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盘点
把今年一年的杂记,时间上倒着,一篇篇地搬到这里。最后是08年1月1日写的07年小结。
2007年9月16日时,盘点过一次:
读了尼采《尼采思想传记》、《朝霞》、《不合时宜的沉思》、《快乐的科学》;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上半部),转读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4册)。
春节期间,重读蒙田《随笔全集》(三册)。其后,读了歌德文集(12册)、雪莱全集(7册)、普希金文集(10册)、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6册)。
翻译雪莱抒情诗几十首、读《浮士德》英文本(上半部)并翻译若干抒情性较强之章节。
读了钱穆《国史大纲》(上下)、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下)、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上下)、《秦汉史》、《吕思勉论学丛稿》若干。读《三国志》(5册)。
读莎士比亚,并动手翻译《仲夏夜之梦》并校对一边。
读莱辛。读《美学》四册。
。
后面记得的有:
莱辛三本读完了。《美学》读完了。路德文集第一本。
王尔德。中间夹杂着读列维斯特劳斯的文集,读了两本,重读了《忧郁的热带》。
读了布鲁姆的《巨人与侏儒》,转读柏拉图对话录。
最后读拉美文学,逐字逐句分析帕索的《帝国轶闻》 中的章节。
总结其中的关系,应该是:
读了尼采和海德格尔之后,开始读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准备慢慢读,仔细读,“从头读起”,读了之后,很大程度上解除了焦虑感。
春节期间,一口气买了好几套文集,就一路读掉了歌德文集、雪莱全集、普希金。尤其是雪莱的短诗和诗剧,天才无比,读了一些原文,并做了一些翻译。而勃兰兑斯的皇皇巨册《19世纪文学主流》,也一口气读完。彻底相信,要读原文,要读最重要的作家和诗人的作品。读了浮士德的原文(只有第一部),翻译了其中的重要片段。读莎士比亚,翻译了《仲夏夜之梦》。
中间插进来的,是读中国史书,大概是想休息休息,一口气读了钱穆、吕思勉、翦伯赞的几种通史,买了钱穆、吕思勉的文集。
然后感觉要读点基督教,就读了路德文集第一本。中间跳过去读到了王尔德的狱中书信,和以前读的印象完全不同,于是读了他的文集。读了他的文集、书信,《道林·格雷的肖像画》非常杰出。
读了《巨人与侏儒》,受触动,重读苏格拉底、柏拉图、色诺芬。
07年最后的收获,是读了帕索的《帝国轶闻》,并用“回到文本”的方法,对其中的章节进行分析。更加确信作者的“写作方法”是非常严谨而深刻的。
读书之外,2007年,似乎也听了不少古典音乐,看了不少经典电影。几乎没怎么浪费时间,没有参与什么社会活动。
2007年9月16日时,盘点过一次:
读了尼采《尼采思想传记》、《朝霞》、《不合时宜的沉思》、《快乐的科学》;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上半部),转读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4册)。
春节期间,重读蒙田《随笔全集》(三册)。其后,读了歌德文集(12册)、雪莱全集(7册)、普希金文集(10册)、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6册)。
翻译雪莱抒情诗几十首、读《浮士德》英文本(上半部)并翻译若干抒情性较强之章节。
读了钱穆《国史大纲》(上下)、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下)、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上下)、《秦汉史》、《吕思勉论学丛稿》若干。读《三国志》(5册)。
读莎士比亚,并动手翻译《仲夏夜之梦》并校对一边。
读莱辛。读《美学》四册。
。
后面记得的有:
莱辛三本读完了。《美学》读完了。路德文集第一本。
王尔德。中间夹杂着读列维斯特劳斯的文集,读了两本,重读了《忧郁的热带》。
读了布鲁姆的《巨人与侏儒》,转读柏拉图对话录。
最后读拉美文学,逐字逐句分析帕索的《帝国轶闻》 中的章节。
总结其中的关系,应该是:
读了尼采和海德格尔之后,开始读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准备慢慢读,仔细读,“从头读起”,读了之后,很大程度上解除了焦虑感。
春节期间,一口气买了好几套文集,就一路读掉了歌德文集、雪莱全集、普希金。尤其是雪莱的短诗和诗剧,天才无比,读了一些原文,并做了一些翻译。而勃兰兑斯的皇皇巨册《19世纪文学主流》,也一口气读完。彻底相信,要读原文,要读最重要的作家和诗人的作品。读了浮士德的原文(只有第一部),翻译了其中的重要片段。读莎士比亚,翻译了《仲夏夜之梦》。
中间插进来的,是读中国史书,大概是想休息休息,一口气读了钱穆、吕思勉、翦伯赞的几种通史,买了钱穆、吕思勉的文集。
然后感觉要读点基督教,就读了路德文集第一本。中间跳过去读到了王尔德的狱中书信,和以前读的印象完全不同,于是读了他的文集。读了他的文集、书信,《道林·格雷的肖像画》非常杰出。
读了《巨人与侏儒》,受触动,重读苏格拉底、柏拉图、色诺芬。
07年最后的收获,是读了帕索的《帝国轶闻》,并用“回到文本”的方法,对其中的章节进行分析。更加确信作者的“写作方法”是非常严谨而深刻的。
读书之外,2007年,似乎也听了不少古典音乐,看了不少经典电影。几乎没怎么浪费时间,没有参与什么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