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写在21岁
0.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浪漫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千年前的4月7日,那天是周五,在伯大尼郊区的客西马尼花园之夜,犹太人吃着烤羊羔与无酵饼干庆祝着逾越节的来临,而城中的一家小客栈内,"最后的晚餐"就在此时此地发生.那个温暖的夜晚他们回到橄榄山,那个男人离开众人独自思索,他正直盛年,生活充满了希望,此时却充满忧虑.当犹大领着士兵过来亲吻他的时候,他早已知晓一切.那晚,他作了最后一次祷告,请求宽恕他的敌人,然后悄声说,结束了,他为了人类的罪的甘愿背上十字架.这只是一个故事,以一个永恒的隐喻告诉了人们何为崇高和伟大.
而我想要努力说出的便是,即使我们自认为洞悉了这个世界的某些规则与危险,仍然可以试着勇敢地选择一种崇高的理想,仍然可以去选择自己的生活并热爱它.
这便是21岁的我所寻得的生活第一义.
![]() |
1.生活.
"清风加朗月,五文钱."-- 小林一茶
每年生日都要写下些什么,下马驻足,望望背后尘土飞扬的路.如此既然已成惯性,细想来却有不公,每年元旦也总是要回望,其间差了两个多月,不经意却搁置了春夏半年.果不其然,若是回头翻上一次的文字,一定不忍卒读.但若沿记忆回溯,春天竟早已遗忘了大部分.
就像纯粹客观叙述的不可能,全景式描述生活的无力,连记忆也是有暂时性的.如果我的记忆造就了我的存在,那么此时写下这些的这个我如果说要妄图代表整整一年的我,也是心虚,我能写下的只能是此刻,关于人生的记录也终究是一个个码头,而非能抓住整个河流.
我多次在脑海中试想过一个类型的杀手,大概是源于对现代信息社会的反应,总幻想着有一个人通过观察你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你网络上发表的细碎心情,你所有的朋友,爱好和足迹,定能最快捷的攻克你的心灵,成为相逢恨晚的朋友,然后你便掉入了一个从源头起跌落的陷阱.若真有这么个人在盯着我,大概会哈欠连篇的感叹此人的无聊:吃饭睡觉,读书上课,以及电脑.我如果向他致歉,一定要说真对不起,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风风火火的四处在世界上奔走,规律的生活,简直是侮辱了杀手的职业技巧,我就是这么规律的随时要死去的人中的一个.
那让我们换一种假设,有一个杀手,他的目标是杀掉我,但我的死亡不是身体走在路上的突然倒下,而是精神的空白和停滞,是灵魂的死亡,这种杀手只能悄悄地潜进你的脑海中进行邪恶的勾当,只能试着和你的灵魂接触,了解你的精神世界,然后把那片世界毁灭掉.那么杀手先生大概要吃苦头了,他要挣扎着穿过哲学的钢铁迷宫和谜之森林,逃过文学大师的笔墨审判,从古希腊到先秦,一转身来到二战后的废墟之上,走一步又跌进后现代的深渊大坑.这世界广阔无数倍,时间也多线并进,无限的可能性时刻迸发.
那么,哪一个才是"我"呢.
对我来说,前者是贫乏的世界,人终究逃不过作为人类本身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不过是形式的不同,终究还是要顺着命运的轨迹而下,感叹人生之庞杂.而后者则是无限的延伸,有着无穷的意义和时间,在那里你可以同时度过十二种人生,体验二十个世纪.每一个人都拥有这两个世界和自己,这两个自己互相影响,共同生存,同时被两个杀手追杀.
这个杀手的名字是:意义.
人终究逃不过意义的追问,如何生活,终点在何方是每个人的终极思索.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写道:"有时,诸种背景都崩溃了,起床,乘电车,在办公室或工厂工作4小时,午饭...星期一,二,三...六,总是一个节奏,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很容易沿着这条道路,一旦某一天,'为什么'的问题被提出来,一切就从这带点惊奇的味道的厌倦开始了."这种意识的觉醒就是对"意义"的追问,在这种麻木的生活中,你便唤醒了自己的意识,想要找到出路,要么忍受它并把它寄希望于未来和明天,在疲惫的黑夜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床上,安慰自己"明天会好起来",结果仍旧是日复一日;或者认识到人生的荒谬,选择了自杀.因此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
加缪给出了第三条路:通过"飞跃"逃避,以自己为尺度重新建造思想和形式的殿堂,他称之为一种"含笑的悲歌",亦即痛苦的保持清醒,通过对神和命运的蔑视来自我超越,就像西西弗一样,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运石头",我知道这个世界的荒谬和无意义,但我仍热爱生活和这片大地,热爱存在本身,命运是属于我自己的,这种即看清现实又勇敢地选择,便是瞎眼的俄狄浦斯选择的和诸神与命运的对抗之路.唯有蔑视命运,你才可以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再让我试图摒弃这种弯曲的叙述,生活于我来说,最大的价值仍然是精神的和艺术的.看书和电影仍旧是衡量自己对时间利用的唯一尺度.我试着努力去最大可能的拥抱这个世界,努力挤入这个庞大广博的森林,我看到人类文明的灯塔在远方的高处璀璨生辉,只恨自己步伐太慢,路绕的太远.
越来越认识到一些悲观的时代精神,一切的发展都趋于解构和虚无,人很容易便可迷失自我,它以大工业式的物质和消费淹没了敏感的人类心灵,争吵和误解的喧哗,沉默和功利的交流,当你从一个宏观的角度俯视整个人生时,你会感到害怕和震惊,害怕自己对于命运反抗的无能为力,震惊于人们对于理想的遗忘和对命运的轻松妥协.
在眼花缭乱的世界如何选择,弗洛姆说人类终究会在这种空虚中逃避自由,失去自我,寻找能把自己精神束缚住的一隅安全之地.如何摆脱这种因空虚对自由的逃避,他说爱与工作.前者是自我的实现和升华,后者是创造性地活动和个性的发挥.无论是爱或是工作,在自由的世界决不可失去自我,只有扎住自我意识和选择的根,才可以让个性之树成长,人才可以做自己,而非大千世界的人类复制品.
意大利作家皮兰得娄提出过"我是谁"的问题,我有什么证据证明我是我自己,而非"肉体的延续"?,他最后否定的说"我没身份,根本没我自己,我不过是他人希望我是什么的一种反映,我是'如你希望的'."自然,这不过是存在主义的另一种追问,正如萨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狱",因为他人正是不断地干预你,抹掉你的自由意志,让你和他们一样躺在流水线上.他在《禁闭》中写了一个戏剧:
三个人在地狱的密室中想证明自己的存在,却到处找不到镜子.镜子在这里为什么这么重要呢?艾丝黛尔说,“当我不照镜子时,我摸自己也没用,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还存在。”没有了镜子,人就只能把他人当作镜子,从他人那里寻求自我存在的证据,通过他人的目光来认识自我.他们彼此暴露在他人的目光下,并且没有黑夜,这种目光的注视是永恒不可逃避的,你的一切行为都要被他人评论,他们就是能确定你存在价值的唯一镜子,因此得出了“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的悲哀呐喊.这里最大的悲剧就在于他们已经死亡,无法行动,而人的价值则是靠源于自由意志的行动和选择来证明.
我也沉浸于爱之中,这种爱是对于艺术和文明的欣赏和崇敬,对于真与美的愉悦的战栗,在此中我们可以让自己最大程度的伸展灵魂,汲取营养和精神之泉,喜欢某个人会有更大的愉悦和幸福,但也要承受波动和伤苦,这些都是精神的充实.我希望能在这种对知识的爱中收获最大的营养,为将来工作的创造性活动做好最充足的准备,精神与物质的价值创造与满足大概便是幸福.
于是我想要抓住这最后的净土,尝试着享受进入斗兽场前那静谧的甬道和对神灵的祷告.校园终究是一片单纯的地方,即便有诸多如今看来完全是斗兽场的提前训练,有着不得不做出的对于自己所追求的价值观的阉割,它仍然是一片无比安详的地方,水和树木,学生和书,和你彼此信任与微笑的朋友.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每个人都选择着自己通往未来的道路.
![]() |
2.追求.
"恨无仙人分身术,一日看尽万山花"-松尾芭蕉
"诸神逃遁,地球毁灭,人类的大众化,平庸之辈的优越地位"这是海德格尔对世界虚无的描述,面对人类面临的被"订造"和支配的命运,他用了一个字表述:"烦"(烦忙:人与物的关系;烦神:人与他人的关系),这是人类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面临的状态.因此他呼吁恢复人的尊严,以"艺术"来达到真理的救赎.我们都是"忘在"的无家可归的人,荷尔德林的"人诗意地栖居"成为了我所追求的乌托邦.同样的,尼采这样一个顽强的精神贵族也呼吁人们"艺术,唯有艺术是最高的创造.我们拥有艺术为的是不为事实而死."当你从宏观上了解了时代精神的运动,看到后工商业时代和消费主义对于人的心灵的吞噬,或许人们真的要重新从启蒙运动的大路上转弯而下,回复传统的和谐与秩序,寻找一种"天地逍遥"的自由.
这便是我所追求的,在精神的废墟上重建家园.
这一年,读到里尔克的诗,把豆瓣的名字改成了"杜伊诺",意为《哀歌》中的首句"是谁在天使的阵营倾听,倘若我呼唤?"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发现自己的内心,加入到这样的一种家园重建,在这个世界生存,人若不能隐居山林,能有一个美好的社会环境是生活最大的幸福,某种意义上,你身处什么样的朋友圈子,不正也反映着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么,你看,"镜子"无处不在,镜中即是你的命运.
你所喜欢的大约便是你所追求的.我对于喜爱的人的判断永远只有两个属性:有趣和强大.
有趣是一种灵活和不呆板,是自嘲和欢乐,是自由的反约束和陈词滥调的.更大的,是一种好奇心,有趣的人是敏感的,灵性即是一种敏感,对于生活和自然中的一切有趣和惊奇事情的精准捕捉,对世界和知识怀着无穷的好奇和探索,这种好奇心可以在每年一届的搞笑诺贝尔奖上得到清晰的判断.无趣的人则是完全适应着一切既定规则,言辞乏味而俗套,几乎没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对于一切非功利的事物和知识,他们只觉得无聊和没用.
强大则是一种能力.如在游戏中,强大就体现为技能和战斗力,任何一个有自身特殊技能的人都令人喜欢和惊叹,无论是音乐舞蹈之类的让人屏息欣赏,或是好莱坞电影中那些用电脑科技物理生物知识用来犯罪的高超技巧.它终究是一种对知识的熟练运用,现代社会分工和交易程度越发的高,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的领域自如活动,因此一个不同的能力都是让人依靠和尊敬的,这种能力背后体现的是你成长一路的一二十年时光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虽然我无比的崇拜那些天才和大师,但我绝并非在说每个人若不达到功成名就惊为天人的程度便不值得结交,而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某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努力做到优秀,强大可以靠经验累积而出,只有懒惰的人游浮在浅薄的世界里和其他人自鸣得意.它是一种不间断的努力的态度,是不停息不喘气的前进再前进.
然而切莫忘记了有趣,或许那些你熟知姓名的导演和作家高高在上,已经功成名就,或许你认识的人早已在哪里获得成就和名利,甚至挣到了你无法想象的财富,但我希望,永远别忘记你的价值观和理想,这片土地从不缺有财富和名声的人,这些人中间更不缺的是厚颜无耻的生产着垃圾却毫不自觉的人,他们或许忘记了自己当年纯粹无利害相关的审美,忘记了自己当初点评世界的豪言壮语.
在读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时,无比羡慕维也纳艺术的气氛和他一生所结交的朋友,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中假象的海明威所称的"流动的盛宴"是我心中的天堂,同时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以及古希腊的人类文明乌托邦.网上有一段视频,一个小提琴师在街头拉着曲子,一群人从家中搬出自己的乐器也加入这场演奏之中,多重奏的交响曲直接奏响了天使的曲目.这样的世界大概很难找到,然而现实中并不乏这种艺术的气息,在任何一个真正成熟而文明的国度,对于艺术和知识的热爱都会是一种民族性格的养成,它体现在日常微小的细节的方方面面,小如街道墙上的涂鸦,一个井盖,一个河边读书的人,一个地铁外拉琴的老头,它也体现在散落在各方的高校中的文化氛围,以及广场的雕像和博物馆中所记录着的一位位辉煌如帝王般的艺术大师.
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一个叫《凯撒必须死》的电影拿走了金熊奖,它用充满意大利艺术气息的风格讲述了一群囚犯在监狱中完成了一场莎士比亚戏剧.一囚犯在演出后说:"自从遇到艺术,才发现了真正的牢房."对身在监狱的人来说,艺术是最大的自由.
中国是一个匆忙的城市,灵魂有些追不上,我绝不会说这是国民性或民族性格,文明的程度是需要多少代人的觉醒维持下来的,而这个国家甚至没有达到文艺复兴的那种全国经受文明洗礼的程度.它还需要太多的路要走,并且因为一些我们都知晓的原因,无数平庸的学校每年输送着乏味的学生,在这些之上,是一个更无比乏味和令人讨厌并嘲笑的政府,这片土地的人从来不轻松,即使是盛世,也有无数在土地上苦苦劳作的人们,我渴望着它有一天能终于闲适下来,抬头迎接文明的光辉沐浴.我也希望自己终有一日能在生活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拥有节制且不贫乏的生活,永远记得当年翻过几页的《普罗旺斯的一年》中开头有一段话:"穿袜子这种是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了遥远的回忆.手表躺在抽屉里已经很久了,我发现,凭借庭院中树影的位置,我大致可以估算出时间.但至于今日何日?我就不大记得了,反正也不重要,我感觉自己快要变成安分守己,无欲无求的园中蔬菜了."我所理解的幸福大概也正是此处.
学校始终是这个社会知识聚集的地方,任何一个对崇拜知识都不会不羡慕爱琴海旁的古希腊,那个人类文明童年的黄金时期,一个以知识为骄傲的时代,罗素说:"在那个时代,人们可能既有才智而又有幸福,而且还是通过才智而得到幸福."在这个地方,我希望自己能认真的读书,就像古人多年的求学生活,我也曾真诚的劝告我所有的朋友趁此时光多读些书,过一种纯粹的生活,做一些纯粹的思考,就像泰勒斯那个传说中"仰望星空"的故事.这段时期我最欣赏的人,永远是那些认真读书,并且能做出并不乏善可陈的思考的人,他们对世界抱有好奇心,对知识怀有渴望.我欣赏那些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很专业的人,无论是经济法律抑或医学,知识将是此后受益无穷的财富.我们应懂得,身边的人永远不会告诉你不够好,还很差劲.外行的朋友也不会理解你做到什么层次就算是强大,只有我们自己懂得,那些在某个领域熠熠生光的大师是如何的厉害和潇洒.例如别人偶尔夸赞我看书或电影多时,我只能怀着我自己知道的危机感告诉你,仅我视线所及的地方,那些我佩服的人便有好多,而且他们并非不可超越.
1921年梁启超如此自白:"我的学问兴味,政治兴味都甚浓,两样比较,学问兴味更浓些。我常常梦想能够在稍为清明的政治之下,容我专作学者生涯。但又常感觉,我若不管政治,便是我逃避责任。"往前推千年,孔子在听到"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人生理想后赞叹不已,然而他的一生终究还是谓似丧家之狗,心怀理想而放不下.
我理想的世界上面已经写到,我现存的世界正在每日感受,在这两种生活之间,我不能放弃对第一个世界的渴望,更不能放弃对第二个世界的审视.这个国家的灾难每日都在发生,而且多数都是病入膏肓的再次发作,逻辑陈旧,症候骇人.人都言江山不幸诗家幸,在苏联最悲惨的集权时代诞生了数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然而这片大陆除了贡献了一些优秀的时评和敏感词,并无他物.这样的时代,任何一个学人都不应该闭上双眼视而不见,装睡更是无法唤醒.
一年来发生过多次令人目不忍睹的事情,多数都已淡去甚至忘却.也曾产生过诸多的辩论和争吵,无意去陈述再多的常识和道理,只是希望身边的人都能重视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罗尔斯用"无知之幕"告诉我们正义的基础是人人平等,对于每一件苦难的感同身受,因为它也可能降临在你的头顶.这片土地不乏愚蠢而邪恶的人物,用虚假的教育和伪善的概念来偷换人们的自由和理性,生而为人的权利在一些邪恶者的宏大价值观之前也被冷血的牺牲.强烈的道德感让我们对苦难表示同情和谴责,坚定的理性让我们对现实进行揭露和批评,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良知的呼唤从来没有中断过,它只会越来越声势浩大.
"你是谁?是害怕黑暗的孩子,还是害怕光明的大人?"我相信对于全人类来说,有些价值是不证自明的,如果我们保持最基本的沉默,或者为邪恶鼓掌或掩护,我只能悲叹莎士比亚《辛白林》中的那句话:“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 ”.
![]() |
3.反思
"选择只是短短几秒种的事,然后用余下的时间来还债"--保罗乔尔达诺《质数的孤独》
近一年最让我喜爱的美剧之一《新闻编辑室》展示了一群新闻人的工作,生活和追求.相信每一个人都会为它的理想主义而着迷,每一个人都那么优秀,有自己的坚守和智慧,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理想主义本身并没什么缺陷,然而如高塔中的公主,想要追求她必先穿过沼泽和丛林,必须牺牲一些身边的利益,和一些妥协者对抗.它最怕的就是自我的先妥协,或许就像是一种世故和成熟,面对陈腐的规则,首先意识到的不是如何改变它,而是如何钻入它而适应它.就像《肖申克的救赎》,是自我的阉割和制度化,面对高墙想到的不是如何推倒,而是一边借梯子一边为它添砖加瓦,慢慢的自身化为一块他们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头加入利益集体.
我越来越认识到,理想主义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的坚守,而非通往天才和伟大成就的必然之路.大多数情况可能并不会成功,它只是一种奋斗和不妥协的姿态,是自己无法改变世界后也要坚持不被世界改变的反抗.梵高的成功或许在美术界有诸多解释,然而在全世界受人崇敬的理由可能只有一个:理想主义的不妥协,即使面对挫折和灾难.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纯粹的人总是受人欢迎,我们也都热爱那些经历百般挫折而不妥协的英雄,然而我们只是鼓掌侧立,转身继续生活.高尚是理想的点缀而非生活本身,委屈时用辩证法一想,感叹一句人总是有苦有乐,一切便没什么了,这只是一种自我麻痹罢了.
这种生活并不应当被道德优越的鄙视,因为几乎人人都是如此生存,长夜漫漫,人在行走时总不免摔跤然后绕路,然而我们终究拥有着自由意志,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理性的选择,这些一个个选择造就了"你是谁",而一旦选择便应当勇敢的承担起后果和责任,正如开头所引用的,用余生来还债,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便选择什么,因为一旦你选择什么,你便必将得到你选择的那个.痛苦和自怜是弱者的呻吟和懦夫的遗憾,后悔是无奈且值得自我鄙视的,或许每个人都将被环境所改变,有些东西却可以坚持,如果你真的愿意.
真正的牛人很多很多,有些地方比起来自己太过于微不足道.但若永远承认这一点,那就是最大的笨蛋和令人讨厌的人.我有些惧怕反思,因为能洞悉自己的人肯定能察觉自身最大的软弱和不足.不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缺点很多,如果改正这些,一定可以更优秀,如果没"如果"就好了.人总是会偶尔犯些错误,"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越发的恒久几近至理名言,反思令人警醒,人生正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着这个过程中我们造就了自己的命运轨迹.
北岛写过一句话,"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以往我看到这样的话会陷入悲观,认为这是理想主义的宿命,甚至玩弄聪明的想过把这种东西只当做青春的幻想,以后自然会不得不改变,能残留一些是一些.而如今我终于明白,那些梦虽然破碎,然而北岛之所以是今天的北岛,之所以有资格如此的感叹,不正是这个梦么?这种梦造就了北岛的命运.
如今正是自己全面建构自身的时刻,一切思想和观念都会最大程度化为内在的机能,这是最后一次选择道路,我在此前的一路因为各种原因丢弃了许多,此刻并不后悔,我也希望日后不会为之后悔,就像基因那样,只有丢弃自身的复杂结构,才能最大限度的生存,我丢掉了许多,也捡起了许多,挑挑拣拣,我一直在改变,却永远是我自己.
4.最后.
用了一些事件,断断续续的写下了如此之多的文字,算是近期此刻的我的灵魂模板.大概是因为一直在看并思考这些哲学的缘故,它们是存在主义的,是后现代的悲观,也是理想主义的,大概有些严肃且浮夸,它只能透过文字在黑暗中被最坦诚的阅读.或许从某种角度来看,它也是最自恋和自大的一篇文字.
我想要表达的只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期待,我希望人们都能尝试着,去追求一些纯粹的,理想的生活,去关心身边的人,追求知识和良知,热爱生活,并祝愿你们有好的人生.
生日眨眼而至,说来也并无太大意义,无论在身边抑或在远方,若看完了这八千多字,也算是完成了一场漫长而认真的对话,这就是此刻的我,并无变化,一直在这里.
最后,用清人张问陶一句诗作为终结:
"故人喜无多,一一梦见之"
2012.9.28.写在2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