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别离的桌球
昨天晚上又桌球了一回,失意而归,不得已靠回忆!
回想和遥望自己,恐怕最得意和最失意的都是桌球了。
似乎,自己大学以前的生涯,什么都不那么重要,唯有它。
真正的“读书”时代,我是个绝对的坏孩子,什么不靠谱的事情都做过了。上课睡觉,得了“睡仙”的美名,并广为传唱,至今为老家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和小、初、高童鞋津津乐道;不做作业,初中和高中各一次,被严重退学警告;游戏厅里,90年代最流行的三国志演义,一个游戏币玩通关,那也不是很少次数了,游戏厅老板见了我们兄弟皱着眉的强颜欢笑,至少我替他发展了不少新手进来啊;上课、下课、点灯熬夜,看小说,小学看评书,初中看武侠和言情,高中看武侠和外国文学名著,曾经隔夜停电的时代,桌子被蜡烛点燃了几次,还把家里买了给学习英语用的双卡录音机给烧了;录像厅里一呆一天,那也不是很少的事情,每个学期总会发生那么几次,甚至高考前的一周放假,也逃出去看了一次通宵。
这都算不得什么,因为他们没啥成就感,因为有了桌球。
曾经在初中的时候,村里有了一个桌球案子,那些辍学的小青年们、比我小的家伙们,都在玩,而我被严厉禁止,在父母的眼皮底下,不得不令行禁止,羡慕不已。偶尔几次下场玩,被菜的厉害。
到了高中,严格说到了高二,表弟也进了县一中以后,哥俩齐心,就其利断金了。一开始,我其实并没有想过要开打桌球。表弟先跟自己班里的小痞子们在外面玩,玩的还挺好。被我发现后,怕我告密就拉着我一起玩了,还多了个金客可以买单他何乐而不为。然后,逃课打桌球就成了重要工作。
打桌球,我是豪放技术派,靠的不是杆法和白球控制,而是精准的击球技术,加上打得多了以后,对全局的一种本能计划。基本上,只要有击球的空间,无论切多薄、反弹多远、贴库多紧,都可以打出较高的可能性。打桌球,其实8个球里,基本上4~5个球很常规,没啥难度。最重要的是起承转合的几个关键球的处理能力,而这种能力对我来说,就是精确度。
总之,半年之后,15球玩法,触杆的机会各自都只剩下3次了,不然就只能交精神抚慰金了。再过半年,斯诺克也玩的还不错,在小县城里跟别人赢个块儿八毛的零钱,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尽管也被别人赢过。再回到村里的桌球案上,他们就只有望而生畏了。可惜没多久就移居镇上,没啥机会玩他们了。
到了大学,没有玩友,而且学校里一个小时要10块钱(97年),太贵了,就逐渐不玩,荒废了这15年。
再玩桌球,就是左近这俩月。跟博二的一个小兄弟成了铁哥们,看他球技高超,手痒难耐,就又练上了,当作论文写作的调剂。
他是我怕的那种球风类型,战略技术型。对白球的9个分区,他能控制至少7个,而我只有靶心1个;对触杆的力度,我基本上只有2种,他有无数种;我忽视白球的位置,他严格控制白球的位置;我靠的是击球的精准度,他靠的是模糊的精确;他控球和通盘计划,而我这方面一直失控。
最关键的是,现在的我,球技和球感早已没了。尽管经过了这两个多月的特训,精确度回来了7成,但对关键球的连接能力还几乎没有;切90~100度区间的球,毫无成功率,经常因为没有切到,而送给他自由球的机会,导致大输;贴库球,打不出漂亮的贴库直线;反弹,只有最佳角度才有可能成功。。。而对整个球桌上的球的战术直觉力,更消失的无踪影。空有击球的技巧逻辑,心到手不能到。
输,输,输,赢现在是很小概率的事件。除非遇到通盘无关键球,但这是不可能的,被我“豪放”的打几杆,总会有球被逼入死角,不管是他的还是我自己的。于是,就在清脆的桌球落袋的成就感和每盘却又必输的失落之间,不停徘徊。唯一开心的就是听他羡慕我的准确度了,尽管我说更难的球我以前也很容易打,他有些不信。
回想和遥望自己,恐怕最得意和最失意的都是桌球了。
似乎,自己大学以前的生涯,什么都不那么重要,唯有它。
真正的“读书”时代,我是个绝对的坏孩子,什么不靠谱的事情都做过了。上课睡觉,得了“睡仙”的美名,并广为传唱,至今为老家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和小、初、高童鞋津津乐道;不做作业,初中和高中各一次,被严重退学警告;游戏厅里,90年代最流行的三国志演义,一个游戏币玩通关,那也不是很少次数了,游戏厅老板见了我们兄弟皱着眉的强颜欢笑,至少我替他发展了不少新手进来啊;上课、下课、点灯熬夜,看小说,小学看评书,初中看武侠和言情,高中看武侠和外国文学名著,曾经隔夜停电的时代,桌子被蜡烛点燃了几次,还把家里买了给学习英语用的双卡录音机给烧了;录像厅里一呆一天,那也不是很少的事情,每个学期总会发生那么几次,甚至高考前的一周放假,也逃出去看了一次通宵。
这都算不得什么,因为他们没啥成就感,因为有了桌球。
曾经在初中的时候,村里有了一个桌球案子,那些辍学的小青年们、比我小的家伙们,都在玩,而我被严厉禁止,在父母的眼皮底下,不得不令行禁止,羡慕不已。偶尔几次下场玩,被菜的厉害。
到了高中,严格说到了高二,表弟也进了县一中以后,哥俩齐心,就其利断金了。一开始,我其实并没有想过要开打桌球。表弟先跟自己班里的小痞子们在外面玩,玩的还挺好。被我发现后,怕我告密就拉着我一起玩了,还多了个金客可以买单他何乐而不为。然后,逃课打桌球就成了重要工作。
打桌球,我是豪放技术派,靠的不是杆法和白球控制,而是精准的击球技术,加上打得多了以后,对全局的一种本能计划。基本上,只要有击球的空间,无论切多薄、反弹多远、贴库多紧,都可以打出较高的可能性。打桌球,其实8个球里,基本上4~5个球很常规,没啥难度。最重要的是起承转合的几个关键球的处理能力,而这种能力对我来说,就是精确度。
总之,半年之后,15球玩法,触杆的机会各自都只剩下3次了,不然就只能交精神抚慰金了。再过半年,斯诺克也玩的还不错,在小县城里跟别人赢个块儿八毛的零钱,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尽管也被别人赢过。再回到村里的桌球案上,他们就只有望而生畏了。可惜没多久就移居镇上,没啥机会玩他们了。
到了大学,没有玩友,而且学校里一个小时要10块钱(97年),太贵了,就逐渐不玩,荒废了这15年。
再玩桌球,就是左近这俩月。跟博二的一个小兄弟成了铁哥们,看他球技高超,手痒难耐,就又练上了,当作论文写作的调剂。
他是我怕的那种球风类型,战略技术型。对白球的9个分区,他能控制至少7个,而我只有靶心1个;对触杆的力度,我基本上只有2种,他有无数种;我忽视白球的位置,他严格控制白球的位置;我靠的是击球的精准度,他靠的是模糊的精确;他控球和通盘计划,而我这方面一直失控。
最关键的是,现在的我,球技和球感早已没了。尽管经过了这两个多月的特训,精确度回来了7成,但对关键球的连接能力还几乎没有;切90~100度区间的球,毫无成功率,经常因为没有切到,而送给他自由球的机会,导致大输;贴库球,打不出漂亮的贴库直线;反弹,只有最佳角度才有可能成功。。。而对整个球桌上的球的战术直觉力,更消失的无踪影。空有击球的技巧逻辑,心到手不能到。
输,输,输,赢现在是很小概率的事件。除非遇到通盘无关键球,但这是不可能的,被我“豪放”的打几杆,总会有球被逼入死角,不管是他的还是我自己的。于是,就在清脆的桌球落袋的成就感和每盘却又必输的失落之间,不停徘徊。唯一开心的就是听他羡慕我的准确度了,尽管我说更难的球我以前也很容易打,他有些不信。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