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作之殇 ——小丑独角戏《尤利斯战役》
这是一场什么战役?是如何跟老板要求加薪的战役吗?除了这个我没看出什么来。
《尤利斯战役》这部小丑独角戏,是以前《乔尼的小推车》的续集——我没有看过,据说还不错。可这一部却有失水准,剧情简单,加之对法式幽默的缺少共鸣、字幕和同声传译的糟糕,演员在台上倒是欢蹦乱跳,我则沉沉欲睡。
小丑这种艺术角色,说来很有意思,既能表现滑稽幽默的喜剧,又能以喜衬悲表现悲剧。这部戏属于后者,但又差太多,未见喜,也未见悲,这到底是因为为了工作繁重要求加薪的故事内容,引不起我的共鸣(我也工作繁重,状态低落啊),可能是我已经麻木了,还是因为前作的爱情内容更能侵入年轻观众们的心底里呢?
这部戏的舞台背景非常简单,因为根本没有;道具也很简单,一杆红色旗帜,用来代表快乐心情、向前的意志和步伐;一个纸箱,用来象征繁重的工作;一个登高梯,用来表现工作艰辛的过程。这是独角戏的特点吧,在蓬蒿看比佐时,大概也是这个样子,不重其形,而重其内质——这也是独角戏难演的原因吧,把观众的目光牢牢吸引住,只能靠戏剧的情节内容,和演员高超的演技了。
在前作中失去爱情的小丑,在这一部中,找到了失去的原因,即物质的缺乏,自己没有珍珠,没有糖果,没有各式各样的比基尼,最重要的是缺少戒指——嗬,这一点跟眼前的一部分现实有点相似哦。
所以小丑寻找工作,为了自己物质方面的理想,哪管多么繁重,哪管工资多么微薄。一个人为了理想,总是这样的义无反顾,坚忍不拔。终有一天,小丑发现,他承受不了那些压力,工资根本不够使用,于是他要求提高工资。故事在这里是高潮部分,小丑站在梯子上,面对象征公司领导阶层的高空高喊“涨薪金”。当然故事的最终结局是,小丑失业,抗议游行,回到了以前的穷困潦倒。
这就是这部戏的情节,同舞台背景和道具一样,也很简单,没什么起伏和波澜。这也是不让人叫好的原因,甚至于让人对如此简单的情节产生怀疑,难道就是如此?表现了什么?
看过之后,我一直在想,如果这部戏内质就是我所看到的这个表象展现的这些东西,那完全可以归类于差戏里面,看过即扔。
牵强一点地试图寻找这部戏更深刻的内核,小丑为了爱情理想,放弃自由自在的生活,忍辱负重地去工作,最终不免又回到了原来的生存状态,尤其是以他的鼻子丢失和复得为其生活状况、心理状态的分界线,是不是象征了自由和自我的迷失和找回?
希望这不是我的故作深刻。
历数我在电影、戏剧里看过的小丑,几乎都是滑稽搞笑、行为古怪、后果糟糕、但绝对幸运的角色。这部戏里,显然欠缺太多,虽然小丑还是去年的那个小丑,但戏剧的水平和表演效果退步不少,想知道是何种原因。难道对于艺术作品来讲,真是应了那条“潜规律”:续集从来都比前作要差?
《尤利斯战役》这部小丑独角戏,是以前《乔尼的小推车》的续集——我没有看过,据说还不错。可这一部却有失水准,剧情简单,加之对法式幽默的缺少共鸣、字幕和同声传译的糟糕,演员在台上倒是欢蹦乱跳,我则沉沉欲睡。
小丑这种艺术角色,说来很有意思,既能表现滑稽幽默的喜剧,又能以喜衬悲表现悲剧。这部戏属于后者,但又差太多,未见喜,也未见悲,这到底是因为为了工作繁重要求加薪的故事内容,引不起我的共鸣(我也工作繁重,状态低落啊),可能是我已经麻木了,还是因为前作的爱情内容更能侵入年轻观众们的心底里呢?
这部戏的舞台背景非常简单,因为根本没有;道具也很简单,一杆红色旗帜,用来代表快乐心情、向前的意志和步伐;一个纸箱,用来象征繁重的工作;一个登高梯,用来表现工作艰辛的过程。这是独角戏的特点吧,在蓬蒿看比佐时,大概也是这个样子,不重其形,而重其内质——这也是独角戏难演的原因吧,把观众的目光牢牢吸引住,只能靠戏剧的情节内容,和演员高超的演技了。
在前作中失去爱情的小丑,在这一部中,找到了失去的原因,即物质的缺乏,自己没有珍珠,没有糖果,没有各式各样的比基尼,最重要的是缺少戒指——嗬,这一点跟眼前的一部分现实有点相似哦。
所以小丑寻找工作,为了自己物质方面的理想,哪管多么繁重,哪管工资多么微薄。一个人为了理想,总是这样的义无反顾,坚忍不拔。终有一天,小丑发现,他承受不了那些压力,工资根本不够使用,于是他要求提高工资。故事在这里是高潮部分,小丑站在梯子上,面对象征公司领导阶层的高空高喊“涨薪金”。当然故事的最终结局是,小丑失业,抗议游行,回到了以前的穷困潦倒。
这就是这部戏的情节,同舞台背景和道具一样,也很简单,没什么起伏和波澜。这也是不让人叫好的原因,甚至于让人对如此简单的情节产生怀疑,难道就是如此?表现了什么?
看过之后,我一直在想,如果这部戏内质就是我所看到的这个表象展现的这些东西,那完全可以归类于差戏里面,看过即扔。
牵强一点地试图寻找这部戏更深刻的内核,小丑为了爱情理想,放弃自由自在的生活,忍辱负重地去工作,最终不免又回到了原来的生存状态,尤其是以他的鼻子丢失和复得为其生活状况、心理状态的分界线,是不是象征了自由和自我的迷失和找回?
希望这不是我的故作深刻。
历数我在电影、戏剧里看过的小丑,几乎都是滑稽搞笑、行为古怪、后果糟糕、但绝对幸运的角色。这部戏里,显然欠缺太多,虽然小丑还是去年的那个小丑,但戏剧的水平和表演效果退步不少,想知道是何种原因。难道对于艺术作品来讲,真是应了那条“潜规律”:续集从来都比前作要差?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