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莽诗词
作者:山水悟道黄莽 中国诗词协会会长
一、虞美人
京城三月无青草,雨水年年少。风沙漫宇夜难熬,马路谁家公子在招摇。
红楼绿酒挥金土,自有名爹护。北漂已是十年闻,若得青锋定斩暗风云。
二、无题
北国甘霖细数风,春光无限却匆匆。
谁能料得皇家事,一觉醒来还梦中。
赏析:此诗古“韵”(韵味)新“声”情致,融历史与人生,咏古咏史诗与义山的无题诗于一体。首句以白描的方式写风写雨,作者漂在北京,而北京雨水很少,用“甘霖”来写这难得的春雨;“细数”写出了一种闲适淡然,第二句总写春光的美好无限,含有自然与人生的实虚两面,一个“却”字笔锋陡转,情感随之改变,“匆匆”的叹惋之情跃然。第三句承第二句“却”字直言历代王朝之事,境界突开,以设问的形式提出一个扑朔迷离、让人遐想亦感慨的的问题,但第四句并不作具体而正面的回答,而是给人一个似真亦幻、虚实相生的梦境。笔法灵活,暗切典故,境界空灵。
蜀青山点评:好绝。结句突转,与杨状元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往事如烟,一切只在梦中隐现。叹物是人非,轻松一笔带过。诗人才气已见一斑。
恒源茗客点评:此篇好绝,文字生动,而质尤为重要,佩服,声律协调,自然而有精神,且有佳句,‘春光无限却匆匆’, 此绝耐品。
三、破阵子·无声(变格体)
夜里看书论道,而今怒海难平。九万里田园诗酒,五千年历史功名。谁人来取经。
犬作狼嚎烟起,君如菩萨自鸣。可恨江湖言不得,惟寄清辉慰此生。天亮又无声。
赏析:夜里看书论道,“论道”是自言自语,领海波涛暗涌,危机四伏,“怒海难平”即是写景也是写内心活动。九万里河山如诗如酒,突出描写家园美好,“五千年历史功名”与“九万里田园诗酒”接“夜里看书”而来,这句主要写五千年来有多少人在历史长河中留在史书上千秋传颂。“谁人来取经”主要是针砭当今社会。下片首句为倒句,“君如菩萨自鸣”意思是我们像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救苦救难,而那些摇着尾巴的狗吃饱喝足了却像狼一样要反咬我们。江湖风波,有多少事不能言,而诗人认为只有一轮明月与之心灵相通。结片写到“天亮又无声”“天亮”是写心声也是寄意,一语双关,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寄托。整首词变格而不失音律和谐,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光明日报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李树喜评价:此作是近来所见最精彩的一首。
著名导师,诗词家傅占魁评价:诚乃血性见胆的真诗,太好了!
中央数字电视法律与经济栏目导演郭晶评价:白日做梦养精神,夜里读书累眼睛。梦里看花花无语,灯下阅字字出声。忧国忧民看后生!
江西著名诗人谢永旭评价:真的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四、 八声甘州·归去来兮
问时光几许,到今朝,千年越三唐。探星言风月,瑶池神聚,轻舞霓裳。洒落琼浆玉液,大地变汪洋。谁把方舟渡,北客无疆。 云锁都城沉醉,四海风浪涌,赠尔姜汤。慰中华儿女,驱鬼射天狼。待归来,田园诗酒,未应侯,莫叹少年郎。银河畔,抚琴长啸,秋月春光。
注释:三唐:前唐,中唐、晚唐。方舟:诺亚方舟。北客:这里特指那些救人的外来民工英雄。无疆:不分地域。姜汤:有发汗,解疲,清醒之功效。未:不、没有。应:答应,接受的意思。莫:不,不要的意思。
赏析:《八声甘州》系慢调长词,亦称《甘州》、《宴瑶池》、《潇潇雨》,是从唐教坊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既为词牌也是曲牌。因全词上下阕共八韵,故名八声。曲牌《八声甘州》属仙吕宫,南北曲均有。诗人通音律,善奏瑶琴,故创作本词时,在音律的把握上也很有分寸,高低起伏,轻重缓急,千回百转,皆能得心应手。似飞湍瀑流,激越奔放;如玉泉清濑,恬静悠然。
本词作于2012年北京水灾之后,是诗人近期的得意之作。意境开阔雄浑,想象力极为丰富,或古或今,或天上或人间、时空变化,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兼具豪放派词风和田园诗风,乃一首将关心时事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感和个人的山水田园志趣融为一体的优秀慢词。在词中,我们既能领略到那风狂雨暴、浊浪排空的磅礴壮阔的气势,亦能感受到诗人那深切的爱国济民和淡泊名利的情怀。
词的上阕起句以问为先导,追溯历史,回到今朝,今昔对比,以唐朝为代表,盛赞当今繁荣强大的新中国在各个方面都超越了过去的任何一个王朝,感情豪迈奔放。接着却笔锋陡转,心骛八极而神游万仞,描写起天上的神仙欢聚饮酒来,地上水灾像是他们在宴会上洒落的酒水(此句也许另有所指)。大地变得一片汪洋,洪水肆虐,多少人房毁物失而无家可归?苍生惨遭水害,谁用诺亚方舟将我们搭救?那些北漂打工的外地民工,平时备受歧视,此时大爱无疆救人无数,让诗人心中有股莫名的感动,赞美敬佩之情顿生。下阕承上,仍以描写水灾相衔接,“云锁都城沉醉”,呼应上阕二三句神仙聚会饮酒作乐的内容,“都城沉醉”寓意丰富深刻,似乎在针砭时政,别有所指。还有那四海风浪像京都涌来,内忧外患。用“都城沉醉”带出“赠尔姜汤”,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意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一种对时政的忧患意识。姜汤有驱寒清醒之功效,众多国人的爱国意识不强,心冷麻木,需要一味神汤来灌醒,从而将那些欲分裂我国疆土,时常骚扰我海疆的侵略者、豺狼虎豹驱逐。“待归来,依旧田园诗酒”,与词题“归去来兮”相照应,不愿做官,这正是作者看透政治不适合诗人之处。苏轼当年也曾叫子女不再为官,所以在此诗人连用了两个否定词“未”与 “莫字来加强语气,深化主旨——不应官,不叹息。毕竟,去也终须去!最后,诗人精心描绘了一幅清夜对着银河抚琴长啸,惯看秋月春光的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图画,展示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这是何等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超越尘俗!这一路写来,海阔天空,跌宕起伏,虚实相衬,真可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通观全词,既有诗仙李白的浪漫夸张,又有诗圣杜甫的悲天怜悯,还有陶渊明的隐逸超然,诗人驾驭三者之间,游刃有余。整首词也多处化用前人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尽得风流。例如:三唐指唐朝三个时期,“云锁京都沉醉”暗合宋代吴文英词“宫里吴王沉醉”之语;“射天狼”语出屈原《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明代李梦阳《秋望》亦有“将军弢箭射天狼”,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陆游诗有“帐前羽箭射天狼”,这都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赤诚的报国之心。
五、龙吟曲 钓鱼岛之歌
拍栏遥望神州,山河震荡风云里。男儿壮志,披荆斩浪,隋炀大帝①。永乐风华,采珠集药②,渔歌唱起。又有南塘③驻,设防倭寇,算今日、千秋岁。 美帝浑浑交错,问繁花、谁随流水?天朝疆域,桂花莲子,军民挥泪。跨马挥刀,轰鸣舰艇,英雄弹指。擂夔④皮战鼓,巡游四海,丈量天际。
【注释】
①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是隋朝隋炀帝派使臣朱宽召琉球国归顺,又曾派陈棱、周镇州等率军攻打,途中经过钓鱼岛。
②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记载,中国人杨载在一三七二年首先驻足钓鱼岛。其间明人在台湾辖区钓鱼岛采珠集药、捕鱼开发从未间断。
③戚继光号南塘。明朝中叶,戚继光等抗击倭寇时,就以钓鱼岛为战略防线。
④《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赏析:《龙吟曲》又叫《水龙吟》词牌中“龙吟”暗示着东方之巨龙,词题表明本词为钓鱼岛而写,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领土完整。这是一首赞美巨龙中国的歌曲,无疑也燃烧着那股强烈的爱国热情。
近来,日本右翼分子极为猖狂,在美帝的撑腰下无视我国领土主权,试图强占我钓鱼岛,为此中国兴起一片迅猛无比的反日反美的爱国热潮。本词词题与词牌相应,词的上阕起句即表现出对日本侵略我国领土的强烈愤怒,大有辛词之范,“拍栏遥望”与“山河震荡”可见端的。接着引述隋代历史,抒写男儿雄姿英发、年少功成的豪迈并点出钓鱼岛早就为我国发现的历史事实。后再次引述明代中国人在台湾辖区钓鱼岛采珠集药、捕鱼开发和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在钓鱼岛设防的史实,有力的表明了钓鱼岛的领土主权历来归我国所有。
下 阕则首先揭露美帝国主义在全世界恶意妄为的一贯作风,亦表明中国立场坚定,不会任其从中作梗的信心和决心。祖国的大好河山,广袤无垠,自古已定,物华天宝,锦绣壮丽。如此之中华,焉容日美帝国主义的窥视与侵略?每一寸国土,中国军民都不至于挥泪割舍。“跨马挥刀,轰鸣舰艇,英雄弹指”即表达一旦外敌入侵,中国军民必将万众一心,团同仇敌忾骑,上骏马,挥舞大刀,出动大量舰艇,导弹直指日侵略者,奔赴钓鱼岛前线进行抗战的豪情气魄。末句更是以典作结,展示了我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和我国的国威,中国是个国势强盛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上就曾多次震慑亚欧各国,希望帝国列强不要轻举妄动。至此,诗人满腔的爱国热忱已抒发得酣畅淋漓。
本词用典颇多,感时事而发,意味深远,有气势,耐品读,是一首豪放派的佳咏。
一、虞美人
京城三月无青草,雨水年年少。风沙漫宇夜难熬,马路谁家公子在招摇。
红楼绿酒挥金土,自有名爹护。北漂已是十年闻,若得青锋定斩暗风云。
二、无题
北国甘霖细数风,春光无限却匆匆。
谁能料得皇家事,一觉醒来还梦中。
赏析:此诗古“韵”(韵味)新“声”情致,融历史与人生,咏古咏史诗与义山的无题诗于一体。首句以白描的方式写风写雨,作者漂在北京,而北京雨水很少,用“甘霖”来写这难得的春雨;“细数”写出了一种闲适淡然,第二句总写春光的美好无限,含有自然与人生的实虚两面,一个“却”字笔锋陡转,情感随之改变,“匆匆”的叹惋之情跃然。第三句承第二句“却”字直言历代王朝之事,境界突开,以设问的形式提出一个扑朔迷离、让人遐想亦感慨的的问题,但第四句并不作具体而正面的回答,而是给人一个似真亦幻、虚实相生的梦境。笔法灵活,暗切典故,境界空灵。
蜀青山点评:好绝。结句突转,与杨状元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往事如烟,一切只在梦中隐现。叹物是人非,轻松一笔带过。诗人才气已见一斑。
恒源茗客点评:此篇好绝,文字生动,而质尤为重要,佩服,声律协调,自然而有精神,且有佳句,‘春光无限却匆匆’, 此绝耐品。
三、破阵子·无声(变格体)
夜里看书论道,而今怒海难平。九万里田园诗酒,五千年历史功名。谁人来取经。
犬作狼嚎烟起,君如菩萨自鸣。可恨江湖言不得,惟寄清辉慰此生。天亮又无声。
赏析:夜里看书论道,“论道”是自言自语,领海波涛暗涌,危机四伏,“怒海难平”即是写景也是写内心活动。九万里河山如诗如酒,突出描写家园美好,“五千年历史功名”与“九万里田园诗酒”接“夜里看书”而来,这句主要写五千年来有多少人在历史长河中留在史书上千秋传颂。“谁人来取经”主要是针砭当今社会。下片首句为倒句,“君如菩萨自鸣”意思是我们像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救苦救难,而那些摇着尾巴的狗吃饱喝足了却像狼一样要反咬我们。江湖风波,有多少事不能言,而诗人认为只有一轮明月与之心灵相通。结片写到“天亮又无声”“天亮”是写心声也是寄意,一语双关,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寄托。整首词变格而不失音律和谐,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光明日报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李树喜评价:此作是近来所见最精彩的一首。
著名导师,诗词家傅占魁评价:诚乃血性见胆的真诗,太好了!
中央数字电视法律与经济栏目导演郭晶评价:白日做梦养精神,夜里读书累眼睛。梦里看花花无语,灯下阅字字出声。忧国忧民看后生!
江西著名诗人谢永旭评价:真的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四、 八声甘州·归去来兮
问时光几许,到今朝,千年越三唐。探星言风月,瑶池神聚,轻舞霓裳。洒落琼浆玉液,大地变汪洋。谁把方舟渡,北客无疆。 云锁都城沉醉,四海风浪涌,赠尔姜汤。慰中华儿女,驱鬼射天狼。待归来,田园诗酒,未应侯,莫叹少年郎。银河畔,抚琴长啸,秋月春光。
注释:三唐:前唐,中唐、晚唐。方舟:诺亚方舟。北客:这里特指那些救人的外来民工英雄。无疆:不分地域。姜汤:有发汗,解疲,清醒之功效。未:不、没有。应:答应,接受的意思。莫:不,不要的意思。
赏析:《八声甘州》系慢调长词,亦称《甘州》、《宴瑶池》、《潇潇雨》,是从唐教坊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既为词牌也是曲牌。因全词上下阕共八韵,故名八声。曲牌《八声甘州》属仙吕宫,南北曲均有。诗人通音律,善奏瑶琴,故创作本词时,在音律的把握上也很有分寸,高低起伏,轻重缓急,千回百转,皆能得心应手。似飞湍瀑流,激越奔放;如玉泉清濑,恬静悠然。
本词作于2012年北京水灾之后,是诗人近期的得意之作。意境开阔雄浑,想象力极为丰富,或古或今,或天上或人间、时空变化,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兼具豪放派词风和田园诗风,乃一首将关心时事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感和个人的山水田园志趣融为一体的优秀慢词。在词中,我们既能领略到那风狂雨暴、浊浪排空的磅礴壮阔的气势,亦能感受到诗人那深切的爱国济民和淡泊名利的情怀。
词的上阕起句以问为先导,追溯历史,回到今朝,今昔对比,以唐朝为代表,盛赞当今繁荣强大的新中国在各个方面都超越了过去的任何一个王朝,感情豪迈奔放。接着却笔锋陡转,心骛八极而神游万仞,描写起天上的神仙欢聚饮酒来,地上水灾像是他们在宴会上洒落的酒水(此句也许另有所指)。大地变得一片汪洋,洪水肆虐,多少人房毁物失而无家可归?苍生惨遭水害,谁用诺亚方舟将我们搭救?那些北漂打工的外地民工,平时备受歧视,此时大爱无疆救人无数,让诗人心中有股莫名的感动,赞美敬佩之情顿生。下阕承上,仍以描写水灾相衔接,“云锁都城沉醉”,呼应上阕二三句神仙聚会饮酒作乐的内容,“都城沉醉”寓意丰富深刻,似乎在针砭时政,别有所指。还有那四海风浪像京都涌来,内忧外患。用“都城沉醉”带出“赠尔姜汤”,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意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一种对时政的忧患意识。姜汤有驱寒清醒之功效,众多国人的爱国意识不强,心冷麻木,需要一味神汤来灌醒,从而将那些欲分裂我国疆土,时常骚扰我海疆的侵略者、豺狼虎豹驱逐。“待归来,依旧田园诗酒”,与词题“归去来兮”相照应,不愿做官,这正是作者看透政治不适合诗人之处。苏轼当年也曾叫子女不再为官,所以在此诗人连用了两个否定词“未”与 “莫字来加强语气,深化主旨——不应官,不叹息。毕竟,去也终须去!最后,诗人精心描绘了一幅清夜对着银河抚琴长啸,惯看秋月春光的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图画,展示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这是何等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超越尘俗!这一路写来,海阔天空,跌宕起伏,虚实相衬,真可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通观全词,既有诗仙李白的浪漫夸张,又有诗圣杜甫的悲天怜悯,还有陶渊明的隐逸超然,诗人驾驭三者之间,游刃有余。整首词也多处化用前人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尽得风流。例如:三唐指唐朝三个时期,“云锁京都沉醉”暗合宋代吴文英词“宫里吴王沉醉”之语;“射天狼”语出屈原《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明代李梦阳《秋望》亦有“将军弢箭射天狼”,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陆游诗有“帐前羽箭射天狼”,这都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赤诚的报国之心。
五、龙吟曲 钓鱼岛之歌
拍栏遥望神州,山河震荡风云里。男儿壮志,披荆斩浪,隋炀大帝①。永乐风华,采珠集药②,渔歌唱起。又有南塘③驻,设防倭寇,算今日、千秋岁。 美帝浑浑交错,问繁花、谁随流水?天朝疆域,桂花莲子,军民挥泪。跨马挥刀,轰鸣舰艇,英雄弹指。擂夔④皮战鼓,巡游四海,丈量天际。
【注释】
①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是隋朝隋炀帝派使臣朱宽召琉球国归顺,又曾派陈棱、周镇州等率军攻打,途中经过钓鱼岛。
②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记载,中国人杨载在一三七二年首先驻足钓鱼岛。其间明人在台湾辖区钓鱼岛采珠集药、捕鱼开发从未间断。
③戚继光号南塘。明朝中叶,戚继光等抗击倭寇时,就以钓鱼岛为战略防线。
④《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赏析:《龙吟曲》又叫《水龙吟》词牌中“龙吟”暗示着东方之巨龙,词题表明本词为钓鱼岛而写,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领土完整。这是一首赞美巨龙中国的歌曲,无疑也燃烧着那股强烈的爱国热情。
近来,日本右翼分子极为猖狂,在美帝的撑腰下无视我国领土主权,试图强占我钓鱼岛,为此中国兴起一片迅猛无比的反日反美的爱国热潮。本词词题与词牌相应,词的上阕起句即表现出对日本侵略我国领土的强烈愤怒,大有辛词之范,“拍栏遥望”与“山河震荡”可见端的。接着引述隋代历史,抒写男儿雄姿英发、年少功成的豪迈并点出钓鱼岛早就为我国发现的历史事实。后再次引述明代中国人在台湾辖区钓鱼岛采珠集药、捕鱼开发和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在钓鱼岛设防的史实,有力的表明了钓鱼岛的领土主权历来归我国所有。
下 阕则首先揭露美帝国主义在全世界恶意妄为的一贯作风,亦表明中国立场坚定,不会任其从中作梗的信心和决心。祖国的大好河山,广袤无垠,自古已定,物华天宝,锦绣壮丽。如此之中华,焉容日美帝国主义的窥视与侵略?每一寸国土,中国军民都不至于挥泪割舍。“跨马挥刀,轰鸣舰艇,英雄弹指”即表达一旦外敌入侵,中国军民必将万众一心,团同仇敌忾骑,上骏马,挥舞大刀,出动大量舰艇,导弹直指日侵略者,奔赴钓鱼岛前线进行抗战的豪情气魄。末句更是以典作结,展示了我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和我国的国威,中国是个国势强盛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上就曾多次震慑亚欧各国,希望帝国列强不要轻举妄动。至此,诗人满腔的爱国热忱已抒发得酣畅淋漓。
本词用典颇多,感时事而发,意味深远,有气势,耐品读,是一首豪放派的佳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