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下)教学计划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下)教学计划
(2009,02-2009,07珠海校区周三7-9节)
任课教师:朱崇科副教授
课程设计说明:以往的此门课往往只关注大陆文学的发展,即使加上台港文学也只是零星和独立的,缺乏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同时,由于17年文学和今天的学生知识架构差距甚远,往往难以授课和引起他们的兴趣。为此,结合自己的研究优势,本人力图更改这种局面:1尊重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加入不同区域华文文学的概念和发展实况;2增强学科的学术性和趣味性,逐步引入海外汉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认知与批评,力求给学生一个更加客观和中立的判断。同时,也会结合现实状况,将“革命时期”的文学作品解读当代化。3教会学生慢慢细读文本,为将来的书评写作、学年以及毕业论文书写等提供扎实的基础。
授课大纲:
第1讲:绪论。当代文学概念;文学分期问题;课程设计解释;发展流程概貌;精读篇目等。
板块一: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1949-1976)
第2讲:从启蒙话语到革命话语的转型与建构
第3讲:话语的立场形态
第4讲:现代主义的港台流变+课堂讨论。
板块二:80年代文学(1976-1989)
第5讲:80年代的文化语境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
第6讲:寻根文学、知青小说、新现实主义 (路遥等)。
第7讲:实验文学: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等等。
第8讲:朦胧诗歌、新写实、新历史主义、女性作家(含西西)。
板块三:90年代文学(1990- )
第9讲:90年代的文化语境与贾平凹、王朔、张炜、张承志等。
第10讲:余华、莫言、王安忆、王小波、陈忠实、高行健等。
第11讲:域外华文小说:郭宝崑、李永平、张贵兴、黎紫书。
必读书目文本:
1《青春之歌》;2《酒徒》;3《人生》;4《废都》;5《兄弟》。
参考论著:
1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陈思和主编《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1997)3-4卷
4朱崇科著《身体意识形态——论汉语长篇(1990- )中的力比多实践及再现》(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009,02-2009,07珠海校区周三7-9节)
任课教师:朱崇科副教授
课程设计说明:以往的此门课往往只关注大陆文学的发展,即使加上台港文学也只是零星和独立的,缺乏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同时,由于17年文学和今天的学生知识架构差距甚远,往往难以授课和引起他们的兴趣。为此,结合自己的研究优势,本人力图更改这种局面:1尊重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加入不同区域华文文学的概念和发展实况;2增强学科的学术性和趣味性,逐步引入海外汉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认知与批评,力求给学生一个更加客观和中立的判断。同时,也会结合现实状况,将“革命时期”的文学作品解读当代化。3教会学生慢慢细读文本,为将来的书评写作、学年以及毕业论文书写等提供扎实的基础。
授课大纲:
第1讲:绪论。当代文学概念;文学分期问题;课程设计解释;发展流程概貌;精读篇目等。
板块一: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1949-1976)
第2讲:从启蒙话语到革命话语的转型与建构
第3讲:话语的立场形态
第4讲:现代主义的港台流变+课堂讨论。
板块二:80年代文学(1976-1989)
第5讲:80年代的文化语境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
第6讲:寻根文学、知青小说、新现实主义 (路遥等)。
第7讲:实验文学: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等等。
第8讲:朦胧诗歌、新写实、新历史主义、女性作家(含西西)。
板块三:90年代文学(1990- )
第9讲:90年代的文化语境与贾平凹、王朔、张炜、张承志等。
第10讲:余华、莫言、王安忆、王小波、陈忠实、高行健等。
第11讲:域外华文小说:郭宝崑、李永平、张贵兴、黎紫书。
必读书目文本:
1《青春之歌》;2《酒徒》;3《人生》;4《废都》;5《兄弟》。
参考论著:
1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陈思和主编《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1997)3-4卷
4朱崇科著《身体意识形态——论汉语长篇(1990- )中的力比多实践及再现》(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朱崇科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连轴转动(2025年5月12-18日) (1人喜欢)
- 交流招聘(2025年5月5-11日) (1人喜欢)
- 横跨四五(2025年4月28-5月4日) (1人喜欢)
- 再度赴港(2025年4月21-27日)
- 苦口婆心(2025年4月14-20日)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