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 - 灵感之城
原文部分已刊载於《明日风尚》2012年9月刊,为布鲁克林特集之一部分,未经許可,请勿转载
图/邱于真
“……城市是那些对戏剧、音乐或其他艺术有着特殊兴趣的人互相认识和集中的地方,一个城市的整体性表现在能够把有共同兴趣的人汇聚一堂,这是城市最大的可用资源之一,很可能是最大的一个。”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作者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
这两三年,我发觉自己时常反向而行,坐在由曼哈顿去到布鲁克林的火车上。
那里总有让我好奇的不断涌现的新名词、新地标、新人物、新热点。
跳蚤市场、书市、新餐馆、二手店、独立杂志也是我地图上的探访地点。
布鲁克林有250万人口(超过波士顿、印第安纳波利斯和旧金山加起来的总和),却不让人感觉挤逼, 气氛自在。
旧厂房、旧船坞、红砖楼,保留工业时代的大气,充满历史感的粗朴优雅。
迷路问询,总有人停下,耐心解释带引,与曼哈顿街头行色匆匆的纽约客不同。
街上有绿树,孩子奔跑嬉戏,时常遇见block party (街头派对)。
小店店主,画廊主持,餐馆招待,多半是年轻人,诚恳有礼,温文好脾气,还都赏心悦目的好看。
这看似闲散,从容不迫的背后,却是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气象。
最近十年, 有将近一万家新公司在布鲁克林创立,年创意经济总值接近10亿美金(布鲁克林经济发展公司(Brookly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oration)2005年的估算)。
布鲁克林跳蚤集市创办人Jonathan Butler称,“布鲁克林,连同想法接近的柏林和波特兰等城市,正领衔全新的创业型经济,将由高科技互联网所带来新机会和对传统价值(比如创造带来的满足感与社区精神 )的向往共冶一炉。”
有抱负有创意的人们正在布鲁克林一展身手。Energy Hub发明节省能量的Smart Meters,n+1开创出色的独立文学杂志,而Etsy彻底改变了手作(DIY)的概念。年轻的小规模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年轻人都梦想成为企业家,改变触及的一切。布鲁克林精神正在驱动创新,为社区注入活力。
2002至2005年间,布鲁克林创意自由职业者人数增长33.2%, 三倍于曼哈顿(6.5%),达到2万2千人,其中超过七成的是独立艺术家、作家、摄影师、珠宝设计师、电影人、建筑师等。
布鲁克林北边Greenpoint至南边Red Hook面水的社区,被称为 "创意新月"(Creative Crescent),
是全世界的独立艺术家最密集的地域。
巧妙用心的城市规划和政府支持也仿佛点石成金,在迅疾的gentrification(中产阶级化)进程中,尽力保持商业与艺术的平衡, 保留传统商铺和社区特色,维持原有社群和人情味(跳蚤市场(Brooklyn Flea),农夫集市(De Kalb Market), 食品合作社(Park Slope Food Coop)) 等,同时吸引新人群。
改建中的布鲁克林大桥公园(Brooklyn Bridge Park) 将重新定义滨水空间,改造废弃码头,恢复生态系统,引入多样性体验,成为布鲁克林人和外来游客的绝佳休闲地。
拥有Etsy等创意高科技公司的DUMBO,已崛起成为东岸的硅谷(Silicon Beach)。 旧厂房和废弃仓库等改建为画廊和剧院,为艺术家提供展览空间和演出场地。艺术家社团和支持机构也十分活跃。
而Bedfood Avenue一带的Williamsburg,则满是充满艺术气息的咖啡馆、杂货店、独具风格的二手时装店,由仓库甚至锅炉房改建的画廊,现场音乐场所,以及由棉纺织厂改造的酒店等。
位于Williamsburg 和Vinegar Hill之间, 占地300英亩的布鲁克林海军船坞区(Brooklyn Navy Yard),现已拥有200多家公司,包括Steiner Studios影视基地等,正引入本地特色小批量手工食品生产, 建设为绿色工业中心。
日落公园(Sunset Park) 将兴建全世界最大的屋顶农场,运用水耕技术,利用现存大面积的工业楼顶空间,提供更多有机食品和蔬菜,还可收集丰盛的雨水,降低水费成本。
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 在《世界都市的未来》一文中写道:“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成群结队来到布鲁克林,不只是为了寻找就业机会,更是因为那里有一些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事物,比如音乐、艺术、设计、美食、商店、技术和绿色产业。尽管经济学家可能不会这样讲,但成功的真谛就是:要够酷才行。”
如同数百年来,来自世界各地在布鲁克林扎根的移民,这些年轻人带着梦想而来,以灵感和勇气为双翼,脚踏实地完成梦想。
在布鲁克林,一切皆有可能,过去如此。始终如此。 这里是与众不同的灵感之城。
图/邱于真
![]() |
“……城市是那些对戏剧、音乐或其他艺术有着特殊兴趣的人互相认识和集中的地方,一个城市的整体性表现在能够把有共同兴趣的人汇聚一堂,这是城市最大的可用资源之一,很可能是最大的一个。”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作者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
这两三年,我发觉自己时常反向而行,坐在由曼哈顿去到布鲁克林的火车上。
那里总有让我好奇的不断涌现的新名词、新地标、新人物、新热点。
跳蚤市场、书市、新餐馆、二手店、独立杂志也是我地图上的探访地点。
布鲁克林有250万人口(超过波士顿、印第安纳波利斯和旧金山加起来的总和),却不让人感觉挤逼, 气氛自在。
旧厂房、旧船坞、红砖楼,保留工业时代的大气,充满历史感的粗朴优雅。
迷路问询,总有人停下,耐心解释带引,与曼哈顿街头行色匆匆的纽约客不同。
街上有绿树,孩子奔跑嬉戏,时常遇见block party (街头派对)。
小店店主,画廊主持,餐馆招待,多半是年轻人,诚恳有礼,温文好脾气,还都赏心悦目的好看。
![]() |
![]() |
![]() |
![]() |
这看似闲散,从容不迫的背后,却是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气象。
最近十年, 有将近一万家新公司在布鲁克林创立,年创意经济总值接近10亿美金(布鲁克林经济发展公司(Brookly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oration)2005年的估算)。
布鲁克林跳蚤集市创办人Jonathan Butler称,“布鲁克林,连同想法接近的柏林和波特兰等城市,正领衔全新的创业型经济,将由高科技互联网所带来新机会和对传统价值(比如创造带来的满足感与社区精神 )的向往共冶一炉。”
有抱负有创意的人们正在布鲁克林一展身手。Energy Hub发明节省能量的Smart Meters,n+1开创出色的独立文学杂志,而Etsy彻底改变了手作(DIY)的概念。年轻的小规模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年轻人都梦想成为企业家,改变触及的一切。布鲁克林精神正在驱动创新,为社区注入活力。
2002至2005年间,布鲁克林创意自由职业者人数增长33.2%, 三倍于曼哈顿(6.5%),达到2万2千人,其中超过七成的是独立艺术家、作家、摄影师、珠宝设计师、电影人、建筑师等。
布鲁克林北边Greenpoint至南边Red Hook面水的社区,被称为 "创意新月"(Creative Crescent),
是全世界的独立艺术家最密集的地域。
巧妙用心的城市规划和政府支持也仿佛点石成金,在迅疾的gentrification(中产阶级化)进程中,尽力保持商业与艺术的平衡, 保留传统商铺和社区特色,维持原有社群和人情味(跳蚤市场(Brooklyn Flea),农夫集市(De Kalb Market), 食品合作社(Park Slope Food Coop)) 等,同时吸引新人群。
改建中的布鲁克林大桥公园(Brooklyn Bridge Park) 将重新定义滨水空间,改造废弃码头,恢复生态系统,引入多样性体验,成为布鲁克林人和外来游客的绝佳休闲地。
拥有Etsy等创意高科技公司的DUMBO,已崛起成为东岸的硅谷(Silicon Beach)。 旧厂房和废弃仓库等改建为画廊和剧院,为艺术家提供展览空间和演出场地。艺术家社团和支持机构也十分活跃。
而Bedfood Avenue一带的Williamsburg,则满是充满艺术气息的咖啡馆、杂货店、独具风格的二手时装店,由仓库甚至锅炉房改建的画廊,现场音乐场所,以及由棉纺织厂改造的酒店等。
位于Williamsburg 和Vinegar Hill之间, 占地300英亩的布鲁克林海军船坞区(Brooklyn Navy Yard),现已拥有200多家公司,包括Steiner Studios影视基地等,正引入本地特色小批量手工食品生产, 建设为绿色工业中心。
日落公园(Sunset Park) 将兴建全世界最大的屋顶农场,运用水耕技术,利用现存大面积的工业楼顶空间,提供更多有机食品和蔬菜,还可收集丰盛的雨水,降低水费成本。
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 在《世界都市的未来》一文中写道:“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成群结队来到布鲁克林,不只是为了寻找就业机会,更是因为那里有一些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事物,比如音乐、艺术、设计、美食、商店、技术和绿色产业。尽管经济学家可能不会这样讲,但成功的真谛就是:要够酷才行。”
如同数百年来,来自世界各地在布鲁克林扎根的移民,这些年轻人带着梦想而来,以灵感和勇气为双翼,脚踏实地完成梦想。
在布鲁克林,一切皆有可能,过去如此。始终如此。 这里是与众不同的灵感之城。
Daisy人在紐約
(New York City, United States)
微博:http://t.sina.com.cn/daisyjingnyc 微信:brunchwith Instagram:...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