,难以丰茂。当然,根也离不开枝叶,德不能没有才相助,必须“德有才以辅之,才有德以主之”,才能相互辅成,相得辉映。
总之,德才相比,德重于才,居于首位;德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用人要德才兼备。当今太平盛世唯才论要不得,唯德论也有失偏颇。德才兼备者,首先倾向于德,其次才考虑才干,始终是用人的首选目标。
以上内容从网上找来的,我没有加入一个字。下面的内容才是我的。
《待补充》
2012-09-13
nixi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