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ods
(翻出一篇以前写哈罗德的,在这里备个份。)
一直觉得,哈罗德之所以以一家商店的身份成为英国旅游必去景点,一是因为她的传统,二是因为她的傲娇。这两点都特别英国。如果你看过《小不列颠》,会知道英国人最自豪的就是这个。他们骄傲的很骚,幽默的很传统。
一
上班第一天,负责培训的人力经理Tom发表演说,“you think that is a store? No, it is a stage.”
这个从不足三十坪的杂货店起家的百年奢侈老店,一直在努力把零售业做成戏剧业。
它的宣传点从不在于店内有多少大的一线奢侈品牌入驻,尽管那是它最真实的零售数字和地位。
与HARRODS这几个字联系在一起的,总是她的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
一楼抛饼的印度大叔同时献唱歌剧,第一家为狗狗举行婚礼的店,第一家配有自己银行和直升飞机运输服务的商场,最顶级的personal shopping服务,用一条南美眼镜蛇来守护店里名贵的限量鞋……除了这些大胆的宣传策略,它还很聪明的把时尚和文化做了完美的结合。有非常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只是为了来看一眼戴妃情人给她的那枚戒指和香槟杯。她的橱窗设计不拘泥于品牌展示,还扩展到诸如纪念约翰蓝侬,迈克尔杰克逊等文化事件,在王子大婚时店里的家居展和婚纱展可谓当时伦敦的一道风景。
哈罗德由英国人建立,几经发展,先后被埃及,卡塔尔王室收购,于是,店内原本本土的设计加入了非常强烈的中东和非洲元素。比如埃及风格的电梯,据说和尼罗河的流动速度一样(真是太能扯!),整个中庭都是和大英博物馆合作设计的,非常地道的复古埃及风。而整座大楼外形星光熠熠,保证每月都有新的设计和主题,花重金打造的效果,让你在夜晚的骑士街第一个看到的永远是这座宫殿一般的商场。
二
“在这里,我们来定义奢侈,我们让最顶级的服务变得稀松平常。让享受服务的人只需在内心OS“ok, because it is harrods." 这是员工培训时Tom和雇员说的,而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真是这么做的。不可否认,每一个在哈罗德工作过的人都对她的企业文化有很强烈的认同感。同时,和大家喜欢保留哈罗德的绿色购物袋一样,每个在那里工作过的人也会以那段经历为荣。即使是sales,或者门口的green man.
哈罗德有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店员,遍布亚非欧拉美,但并不是每个销售都期待来这里工作,因为有太多龟毛要求,比起在舒适的boutique里享受轻松友好的工作氛围,这里每天都像战场。
每一个店员进店都要求full makeup,美甲要做法式,鞋子要穿高于3厘米跟的。”哈罗德的精神“足足培训了一天。而他的till training也非常系统,从如何识别假币,防止偷抢,到如何对积分卡的话术培训,从进来到送走客人都有规定的话语,不可随便乱说,也不能少说。不说have a nice day就等着被经理骂吧,不用双手递东西也会被念好久。
但是她的伙食是真的非常赞,自助餐,便宜且兼顾了世界各地的口味,还有只有楼下半价的cupcake和好喝的有机酸奶和costa的咖啡和美味的下午茶,真的非常怀念!
除了一般的有钱消费者,这里和其他奢侈品商场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客户群有很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你要懂得他们的禁忌和爱好,购物习惯和性情。他们当中有些是第一次来到英国来见识皇家范儿的游客,有些是十几年前的老客户,来这里寻访自己儿时的回忆,有些则是王室明星,一来就包场,比如把这当家的贝克汉姆。
所以销售不仅需要卖东西,更重要的是有长袖善舞宠辱不惊的能力。比如碰到一个根本不拿正眼看你的有钱bitch怎么办,碰到明显只看不会买还一通照相的游客怎么办?最难办的是碰到怀旧游客,让他们失望是最不可饶恕的。所以你要表现出“我们如今和过去的服务一样优秀体贴,而店里还新增加了更多的奢侈选择。”
三
让企业兴旺的归根结底是人才。这里集合了零售业和时尚业最牛的buyer,市场推广,媒介,visaul merchandising, 保证了顶级创意的高效执行力。
其实对哈罗德这样的百年老店,最重要的是不要积重难返,而哈罗德一直保持清醒的市场意识和敏锐的嗅觉。英国的零售业在一零年可谓一败涂地,但在这样的时刻,哈罗德仍然完成了既定的销售额,并成功易主。
有几个小故事是哈罗德的精神遗产之代表,从中大概可以窥见这个老店那种傲娇的奢华劲儿。
——曾经有位美国客人在某个早上醒来忽然很想给自己的宠物狗狗买几个哈罗德出品的宠物烘焙糕点,然后打了电话,下午直升机就为它送到了。
——小Tom在十岁那年曾来哈罗德购物,当时在收集某种玩偶的他差一个就凑成了全套,当时玩具部的经理是一个很和蔼的大叔,两人在玩具堆里待了一天,大汗淋漓,大叔陪他把那种玩偶一一拆开,终于找到了他缺的那一个——20年后,长大的Tom站在我们面前,作为哈罗德玩具部的经理和培训员,对我们说,”我在25岁时成为哈罗德玩具部的经理并不是偶然“。
每个在哈罗德工作的人,都会有一张一模一样的哈罗德积分卡,大家不但常常使用,还会略带炫耀的把它放在钱包显眼的位置,这种荣誉感大概来自于我们每个人对品牌的一种爱和温情。
当你用精益求精战胜了粗糙的竞争者,如何让雇员像爱护自己的名誉一样去爱护品牌的荣誉,才是企业文化的真谛。而哈罗德做到了。
在我离开一年半后,在马来机场看到哈罗德的小店仍然激动的跑去和吉祥物小熊合影。看着印有金色“Harrods”的墨绿色的购物袋,我的脑海里便出现了远在岛国的那个商场里热气腾腾的忙碌和繁华。——那个我战斗和生活过的华丽舞台。我会一直在心里默默祝福她,也祝福每个正在shop floor优雅战斗着的哈罗德人!
一直觉得,哈罗德之所以以一家商店的身份成为英国旅游必去景点,一是因为她的传统,二是因为她的傲娇。这两点都特别英国。如果你看过《小不列颠》,会知道英国人最自豪的就是这个。他们骄傲的很骚,幽默的很传统。
一
上班第一天,负责培训的人力经理Tom发表演说,“you think that is a store? No, it is a stage.”
这个从不足三十坪的杂货店起家的百年奢侈老店,一直在努力把零售业做成戏剧业。
它的宣传点从不在于店内有多少大的一线奢侈品牌入驻,尽管那是它最真实的零售数字和地位。
与HARRODS这几个字联系在一起的,总是她的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
一楼抛饼的印度大叔同时献唱歌剧,第一家为狗狗举行婚礼的店,第一家配有自己银行和直升飞机运输服务的商场,最顶级的personal shopping服务,用一条南美眼镜蛇来守护店里名贵的限量鞋……除了这些大胆的宣传策略,它还很聪明的把时尚和文化做了完美的结合。有非常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只是为了来看一眼戴妃情人给她的那枚戒指和香槟杯。她的橱窗设计不拘泥于品牌展示,还扩展到诸如纪念约翰蓝侬,迈克尔杰克逊等文化事件,在王子大婚时店里的家居展和婚纱展可谓当时伦敦的一道风景。
哈罗德由英国人建立,几经发展,先后被埃及,卡塔尔王室收购,于是,店内原本本土的设计加入了非常强烈的中东和非洲元素。比如埃及风格的电梯,据说和尼罗河的流动速度一样(真是太能扯!),整个中庭都是和大英博物馆合作设计的,非常地道的复古埃及风。而整座大楼外形星光熠熠,保证每月都有新的设计和主题,花重金打造的效果,让你在夜晚的骑士街第一个看到的永远是这座宫殿一般的商场。
二
“在这里,我们来定义奢侈,我们让最顶级的服务变得稀松平常。让享受服务的人只需在内心OS“ok, because it is harrods." 这是员工培训时Tom和雇员说的,而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真是这么做的。不可否认,每一个在哈罗德工作过的人都对她的企业文化有很强烈的认同感。同时,和大家喜欢保留哈罗德的绿色购物袋一样,每个在那里工作过的人也会以那段经历为荣。即使是sales,或者门口的green man.
哈罗德有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店员,遍布亚非欧拉美,但并不是每个销售都期待来这里工作,因为有太多龟毛要求,比起在舒适的boutique里享受轻松友好的工作氛围,这里每天都像战场。
每一个店员进店都要求full makeup,美甲要做法式,鞋子要穿高于3厘米跟的。”哈罗德的精神“足足培训了一天。而他的till training也非常系统,从如何识别假币,防止偷抢,到如何对积分卡的话术培训,从进来到送走客人都有规定的话语,不可随便乱说,也不能少说。不说have a nice day就等着被经理骂吧,不用双手递东西也会被念好久。
但是她的伙食是真的非常赞,自助餐,便宜且兼顾了世界各地的口味,还有只有楼下半价的cupcake和好喝的有机酸奶和costa的咖啡和美味的下午茶,真的非常怀念!
除了一般的有钱消费者,这里和其他奢侈品商场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客户群有很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你要懂得他们的禁忌和爱好,购物习惯和性情。他们当中有些是第一次来到英国来见识皇家范儿的游客,有些是十几年前的老客户,来这里寻访自己儿时的回忆,有些则是王室明星,一来就包场,比如把这当家的贝克汉姆。
所以销售不仅需要卖东西,更重要的是有长袖善舞宠辱不惊的能力。比如碰到一个根本不拿正眼看你的有钱bitch怎么办,碰到明显只看不会买还一通照相的游客怎么办?最难办的是碰到怀旧游客,让他们失望是最不可饶恕的。所以你要表现出“我们如今和过去的服务一样优秀体贴,而店里还新增加了更多的奢侈选择。”
三
让企业兴旺的归根结底是人才。这里集合了零售业和时尚业最牛的buyer,市场推广,媒介,visaul merchandising, 保证了顶级创意的高效执行力。
其实对哈罗德这样的百年老店,最重要的是不要积重难返,而哈罗德一直保持清醒的市场意识和敏锐的嗅觉。英国的零售业在一零年可谓一败涂地,但在这样的时刻,哈罗德仍然完成了既定的销售额,并成功易主。
有几个小故事是哈罗德的精神遗产之代表,从中大概可以窥见这个老店那种傲娇的奢华劲儿。
——曾经有位美国客人在某个早上醒来忽然很想给自己的宠物狗狗买几个哈罗德出品的宠物烘焙糕点,然后打了电话,下午直升机就为它送到了。
——小Tom在十岁那年曾来哈罗德购物,当时在收集某种玩偶的他差一个就凑成了全套,当时玩具部的经理是一个很和蔼的大叔,两人在玩具堆里待了一天,大汗淋漓,大叔陪他把那种玩偶一一拆开,终于找到了他缺的那一个——20年后,长大的Tom站在我们面前,作为哈罗德玩具部的经理和培训员,对我们说,”我在25岁时成为哈罗德玩具部的经理并不是偶然“。
每个在哈罗德工作的人,都会有一张一模一样的哈罗德积分卡,大家不但常常使用,还会略带炫耀的把它放在钱包显眼的位置,这种荣誉感大概来自于我们每个人对品牌的一种爱和温情。
当你用精益求精战胜了粗糙的竞争者,如何让雇员像爱护自己的名誉一样去爱护品牌的荣誉,才是企业文化的真谛。而哈罗德做到了。
在我离开一年半后,在马来机场看到哈罗德的小店仍然激动的跑去和吉祥物小熊合影。看着印有金色“Harrods”的墨绿色的购物袋,我的脑海里便出现了远在岛国的那个商场里热气腾腾的忙碌和繁华。——那个我战斗和生活过的华丽舞台。我会一直在心里默默祝福她,也祝福每个正在shop floor优雅战斗着的哈罗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