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书系】:文化慢光丛书
读好书,光阴慢。本套丛书为著名学者、作家或文化名人撰写的散文随笔系列,既有文人文事,也有学术见闻和读书心得,内容丰富,笔触细致。在逝者如斯的光阴荏苒中,不妨稍作停留,让心灵暂且安定,品味一下文人学者在书山文海中的生花妙笔,感受一颗颗赤子之心的精神温度。让时间慢下来,让我们在文化慢光中细数人世尘埃。众里寻他千百度,文化慢光丛书为读者呈现:学者的深度,散文家的温度,知识人的态度。
已出版:
《路上的春天》(聂尔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60280/
在写作上把叙述和思考融为一体,呈现出别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方式。含蓄而朴实的笔触,捕捉着残酷现实的诗意瞬间:回忆里深藏着家族历史,阅读中潜伏着时代痕迹,而那些对师友亲朋的真诚素描,则诉说着令人唏嘘的坎坷命运。
《梦语者》(唐朝晖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740879/
这是一部充满玄想和哲思的著作,它用文字丈量着乡村与都市的距离,用梦语诉说着人与人的精神隔阂,探索着人类的生存经验;这是思想的密语,灵魂的沉吟,是人人皆梦时代的无声呐喊。
《在一颗名叫哈姆雷特的星下》(王家新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624795/
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世界。从保罗策兰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从帕斯捷尔纳克到米沃什,从诗歌狂热的八十年代到“诗歌已死”的当下,王家新以诗人的敏感和诗评家的敏锐,探寻着伟大诗篇中所深藏的人类精神印记,重绘一个令人着迷的诗的世界。
《文人的左与右》(孙郁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63303/
谈读书,说掌故,讲人物,
这是一部徘徊在书与人之间的“文人”之书,
文坛往事娓娓道来,书中故人历历在目,
作者以其温婉大气的笔触,同情之了解的态度,
深入到中国文化肌理之中,
深沉深刻,感人动人。
《书里书外的流年碎影》(赵勇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63302/
一个“60后”学者书里书外四十余载流年碎影,
一次学术话语与日常生活相互交织的微观考察,
乡土衔接都市,个人沟通家国。
本书捡寻私人记忆,顾览文化往事,
趣味中富含情感,可读性思想性并重,既“可爱”又“可信”。
《地老天荒读书闲》(朱小棣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63304/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杂书”,
历数 “红”朝旧事,趣赏梨园人物,钩沉正史野史。
作者“读”具慧眼,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深沉的感悟,
静品闲书,以书喻今,热话红尘,为我们展现另一面世界。
《关于我父母的一切》(修订版)(南帆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63305/
这是一代人隔着数十年历史,对另一代人的怀念和回想,
这是作者对“家族”一词的重新感知,更是对当下生活的深切理解。
这是一个儿子对于父母的思念以及想象:回忆,叹息,感慨,愧疚,迷惑和内心的疼痛。
载着超重的记忆,这一本书如同一叶扁舟,飘流江湖。
《红莓与白桦》(梁归智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838365/
鲜艳的红莓,静穆的白桦,高耸的教堂,风采各异的雕像:这不只是一部游学记录,还是对一个民族和它伟大文化的的素描。
跟着作者的脚步和笔,一起聆听普希金决斗的枪声,一起诵读阿赫玛托娃的诗句,一起怀想苏联时代的往事……别忘了,还有那流落在外的手抄本《红楼梦》和遥望中国的异邦友与故乡人。
《远看是山 近看是树》(劳马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859567/
写西班牙、美国和日本,写从苏格拉底到卢梭的哲人,写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写“笑”里乾坤,在这些貌似芜杂的文字里,其实深藏着生活中的数重风景。
远看是山,近看是树,远近之间,正是我们彼此装饰的人生。
时代与社会犹如那远处的山林,而个人就是眼前的树。一叶而知秋,一树一森林。叶细而树高,树小而林大。
《兄弟在美国的日子》(朱国华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82668/
以诙谐幽默的口吻描写了他在异国生活的各种见闻。对于东西两种文化的碰撞、摩擦与融合作者在《兄弟在美国的日子》中用独特的视角描述了自己在美国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感触,展示了一个细节的美国。
即将出版:
《金陵生小语》(蒋寅 著)
《读画记:那些忧伤或疯狂的美》(丁建元 著)
---------------------------------------------------
人大出版官方网站:http://www.crup.com.cn
人大出版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10384/
人大出版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crup
小组持续更新:http://www.douban.com/group/417216/
已出版:
![]() |
《路上的春天》(聂尔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60280/
在写作上把叙述和思考融为一体,呈现出别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方式。含蓄而朴实的笔触,捕捉着残酷现实的诗意瞬间:回忆里深藏着家族历史,阅读中潜伏着时代痕迹,而那些对师友亲朋的真诚素描,则诉说着令人唏嘘的坎坷命运。
《梦语者》(唐朝晖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740879/
这是一部充满玄想和哲思的著作,它用文字丈量着乡村与都市的距离,用梦语诉说着人与人的精神隔阂,探索着人类的生存经验;这是思想的密语,灵魂的沉吟,是人人皆梦时代的无声呐喊。
《在一颗名叫哈姆雷特的星下》(王家新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624795/
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世界。从保罗策兰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从帕斯捷尔纳克到米沃什,从诗歌狂热的八十年代到“诗歌已死”的当下,王家新以诗人的敏感和诗评家的敏锐,探寻着伟大诗篇中所深藏的人类精神印记,重绘一个令人着迷的诗的世界。
《文人的左与右》(孙郁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63303/
谈读书,说掌故,讲人物,
这是一部徘徊在书与人之间的“文人”之书,
文坛往事娓娓道来,书中故人历历在目,
作者以其温婉大气的笔触,同情之了解的态度,
深入到中国文化肌理之中,
深沉深刻,感人动人。
《书里书外的流年碎影》(赵勇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63302/
一个“60后”学者书里书外四十余载流年碎影,
一次学术话语与日常生活相互交织的微观考察,
乡土衔接都市,个人沟通家国。
本书捡寻私人记忆,顾览文化往事,
趣味中富含情感,可读性思想性并重,既“可爱”又“可信”。
《地老天荒读书闲》(朱小棣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63304/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杂书”,
历数 “红”朝旧事,趣赏梨园人物,钩沉正史野史。
作者“读”具慧眼,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深沉的感悟,
静品闲书,以书喻今,热话红尘,为我们展现另一面世界。
《关于我父母的一切》(修订版)(南帆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63305/
这是一代人隔着数十年历史,对另一代人的怀念和回想,
这是作者对“家族”一词的重新感知,更是对当下生活的深切理解。
这是一个儿子对于父母的思念以及想象:回忆,叹息,感慨,愧疚,迷惑和内心的疼痛。
载着超重的记忆,这一本书如同一叶扁舟,飘流江湖。
《红莓与白桦》(梁归智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838365/
鲜艳的红莓,静穆的白桦,高耸的教堂,风采各异的雕像:这不只是一部游学记录,还是对一个民族和它伟大文化的的素描。
跟着作者的脚步和笔,一起聆听普希金决斗的枪声,一起诵读阿赫玛托娃的诗句,一起怀想苏联时代的往事……别忘了,还有那流落在外的手抄本《红楼梦》和遥望中国的异邦友与故乡人。
《远看是山 近看是树》(劳马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859567/
写西班牙、美国和日本,写从苏格拉底到卢梭的哲人,写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写“笑”里乾坤,在这些貌似芜杂的文字里,其实深藏着生活中的数重风景。
远看是山,近看是树,远近之间,正是我们彼此装饰的人生。
时代与社会犹如那远处的山林,而个人就是眼前的树。一叶而知秋,一树一森林。叶细而树高,树小而林大。
《兄弟在美国的日子》(朱国华 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82668/
以诙谐幽默的口吻描写了他在异国生活的各种见闻。对于东西两种文化的碰撞、摩擦与融合作者在《兄弟在美国的日子》中用独特的视角描述了自己在美国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感触,展示了一个细节的美国。
即将出版:
《金陵生小语》(蒋寅 著)
《读画记:那些忧伤或疯狂的美》(丁建元 著)
---------------------------------------------------
人大出版官方网站:http://www.crup.com.cn
人大出版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10384/
人大出版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crup
小组持续更新:http://www.douban.com/group/41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