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
这本书得了这届的矛盾文学奖,也是得奖比较没有争议的一本,又恰巧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刘震云的访谈,说到《一句顶一万句》,感觉跟那个写《一地鸡毛》跟《手机》的刘震云有些不一样了,更精进和老道些,不再只盯着“小林家一斤馊了的豆腐”了,那时他还试图从日常的琐碎中去寻找背后的东西,也许寻到了,也许没寻到,留下了“新写实主义”的帽子。似乎是安静了很多年以后,突然出了这么一本,视野和气度都更开阔些。
这本书前半部分写的是民国时期,后半部分差不多解放前后,跨度2-3代人,以一个主人公杨百顺为主线,故事就是一出一回,出的是杨百顺,回的是杨百顺的孙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主线之外,还写了与主人公相关的很多人,仿佛命运的卷轴在眼前展开,一个个人物就像清明上河图里的小人物一样,还来不及感受岁月更替,就迅速老去,也来不及思想。喜欢书里讲的河南的民风民俗,生动可爱。普通小老百姓的自以为精明和大愚大智,有许多深刻朴实的人生本质在里面,书里讨论的“朋友”“婚姻”以及“两代人之间”的主题,也确实是上了年纪,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后才能看到的,洗尽铅华,无论何时,人性都是那么赤裸裸。也许人生还有点那么黑色幽默,有时我们努力避开的事情还是戏剧性地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像强尼戴普演的《大毒枭》,为了避免过上父母的穷生活选择贩毒,却在45岁重蹈了覆辙,叫谁不欲哭无泪呢?
生活里原来有些东西是无法言说的,绕了七八个弯,发现都是人的障碍,只好吞下意欲杀人的冲动,选择看淡看开。真正的朋友也只跟时间和场合有关,在另一时间和空间,我们会惊诧朋友的举动已经让人陌生。也许自己都还不那么可靠,又凭什么要求别人?这些说不清的东西好像就是这本书设下的套,一步一步往前走,发现一步一步都是套,看似出来了,却又陷入另一个局,做人好像也是这样,就像那句一句顶一万句的话,“过日子,过的是以后,不是以前”。
我现在还是无法很准确地捕捉到书里的味道,好像也走进了那个局,不知道前方在哪里。
这本书前半部分写的是民国时期,后半部分差不多解放前后,跨度2-3代人,以一个主人公杨百顺为主线,故事就是一出一回,出的是杨百顺,回的是杨百顺的孙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主线之外,还写了与主人公相关的很多人,仿佛命运的卷轴在眼前展开,一个个人物就像清明上河图里的小人物一样,还来不及感受岁月更替,就迅速老去,也来不及思想。喜欢书里讲的河南的民风民俗,生动可爱。普通小老百姓的自以为精明和大愚大智,有许多深刻朴实的人生本质在里面,书里讨论的“朋友”“婚姻”以及“两代人之间”的主题,也确实是上了年纪,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后才能看到的,洗尽铅华,无论何时,人性都是那么赤裸裸。也许人生还有点那么黑色幽默,有时我们努力避开的事情还是戏剧性地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像强尼戴普演的《大毒枭》,为了避免过上父母的穷生活选择贩毒,却在45岁重蹈了覆辙,叫谁不欲哭无泪呢?
生活里原来有些东西是无法言说的,绕了七八个弯,发现都是人的障碍,只好吞下意欲杀人的冲动,选择看淡看开。真正的朋友也只跟时间和场合有关,在另一时间和空间,我们会惊诧朋友的举动已经让人陌生。也许自己都还不那么可靠,又凭什么要求别人?这些说不清的东西好像就是这本书设下的套,一步一步往前走,发现一步一步都是套,看似出来了,却又陷入另一个局,做人好像也是这样,就像那句一句顶一万句的话,“过日子,过的是以后,不是以前”。
我现在还是无法很准确地捕捉到书里的味道,好像也走进了那个局,不知道前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