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读唐诗】002 杜甫《赠卫八处土》
【今天抄录在前面的事一段是关于五言古诗的基础知识: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唐代的五言古诗虽源于汉、魏,但决不因袭模拟,呈现出了自己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唐初陈子昂、张九龄等力追建安风骨,通过自己的感遇,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开启了一代有思想、有个性、有艺术特色的诗风。继后李白、杜甫勃兴,或抒发性灵,寄托规讽;或缘事而发,忧国伤时;而王维、孟浩然等又以其清谵婉约的作风参与其间,在繁星丽天的盛唐诗歌中,闪烁着耀眼的光彩。中唐时期,又出现了韦应物、柳宗元等名家,也都能各以自己的品格启迪后人。】
赠卫八处土1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2。
今夕复何夕3,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4,惊呼热中肠5。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6,新炊间黄梁7。
主称会面难8,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杜甫】:字子美,襄阳人。举进士不第,因游长安。玄宗朝。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数上赋颂,高自称道。肃宗拜右拾遗。坐房琯事。出为华州司功。属饥乱,弃官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严武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往来夔、梓间。大历中,客耒阳。一夕,大醉,卒,年五十九。有集六十卷。
【注释】:
1〖卫八处士〗按:《唐史拾遗》记公与李白、高适、卫宾相友善。时宾年最少,号小友,此当是也。
2〖参商〗《左传》,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 子,伯日阔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 帝不臧,迁阔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 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故参为晋星。”按:商星居东方卯位,参星居 西方西位,此出彼没,永不相见,曹植《与吴质书》:别有参商之阔。
3〖今 夕何夕〗《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4〖半为鬼〗魏文帝《与吴质书》: 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观其姓名,已登鬼录矣。
5〖中肠〗阮籍诗: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6〖剪韭〗《郭林宗别传》:林宗有友人夜冒雨至,剪韭作炊饼食之。
7〖黄粱〗《尔雅》:黄粱穗大毛长,米壳俱粗于白梁。
8〖会 面〗《古诗》: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句解】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人生聚散不定,真是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商二星。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与多年未见面的故人欢聚,往往会生出许多人生的感触,更何况是经过乱离的人们呢?诗人与卫八重逢时,正值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两京虽已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开篇这两句诗既抒发了强烈的人生感慨,同时也表现出那个动乱年代的实况。“动”,每每。参、商都是星座名,东西相对,距离约一百八十度,一星升起,另一星即西沉,一出一没,永不相见。“共此灯烛光”,一作共宿此灯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青春壮年能有几时?不知不觉,你我都已经鬓发苍苍。打听故友,大半早已经入了鬼藉;听到你为此惊呼,胸中热流回荡。久别重逢,最明显的就是对方体态容颜的变化。寒暄、打量之后,再详细询问各自的情况,继而打听故人,回忆旧事。而当得知故人很多已不在世时,彼此的感慨自然又增添了很多,回过头来,怎能不为这劫后重逢倍感欣慰。这四句写战乱年代人们所共有的“别易会难”的感受,揭示出经过一场大的乱离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时,儿女已经成行。故友重逢,漫话今昔,尽管世事变化很大,但是记忆还停留二十年前,那时的故人还未成婚,可如今已经儿女满堂。诗人不胜感慨,真是岁月匆匆,年华老大,世事如梦。这也是常人遇此情景都有的人生感触。“成行”,形容子女众多。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儿女们已经摆出了酒浆。此段用意取自陶潜《桃花源诗序》:“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漫斋诗话》评价说,如果别的诗人说到“问我来何方”,下面一定会还有数句的铺陈;而老杜这里接着就说“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真有以一捧之土障黄河之流的气象。“怡然”,安适自在,喜悦的样子。“父执”,父亲的朋友。“酒浆”,代指酒肴。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的黄粱掺米饭喷喷香。主人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喝了十觞。虽然是仓卒间所备的薄宴,却是冒雨去剪来美味的春韭,可见主人殷勤待客之意。虽然都是些家常饭菜,却有着热情温馨的家庭氛围。主人连连举杯,客人不辞一醉,为难得的聚首而痛饮,为醇厚的友情而干杯。“间”,掺合,混杂。“黄粱”,黄小米。“觞”,盛酒的杯。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饮了十几杯我也难得一醉啊,是因为感激老朋友您的情意深长。明朝你我又要又要分手,如被山岳阻隔一样,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挚友久别,重逢不易,明日又将分离,后会难期,说不出的依依和感伤。前云“人生”,此曰“世事”;前云“如参商”,此曰“隔山岳”,总之,都是为了表达人生聚散不常、别易会难的感慨。其内心沉郁,其感情苍凉,因此尽管诗句平易真切,却有很深的感人魅力。“故意”,故交的情意。
【评解】
这首诗以白描写实的手法,记述了与少年知交难得的重逢情景,表现了乱离年代特有的世事变化、别易会难的感慨。其描写曲尽人情,宛然如在眼前。它通过具体细腻的叙述,抒发真挚深厚的感情,情感随着宾主相见、主人款待的过程起落转换,悲喜更迭,情景逼真,生动如画。这在杜诗中是别具一格的。明末王嗣奭《杜臆》评价这首诗“信手写去,意尽而止,空灵婉畅,曲尽其妙”。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则认为这首诗“古趣盎然,少陵别调。一路皆叙事,情真,景真,莫乙其处。”
全诗情胜乎词,平易真切。其特点是:尽管句句转折,而层次井然,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分析说:“首叙今昔聚散之情。次言别后老少之状。末感处士款情(款待之情),因而惜别也。”具体而言,篇首四句为第一层,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少壮”以下十句为第二层,先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出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再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问答”以下十句为第三层,写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聚又别的伤悲,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笔力如钧,激荡人心,而又低徊婉转,耐人寻味。
赠卫八处土1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2。
今夕复何夕3,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4,惊呼热中肠5。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6,新炊间黄梁7。
主称会面难8,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杜甫】:字子美,襄阳人。举进士不第,因游长安。玄宗朝。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数上赋颂,高自称道。肃宗拜右拾遗。坐房琯事。出为华州司功。属饥乱,弃官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严武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往来夔、梓间。大历中,客耒阳。一夕,大醉,卒,年五十九。有集六十卷。
【注释】:
1〖卫八处士〗按:《唐史拾遗》记公与李白、高适、卫宾相友善。时宾年最少,号小友,此当是也。
2〖参商〗《左传》,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 子,伯日阔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 帝不臧,迁阔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 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故参为晋星。”按:商星居东方卯位,参星居 西方西位,此出彼没,永不相见,曹植《与吴质书》:别有参商之阔。
3〖今 夕何夕〗《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4〖半为鬼〗魏文帝《与吴质书》: 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观其姓名,已登鬼录矣。
5〖中肠〗阮籍诗: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6〖剪韭〗《郭林宗别传》:林宗有友人夜冒雨至,剪韭作炊饼食之。
7〖黄粱〗《尔雅》:黄粱穗大毛长,米壳俱粗于白梁。
8〖会 面〗《古诗》: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句解】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人生聚散不定,真是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商二星。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与多年未见面的故人欢聚,往往会生出许多人生的感触,更何况是经过乱离的人们呢?诗人与卫八重逢时,正值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两京虽已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开篇这两句诗既抒发了强烈的人生感慨,同时也表现出那个动乱年代的实况。“动”,每每。参、商都是星座名,东西相对,距离约一百八十度,一星升起,另一星即西沉,一出一没,永不相见。“共此灯烛光”,一作共宿此灯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青春壮年能有几时?不知不觉,你我都已经鬓发苍苍。打听故友,大半早已经入了鬼藉;听到你为此惊呼,胸中热流回荡。久别重逢,最明显的就是对方体态容颜的变化。寒暄、打量之后,再详细询问各自的情况,继而打听故人,回忆旧事。而当得知故人很多已不在世时,彼此的感慨自然又增添了很多,回过头来,怎能不为这劫后重逢倍感欣慰。这四句写战乱年代人们所共有的“别易会难”的感受,揭示出经过一场大的乱离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时,儿女已经成行。故友重逢,漫话今昔,尽管世事变化很大,但是记忆还停留二十年前,那时的故人还未成婚,可如今已经儿女满堂。诗人不胜感慨,真是岁月匆匆,年华老大,世事如梦。这也是常人遇此情景都有的人生感触。“成行”,形容子女众多。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儿女们已经摆出了酒浆。此段用意取自陶潜《桃花源诗序》:“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漫斋诗话》评价说,如果别的诗人说到“问我来何方”,下面一定会还有数句的铺陈;而老杜这里接着就说“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真有以一捧之土障黄河之流的气象。“怡然”,安适自在,喜悦的样子。“父执”,父亲的朋友。“酒浆”,代指酒肴。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的黄粱掺米饭喷喷香。主人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喝了十觞。虽然是仓卒间所备的薄宴,却是冒雨去剪来美味的春韭,可见主人殷勤待客之意。虽然都是些家常饭菜,却有着热情温馨的家庭氛围。主人连连举杯,客人不辞一醉,为难得的聚首而痛饮,为醇厚的友情而干杯。“间”,掺合,混杂。“黄粱”,黄小米。“觞”,盛酒的杯。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饮了十几杯我也难得一醉啊,是因为感激老朋友您的情意深长。明朝你我又要又要分手,如被山岳阻隔一样,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挚友久别,重逢不易,明日又将分离,后会难期,说不出的依依和感伤。前云“人生”,此曰“世事”;前云“如参商”,此曰“隔山岳”,总之,都是为了表达人生聚散不常、别易会难的感慨。其内心沉郁,其感情苍凉,因此尽管诗句平易真切,却有很深的感人魅力。“故意”,故交的情意。
【评解】
这首诗以白描写实的手法,记述了与少年知交难得的重逢情景,表现了乱离年代特有的世事变化、别易会难的感慨。其描写曲尽人情,宛然如在眼前。它通过具体细腻的叙述,抒发真挚深厚的感情,情感随着宾主相见、主人款待的过程起落转换,悲喜更迭,情景逼真,生动如画。这在杜诗中是别具一格的。明末王嗣奭《杜臆》评价这首诗“信手写去,意尽而止,空灵婉畅,曲尽其妙”。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则认为这首诗“古趣盎然,少陵别调。一路皆叙事,情真,景真,莫乙其处。”
全诗情胜乎词,平易真切。其特点是:尽管句句转折,而层次井然,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分析说:“首叙今昔聚散之情。次言别后老少之状。末感处士款情(款待之情),因而惜别也。”具体而言,篇首四句为第一层,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少壮”以下十句为第二层,先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出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再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问答”以下十句为第三层,写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聚又别的伤悲,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笔力如钧,激荡人心,而又低徊婉转,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