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美国找工作简历背后的逻辑(超长文)--------------自己收藏
中文我们叫简历, 英文好象有两种定义, 一个叫RESUME, 另一个叫CV curriculum vitae, 这个词组在很多语言都存在,或者说是在很多拉丁语衍生的语言都存在, vitae是生命,生活的意思. 感觉上好象CV更多的用在欧洲或英联邦的申请比较正式职位, 学位, 鉴定的范围里, 你要提交个人历史的所有经历和清单. 很严格很文绉绉的味道.
而在美国, 我们普遍地把简历叫做RESUME, 实际上E的上面有个小尾巴, 有点法文感觉, 估计美国人不想把它搞的过分严肃了, 所以要带点美国式的浪漫和随意吧. 但到了职场, 就变成了生存问题, 外表上的浪漫无法替代生存的严酷.
上一篇主要写了怎么营销定位自己的求职方向, 好象永远讲的都是虚的, 很多朋友一想到找工作, 就会迫不及待地写自己的简历. 如果不经过一定的筹划, 这种心态会让你未来求职的过程变得曲曲折折. 原因很简单, 因为你的方向可能错了. 我有很多朋友在美国稳定下来了, 都想大展宏图般的做些生意. 但很多都半途而废了, 说到底就是在行动前你可能没有一个好的商业企划书(BUSINESS ACTION PLAN). 很多细节在行动前你没有考虑到, 分析清楚会让你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 你对你了解多少, 你对你的产品在市场中了解多少, 你对你的客户了解多少, 你对你的COMPETITOR又是了解多少. 不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 我希望你慢一步, 挣钱有的是机会, 没有早晚, 可能一个好主意, 三年让你成功. 不管我们是为了找工作还是为了发财, MARKETING的训练都是对你人生有益的, 让你对周围跟你有关系的世界发生关注, 进行分析, 然后采取行动.
到底相信谁给你修改简历
好吧, 这章让我讲讲怎么写简历法, 如果你轻易在网上GOOGLE下简历RESUME两个字, 成千上万的LINK会出现在你眼前, RESUME可能是世界上出现最多的文件种类了, 在现代的社会里可能会人手一份, 或N份, 也会有成千上万的书或学手教你怎么写这个小”纸头. 大多数来我这儿的学生会理直气壮地告诉我这是他们CAREER CENTER老师发的TEMPLATE, 也会有一些朋友心血来潮的编出自己的样式来. 有的小姑娘还信誓旦旦地表示她的简历经过了二十美国帅GG的细心修改, 应该没问题了. 好 让人无奈地中国蛤蟆GG Faint啊(or FT, 现在小姑娘们常用, 多指由于怯懦, 虚弱而体力不支进而昏倒的意思).
确实, RESUME确实是个非常严谨严肃的东西, 但不是从样式上来说的, 而是从逻辑上来说的.
如果你在美国进行过比较的培训时, 你会发现管理其实只是一种激发人领导或合作解决问题的手段, 大家综合所有人的智慧和潜能把一些很复杂的事情有系统有逻辑的解决. 掌握一定逻辑后, 你不需要一个权威来告诉你, 你的简历一定要这么写, 一定要给多少人改过, 一定要用哪个TEMPLATE. 而这个逻辑就是我第一章苦口婆心换来的一句话: 站在RECRUITER看简历的立场上, 解决我们怎么写简历的问题.
简历背后的逻辑
跟现在有点不同, 十年前来美国留学的学生大多都是大学毕业后两, 三年才出来的, 蛤蟆G可能稍微笨点, 熬了六, 七年才出来, 一是为了省吃俭用攒学费, 弄的自己只能请女朋友在马路牙子上啃路边的小炒, 想象下要是写在电影里一个发愤图强一起奋斗为外人看的温馨场面, 那肯定是挺浪漫的事儿, 但在姑娘们心中肯定会有杆秤, 衡量出爱与付出之间的缘分. 这二呢, 不知道英语能不能衡量出一个人的智商来, 反正好象早出来的就能早娶上媳妇, 能娶上媳妇说明应该比较有出息了. 象我们这样一个点儿没踩好, 以后就一直赶不上趟的, 一直只能自己郁闷着. 再进一步胡说八道肯定就没人看了.
但有一点还是值得庆幸的, 我们多多少少有点阅历, 虽然都在努力, 大风浪来的时候, 可能心态会有点不一样. 简历在出国前就写过N多了, 中英文对等, 还要贴照片的, 一般这照片也是征婚的和找工作的混用. 反正都是为了吸引人的. 但一到了美国, 再这么贴照片就会被认为对美国人权歧视的蔑视. 你以为你美啊? 那么多漂亮姑娘都忍疼删除了.
快毕业了, 记得蛤蟆G刚开始写简历的时候, 足足三大页, 还密密麻麻的, 生怕丢了什么自己辉煌的历史. 反正我这儿什么都干过, 你要什么我这儿都能着活上. 但却犯了写简历的一大忌. 从RECRUITER阅读简历的角度来说, 你犯了个定位错位, 人家手里只想招个做会计的专业人才, 你这东写一道, 西写一点, 人家都不知道你到底想干什么, 他们处理这样的简历几乎就是随手一扔. 因为对他们来说, 这么写简历的机会都是没经验的学生, 你不知道自己想干些什么, 而且肯定你也不会干些什么. 在他们心中可以这么"你要吹你什么都能做, 就说明你什么都做不了". 所以第一简历切忌没有目标, 没有定位, 没有重点地罗列你所有想干的和你曾经干过的. 如果你学的是MBA, 想象中你想做很多事情, MARKETING啦, PURCHASING啦, FINANCE啦, 尽量写出三个简历来.
这第二个忌讳呢, 对于学生或工作经历少于五年的朋友来说, 简历主体一定要尽量控制在一页以内. 没有任何一个RECRUITER有兴趣读一个用三页纸写出了求职一个ENTRY LEVEL职位的简历. 因为你不可能会有那么多东西值得去写, 如果你这么写了, 在他们心中只能说明你还是个新手, 你的组织语言能力和认识有问题. 在这个世界里, 千万别觉得自己很牛, 虽然这有时劝都劝不住啊. 就一页, 除非你把你的三页拿给蛤蟆GG看, 我保证给你删掉两页半而且还比你拿三页还有效.
但这剩下的一页却是要承载你所有的希望, 是精华中的精华, 有时会让你为删去一个逗点或添加一个字而苦恼半天. 看似内容更少了, 但里面蕴涵着更大的思维逻辑和文化背景.
美国文化是怎么判断人的
来到美国, 生活在别人的国家里, 处处会感受到文化的差异, 所谓文化就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历史思想或思维方式 (瞎编的, 你要是觉得错了, 就埋怨一下). 中国肯定有中国文化, 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我们也经常会把中国文化有意识地展现给外国人, 但中国文化都传承于一些思维理念和思想, 那么现在有个简单的问题: 你们知道中国文化的鼻祖是谁吗? 大家都会如数家珍: 老子, 墨子, 庄子, 孟子, 这最著名的叫孔子. 我们管他们叫古代思想家, 哲学家, 那我们鼻祖都思想了些啥, 说了些呀呢? 大家一块背两段吧, 孔子的"人之出, 性本善"啦, "三人行必有我师"啦, 老子的"道可道, 非常道"啦, 很多很多了, 现代人几乎没人喜欢读这些东西, 一是都是太生疏的古文, 二是我们巴答巴答眼睛想想看, 好象到处都是大道理, 也没解释:”为啥就人之初, 性就本善啦”, “怎么着对面走来三个人就肯定有一个是咱师傅啦”, “道可道, 非常道, 那到底是些啥道道呀?”. 不明白, 反正就背吧. 现在大中小学里的老师也是一样, 在课堂里拼命地往黑板上写, 你学生也别问什么, 就抄吧, 就背吧, 这中国千年来你只有背的资格, 没有要求解释的权利. 而且中国人行为上也特别喜欢讲大道理, 就象蛤蟆GG一样. 这就是文化对我们言行的影响. 大脑的活性永远超不出书本里写的东西, 人们的心态是僵化的, 理教的, 统治的, 故弄玄虚的, 而不是他们所说的传道, 授业, 解惑. 不要小看这个影响力, 它深深地影响着你的思维方式和在美国找工作的机会.
同样的, 美国人或西方人的行为或生活方式也是受着一定思维和思想模式影响的. 那这里同样地问一句:你知道, 西方文化的鼻祖是谁吗? 就是起源和对后人影响最深刻的思想家.
毫无疑问, 他们是古希腊的蘇格拉底Socrates,和其學生柏拉图Platonic, 还有柏拉圖的學生亚里士兵多德Aristotle, 並称为「古希腊三哲」。 咱们就拿那鼻祖的鼻祖蘇格拉底说事吧, 之所以是思想家, 文化先驱, 那他总得说了点啥震撼人心的话才能影响他人吧, 你知道他都说了些啥吗? 告诉你吧, 他几乎什么都没说, 唯一一个能成为名言的话就是"我知道我不知道什么", 这是啥名言呀, 我们指望你能给我们讲讲你不知道的东西吗? 毫无逻辑.
但就这么一个西方绝对的先人, 发明了我们在美国或西方世界里影响深远的思维定式<形式逻辑>. 所谓的<形式逻辑>就是演绎推理, 三段论, 设问句, 诘问句, 写文章的论点, 论据, 结论等等, 后来发展了数理逻辑, 朴素逻辑, 工具逻辑, 和辩证逻辑. 想想我们自己的经验吧, 美国人咋让你来上学的, 总得考托, 考G吧, 啥是托, G呀? 说到底不就是逻辑嘛, 你通过了考试, 说明你能用这样的思维定式来上课了. 上了学后,一个教室既领袖又竞争地分析来, 分析去, 也是用的逻辑方法进行分析. 到了工作后, 行动计划, 反复论证, 层层检验, 不断检讨提高, 也离不开逻辑思想的指导. 这种西式的思维角度相对于东方哲学那种从宏观到微观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说更强调从微观入手, 也就是比较重视细节的推导. 拿西方发明的金融工具来说, 有股票, 有期货, 又有对股票期货看涨看跌的股权期权, 很多金融工程的学生学了很多看似很牛的人发明的衍生工具或MODELS, 很多金融手段越做越细, 世界也为此处于疯狂状态, 但最终却忽略了金融工具本身起源的意义和作用. 这让我们看到西方很多政治家经济学家在微观控制上越来越精细, 越来越难懂, 但在宏观上却闹不懂中国为什么发展比他们好.
好了, 言归正传. 其实西方, 东方在哲学上各有利弊, 各有优势, 只是看你在什么地方, 取何种心态用了, 处理何种问题了. 我们现在在美国找工作, 了解点西方文化下的逻辑思维方法是很重要的. 那美国人是怎样思考问题的呢? 你要是在美国的课堂里参加过讨论, 分析过CASE你就会了解到, 教授是不会有什么正确答案的. 很多时候在开始做个事情前也没有对结果的臆想, 但随着对数据和信息的演绎和推理, 合理的答案自然会出来的. 其实如果你要仔细观察蛤蟆G在这里学的文章, 你会感觉也是有意识地利用了点西方人写文章的逻辑 – 从细节或一个具体的事例开始, 阐述一个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背后的逻辑道理. 如果有机会你可以看看美国的TIME或BUSINESSWEEK里的文章. 看看他们是怎么写东西的. 举个例子, 现在杂志都比较喜欢写些介绍中国情况的文章,有一个是讲中国的改革开放的. 如果是人民日报写的, 肯定是在哪个中心, 几个基本点的光辉指引下奋永向前的结果. 绝对是假大空. 从原因入手, 直接阐述结果. 而美国人写的呢, 是从深圳一个生产线上的女工一天的生活起居谈起, 谈到她们的喜怒哀乐, 谈到她们为什么要出来打工, 谈到她们的理想, 谈到她们的爱情, 也谈到现状. 这种东西是美国人能看得进去了, 他们必须有种切身感, 亲历感才会认真读下去的. 一句话吧, 美国人在看东西的时候, 如果感觉不到"故事"的意味, 脑袋是动不下去的, 就跟日本人不把一件事画成小人儿书就做不出汽车, 印度同学不唱歌哼着小调就读不下书, 墨西哥人不扭屁股就讨论不了问题一样. 我们也可以从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感受到这种意识的存在. 例如美国学MBA绝大多数是用CASE STUDY(案例教学), 美国的法律也是用案例法来推广有效性, 基督徒读的圣经的基本形式也是由很多故事组成的 (中文叫圣经故事).
这里的”故事”, “事例” 可以简单地表述成叫:细节. 从细节信息中得出的结论.我这里写到这里也要得出个结论就是:我们写简历一定要写成"故事"形式, 所有的细节信息, 加杂着一些简单的演绎过程,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RECRUITER作出推理, 得出结论. 一个空洞的, 泛泛的描述在美国是不会让任何雇主清楚地判断你能胜任他们的工作的.
这是中国学生在简历里经常用的描述方式 "我在某个公司干过某个职位, 做了个这样的一个项目". 在RECRUITER眼里这是一个空洞的描述, 因为他们并不能判断你到底用了什么知识, 怎么干的, 在什么工作平台上用了什么工具. 这才是一个招聘人最关心的东西. 如果你感受不到, 那就请在重复一遍我反复要朋友铭记在心的那句话:”站在美国人思维逻辑的基础上, 想想我们该怎么把这个简历写得让RECRUITER更感兴趣.”
RECRUITER语法
你需要一个权威来教你吗? 感觉上是不用的, 因为这些都是从你内心深处感受到的别人内心思考中最基本的东西. 你用得着别人给你个简历模板来学怎么写简历吗? 好象也不用的, 因为再好的简历模板也是为了让RECRUITER读 明白的. 很多同学一拿来简历就说这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发的模板, 从我的角度上来说, 不管是谁做的这些模板, 很少有无论从形式还是逻辑上产生效益的. 现在我不做什么权威, 但会教你怎么用自己的力量通过人性的考察来写一个不太容易被扔掉的简历.
RECRUITER是一帮很死脑筋的人, 很固执的, 很势利的人, 他们在重视内容的同时也很在乎简历的用辞. 他们更发明了些自己内部流行的语言习惯. 你如果按照标准语法方式写, 可能会让他们很难过, 这种难过不是没有道理的. 要知道他们每天要看几十, 几百封乱七八糟的简历, 对一些单位没必要的用语是比较腻味的. 下面是一些招聘人比较变态偏执狂的语法, 尽量少碰吧:
1). 简历中最好不出现人称或物主代词: 象you, I, He/She, You, We, They, Your, Our, Their也是挺忌讳的....
RECRUITER内心纠结分析: 因为所有简历的东西都是在表述你一个人的经历, 用第一人称代词, 物主代词是没必要的. 其它的人称代词对你自己的经历是无关紧要的.
2). 简历中尽量少出现冠词, 例如, a, an, the
RECRUITER内心纠结分析: 简历是描述你普遍而不是特殊的状况的, 而冠词的目的是特指一个事物的特殊性, 唯一性. 你所描述的经历不能让人感觉是偶然或特殊发生的.
3). 简历中尽量少出现助动词, 例如, am, are, can, could, may等等
RECRUITER内心纠结分析: 简历所描述的是一贯性的, 真实性的技能和过程, 不应有虚拟的, 进行的, 模棱两可的, 或意愿式的描述存在
4). 简历中尽量少出现形容词和副词, 例如, Excellent, good, strongly, prefect.
RECRUITER内心纠结分析: 跟COVER LETTER动态的描述不一样的是, 简历要描述的是个静态的, 真实的东西, 有什么就说什么, 阅读者要通过你非渲染描述的事实来判断你的能力经验是否真实. 另一方面, 一个能被所有人用在任何简历的描述方法是不能突出你任何东西的. 而这些形容词和副词就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 也是缺乏你简历的特质的.
一句话, 简历看起来应该是个很实在, 很朴实无华, 很真实的东西, 没有太多的修饰, 虚华, 它是一贯性的, 表述的是你自己稳定的能力和”真实”的经验.
简历的格式
很多人喜欢把简历放在表格里, 好象这样看起来显的很规矩, 里面文字罗列方式是一块一块的, 但也许你不知道, 在大量海选简历时, 有些公司或招聘人是把简历扫描到SEARCH机器中以识别关键字来进行初选的, 逻辑上行的通的表格中的竖行在机器横行扫描后的就变得支离破碎了.
美国人对你的经验比你的学识更看重, 因为这意味着, 你真正会干些什么事. 所以在写简历的时候什么重要, 什么放在前面.
为了表示简洁, 你的简历最好只用一种字体, 如果你学过E-BUSINESS商业推广中, 你会知道在做网页时专业人士一般只推荐三种字体: Times New Roman, Verdana, 和 Arial. 根据我自己的习惯, 与Times New Roman和Verdana相比, ARIAL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更圆满清晰的字体, 所有我进一步推荐你使用ARIAL. 除了你的名字外(20号), 其它一律用一到两种FONT(字号), 主体内容用10或11号字, 根据你的内容丰满度. 如果使用的是10字, 那么每个分主题(象EDUCATION, EXPERIENCES)可用10号大写加粗(BOLD), 而每个分主题内的阶段经历, 公司, 学校和年限等可用9号字大写加粗(BOLD). 简历的所有地方杜绝下划线和斜体或任何其它方式的字体修饰, 这会让简历本身脱离了朴实, 真实的本质.
招聘是怎样开始的
有时我会吹嘘自己认识多少多少RECRUITER, 这有意义吗? 其实没有的, 对我们应聘者来说, 一个没有从HIRING MANAGER那儿拿到OFFER许可的RECRUITER对你来说一钱不值. 也就是说, 我认识的几百个RECRUITER不光对你做在的行业可能不相关, 对你找工作如果他们没有OFFER许可也是没用的. 你用不着死里白咧给他们打电话, 写E_MAIL. 如果你的简历足够完美, 一旦他们手里有了OFFER许可, 他们会主动找上门来的. 所以一定要记住真正找工作的过程不是你去找工作, 而是工作来找你, 而简历就是这样的敲门砖, 是RECRUITER认识你的第一个东西, 同时也是面试问题的重要依据. 那这个OFFER ASSIGNMENT是怎么来的呢? HIRING MANAGER根据业务发展需要, 生意扩展需要人手时, 首先需要申请BUDGET, 在公司批准后, 他就开始草拟JOB DESCRIPTION, 经过有经验的RECRUITER润色后, 贴在相应的网站, 报纸, 或公司内的报告栏里. 但更多的情况(70%以上)是RECRUITER自己拿在手里在所有你可能出现的地方找到你. 所以让他们找到你比你去找到他们要重要的多. 一个完美的简历会让你等在家应付着无尽的电话. 道理很简单, 就是为了得到佣金, RECRUITER会想尽所有方法找到HIRING MANAGER需要的人才. 在RECRUITER眼里, 你的简历跟所有美国人的简历都是平等的.
一份经过自己润色的简历, 在你的眼里可能区别不大, 但在RECRUITER眼里可能却是天壤之别. 在写简历的时候, 很多人都希望有个有经验的人能进行些指导. 但什么样人才能真正叫有经验? 真正能帮到你呢? 不是那二十几个讨姑娘喜欢的美国帅GG, 也不是英语纯熟的当地美国朋友. 那些真正对你来说是有经验的是指那些对你的行业十分了解的专业人事或你的教授. 但我们作为外国学生天生地不熟的, 哪里能认识什么专业人士呢? 你要是再仔细想想, 如果你未来的老板能给你修改下简历那可就真的没问题了吧. 但我这工作还没有呢, 哪儿去找我未来的老板了?
你未来的老板到处都是, 因为他们都在一个统一的专业的美国商业系统(ISO)下工作的, 他们的经验和要求也都是一致的. 而这些对未来的你详细要求和工作描述都清清楚楚地写在了他们给RECRUITER的JOB DESCRIPTION上了.
你要是自己阅读一份详细的JOB DESCRIPTION, 你会发现它一般会分两部分: JOB RESPONSIBILITY和JOB REQUIREMENT, 前者讲的是这个工作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要做些什么事情, 这个工作的目标和过程是什么样的, 而后者是讲要完成这个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知识, 学历和技能. 不过在JOB DESCRIPTION这两者是分开写的, 是脱节的. 但在你的简历里是需要把RESPONSIBILITY和REQUIREMENT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 这是我讲过的MATCH的要求, 也是我们写简历的唯一目标. 简单解释下就是需要你描述你用了什么知识技能(REQUIREMENT)去完成了一个事情
(RESPONSIBILITY). 也就是用我在这章前面长篇累述的重点: 要用故事细节说话. 所以我给朋友布置的第一个作业就是: 要你在自己的领域, 自己的职位LEVEL上找至少二十封JOB DESCRIPTION来自己阅读, 分类, 把相似的RESPONSIBILITY排列组合起来, 这样会使可能毫无经验的你对你未来要发展的行当有一个真实全面的了解. 因为它是出自你未来很多老板之手.
简历的初稿和表述
你的简历要过两关: RECRUITER和HIRING MANAGER, 他们是你求职道路上最关键的两个人. 在表述上你的语言也要照顾这两种人. RECRUITER呢, 一帮外行充内行的家伙, 他们可不是HR, 这是很多人的误解, 其实HUMAN RESOURCES主要的职责是协调劳资关系, 安排员工的劳保福利, 进行职业培训等等的, 虽然招聘也可以是他们职责的一部分. RECRUITER可分外部的和内部的RECRUITER, 但现在绝大多数RECRUITER都被公司外包出去了, 因为这需要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 HIRING MANAGER其实就是你未来的老板, 但HR可给HIRING MANAGER定义招聘目标, 帮助落实条件细节, 帮助HIRING MANAGER找到最好的RECRUITER. RECRUITER则负责从大量的简历中挑选一个或几个CANDIDATES供HIRING MANAGER面试. 所以一个外部的RECRUITER跟你的联系对你来说跟一个公司直接给你打来的电话是一样重要的.
我跟一些RECRUITER简单地聊过, 他们基本上也是专业化的(找COMPUTER的不会去找采购的), 也要不断地补充行业知识, 他们会跟我们一样参加了很多次行业年会和职业培训, 从中吸收提高专业素养, 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 一切也都是为了更好地赚钱. 他们大多都是家庭办公室(HOME院OFFICE), 有的会搭伙倚靠在几个大的招聘公司. 在发现一个大的招聘公司的RECRUITER联系你时, 不但要关心那个RECRUITER给你带来的工作机会, 也可以到他们的网站留意一下其它RECRUITER的广告, 因为一个招聘事务所都是为一个行当专业化的. 我们要是信息不断扩展, 他们在MONSTER.COM或CAREERBUILDER上贴一条广告要500多刀, 你不能让这些信息浪费了呀.
RECRUITER和HIRING MANAGER对你的简历观察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HIRING MANAGER作为你的未来的老板要专业的多了, 也更注重细节. 不管怎样, 你写简历的时候只照顾你方面的感受都是注定要有问题的. RECRUITER的角度更重视点, 关键字, COMMON SENSE中可以理解的东西, 效率是他们从几百封似是而非的简历中找到有价值人才的关键. 到了HIRING MANAGER手里就要细细地消化了. 所有你的简历首先要通过RECRUITER这一关. 那么RECRUITER跟HIRING MANAGER的阅读简历的方法有啥区别吗? 还是有的, 前面说过, 在一个JOB DESCRIPTION中分JOB RESPONSIBILITY和JOB REQUIREMENT. RECRUITER作为非专业人士不可能了解很多专业术语的内涵, 也不可能象HIRING MANAGER那样把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和学识有机地串联起来. 不同的地方是他们无法把这两部分很好地结合起来. 应付RECRUITER, 简历中出现的他们熟悉的或HIRING MANAGER强调的关键字是他们最感兴趣的, 分割的经历加上关键字就可以了. 而HIRING MANAGER更关注经历和关键字怎么相关联的, 你这个经验是通过什么技能, 采用什么技术知识, 在什么系统上做出来的. 这也就是我前面讲的"故事"的涵义, 他不但象RECRUITER一样关心你做了什么事, 更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到达了什么效果. 他们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是否你确实在这个行当里, 做过多少, 做过多深, 这就叫”经验” .
你能感受下下面两句话的区别吗:
Example 1: Developed Air Oil Separator as project manager and met the project timeline.
Example 2: Developed Air Oil Separator as project manager through / by issuing job ticket and deliverables, planning timeline and action items, leading cross-function teams, andimplementing prototyping, quality inspection, logistics and production launch transition phaseswith established standard work and APQP processes to meet project goal and timeline....
能看出区别吗? 你觉得他们会更想要见哪个? 在RECRUITER眼里, 区别很巨大, 后果很严重, 其实THROUGH前面的内容基本上是个人就能看明白, 是为RECRUITER准备的, THROUGH后面的虽然RECRUITER也能感受到一些分量, 但他们不可能象你的HIRING MANAGER一样分辨出逻辑来. 你要很FANCY的英语吗? 实际上这里简单有效的语法就是:
做了个什么样的事情THROUGH / BY DOING 什么样的技术和技能, WITH/ON什么样的系统/过程, TO实现了什么样的目的和结果.
多简单明了呀, 你要是再需求写简历的逻辑, 其实就是用这样一段话把JOB DESCRIPTION中的RESPONSIBILITY和他们要求的REQUIREMENT, 也就是你的技能, 技术和学识通过一个具体的事情或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这么简单的语法会让兴奋着的二十个美国帅GG显得苍白无力.
关键的前十行
如果你不是SENIOR MANAGER人材, 基本上你的简历要控制在一页只内. 曾经读过一本RECRUITER的书, 他们说在初级读简历时, 每个简历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五秒, 好象对我们的人生极不负责任的样子. 用得着吗? RECRUITER对HIRING MANAGER给的钱负责就够了. 要知道你第一年薪水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就是他们找到象你这样人才的丰厚酬劳. 每个RECRUITER在接到一个任务后, 都被安排个限定的时间内去找到合适的人选, 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 公司会换另外一些RECRUITER试试. 在这短短的几周里, RECRUITER为了生存会是很疯狂的. 这三到五秒对于一个有经验的RECRUITER来说是足够了, 他们主要想通过这点时间快速了解 一, 你现在做什么, 二, 你打算做什么. 凭这一瞥, 看不清这两点, 你的简历的命运就是字纸篓了. 这种逻辑很简单, 如果你不能把这两点突出出来, 你也不会是个表达清楚的人材, 即使你可能觉得自己是个人材.
但在这三到五秒中, 他们都能看到些什么东西呢? 其实这不是他们能看到什么东西的问题, 而是我们希望他们能看到什么东西的问题. 套句我反复强调的那句话: 你既然了解到了RECRUITER只能看三到五秒, 你自己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写这个简历呢? 用我自己的视觉来感受, 三到五秒只能看到前十行, 那么好吧, 我们就来看看这至关重要的前十行是如何抓住RECRUITER的心吧.
没办法, 自己的名字总得占一行, 记住如果你的中文名字很拗口或太长, 给自己起个简单的英文名字, 名字跟所有技术术语一样只是对一个事物的代号. 我们的英文名字没有任何法律意义, 这个简历可以起个MIKE, 那个简历可以用个TOM, 就是为了好记. 中国人在美国大多有个习惯, 只记名, 不记姓, 因为美国人名就那么从BIBLE里抄下来的几个, 但姓可是千奇百怪的. 等你进了公司, 比较正式的场合, 比如说申请HIB或绿卡, 一般都用我们护照上的OFFICIAL NAME.
你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电话加E-MAIL又得占去两行, 在一页简历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着实让人很是无奈. 但这也是重要的信息. 千万不要把自己个人经常用的E_MAIL再用来找工作. 在你的信息开放的同时, 你也会收到数不清的垃圾邮件. 给自己开个专门找工作的E_MAIL帐号, 尽量用上自己的英文名字, 使工作的信息和你的其它信息明确地分割开来.
如果你特别想找某个地方的工作, 但人又不在那儿, 找个朋友的地址写上, 这会让人认为你是LOCAL的, 对于职位不高的工作, 面试的机会会增加不少的. 至于以后咋办? 你连机会都没有还想以后怎么办有意义吗? 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
几行啦? 三行了吧, 好容易呀, 看来这三行再怎么占地方大家也没法省略的. 找工作不能跟找老公似的, 大姑娘越故做神秘羞涩, 小伙儿越迫不及待地搞清楚. 找工作信息越公开, 你的收获也就越多.
剩下的七行, 加上另外特殊的一行将挑战我们的智慧了, 一提到智慧, 你就必须想起”情商”来, 而判别情商高低的就是我那句要想烂了话:”现在站在RECRUITER的思路上, 想这七行应该怎么把他们的魂儿给勾住了.
写简历不是写大布头的文章, 而应该都是跳跃式的, 嘣, 嘣, 嘣几个BULLETS分出个所以然来. 蛤蟆G其实没啥特殊的本事, 但有个能耐却是超凡脱俗的, 这就是个”想”字, 想当年, 蛤蟆GG就是靠着”想吃天鹅”之肉渡过了最艰苦的岁月. 这会让蛤蟆产生激情和动力. 现在好吧, 让我们自己在做一次RECRUITER, 想想作为一个RECRUITER, 你最先也是最想看到的四, 五个求职者的信息是什么. 你不能一上来就写一大堆对RECRUITER来讲乱七八糟, 无关紧要的东西吧. 说真的, 如果你不仔细按照我的方法去做, 这种混乱的逻辑100%会出现的.
四, 五个方面就用四, 五个BULLETS来表示吧. 现在我要问第一个问题了:"如果你是RECRUITER的, 你最想知道一个CANDIDATE的信息是什么?" 好象什么都没说的一句问话会让细心人做很多功课. 有人说了, 我咋能知道他们能想些啥呀? 说真的, 我还真想给你半天时间让你把自己的情商天赋彻底打开.
RECRUITER或HIRING MANAGER找人不是为了相亲来的, 人家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找到能够恰到好处地胜任这个职位的求职者. 而”经验”是最能反应出一个求职者的能力的. 同时他们也想知道这种经验是否与这个职位和他们的行业. 这个BULLET可以用一行这么写成:
• Have [5] years' experience of [programmer] in [IT] industry.
这里面包含了三个最重要的信息: 经验年数, 职位, 和行业. 所有这些都是跟你未来工作的具体要求相联系的, 也是他们最想先了解到的.
简单不? 好吧, 咱们现在应该问第二个问题了:"如果你是RECRUITER的话, 你第二个最想知道的一个求职者的信息是什么?" 我要是老这么问, 你又是来不动脑子, 两边非打起来不可. 其实思路还是一样的, 人家要你, 不就是希望你能干他们那点活儿嘛. 你没点知识, 啥都不会, 光有个N年的历史, 人家怎么能判断出来你是真会还是假会啊. 我个人觉得(你也可以这么个人觉得一下, 没什么神秘的)这可以包括这个职位所需要的重点知识, 关键技术, 主要经验. 美国人很爱用缩写acronym术语来表达一些复杂的东西, 例如学工程管理的应该知道PPAP, SPC, APQP呀, 你要是没在这个领域干过, 你可能还真不知道这是啥东西. 但这也是他们考察你是不是有相关行业和职位经验最容易的方法. 无意间说出一个行业中常用的名词, 你反应迟钝了, 后面就不用浪费时间了. 所以这第二个BULLET也是很关键的. 根据一个职位的要求, 他们希望知道你对这个职位在技术上理解有多深和有多广. 是否能够在知识层面上胜任这个职位的要求. 但为了尽量用这个行当最重要的ACRONYM来表示, 你可能确实要下很大的工夫. 找工作难就难在这点上. 因为这会反映出你对这个行当这个职位了解的程度. 这个BULLET给你三行字是必须的, 为了这三行专业的名词, 你需要学很多东西, 需要不断更新你学到的这个行业更重要, 更关键的名词.
Possess working knowledge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quality development skills (QS9000 / TS16949, ISO, Lean Manufacturing / VAVE, Six Sigma (Minitab)) with strong ability to interpret blue prints (GD&T), safety rules & quality procedure manuals & standards, and use statistical tools in sampling plans, process control & data analysis. APQP, PPAP, DOE, SPC, FMEA, CONTROL PLAN, GR&R...
两个BULLETS过后, 我们还剩两个BULLETS和三到四行字, 你们打算写点什么? 我这里还是那个问题:” 如果你是RECRUITER的话, 你第三个最想知道的一个求职者的信息是什么?" 自己看着办吧!! 要是你真的不想动点脑子, 这工作可没法找了.
半天可过去了, 这第三个BULLET还是让蛤蟆GG提示下吧, 要是我是RECRUITER呀, 我是想知道这个求职者是不是能胜任我的这个工作, 这个职位可能需要很多数理方面的逻辑分析, 需要比较系统的训练和指导, 我十分想知道你的学历和过去的教育是否达到了这个工作需要的复杂的脑力训练.
• Graduated as MSM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pecializing in [Automotive structure design] and BSME in [dynamic system.
如果你学了但没学完, 没拿到学位, 然后转学了, 知道对找工作有帮助, 你可以用Attended graduate study of what what what. 记住如果对你找工作没太多加强作用的学历, 你也没必要写在上面. 因为这会转移RECRUITER的注意力, 削弱他们的兴趣. 简历上所有的内容对你要申请的职位都是加强作用的. 无关的东西可以不写. 这第三个BULLET只需一行就成了.
这第四个BULLET主要是写你的技能, 有些朋友说了, 你第二个BULLET不是已经提了吗? 如果你要仔细再回去看看, 其实蛤蟆GG连"技能"这个词都没提到. 就是怕你混淆起来. 技能跟学识技术还是不同的, 所有的技能都是辅助性的, 是帮助你完成学识和技术等工作所要用到的工具和系统平台. 象我们经常提到的计算机技能(MS OFFICE), 语言技能(CHINESE MANDARIN), 和交流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等等都不是包含在一个领域里的但又是对你完成一项工作起着促进作用. 如果你是专业搞计算机软件编成的, 你可以单独有个BULLET描述你的计算机语言能力和用过的系统平台.
Have a strong negotiation & extensive ERP/MRP skills (AS400, SAP/Oracle scheduling system). Proficient in using Microsoft Office tools. Can speak, read and write both English and Mandarin Chinese.
很多工作需要用到这个行业比较特殊的工作平台和操作系统, 你要有意识地跟有经验的朋友了解一下, 比如说在制造业领域, 每个人都会在ERP/MRP系统上工作, 虽然会有些培训, 但稍微会对你的求职有很大的帮助. 其它的还会有计算机开发系统, 工程技术开发系统和软件. 如果你想做商业管理, Microsoft Office包括WORD, EXCEL, POWERPOINT, ACCESS是绝对必须的, 会计行业对你的EXCEL的技能要到达顶级. 这里的语言技能不是一个老美蒙人的水平, 我们经常指的是说, 听, 读, 写的能力, 做国际贸易是很重要的, 也是唯一一个在职场中能把绝对多数美国开掉的最重要的能力.
好象在这最后一个BULLET里面违反了两个我先前说的逻辑, 一个是尽量少用形容词, 但在描述你的技能时是唯一的一个地方可以用点形容词的地方,比如说STRONG来形容一些PERSONALITY的东西, 比如说TEAMWORK呀, PROACTIVE呀, 还有SELF-STARTER呀, 虽然这都是美国老板爱听的词, 但写多了或写在事实叙述的地方就会让简历本身变得比较虚华. 另外 另一个违反逻辑地方是我用了个CAN, 这一点曾经是咨询过一些RECRUITER, 就语言水平来讲, 如果你只形容一个人语言FLUENT in English and Chinese是不够的, 你要确实地告诉人家这种FLUENT到达了什么程度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许多公司要你填的申请表中也可以放映出来. 所以能听说读写还是很重要的. 这方面美国人二把刀蒙事的比中国人要多的多.
EXPERIENCES的写法
很多朋友抱怨自己投了上千封简历一点回音都没有, 其实这点都不是啥英雄壮举, 只要你肯跟别人学, 打开你的心菲, 而不是一根筋地执着下去, 你总会不断地改进提高的.
一口不能吃出个胖子, 我们 "勾引"RECRUITER也不是一步到位的, 你必须要理解他们的工作, 体验他们的感受, 才能步步为营, 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采取心理主动. 当RECRUITER在三到五秒高效地浏览了你的前十行后, 一旦对你发生兴趣了, 他就会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了. 其实这是对佣金的本能. 因为他也看到希望了. 他下一步要了解的是: 除了这些由关键字堆砌起来的十行CAREER SUMMARY, 这些关键字构成的能力, 知识, 技能, 品性, 经验是否也能从你下面具体的经历中更详细地更生动地体现出来.
很多朋友写简历都是即兴的, 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 一个小念头就一个BULLET, 一个公司的经历下甚至用了十几个BULLETS. 这对RECRUITER的注意力是极大的挑战, 绝大多数RECRUITER的直接反应就是扔掉. 我们是否能够换位想想, 如果你要是RECRUITER, 看到这么一堆杂乱无章用BULLETS堆砌起来的文字, 你也能看的下去吗? 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永远会招人喜爱的.
没有人愿意看毫无逻辑的东西, RECRUITER也是如此. 老板们从来不会看我们写的长篇大论, MBA们有个基本的训练就是教你怎么写EXECUTIVE SUMMARY, 一个有逻辑的BULLET能让你把信息有意识地组织总结好, 帮助RECRUITER有效地理解你的情况. 这种素质是我们在以后工作中经常要做的.
经验从哪里来
我们很多将要毕业的学生总是苦恼自己的历史都是在学校渡过的, 出国前大好时光也都用来考托考G的. 有得必有失, 你觉得蛤蟆不会比你更苦恼吗? 你觉得只是简单地留在美国费了牛劲了就为了跟一般美国人平起平坐是你今生最大的抱负吗? 那我这儿没什么可说的了.
经验来自于很多方面, 蛤蟆G其实对RECRUITER最不屑的一个要求就是经验, 而且是美国式的经验. 好象我干了一定年数了, 我就能胜任一定的工作似的, 他们没有看到一个人的潜力. 说是这么说, 也有不少朋友也这么愤愤不平的, 包括了很多”如果”之类的假设, 谁都可以用这种假设. 这种假设用的越多, 可能我对你的希望越渺茫. 因为现实是很残酷的, 达到了那个你曾经假设过的高度时, 你会觉得这些假设本身是来之不易的. 如果你可以作为一个不了解你的外人感受一下, 这种愤愤不平你自己可能都觉得虚弱. 人家有什么理由会认为你比另外一个也在”愤愤不平”求职者更有资历呢? 对RECRUITER来说这很简单, 就是这薄薄一页纸的RESUME所反映出来的逻辑和后面看似让人很紧张的面试对他们的冲击力.
所以我真诚地希望我的朋友们能把这种虚幻的愤愤不平变成一种看似真实的实力展现. 你要是让我对经验下个定义的话, 我会认为: 经验来自于你对你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接触过的事情思想体会和理解深度. 时间或身体上的游历 都不是最重要的. 就是说, 你写在简历里的东西有着现实中的真实逻辑并且也你真正领悟过的. 也就是说, 你对你认识的工作对公司来说是有价值的. 工作后你会知道, 很多工作了十几年, 甚至几十年的人, 对自己的工作脑袋里跟浆胡似的. 最终老板对你的经验的肯定还是通过你对公司的贡献.
不光是你, 就是蛤蟆G有着国内七, 八年经验的人来到美国, 对美国的RECRUITER来说也是毫无经验的. 因为美国人更重视在美国的工作经验, 更希望求职者对美国公司的操作规程和运营系统有深刻的体验. 每年三, 四月份是美国公司找INTERN的时候, INTERNSHIP制度是美国公司为培养年轻一代而对社会发展体现出来的公众义务和责任感, 也是你展现你有理由的”愤愤不平”的良好机会. 这会使你未来在美国的求职道路变得比较顺畅. 美国有点规模的公司都会有INTERNSHIP制度, 而且对INTERN们都很重视, 有专人负责, 培训, 临时租住, 还有其它费用一应具全. INTERNSHIP制度也是对临时项目或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智力补充或考察. 很多INTERN都会转变成permanent职位.
但INTERNSHIP对外国人与当地美国人相比, 机会还是十分有限的. 这里我用点现代管理知识来教朋友们怎样用一些自身可以控制的力量来突破这些对外国人设置的障碍以取得我们希望获取的”经验”.
这个方法叫SIPOC, S是SUPPLIER供应者, I是INPUT输入, P是PROCESS工序流程, O是OUTPUT输出, C是CUSTOMER客户. 这是西方(美国和日本是领导者)进行企业创新提高中比较关键的前期规划. 如果你接触过SIX SIGMA或其它类似的东西, 你会看到这个词. 大意是在公司管理层下达了新的一年的工作指标后, 公司的一个运营部分, 比如说工程部门, 为了完成公司提出的任务和指标, 明确这个部门需要多少PROCESS (工作)才能实现公司布置下来的任务. 在每个确定了的PROCESS中, 我们要确认这个工作的原始资料或信息来源Supplier (比如一个新产品开发的设计要求从哪儿来的), 需要加工的原始数据组成和形式Input (这个新产品的设计要求的大致细节, 需要达到什么样具体的功能, 安全, 质量, 使用等要求), 工作需要什么的转换过程Process (比如说新产品的设计过程), 从而得到对新产品的尺寸, 材料, 规格(比如说图纸)的认定Output, 这些得到的图纸会交到哪里去实施或谁是最终受益人Customer.
当你去实习或者去向在一个行当里有经验的朋友取得经验时, 你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快速了解他们工作的全过程.
公司说到底是为了增值盈利的, 他们选择你就是因为你有比别人更适合在这个位置上为公司增值的经验和学识. 同时也要记住, 经验比学识更重要, 因为它包括直接有用有效益的学识. 美国公司招聘时看简历, 基本上是要看经验的, 虽然以后内部提升的时候有时会看你的学校和其它的背景.
在公司里工作, 你要完成一个PROCESS, 不管什么工作是生产型的还是服务型的, 都是要把一个原始的数据通过你的PROCESS(就是你的学识和知识)的转变变成另一个有用的, 最简洁, 质量最高的工件, 数据或信息. 谁给你这些原始的东西(SUPPLIER), 以什么状况, 什么形式, 什么内容(INPUT)存在的, 用什么方式处理, 模型公式, SPREADSHEET, 表格, 什么界面, 工作平台, 方法, 工序(PROCESS), 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和结构, 什么形式(名称), 内容, 结论, 效果, 反馈(OUTPUT), 这些新创造出的信息或工件要传递给谁, 你的老板, 客户, 或其它把它进行进一步加工的同事(CUSTOMER).
另外你还要了解为了完成你们这个部门为实现这个工作指标和功能所建立起的ORGANIZATION CHART(结构组成), 也就是需要包括什么样的人. 他们的具体工作都是干什么的, 名称TITEL是什么, 你在其中会处在什么样的环节上. 这些过程是怎么有效地串起来的.
能问清楚吗? 拿着这个单子把你朋友的经验一个个套出来吧, 形成的知识会比他们干了N年的还系统化. 这个SIPOC过程也是一个管理完善的美国公司在确定目标后实施改造的第一步. 我们每个人的提高也离不开有效地吸收利用周围人有益的经验把它们推广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简历中经验的排序
经验是以时间到序的形式写在简历里的, 就是说最近的经验和公司写在最上边, 道理很简单, 你未来的雇主更关心你最近在干些什么, 你最近的经验能不能满足他们对要招聘的工作有没有关系.
在写公司和职位时, 建议职位在先, 因为公司更关心你的职位是否匹配, 所以你写在简历里的最近的职位也要尽量跟要招聘的职位相吻合, 其实要是让我说的绝对点就是一样最好. 再说的狠点, 就是不一样就要改成一样或类似的. 要不然你就瞎耽误工夫. 另外职位本身也简单地代表着你最近的能力和水平.
公司名称是次要的. 但如果公司确实很著名或比较大, 你应该用在名称后附上一行小字注上年产值和人数, 美国人也是很势利的, 大公司的管理比较正规, 培训也比较多, 对于同样是大公司的招聘来说, 他们觉得你会上手更快些. 不过也不用太在意, 我就经历过各种各样规模的公司, 重要地还是在于你对经验的描述是不是他们所需要的.
如果你在一个公司里有不同的职位晋升, 工作年限是跟着职位的后面, 但要拉到最后看齐. 如果一个公司就一个职位, 那么年限要跟在公司一行的后面并拉到最后看齐.
总体来说, 经验不能重复, 招聘人希望看到你循序渐进地成长过程, 在表述上就是你在初级工作时干过的事情, 就不用在高一级的工作中再写一遍了. 简历写到极致在短短的一页里每一行每一字都是十分金贵的. 重复的内容不能让你展现更多的东西.
同时, 最近的经验要写的更加丰厚更加细致, 你可能需要四个BULLETS, 来描述你工作的方方面面, 而最底下的人生第一份工作, 由于比较简单, 可能用一两行带过就可以了. 所以对于你的所有经验, 自己可以有意识地布局一下, 看看哪个简单地写在前面, 哪个可以更加发挥一下写在上面.
很多朋友特别喜欢列出一堆BULLETS来描述自己的经验, 在我看来就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满脑子糊涂浆, 就是把你换成RECRUITER, 你也不喜欢看这么多语无伦次毫无逻辑的东西. 我的建议是, 每个工作下的BULLETS最好不要超过四个, 如果你有足够的经验要写的话, 你可以有效地把四个BULLETS分门别类帮助RECRUITER总结出来, 其实说到底, 无非就是四个主要的SIPOC就成了.
我建议第一个BULLET主要写在这个公司的经验的概括, 你是什么职位, 有什么主要职责, 为公司创造了什么总体效益. 从第二个到第四个BULLETS要记录你在这个公司三个主要的SIPOC, 记住一个的工作不可能只有一个SIPOC.
美国公司的经验
美国人基本上只相信跟美国公司有关的经验, 这点很正常, 他们认为美国就是世界的中心嘛, 经济管理也是最发达的, 你在爪哇的深刻经历对他们的工作有意义吗? 即使是日本或欧洲的大公司, 可能美国工作认同的都比较少, 所以你的经验要尽量跟美国公司有关, 在学生阶段要争取找美国公司的INTERN, 因为没有远期的责任, 所以对外国学生来说, 比正式工作要容易得到的多. 如果你的经历不管在国内在美国都没有在美国公司做过. 在简历里涉及到一些美国公司的合作或供应项目总算可以吧. 如果你有机会在美国正规公司干过, 美国公司对供应商或合作者都会强制执行或检验美国的工业管理标准和运营模式, 间接地也会认同些你的经验. 也就是说不光从表述还是名称上都要让美国公司感受到你的经验就是他们想要的.
写简历跟写文章一样
RECRUITER看简历就跟我们看报纸一样, 你能想象一下自己怎么看报纸吗? 我们看报纸或扫网页其实也都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性的, 比如说NBA, 比如说时事政治, 要是我的话, 我会在厚厚几版的报纸中, 先满眼扫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报社也不傻, 他们总会把最"煽情"的东西不是放在头版, 就是用很醒目的标题给你个ATTRACTION. 同样在写简历时, 你必须用一个十分简短而有力的语言用最醒目的标题方式让RECRUITER从好几百个应聘者的简历中吸引出来.
而且也跟写文章的内容都要围绕这个标题来写一样, 你的简历中的每一个字也不能跑题, 所有的内容, 你的经验, 技能, 学识和兴趣都是为这个标题, 也就是你打算应聘的这个职位而重点突出的, 任何其它无关的或与标题不符的内容, 即使再华丽, 再动人, 再猖狂, 再举世睹目, 再牛X也没必要写上去, 你要忍不住写上去了, 除了说明你无知, 就是幼稚. 例如, 中国人现在有钱了, 很多孩子都进行过唱歌啦, 弹琴啦, 舞蹈啦, 美术啦等专业或半专业的培训, 也取得过很多成就或奖项, 别说美国人不太关心你在你那个中国人的圈子里得到的成绩, 就是简单以找工作而言, RECRUITER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为公司找到一个能胜任此项工作的应聘者. 人家也不可能不希望你丰富的生活把他们的正常工作给耽误了. 更广义地讲, 美国人觉得那是你的个人生活, 你也最好不要写在简历里把工作和生活混淆在一起.
另外, 我们很多朋友也是学生会干部, 对华人生活做出了很多贡献, 确实很不容易, 蛤蟆GG当时也是, 但生存就是生存, 一不说, 美国人是否认同一个外国人的学生组织的影响力和学生会干部的能力 (就跟我们也可能对一个老挝的学生会主席的能量不以为然一样), 一旦毕业, 命运把我们赤裸地扔向社会时, 我们的优势可能更在于作为学生领袖的气质和能力, 而不是学生会干部的TITLE. 想象一下, 几年后, 等你做了N个工作后, 你还会有兴趣把你在学生时怎么做学生干部的经历写在一个业务性极强的求职简历里吗? 美国人很多都比较热心公益生活, 当个小社区的PRESIDENT的多的是, 他们会在找工作的时候把这个虚假的PRESIDENT的TITLE写出来以表示自己有什么才能吗? 当然不会的. 反过来想想, 如果你是刚毕业的话, 而且如果你把这些跟找工作毫无意义的兴趣, 爱好, 社会活动写在简历里, 大多数RECRUITER也会直接能看出你只是个毫无经验不会优先考虑的学生.
教育(EDUCATION)
除非你一点经验也没有, 而且也实在编不出啥来(总能编出点吧), 你的教育情况是不应该写在经验前面的, 除非你要突出你的教育, 如特TOP学校的高才生. 其实也没必要, 因为我教你写的头十行也可以简单地表达出来一些. 我还是劝你写在最后面.
格式跟每个公司经验的标题差不多, 第一行学位, 专业, GPA (如果不是3.9以上就不用写了), 后面右排头写啥时毕业, 第二行学校名称, 地址, 新毕业的学生可用第三行写些对你找一个方向的工作比较重要的学过的课程或PROJECTS, RECRUITER可以简单了解你学的东西跟他们的要求是不是贴切. 不用累述一堆. 一定要记住, 简历总共就一页. 在美国, 你如果觉得自己的破ENGLISH还不能让起码一个美国佬老老实实的听你管的话, 你最好不要动写第二页的念头, 要不然可能只有被RECRUITER直接扔掉的份儿了. 实际上除了些附加的说明, 我的简历可能也就只有一页, 要知道我已经在十几, 二十几家公司工作过了, 而且我可以写的东西可能会是你的N倍. 简单, 围绕重点, 概括性, 客观性, 切中要害是写简历更重要的, 而不是篇幅本身.
对于很多博士或有很多学术成就的朋友, 可附上另一页, 象个清单, 列出学术成就, 名称, 年代. 并对一些极其专业的缩写和术语列个表格进行简单的解释或展开. 要有点美学观念. 让RECRUITER能读的下去, 并且也可以对这些RECRUITER进行点职业教育. 要是他们能在你这里了解些他们碰到过几千次也闹不懂的术语, 缩写, 他们会很”无耻”地喜欢上你的.
写出的简历的感受
好啦, 写简历的东西就先写到这, 朋友们的脑子里应该有个简历的样子了吧, 其实简历写的好的时候, 你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和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最想做的就是想再多看它两眼. 美呀..., 绝对的, 那里有你未来生活和幸福可以期待的一切. 你能马虎草率吗? 蛤蟆GG在帮朋友改简历的时候会精确到每个字, 说真的, 我对很多朋友的简历比他们自己还要更加认真, 这也是找工作需要的.
有时简历中的一个字可以占着空空的宝贵的一行, 这在简历惜字如金的地方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总之简历是个LIVING DOCUMENT, 是要随时修改的, 当你需要申请不同性质的工作, 你可能要做第二封简历, 而不是不负责任地一个简历通行天下. 在发出每个简历之前, 你一定要根据相应的JOB DESCRIPTION进行修改, 如果你想收到好的效果的话, 每个发送都是个细致的工程, 都是对自己从新的定位和规划. 换言之, 你可以有个主简历, 这是你定位后主攻的目标, 也可以让你能集中精力搞定一个方向, 这份简历也是用来撒大网的.
而在美国, 我们普遍地把简历叫做RESUME, 实际上E的上面有个小尾巴, 有点法文感觉, 估计美国人不想把它搞的过分严肃了, 所以要带点美国式的浪漫和随意吧. 但到了职场, 就变成了生存问题, 外表上的浪漫无法替代生存的严酷.
上一篇主要写了怎么营销定位自己的求职方向, 好象永远讲的都是虚的, 很多朋友一想到找工作, 就会迫不及待地写自己的简历. 如果不经过一定的筹划, 这种心态会让你未来求职的过程变得曲曲折折. 原因很简单, 因为你的方向可能错了. 我有很多朋友在美国稳定下来了, 都想大展宏图般的做些生意. 但很多都半途而废了, 说到底就是在行动前你可能没有一个好的商业企划书(BUSINESS ACTION PLAN). 很多细节在行动前你没有考虑到, 分析清楚会让你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 你对你了解多少, 你对你的产品在市场中了解多少, 你对你的客户了解多少, 你对你的COMPETITOR又是了解多少. 不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 我希望你慢一步, 挣钱有的是机会, 没有早晚, 可能一个好主意, 三年让你成功. 不管我们是为了找工作还是为了发财, MARKETING的训练都是对你人生有益的, 让你对周围跟你有关系的世界发生关注, 进行分析, 然后采取行动.
到底相信谁给你修改简历
好吧, 这章让我讲讲怎么写简历法, 如果你轻易在网上GOOGLE下简历RESUME两个字, 成千上万的LINK会出现在你眼前, RESUME可能是世界上出现最多的文件种类了, 在现代的社会里可能会人手一份, 或N份, 也会有成千上万的书或学手教你怎么写这个小”纸头. 大多数来我这儿的学生会理直气壮地告诉我这是他们CAREER CENTER老师发的TEMPLATE, 也会有一些朋友心血来潮的编出自己的样式来. 有的小姑娘还信誓旦旦地表示她的简历经过了二十美国帅GG的细心修改, 应该没问题了. 好 让人无奈地中国蛤蟆GG Faint啊(or FT, 现在小姑娘们常用, 多指由于怯懦, 虚弱而体力不支进而昏倒的意思).
确实, RESUME确实是个非常严谨严肃的东西, 但不是从样式上来说的, 而是从逻辑上来说的.
如果你在美国进行过比较的培训时, 你会发现管理其实只是一种激发人领导或合作解决问题的手段, 大家综合所有人的智慧和潜能把一些很复杂的事情有系统有逻辑的解决. 掌握一定逻辑后, 你不需要一个权威来告诉你, 你的简历一定要这么写, 一定要给多少人改过, 一定要用哪个TEMPLATE. 而这个逻辑就是我第一章苦口婆心换来的一句话: 站在RECRUITER看简历的立场上, 解决我们怎么写简历的问题.
简历背后的逻辑
跟现在有点不同, 十年前来美国留学的学生大多都是大学毕业后两, 三年才出来的, 蛤蟆G可能稍微笨点, 熬了六, 七年才出来, 一是为了省吃俭用攒学费, 弄的自己只能请女朋友在马路牙子上啃路边的小炒, 想象下要是写在电影里一个发愤图强一起奋斗为外人看的温馨场面, 那肯定是挺浪漫的事儿, 但在姑娘们心中肯定会有杆秤, 衡量出爱与付出之间的缘分. 这二呢, 不知道英语能不能衡量出一个人的智商来, 反正好象早出来的就能早娶上媳妇, 能娶上媳妇说明应该比较有出息了. 象我们这样一个点儿没踩好, 以后就一直赶不上趟的, 一直只能自己郁闷着. 再进一步胡说八道肯定就没人看了.
但有一点还是值得庆幸的, 我们多多少少有点阅历, 虽然都在努力, 大风浪来的时候, 可能心态会有点不一样. 简历在出国前就写过N多了, 中英文对等, 还要贴照片的, 一般这照片也是征婚的和找工作的混用. 反正都是为了吸引人的. 但一到了美国, 再这么贴照片就会被认为对美国人权歧视的蔑视. 你以为你美啊? 那么多漂亮姑娘都忍疼删除了.
快毕业了, 记得蛤蟆G刚开始写简历的时候, 足足三大页, 还密密麻麻的, 生怕丢了什么自己辉煌的历史. 反正我这儿什么都干过, 你要什么我这儿都能着活上. 但却犯了写简历的一大忌. 从RECRUITER阅读简历的角度来说, 你犯了个定位错位, 人家手里只想招个做会计的专业人才, 你这东写一道, 西写一点, 人家都不知道你到底想干什么, 他们处理这样的简历几乎就是随手一扔. 因为对他们来说, 这么写简历的机会都是没经验的学生, 你不知道自己想干些什么, 而且肯定你也不会干些什么. 在他们心中可以这么"你要吹你什么都能做, 就说明你什么都做不了". 所以第一简历切忌没有目标, 没有定位, 没有重点地罗列你所有想干的和你曾经干过的. 如果你学的是MBA, 想象中你想做很多事情, MARKETING啦, PURCHASING啦, FINANCE啦, 尽量写出三个简历来.
这第二个忌讳呢, 对于学生或工作经历少于五年的朋友来说, 简历主体一定要尽量控制在一页以内. 没有任何一个RECRUITER有兴趣读一个用三页纸写出了求职一个ENTRY LEVEL职位的简历. 因为你不可能会有那么多东西值得去写, 如果你这么写了, 在他们心中只能说明你还是个新手, 你的组织语言能力和认识有问题. 在这个世界里, 千万别觉得自己很牛, 虽然这有时劝都劝不住啊. 就一页, 除非你把你的三页拿给蛤蟆GG看, 我保证给你删掉两页半而且还比你拿三页还有效.
但这剩下的一页却是要承载你所有的希望, 是精华中的精华, 有时会让你为删去一个逗点或添加一个字而苦恼半天. 看似内容更少了, 但里面蕴涵着更大的思维逻辑和文化背景.
美国文化是怎么判断人的
来到美国, 生活在别人的国家里, 处处会感受到文化的差异, 所谓文化就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历史思想或思维方式 (瞎编的, 你要是觉得错了, 就埋怨一下). 中国肯定有中国文化, 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我们也经常会把中国文化有意识地展现给外国人, 但中国文化都传承于一些思维理念和思想, 那么现在有个简单的问题: 你们知道中国文化的鼻祖是谁吗? 大家都会如数家珍: 老子, 墨子, 庄子, 孟子, 这最著名的叫孔子. 我们管他们叫古代思想家, 哲学家, 那我们鼻祖都思想了些啥, 说了些呀呢? 大家一块背两段吧, 孔子的"人之出, 性本善"啦, "三人行必有我师"啦, 老子的"道可道, 非常道"啦, 很多很多了, 现代人几乎没人喜欢读这些东西, 一是都是太生疏的古文, 二是我们巴答巴答眼睛想想看, 好象到处都是大道理, 也没解释:”为啥就人之初, 性就本善啦”, “怎么着对面走来三个人就肯定有一个是咱师傅啦”, “道可道, 非常道, 那到底是些啥道道呀?”. 不明白, 反正就背吧. 现在大中小学里的老师也是一样, 在课堂里拼命地往黑板上写, 你学生也别问什么, 就抄吧, 就背吧, 这中国千年来你只有背的资格, 没有要求解释的权利. 而且中国人行为上也特别喜欢讲大道理, 就象蛤蟆GG一样. 这就是文化对我们言行的影响. 大脑的活性永远超不出书本里写的东西, 人们的心态是僵化的, 理教的, 统治的, 故弄玄虚的, 而不是他们所说的传道, 授业, 解惑. 不要小看这个影响力, 它深深地影响着你的思维方式和在美国找工作的机会.
同样的, 美国人或西方人的行为或生活方式也是受着一定思维和思想模式影响的. 那这里同样地问一句:你知道, 西方文化的鼻祖是谁吗? 就是起源和对后人影响最深刻的思想家.
毫无疑问, 他们是古希腊的蘇格拉底Socrates,和其學生柏拉图Platonic, 还有柏拉圖的學生亚里士兵多德Aristotle, 並称为「古希腊三哲」。 咱们就拿那鼻祖的鼻祖蘇格拉底说事吧, 之所以是思想家, 文化先驱, 那他总得说了点啥震撼人心的话才能影响他人吧, 你知道他都说了些啥吗? 告诉你吧, 他几乎什么都没说, 唯一一个能成为名言的话就是"我知道我不知道什么", 这是啥名言呀, 我们指望你能给我们讲讲你不知道的东西吗? 毫无逻辑.
但就这么一个西方绝对的先人, 发明了我们在美国或西方世界里影响深远的思维定式<形式逻辑>. 所谓的<形式逻辑>就是演绎推理, 三段论, 设问句, 诘问句, 写文章的论点, 论据, 结论等等, 后来发展了数理逻辑, 朴素逻辑, 工具逻辑, 和辩证逻辑. 想想我们自己的经验吧, 美国人咋让你来上学的, 总得考托, 考G吧, 啥是托, G呀? 说到底不就是逻辑嘛, 你通过了考试, 说明你能用这样的思维定式来上课了. 上了学后,一个教室既领袖又竞争地分析来, 分析去, 也是用的逻辑方法进行分析. 到了工作后, 行动计划, 反复论证, 层层检验, 不断检讨提高, 也离不开逻辑思想的指导. 这种西式的思维角度相对于东方哲学那种从宏观到微观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说更强调从微观入手, 也就是比较重视细节的推导. 拿西方发明的金融工具来说, 有股票, 有期货, 又有对股票期货看涨看跌的股权期权, 很多金融工程的学生学了很多看似很牛的人发明的衍生工具或MODELS, 很多金融手段越做越细, 世界也为此处于疯狂状态, 但最终却忽略了金融工具本身起源的意义和作用. 这让我们看到西方很多政治家经济学家在微观控制上越来越精细, 越来越难懂, 但在宏观上却闹不懂中国为什么发展比他们好.
好了, 言归正传. 其实西方, 东方在哲学上各有利弊, 各有优势, 只是看你在什么地方, 取何种心态用了, 处理何种问题了. 我们现在在美国找工作, 了解点西方文化下的逻辑思维方法是很重要的. 那美国人是怎样思考问题的呢? 你要是在美国的课堂里参加过讨论, 分析过CASE你就会了解到, 教授是不会有什么正确答案的. 很多时候在开始做个事情前也没有对结果的臆想, 但随着对数据和信息的演绎和推理, 合理的答案自然会出来的. 其实如果你要仔细观察蛤蟆G在这里学的文章, 你会感觉也是有意识地利用了点西方人写文章的逻辑 – 从细节或一个具体的事例开始, 阐述一个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背后的逻辑道理. 如果有机会你可以看看美国的TIME或BUSINESSWEEK里的文章. 看看他们是怎么写东西的. 举个例子, 现在杂志都比较喜欢写些介绍中国情况的文章,有一个是讲中国的改革开放的. 如果是人民日报写的, 肯定是在哪个中心, 几个基本点的光辉指引下奋永向前的结果. 绝对是假大空. 从原因入手, 直接阐述结果. 而美国人写的呢, 是从深圳一个生产线上的女工一天的生活起居谈起, 谈到她们的喜怒哀乐, 谈到她们为什么要出来打工, 谈到她们的理想, 谈到她们的爱情, 也谈到现状. 这种东西是美国人能看得进去了, 他们必须有种切身感, 亲历感才会认真读下去的. 一句话吧, 美国人在看东西的时候, 如果感觉不到"故事"的意味, 脑袋是动不下去的, 就跟日本人不把一件事画成小人儿书就做不出汽车, 印度同学不唱歌哼着小调就读不下书, 墨西哥人不扭屁股就讨论不了问题一样. 我们也可以从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感受到这种意识的存在. 例如美国学MBA绝大多数是用CASE STUDY(案例教学), 美国的法律也是用案例法来推广有效性, 基督徒读的圣经的基本形式也是由很多故事组成的 (中文叫圣经故事).
这里的”故事”, “事例” 可以简单地表述成叫:细节. 从细节信息中得出的结论.我这里写到这里也要得出个结论就是:我们写简历一定要写成"故事"形式, 所有的细节信息, 加杂着一些简单的演绎过程,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RECRUITER作出推理, 得出结论. 一个空洞的, 泛泛的描述在美国是不会让任何雇主清楚地判断你能胜任他们的工作的.
这是中国学生在简历里经常用的描述方式 "我在某个公司干过某个职位, 做了个这样的一个项目". 在RECRUITER眼里这是一个空洞的描述, 因为他们并不能判断你到底用了什么知识, 怎么干的, 在什么工作平台上用了什么工具. 这才是一个招聘人最关心的东西. 如果你感受不到, 那就请在重复一遍我反复要朋友铭记在心的那句话:”站在美国人思维逻辑的基础上, 想想我们该怎么把这个简历写得让RECRUITER更感兴趣.”
RECRUITER语法
你需要一个权威来教你吗? 感觉上是不用的, 因为这些都是从你内心深处感受到的别人内心思考中最基本的东西. 你用得着别人给你个简历模板来学怎么写简历吗? 好象也不用的, 因为再好的简历模板也是为了让RECRUITER读 明白的. 很多同学一拿来简历就说这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发的模板, 从我的角度上来说, 不管是谁做的这些模板, 很少有无论从形式还是逻辑上产生效益的. 现在我不做什么权威, 但会教你怎么用自己的力量通过人性的考察来写一个不太容易被扔掉的简历.
RECRUITER是一帮很死脑筋的人, 很固执的, 很势利的人, 他们在重视内容的同时也很在乎简历的用辞. 他们更发明了些自己内部流行的语言习惯. 你如果按照标准语法方式写, 可能会让他们很难过, 这种难过不是没有道理的. 要知道他们每天要看几十, 几百封乱七八糟的简历, 对一些单位没必要的用语是比较腻味的. 下面是一些招聘人比较变态偏执狂的语法, 尽量少碰吧:
1). 简历中最好不出现人称或物主代词: 象you, I, He/She, You, We, They, Your, Our, Their也是挺忌讳的....
RECRUITER内心纠结分析: 因为所有简历的东西都是在表述你一个人的经历, 用第一人称代词, 物主代词是没必要的. 其它的人称代词对你自己的经历是无关紧要的.
2). 简历中尽量少出现冠词, 例如, a, an, the
RECRUITER内心纠结分析: 简历是描述你普遍而不是特殊的状况的, 而冠词的目的是特指一个事物的特殊性, 唯一性. 你所描述的经历不能让人感觉是偶然或特殊发生的.
3). 简历中尽量少出现助动词, 例如, am, are, can, could, may等等
RECRUITER内心纠结分析: 简历所描述的是一贯性的, 真实性的技能和过程, 不应有虚拟的, 进行的, 模棱两可的, 或意愿式的描述存在
4). 简历中尽量少出现形容词和副词, 例如, Excellent, good, strongly, prefect.
RECRUITER内心纠结分析: 跟COVER LETTER动态的描述不一样的是, 简历要描述的是个静态的, 真实的东西, 有什么就说什么, 阅读者要通过你非渲染描述的事实来判断你的能力经验是否真实. 另一方面, 一个能被所有人用在任何简历的描述方法是不能突出你任何东西的. 而这些形容词和副词就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 也是缺乏你简历的特质的.
一句话, 简历看起来应该是个很实在, 很朴实无华, 很真实的东西, 没有太多的修饰, 虚华, 它是一贯性的, 表述的是你自己稳定的能力和”真实”的经验.
简历的格式
很多人喜欢把简历放在表格里, 好象这样看起来显的很规矩, 里面文字罗列方式是一块一块的, 但也许你不知道, 在大量海选简历时, 有些公司或招聘人是把简历扫描到SEARCH机器中以识别关键字来进行初选的, 逻辑上行的通的表格中的竖行在机器横行扫描后的就变得支离破碎了.
美国人对你的经验比你的学识更看重, 因为这意味着, 你真正会干些什么事. 所以在写简历的时候什么重要, 什么放在前面.
为了表示简洁, 你的简历最好只用一种字体, 如果你学过E-BUSINESS商业推广中, 你会知道在做网页时专业人士一般只推荐三种字体: Times New Roman, Verdana, 和 Arial. 根据我自己的习惯, 与Times New Roman和Verdana相比, ARIAL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更圆满清晰的字体, 所有我进一步推荐你使用ARIAL. 除了你的名字外(20号), 其它一律用一到两种FONT(字号), 主体内容用10或11号字, 根据你的内容丰满度. 如果使用的是10字, 那么每个分主题(象EDUCATION, EXPERIENCES)可用10号大写加粗(BOLD), 而每个分主题内的阶段经历, 公司, 学校和年限等可用9号字大写加粗(BOLD). 简历的所有地方杜绝下划线和斜体或任何其它方式的字体修饰, 这会让简历本身脱离了朴实, 真实的本质.
招聘是怎样开始的
有时我会吹嘘自己认识多少多少RECRUITER, 这有意义吗? 其实没有的, 对我们应聘者来说, 一个没有从HIRING MANAGER那儿拿到OFFER许可的RECRUITER对你来说一钱不值. 也就是说, 我认识的几百个RECRUITER不光对你做在的行业可能不相关, 对你找工作如果他们没有OFFER许可也是没用的. 你用不着死里白咧给他们打电话, 写E_MAIL. 如果你的简历足够完美, 一旦他们手里有了OFFER许可, 他们会主动找上门来的. 所以一定要记住真正找工作的过程不是你去找工作, 而是工作来找你, 而简历就是这样的敲门砖, 是RECRUITER认识你的第一个东西, 同时也是面试问题的重要依据. 那这个OFFER ASSIGNMENT是怎么来的呢? HIRING MANAGER根据业务发展需要, 生意扩展需要人手时, 首先需要申请BUDGET, 在公司批准后, 他就开始草拟JOB DESCRIPTION, 经过有经验的RECRUITER润色后, 贴在相应的网站, 报纸, 或公司内的报告栏里. 但更多的情况(70%以上)是RECRUITER自己拿在手里在所有你可能出现的地方找到你. 所以让他们找到你比你去找到他们要重要的多. 一个完美的简历会让你等在家应付着无尽的电话. 道理很简单, 就是为了得到佣金, RECRUITER会想尽所有方法找到HIRING MANAGER需要的人才. 在RECRUITER眼里, 你的简历跟所有美国人的简历都是平等的.
一份经过自己润色的简历, 在你的眼里可能区别不大, 但在RECRUITER眼里可能却是天壤之别. 在写简历的时候, 很多人都希望有个有经验的人能进行些指导. 但什么样人才能真正叫有经验? 真正能帮到你呢? 不是那二十几个讨姑娘喜欢的美国帅GG, 也不是英语纯熟的当地美国朋友. 那些真正对你来说是有经验的是指那些对你的行业十分了解的专业人事或你的教授. 但我们作为外国学生天生地不熟的, 哪里能认识什么专业人士呢? 你要是再仔细想想, 如果你未来的老板能给你修改下简历那可就真的没问题了吧. 但我这工作还没有呢, 哪儿去找我未来的老板了?
你未来的老板到处都是, 因为他们都在一个统一的专业的美国商业系统(ISO)下工作的, 他们的经验和要求也都是一致的. 而这些对未来的你详细要求和工作描述都清清楚楚地写在了他们给RECRUITER的JOB DESCRIPTION上了.
你要是自己阅读一份详细的JOB DESCRIPTION, 你会发现它一般会分两部分: JOB RESPONSIBILITY和JOB REQUIREMENT, 前者讲的是这个工作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要做些什么事情, 这个工作的目标和过程是什么样的, 而后者是讲要完成这个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知识, 学历和技能. 不过在JOB DESCRIPTION这两者是分开写的, 是脱节的. 但在你的简历里是需要把RESPONSIBILITY和REQUIREMENT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 这是我讲过的MATCH的要求, 也是我们写简历的唯一目标. 简单解释下就是需要你描述你用了什么知识技能(REQUIREMENT)去完成了一个事情
(RESPONSIBILITY). 也就是用我在这章前面长篇累述的重点: 要用故事细节说话. 所以我给朋友布置的第一个作业就是: 要你在自己的领域, 自己的职位LEVEL上找至少二十封JOB DESCRIPTION来自己阅读, 分类, 把相似的RESPONSIBILITY排列组合起来, 这样会使可能毫无经验的你对你未来要发展的行当有一个真实全面的了解. 因为它是出自你未来很多老板之手.
简历的初稿和表述
你的简历要过两关: RECRUITER和HIRING MANAGER, 他们是你求职道路上最关键的两个人. 在表述上你的语言也要照顾这两种人. RECRUITER呢, 一帮外行充内行的家伙, 他们可不是HR, 这是很多人的误解, 其实HUMAN RESOURCES主要的职责是协调劳资关系, 安排员工的劳保福利, 进行职业培训等等的, 虽然招聘也可以是他们职责的一部分. RECRUITER可分外部的和内部的RECRUITER, 但现在绝大多数RECRUITER都被公司外包出去了, 因为这需要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 HIRING MANAGER其实就是你未来的老板, 但HR可给HIRING MANAGER定义招聘目标, 帮助落实条件细节, 帮助HIRING MANAGER找到最好的RECRUITER. RECRUITER则负责从大量的简历中挑选一个或几个CANDIDATES供HIRING MANAGER面试. 所以一个外部的RECRUITER跟你的联系对你来说跟一个公司直接给你打来的电话是一样重要的.
我跟一些RECRUITER简单地聊过, 他们基本上也是专业化的(找COMPUTER的不会去找采购的), 也要不断地补充行业知识, 他们会跟我们一样参加了很多次行业年会和职业培训, 从中吸收提高专业素养, 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 一切也都是为了更好地赚钱. 他们大多都是家庭办公室(HOME院OFFICE), 有的会搭伙倚靠在几个大的招聘公司. 在发现一个大的招聘公司的RECRUITER联系你时, 不但要关心那个RECRUITER给你带来的工作机会, 也可以到他们的网站留意一下其它RECRUITER的广告, 因为一个招聘事务所都是为一个行当专业化的. 我们要是信息不断扩展, 他们在MONSTER.COM或CAREERBUILDER上贴一条广告要500多刀, 你不能让这些信息浪费了呀.
RECRUITER和HIRING MANAGER对你的简历观察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HIRING MANAGER作为你的未来的老板要专业的多了, 也更注重细节. 不管怎样, 你写简历的时候只照顾你方面的感受都是注定要有问题的. RECRUITER的角度更重视点, 关键字, COMMON SENSE中可以理解的东西, 效率是他们从几百封似是而非的简历中找到有价值人才的关键. 到了HIRING MANAGER手里就要细细地消化了. 所有你的简历首先要通过RECRUITER这一关. 那么RECRUITER跟HIRING MANAGER的阅读简历的方法有啥区别吗? 还是有的, 前面说过, 在一个JOB DESCRIPTION中分JOB RESPONSIBILITY和JOB REQUIREMENT. RECRUITER作为非专业人士不可能了解很多专业术语的内涵, 也不可能象HIRING MANAGER那样把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和学识有机地串联起来. 不同的地方是他们无法把这两部分很好地结合起来. 应付RECRUITER, 简历中出现的他们熟悉的或HIRING MANAGER强调的关键字是他们最感兴趣的, 分割的经历加上关键字就可以了. 而HIRING MANAGER更关注经历和关键字怎么相关联的, 你这个经验是通过什么技能, 采用什么技术知识, 在什么系统上做出来的. 这也就是我前面讲的"故事"的涵义, 他不但象RECRUITER一样关心你做了什么事, 更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到达了什么效果. 他们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是否你确实在这个行当里, 做过多少, 做过多深, 这就叫”经验” .
你能感受下下面两句话的区别吗:
Example 1: Developed Air Oil Separator as project manager and met the project timeline.
Example 2: Developed Air Oil Separator as project manager through / by issuing job ticket and deliverables, planning timeline and action items, leading cross-function teams, andimplementing prototyping, quality inspection, logistics and production launch transition phaseswith established standard work and APQP processes to meet project goal and timeline....
能看出区别吗? 你觉得他们会更想要见哪个? 在RECRUITER眼里, 区别很巨大, 后果很严重, 其实THROUGH前面的内容基本上是个人就能看明白, 是为RECRUITER准备的, THROUGH后面的虽然RECRUITER也能感受到一些分量, 但他们不可能象你的HIRING MANAGER一样分辨出逻辑来. 你要很FANCY的英语吗? 实际上这里简单有效的语法就是:
做了个什么样的事情THROUGH / BY DOING 什么样的技术和技能, WITH/ON什么样的系统/过程, TO实现了什么样的目的和结果.
多简单明了呀, 你要是再需求写简历的逻辑, 其实就是用这样一段话把JOB DESCRIPTION中的RESPONSIBILITY和他们要求的REQUIREMENT, 也就是你的技能, 技术和学识通过一个具体的事情或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这么简单的语法会让兴奋着的二十个美国帅GG显得苍白无力.
关键的前十行
如果你不是SENIOR MANAGER人材, 基本上你的简历要控制在一页只内. 曾经读过一本RECRUITER的书, 他们说在初级读简历时, 每个简历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五秒, 好象对我们的人生极不负责任的样子. 用得着吗? RECRUITER对HIRING MANAGER给的钱负责就够了. 要知道你第一年薪水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就是他们找到象你这样人才的丰厚酬劳. 每个RECRUITER在接到一个任务后, 都被安排个限定的时间内去找到合适的人选, 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 公司会换另外一些RECRUITER试试. 在这短短的几周里, RECRUITER为了生存会是很疯狂的. 这三到五秒对于一个有经验的RECRUITER来说是足够了, 他们主要想通过这点时间快速了解 一, 你现在做什么, 二, 你打算做什么. 凭这一瞥, 看不清这两点, 你的简历的命运就是字纸篓了. 这种逻辑很简单, 如果你不能把这两点突出出来, 你也不会是个表达清楚的人材, 即使你可能觉得自己是个人材.
但在这三到五秒中, 他们都能看到些什么东西呢? 其实这不是他们能看到什么东西的问题, 而是我们希望他们能看到什么东西的问题. 套句我反复强调的那句话: 你既然了解到了RECRUITER只能看三到五秒, 你自己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写这个简历呢? 用我自己的视觉来感受, 三到五秒只能看到前十行, 那么好吧, 我们就来看看这至关重要的前十行是如何抓住RECRUITER的心吧.
没办法, 自己的名字总得占一行, 记住如果你的中文名字很拗口或太长, 给自己起个简单的英文名字, 名字跟所有技术术语一样只是对一个事物的代号. 我们的英文名字没有任何法律意义, 这个简历可以起个MIKE, 那个简历可以用个TOM, 就是为了好记. 中国人在美国大多有个习惯, 只记名, 不记姓, 因为美国人名就那么从BIBLE里抄下来的几个, 但姓可是千奇百怪的. 等你进了公司, 比较正式的场合, 比如说申请HIB或绿卡, 一般都用我们护照上的OFFICIAL NAME.
你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电话加E-MAIL又得占去两行, 在一页简历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着实让人很是无奈. 但这也是重要的信息. 千万不要把自己个人经常用的E_MAIL再用来找工作. 在你的信息开放的同时, 你也会收到数不清的垃圾邮件. 给自己开个专门找工作的E_MAIL帐号, 尽量用上自己的英文名字, 使工作的信息和你的其它信息明确地分割开来.
如果你特别想找某个地方的工作, 但人又不在那儿, 找个朋友的地址写上, 这会让人认为你是LOCAL的, 对于职位不高的工作, 面试的机会会增加不少的. 至于以后咋办? 你连机会都没有还想以后怎么办有意义吗? 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
几行啦? 三行了吧, 好容易呀, 看来这三行再怎么占地方大家也没法省略的. 找工作不能跟找老公似的, 大姑娘越故做神秘羞涩, 小伙儿越迫不及待地搞清楚. 找工作信息越公开, 你的收获也就越多.
剩下的七行, 加上另外特殊的一行将挑战我们的智慧了, 一提到智慧, 你就必须想起”情商”来, 而判别情商高低的就是我那句要想烂了话:”现在站在RECRUITER的思路上, 想这七行应该怎么把他们的魂儿给勾住了.
写简历不是写大布头的文章, 而应该都是跳跃式的, 嘣, 嘣, 嘣几个BULLETS分出个所以然来. 蛤蟆G其实没啥特殊的本事, 但有个能耐却是超凡脱俗的, 这就是个”想”字, 想当年, 蛤蟆GG就是靠着”想吃天鹅”之肉渡过了最艰苦的岁月. 这会让蛤蟆产生激情和动力. 现在好吧, 让我们自己在做一次RECRUITER, 想想作为一个RECRUITER, 你最先也是最想看到的四, 五个求职者的信息是什么. 你不能一上来就写一大堆对RECRUITER来讲乱七八糟, 无关紧要的东西吧. 说真的, 如果你不仔细按照我的方法去做, 这种混乱的逻辑100%会出现的.
四, 五个方面就用四, 五个BULLETS来表示吧. 现在我要问第一个问题了:"如果你是RECRUITER的, 你最想知道一个CANDIDATE的信息是什么?" 好象什么都没说的一句问话会让细心人做很多功课. 有人说了, 我咋能知道他们能想些啥呀? 说真的, 我还真想给你半天时间让你把自己的情商天赋彻底打开.
RECRUITER或HIRING MANAGER找人不是为了相亲来的, 人家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找到能够恰到好处地胜任这个职位的求职者. 而”经验”是最能反应出一个求职者的能力的. 同时他们也想知道这种经验是否与这个职位和他们的行业. 这个BULLET可以用一行这么写成:
• Have [5] years' experience of [programmer] in [IT] industry.
这里面包含了三个最重要的信息: 经验年数, 职位, 和行业. 所有这些都是跟你未来工作的具体要求相联系的, 也是他们最想先了解到的.
简单不? 好吧, 咱们现在应该问第二个问题了:"如果你是RECRUITER的话, 你第二个最想知道的一个求职者的信息是什么?" 我要是老这么问, 你又是来不动脑子, 两边非打起来不可. 其实思路还是一样的, 人家要你, 不就是希望你能干他们那点活儿嘛. 你没点知识, 啥都不会, 光有个N年的历史, 人家怎么能判断出来你是真会还是假会啊. 我个人觉得(你也可以这么个人觉得一下, 没什么神秘的)这可以包括这个职位所需要的重点知识, 关键技术, 主要经验. 美国人很爱用缩写acronym术语来表达一些复杂的东西, 例如学工程管理的应该知道PPAP, SPC, APQP呀, 你要是没在这个领域干过, 你可能还真不知道这是啥东西. 但这也是他们考察你是不是有相关行业和职位经验最容易的方法. 无意间说出一个行业中常用的名词, 你反应迟钝了, 后面就不用浪费时间了. 所以这第二个BULLET也是很关键的. 根据一个职位的要求, 他们希望知道你对这个职位在技术上理解有多深和有多广. 是否能够在知识层面上胜任这个职位的要求. 但为了尽量用这个行当最重要的ACRONYM来表示, 你可能确实要下很大的工夫. 找工作难就难在这点上. 因为这会反映出你对这个行当这个职位了解的程度. 这个BULLET给你三行字是必须的, 为了这三行专业的名词, 你需要学很多东西, 需要不断更新你学到的这个行业更重要, 更关键的名词.
Possess working knowledge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quality development skills (QS9000 / TS16949, ISO, Lean Manufacturing / VAVE, Six Sigma (Minitab)) with strong ability to interpret blue prints (GD&T), safety rules & quality procedure manuals & standards, and use statistical tools in sampling plans, process control & data analysis. APQP, PPAP, DOE, SPC, FMEA, CONTROL PLAN, GR&R...
两个BULLETS过后, 我们还剩两个BULLETS和三到四行字, 你们打算写点什么? 我这里还是那个问题:” 如果你是RECRUITER的话, 你第三个最想知道的一个求职者的信息是什么?" 自己看着办吧!! 要是你真的不想动点脑子, 这工作可没法找了.
半天可过去了, 这第三个BULLET还是让蛤蟆GG提示下吧, 要是我是RECRUITER呀, 我是想知道这个求职者是不是能胜任我的这个工作, 这个职位可能需要很多数理方面的逻辑分析, 需要比较系统的训练和指导, 我十分想知道你的学历和过去的教育是否达到了这个工作需要的复杂的脑力训练.
• Graduated as MSM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pecializing in [Automotive structure design] and BSME in [dynamic system.
如果你学了但没学完, 没拿到学位, 然后转学了, 知道对找工作有帮助, 你可以用Attended graduate study of what what what. 记住如果对你找工作没太多加强作用的学历, 你也没必要写在上面. 因为这会转移RECRUITER的注意力, 削弱他们的兴趣. 简历上所有的内容对你要申请的职位都是加强作用的. 无关的东西可以不写. 这第三个BULLET只需一行就成了.
这第四个BULLET主要是写你的技能, 有些朋友说了, 你第二个BULLET不是已经提了吗? 如果你要仔细再回去看看, 其实蛤蟆GG连"技能"这个词都没提到. 就是怕你混淆起来. 技能跟学识技术还是不同的, 所有的技能都是辅助性的, 是帮助你完成学识和技术等工作所要用到的工具和系统平台. 象我们经常提到的计算机技能(MS OFFICE), 语言技能(CHINESE MANDARIN), 和交流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等等都不是包含在一个领域里的但又是对你完成一项工作起着促进作用. 如果你是专业搞计算机软件编成的, 你可以单独有个BULLET描述你的计算机语言能力和用过的系统平台.
Have a strong negotiation & extensive ERP/MRP skills (AS400, SAP/Oracle scheduling system). Proficient in using Microsoft Office tools. Can speak, read and write both English and Mandarin Chinese.
很多工作需要用到这个行业比较特殊的工作平台和操作系统, 你要有意识地跟有经验的朋友了解一下, 比如说在制造业领域, 每个人都会在ERP/MRP系统上工作, 虽然会有些培训, 但稍微会对你的求职有很大的帮助. 其它的还会有计算机开发系统, 工程技术开发系统和软件. 如果你想做商业管理, Microsoft Office包括WORD, EXCEL, POWERPOINT, ACCESS是绝对必须的, 会计行业对你的EXCEL的技能要到达顶级. 这里的语言技能不是一个老美蒙人的水平, 我们经常指的是说, 听, 读, 写的能力, 做国际贸易是很重要的, 也是唯一一个在职场中能把绝对多数美国开掉的最重要的能力.
好象在这最后一个BULLET里面违反了两个我先前说的逻辑, 一个是尽量少用形容词, 但在描述你的技能时是唯一的一个地方可以用点形容词的地方,比如说STRONG来形容一些PERSONALITY的东西, 比如说TEAMWORK呀, PROACTIVE呀, 还有SELF-STARTER呀, 虽然这都是美国老板爱听的词, 但写多了或写在事实叙述的地方就会让简历本身变得比较虚华. 另外 另一个违反逻辑地方是我用了个CAN, 这一点曾经是咨询过一些RECRUITER, 就语言水平来讲, 如果你只形容一个人语言FLUENT in English and Chinese是不够的, 你要确实地告诉人家这种FLUENT到达了什么程度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许多公司要你填的申请表中也可以放映出来. 所以能听说读写还是很重要的. 这方面美国人二把刀蒙事的比中国人要多的多.
EXPERIENCES的写法
很多朋友抱怨自己投了上千封简历一点回音都没有, 其实这点都不是啥英雄壮举, 只要你肯跟别人学, 打开你的心菲, 而不是一根筋地执着下去, 你总会不断地改进提高的.
一口不能吃出个胖子, 我们 "勾引"RECRUITER也不是一步到位的, 你必须要理解他们的工作, 体验他们的感受, 才能步步为营, 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采取心理主动. 当RECRUITER在三到五秒高效地浏览了你的前十行后, 一旦对你发生兴趣了, 他就会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了. 其实这是对佣金的本能. 因为他也看到希望了. 他下一步要了解的是: 除了这些由关键字堆砌起来的十行CAREER SUMMARY, 这些关键字构成的能力, 知识, 技能, 品性, 经验是否也能从你下面具体的经历中更详细地更生动地体现出来.
很多朋友写简历都是即兴的, 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 一个小念头就一个BULLET, 一个公司的经历下甚至用了十几个BULLETS. 这对RECRUITER的注意力是极大的挑战, 绝大多数RECRUITER的直接反应就是扔掉. 我们是否能够换位想想, 如果你要是RECRUITER, 看到这么一堆杂乱无章用BULLETS堆砌起来的文字, 你也能看的下去吗? 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永远会招人喜爱的.
没有人愿意看毫无逻辑的东西, RECRUITER也是如此. 老板们从来不会看我们写的长篇大论, MBA们有个基本的训练就是教你怎么写EXECUTIVE SUMMARY, 一个有逻辑的BULLET能让你把信息有意识地组织总结好, 帮助RECRUITER有效地理解你的情况. 这种素质是我们在以后工作中经常要做的.
经验从哪里来
我们很多将要毕业的学生总是苦恼自己的历史都是在学校渡过的, 出国前大好时光也都用来考托考G的. 有得必有失, 你觉得蛤蟆不会比你更苦恼吗? 你觉得只是简单地留在美国费了牛劲了就为了跟一般美国人平起平坐是你今生最大的抱负吗? 那我这儿没什么可说的了.
经验来自于很多方面, 蛤蟆G其实对RECRUITER最不屑的一个要求就是经验, 而且是美国式的经验. 好象我干了一定年数了, 我就能胜任一定的工作似的, 他们没有看到一个人的潜力. 说是这么说, 也有不少朋友也这么愤愤不平的, 包括了很多”如果”之类的假设, 谁都可以用这种假设. 这种假设用的越多, 可能我对你的希望越渺茫. 因为现实是很残酷的, 达到了那个你曾经假设过的高度时, 你会觉得这些假设本身是来之不易的. 如果你可以作为一个不了解你的外人感受一下, 这种愤愤不平你自己可能都觉得虚弱. 人家有什么理由会认为你比另外一个也在”愤愤不平”求职者更有资历呢? 对RECRUITER来说这很简单, 就是这薄薄一页纸的RESUME所反映出来的逻辑和后面看似让人很紧张的面试对他们的冲击力.
所以我真诚地希望我的朋友们能把这种虚幻的愤愤不平变成一种看似真实的实力展现. 你要是让我对经验下个定义的话, 我会认为: 经验来自于你对你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接触过的事情思想体会和理解深度. 时间或身体上的游历 都不是最重要的. 就是说, 你写在简历里的东西有着现实中的真实逻辑并且也你真正领悟过的. 也就是说, 你对你认识的工作对公司来说是有价值的. 工作后你会知道, 很多工作了十几年, 甚至几十年的人, 对自己的工作脑袋里跟浆胡似的. 最终老板对你的经验的肯定还是通过你对公司的贡献.
不光是你, 就是蛤蟆G有着国内七, 八年经验的人来到美国, 对美国的RECRUITER来说也是毫无经验的. 因为美国人更重视在美国的工作经验, 更希望求职者对美国公司的操作规程和运营系统有深刻的体验. 每年三, 四月份是美国公司找INTERN的时候, INTERNSHIP制度是美国公司为培养年轻一代而对社会发展体现出来的公众义务和责任感, 也是你展现你有理由的”愤愤不平”的良好机会. 这会使你未来在美国的求职道路变得比较顺畅. 美国有点规模的公司都会有INTERNSHIP制度, 而且对INTERN们都很重视, 有专人负责, 培训, 临时租住, 还有其它费用一应具全. INTERNSHIP制度也是对临时项目或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智力补充或考察. 很多INTERN都会转变成permanent职位.
但INTERNSHIP对外国人与当地美国人相比, 机会还是十分有限的. 这里我用点现代管理知识来教朋友们怎样用一些自身可以控制的力量来突破这些对外国人设置的障碍以取得我们希望获取的”经验”.
这个方法叫SIPOC, S是SUPPLIER供应者, I是INPUT输入, P是PROCESS工序流程, O是OUTPUT输出, C是CUSTOMER客户. 这是西方(美国和日本是领导者)进行企业创新提高中比较关键的前期规划. 如果你接触过SIX SIGMA或其它类似的东西, 你会看到这个词. 大意是在公司管理层下达了新的一年的工作指标后, 公司的一个运营部分, 比如说工程部门, 为了完成公司提出的任务和指标, 明确这个部门需要多少PROCESS (工作)才能实现公司布置下来的任务. 在每个确定了的PROCESS中, 我们要确认这个工作的原始资料或信息来源Supplier (比如一个新产品开发的设计要求从哪儿来的), 需要加工的原始数据组成和形式Input (这个新产品的设计要求的大致细节, 需要达到什么样具体的功能, 安全, 质量, 使用等要求), 工作需要什么的转换过程Process (比如说新产品的设计过程), 从而得到对新产品的尺寸, 材料, 规格(比如说图纸)的认定Output, 这些得到的图纸会交到哪里去实施或谁是最终受益人Customer.
当你去实习或者去向在一个行当里有经验的朋友取得经验时, 你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快速了解他们工作的全过程.
公司说到底是为了增值盈利的, 他们选择你就是因为你有比别人更适合在这个位置上为公司增值的经验和学识. 同时也要记住, 经验比学识更重要, 因为它包括直接有用有效益的学识. 美国公司招聘时看简历, 基本上是要看经验的, 虽然以后内部提升的时候有时会看你的学校和其它的背景.
在公司里工作, 你要完成一个PROCESS, 不管什么工作是生产型的还是服务型的, 都是要把一个原始的数据通过你的PROCESS(就是你的学识和知识)的转变变成另一个有用的, 最简洁, 质量最高的工件, 数据或信息. 谁给你这些原始的东西(SUPPLIER), 以什么状况, 什么形式, 什么内容(INPUT)存在的, 用什么方式处理, 模型公式, SPREADSHEET, 表格, 什么界面, 工作平台, 方法, 工序(PROCESS), 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和结构, 什么形式(名称), 内容, 结论, 效果, 反馈(OUTPUT), 这些新创造出的信息或工件要传递给谁, 你的老板, 客户, 或其它把它进行进一步加工的同事(CUSTOMER).
另外你还要了解为了完成你们这个部门为实现这个工作指标和功能所建立起的ORGANIZATION CHART(结构组成), 也就是需要包括什么样的人. 他们的具体工作都是干什么的, 名称TITEL是什么, 你在其中会处在什么样的环节上. 这些过程是怎么有效地串起来的.
能问清楚吗? 拿着这个单子把你朋友的经验一个个套出来吧, 形成的知识会比他们干了N年的还系统化. 这个SIPOC过程也是一个管理完善的美国公司在确定目标后实施改造的第一步. 我们每个人的提高也离不开有效地吸收利用周围人有益的经验把它们推广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简历中经验的排序
经验是以时间到序的形式写在简历里的, 就是说最近的经验和公司写在最上边, 道理很简单, 你未来的雇主更关心你最近在干些什么, 你最近的经验能不能满足他们对要招聘的工作有没有关系.
在写公司和职位时, 建议职位在先, 因为公司更关心你的职位是否匹配, 所以你写在简历里的最近的职位也要尽量跟要招聘的职位相吻合, 其实要是让我说的绝对点就是一样最好. 再说的狠点, 就是不一样就要改成一样或类似的. 要不然你就瞎耽误工夫. 另外职位本身也简单地代表着你最近的能力和水平.
公司名称是次要的. 但如果公司确实很著名或比较大, 你应该用在名称后附上一行小字注上年产值和人数, 美国人也是很势利的, 大公司的管理比较正规, 培训也比较多, 对于同样是大公司的招聘来说, 他们觉得你会上手更快些. 不过也不用太在意, 我就经历过各种各样规模的公司, 重要地还是在于你对经验的描述是不是他们所需要的.
如果你在一个公司里有不同的职位晋升, 工作年限是跟着职位的后面, 但要拉到最后看齐. 如果一个公司就一个职位, 那么年限要跟在公司一行的后面并拉到最后看齐.
总体来说, 经验不能重复, 招聘人希望看到你循序渐进地成长过程, 在表述上就是你在初级工作时干过的事情, 就不用在高一级的工作中再写一遍了. 简历写到极致在短短的一页里每一行每一字都是十分金贵的. 重复的内容不能让你展现更多的东西.
同时, 最近的经验要写的更加丰厚更加细致, 你可能需要四个BULLETS, 来描述你工作的方方面面, 而最底下的人生第一份工作, 由于比较简单, 可能用一两行带过就可以了. 所以对于你的所有经验, 自己可以有意识地布局一下, 看看哪个简单地写在前面, 哪个可以更加发挥一下写在上面.
很多朋友特别喜欢列出一堆BULLETS来描述自己的经验, 在我看来就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满脑子糊涂浆, 就是把你换成RECRUITER, 你也不喜欢看这么多语无伦次毫无逻辑的东西. 我的建议是, 每个工作下的BULLETS最好不要超过四个, 如果你有足够的经验要写的话, 你可以有效地把四个BULLETS分门别类帮助RECRUITER总结出来, 其实说到底, 无非就是四个主要的SIPOC就成了.
我建议第一个BULLET主要写在这个公司的经验的概括, 你是什么职位, 有什么主要职责, 为公司创造了什么总体效益. 从第二个到第四个BULLETS要记录你在这个公司三个主要的SIPOC, 记住一个的工作不可能只有一个SIPOC.
美国公司的经验
美国人基本上只相信跟美国公司有关的经验, 这点很正常, 他们认为美国就是世界的中心嘛, 经济管理也是最发达的, 你在爪哇的深刻经历对他们的工作有意义吗? 即使是日本或欧洲的大公司, 可能美国工作认同的都比较少, 所以你的经验要尽量跟美国公司有关, 在学生阶段要争取找美国公司的INTERN, 因为没有远期的责任, 所以对外国学生来说, 比正式工作要容易得到的多. 如果你的经历不管在国内在美国都没有在美国公司做过. 在简历里涉及到一些美国公司的合作或供应项目总算可以吧. 如果你有机会在美国正规公司干过, 美国公司对供应商或合作者都会强制执行或检验美国的工业管理标准和运营模式, 间接地也会认同些你的经验. 也就是说不光从表述还是名称上都要让美国公司感受到你的经验就是他们想要的.
写简历跟写文章一样
RECRUITER看简历就跟我们看报纸一样, 你能想象一下自己怎么看报纸吗? 我们看报纸或扫网页其实也都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性的, 比如说NBA, 比如说时事政治, 要是我的话, 我会在厚厚几版的报纸中, 先满眼扫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报社也不傻, 他们总会把最"煽情"的东西不是放在头版, 就是用很醒目的标题给你个ATTRACTION. 同样在写简历时, 你必须用一个十分简短而有力的语言用最醒目的标题方式让RECRUITER从好几百个应聘者的简历中吸引出来.
而且也跟写文章的内容都要围绕这个标题来写一样, 你的简历中的每一个字也不能跑题, 所有的内容, 你的经验, 技能, 学识和兴趣都是为这个标题, 也就是你打算应聘的这个职位而重点突出的, 任何其它无关的或与标题不符的内容, 即使再华丽, 再动人, 再猖狂, 再举世睹目, 再牛X也没必要写上去, 你要忍不住写上去了, 除了说明你无知, 就是幼稚. 例如, 中国人现在有钱了, 很多孩子都进行过唱歌啦, 弹琴啦, 舞蹈啦, 美术啦等专业或半专业的培训, 也取得过很多成就或奖项, 别说美国人不太关心你在你那个中国人的圈子里得到的成绩, 就是简单以找工作而言, RECRUITER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为公司找到一个能胜任此项工作的应聘者. 人家也不可能不希望你丰富的生活把他们的正常工作给耽误了. 更广义地讲, 美国人觉得那是你的个人生活, 你也最好不要写在简历里把工作和生活混淆在一起.
另外, 我们很多朋友也是学生会干部, 对华人生活做出了很多贡献, 确实很不容易, 蛤蟆GG当时也是, 但生存就是生存, 一不说, 美国人是否认同一个外国人的学生组织的影响力和学生会干部的能力 (就跟我们也可能对一个老挝的学生会主席的能量不以为然一样), 一旦毕业, 命运把我们赤裸地扔向社会时, 我们的优势可能更在于作为学生领袖的气质和能力, 而不是学生会干部的TITLE. 想象一下, 几年后, 等你做了N个工作后, 你还会有兴趣把你在学生时怎么做学生干部的经历写在一个业务性极强的求职简历里吗? 美国人很多都比较热心公益生活, 当个小社区的PRESIDENT的多的是, 他们会在找工作的时候把这个虚假的PRESIDENT的TITLE写出来以表示自己有什么才能吗? 当然不会的. 反过来想想, 如果你是刚毕业的话, 而且如果你把这些跟找工作毫无意义的兴趣, 爱好, 社会活动写在简历里, 大多数RECRUITER也会直接能看出你只是个毫无经验不会优先考虑的学生.
教育(EDUCATION)
除非你一点经验也没有, 而且也实在编不出啥来(总能编出点吧), 你的教育情况是不应该写在经验前面的, 除非你要突出你的教育, 如特TOP学校的高才生. 其实也没必要, 因为我教你写的头十行也可以简单地表达出来一些. 我还是劝你写在最后面.
格式跟每个公司经验的标题差不多, 第一行学位, 专业, GPA (如果不是3.9以上就不用写了), 后面右排头写啥时毕业, 第二行学校名称, 地址, 新毕业的学生可用第三行写些对你找一个方向的工作比较重要的学过的课程或PROJECTS, RECRUITER可以简单了解你学的东西跟他们的要求是不是贴切. 不用累述一堆. 一定要记住, 简历总共就一页. 在美国, 你如果觉得自己的破ENGLISH还不能让起码一个美国佬老老实实的听你管的话, 你最好不要动写第二页的念头, 要不然可能只有被RECRUITER直接扔掉的份儿了. 实际上除了些附加的说明, 我的简历可能也就只有一页, 要知道我已经在十几, 二十几家公司工作过了, 而且我可以写的东西可能会是你的N倍. 简单, 围绕重点, 概括性, 客观性, 切中要害是写简历更重要的, 而不是篇幅本身.
对于很多博士或有很多学术成就的朋友, 可附上另一页, 象个清单, 列出学术成就, 名称, 年代. 并对一些极其专业的缩写和术语列个表格进行简单的解释或展开. 要有点美学观念. 让RECRUITER能读的下去, 并且也可以对这些RECRUITER进行点职业教育. 要是他们能在你这里了解些他们碰到过几千次也闹不懂的术语, 缩写, 他们会很”无耻”地喜欢上你的.
写出的简历的感受
好啦, 写简历的东西就先写到这, 朋友们的脑子里应该有个简历的样子了吧, 其实简历写的好的时候, 你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和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最想做的就是想再多看它两眼. 美呀..., 绝对的, 那里有你未来生活和幸福可以期待的一切. 你能马虎草率吗? 蛤蟆GG在帮朋友改简历的时候会精确到每个字, 说真的, 我对很多朋友的简历比他们自己还要更加认真, 这也是找工作需要的.
有时简历中的一个字可以占着空空的宝贵的一行, 这在简历惜字如金的地方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总之简历是个LIVING DOCUMENT, 是要随时修改的, 当你需要申请不同性质的工作, 你可能要做第二封简历, 而不是不负责任地一个简历通行天下. 在发出每个简历之前, 你一定要根据相应的JOB DESCRIPTION进行修改, 如果你想收到好的效果的话, 每个发送都是个细致的工程, 都是对自己从新的定位和规划. 换言之, 你可以有个主简历, 这是你定位后主攻的目标, 也可以让你能集中精力搞定一个方向, 这份简历也是用来撒大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