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回顾-4」安妮宝贝专访:好好读书
![]() |
城画:“自省”是安妮作品很大的一个特质,但是安妮自己也说过:若对自己太多自省,触摸到的生命之深渊,便更暗、更长。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维持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
安妮:探索和挣扎在追求平衡的过程中,这个动态大概就是在维持平衡的状态。我们生命中有很多问题是不能得到解决的。比如一些隐秘的黑暗面,其中的困境以及种种困惑,它们难以被解决,但是你要有直接面对它们的勇气。我曾经在一本小说《福楼拜的鹦鹉》里面,看到过一段话,说如果你理解凝视脚下黑暗的深渊能使人平静,那么你就不会往下跳。这是一种凝视黑暗深渊的能力。所以,我想,也许站在悬崖边缘与它对峙,就是平衡。
城画:可是你试图在《莲花》里寻找答案?
安妮:没有答案。《莲花》里面没有答案。里面的三个人虽然看起来似乎是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但是那其实都是很顺其自然的归宿,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不是他们自己争取到的。只能说他们各自都有了一个被安排的结局,但是这不能算做是答案。
城画:肯接受这种安排就是一个答案吧?感觉上跟命运和解了。
安妮:是跟命运心平气和的态度。和解有妥协的以为,但《莲花》的态度里面没有妥协,它有理解之后的接受。
城画:《莲花》中内河的“死”,较之安妮其它作品里的“死”,更安静而明亮。我想知道安妮在现在这个阶段是怎么看待“死亡”这个问题。
安妮:我觉得生、死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它们互相同意,并不矛盾。《莲花》里的死亡显得平静自若,因为他们遵循某种力量推动的轨迹,自然地走到了这一步,这就是最后的解决方式。它在此刻对他们来说,是适宜的,公平的。
人应该正视死亡的问题,不用逃避,也不要看得过分的严重。我总觉得在人的生活中,应该有见到尸体的经历,亲眼见到,甚至亲手摸到,它会使你警醒,让你知道死亡到底离你有多近。这个近,并不是说我们要去选择它,而是要意识到它是生命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带来威慑,使你对时间对生活有更多警惕。我们并不是总有时间做很多浪费和后悔的事情。
城画:《莲花》中善生的经历让我想知道你怎么看待个人与血缘宗亲之间的关系?
安妮:父母永远都是希望能控制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自己的控制和保护之下。离开父母,自己出来生活。虽然开始会有很艰难的过程,但是最后还是有勇气做到了。而且如果你能够做好事情,能让自己成熟有力,反而会更有能力回馈给家人。
城画:很多人说安妮的作品越来越不强调故事性。
安妮:我从来不认为小说就是用来将故事的。它如果被当作一种纯粹的文体被尊重,就会具备一种复杂的形式。也许它会需要涉及到各类学科的知识,有结构和叙述的挑战,需要注意语言节奏和意境氛围。需要反复思量,尝试,调整。它是一个宏大的工程,有理性端正的架构,以感性结实的血肉映衬,包括很多元素,精神的,情感的,哲学的,情绪的......它有需要背负的重量。不仅仅是情节,也不仅仅是语言。
我的小说会倾向把故事性弱化,注重内心分析和观察。如果能够深入行进,文字会获得通往他人内心的路径,与它的阅读着之间发生关系,它会被喜欢和尊重。现在的很多小说可能故事很精彩,跌宕起伏,浓墨重彩,但是它们跟阅读者之间不能进行沟通。它不够有力。
城画:这应该不是你刚开始写作时就意识到的?
安妮:是慢慢清楚和坚定下来的想法。最早期的作品,也许看起来也只是一些简单的小故事,但那些小故事已经带有雏形,它们当中隐藏着对人的内心非常直接和执拗的,一种探索追究的意愿。
城画:“故事的弱化”,是经过这些年不断的写作之后,自己做出的选择吗?
安妮:不是选择。我经常觉得人不能选择写作及如何写作,只有写作才能来选择从事它的人以及他从事的方式。写作是一件非常单纯的事情。我一般写到哪里就是哪里。有时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写完一本书之后,如果需要重新再写一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把它写完的。似乎是另有一种力量在控制和代替着我来写。
城画:在安妮的作品中,“爱的发生”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而折磨人的部分往往是相爱之人的“相处的方式”上,安妮认为呢?
安妮:爱情是感情的一部分。我的小说更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发生,以及这些感情的属性。在《莲花》这样的后期作品里,几乎连一处性爱的描写都没有。
写作描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我对这方面可能持一种消极的态度: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始终有疏离和坚硬的本质,很难靠近,也不能互相理解。如果彼此因为各种不同的目的而发生关系,那么就会有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不能解决的痛苦存在。不论是否相爱,只要是人与人的相处,就要面对这些问题.所谓完美的人际关系我觉得是不存在的。我相信每一个人不论身份地位如何,内心都会有不可消解的残缺和阴影所在。只不过大部分的人在正常生活中,都不会把这种痛苦拿出来示人。就好象有很多读者会对我说,我非常喜欢你的书,但我不愿意告诉别人我在看你的书。我想他在回避让别人接触到他内心的那个真实而隐秘的存在,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有脆弱和挣扎,另一方面他又非常需要沟通和理解。这是一个小小的坚硬的内核,隐藏在血肉深处。它是黑暗的。
城画:安妮跟一部分读者之间似乎一直都有比较好的沟通,这种沟通对安妮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安妮:读者的这些问题,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没有必要去回答的,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内心的深度讨论的层面,他们会称之为故作姿态,并加以误解和攻击。即便如此,我依旧会继续。如果他们发问真诚有理的问题,在我的能力许可范围之内,我会回答。如果有些问题连我自己都看得不是很清楚,就不会贸然答复。这是我对他们的尊重。这就跟我们在公众场所里让座,随手帮助别人一样,替别人解答困惑,是对身边人可以有帮助的事情。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不同,但都应该具备“利他”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