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中国好声音”
不吐不快……
1. 荷兰人发明了好制度
这里有两个制度:盲选制和导师制。第一体现机会平等,第二鼓励灵魂的自我向上。盲选的优势显而易见,不必多说。导师制才是演出更大一台好戏的关键。将竞争和pk转变成了在导师指导下的自我竞争和协作演绎,这是非常精彩的一个环节。这就仿佛是,两个高手一场较量,原本要分出胜负生死,却不经意间变成了互相印证、互相切磋,乃至终成绝响的“笑傲江湖曲”。更何况他们又“师出同门”,所以,这似乎又可以看成是一场同门才艺秀。这种考校形式下,暗地里最较劲的其实是导师们了,导师不仅仅耍嘴皮评判而已,他们还得拿出真功夫、真见解来端出一盘丰盛的“同门才艺”。而离开的弟子虽然会很遗憾,但毕竟已“有所得”且可能还将“更有所得”,所以这种淘汰也不会显得太冷酷。所以,好的制度,不必假惺惺就能让大家其乐融融。有这样的制度安排,观众在吃上好肉之余也不必因为杀生太残忍而扫兴了。导师考核时期两人合作的效果,和中秋巅峰之夜中和成名歌手搭配的效果,两厢比较,差异迥然,巅峰之夜几乎每个搭配都失败,除了张赫煊和黄大炜的《你把我灌醉》还能算相得益彰。
2. 原声多么难得,而雕琢之后总让人觉得少了什么
四人赛的那4场,根本就没听到好歌。而最后选出来的4人,为什么我觉得是这么普通?
3. 梁博的最后胜出,是郑钧、许巍、汪峰等等音乐人灌了我们这么多年的耳朵后的结果吧?
在故作老成中难掩稚嫩地表达内心的张扬,中国摇滚的校园民谣范儿。我觉得这个劲儿挺好的。张赫煊那种压粗了嗓子的崔健范儿得不到99位媒体老师的欣赏(34票?),表明压粗嗓子的摇滚必须去反省了。
4. 我的口味与刘欢最近,与杨坤最远。
5. 哈林这个老妖怪,难以想象,他60岁的时候,会一下子从小年轻儿变成个小老头儿么?
导师组的淡定从容,调侃和感动都顺其自然,恰到好处,这得归功于有哈林这样一个四人组里的主持人,如果是朱军,那观众得被迫惊起多少鸡皮疙瘩啊。
6. 郑虹的嗓子比Adele更悲伤;邹宏宇比Armstrong更妖娆;王韵壹比蔡琴更能在低海拔音量上跳爵士舞。
这三个,我将来还很想听。刘振宇也是早早离开却又让人难以忘怀的,有点像80年代“亚洲雄风”那种歌手的气势。权振东的嗓子有特色,但这种特色在张宇(“雨一直下”)那里早有淋漓尽致的表现了。
7. 流行音乐的歇斯底里风真是好严重啊
尤其是情歌,都是撕心裂肺型、投怀送抱没底线型的,只有这样才能唱出所谓“心声”么?我都没听到什么雍容自在、让人觉得欢乐温馨的情歌……
吴莫愁和袁娅维,她俩各自喜欢发明或者结合新鲜唱法,这非常值得提倡,但我感觉她们也是奇异得普普通通了,就像Lady Gaga一样。
8. 有很多人质疑结果,质疑背景。大家去看看“德国好声音”,他们的年冠军是Ivy Quainoo,虽然她出生柏林,但她是纯正(!)黑人血统:这让德国人质疑这到底是德国好声音,还是非洲好声音。不过,这也表明“德国好声音”对于人种偏见的蔑视和对于音乐品味的特立独行态度。我们也希望中国的任何比赛,在结果上有经得起考验的公正和透明,这会让“基业长青”呵。
1. 荷兰人发明了好制度
这里有两个制度:盲选制和导师制。第一体现机会平等,第二鼓励灵魂的自我向上。盲选的优势显而易见,不必多说。导师制才是演出更大一台好戏的关键。将竞争和pk转变成了在导师指导下的自我竞争和协作演绎,这是非常精彩的一个环节。这就仿佛是,两个高手一场较量,原本要分出胜负生死,却不经意间变成了互相印证、互相切磋,乃至终成绝响的“笑傲江湖曲”。更何况他们又“师出同门”,所以,这似乎又可以看成是一场同门才艺秀。这种考校形式下,暗地里最较劲的其实是导师们了,导师不仅仅耍嘴皮评判而已,他们还得拿出真功夫、真见解来端出一盘丰盛的“同门才艺”。而离开的弟子虽然会很遗憾,但毕竟已“有所得”且可能还将“更有所得”,所以这种淘汰也不会显得太冷酷。所以,好的制度,不必假惺惺就能让大家其乐融融。有这样的制度安排,观众在吃上好肉之余也不必因为杀生太残忍而扫兴了。导师考核时期两人合作的效果,和中秋巅峰之夜中和成名歌手搭配的效果,两厢比较,差异迥然,巅峰之夜几乎每个搭配都失败,除了张赫煊和黄大炜的《你把我灌醉》还能算相得益彰。
2. 原声多么难得,而雕琢之后总让人觉得少了什么
四人赛的那4场,根本就没听到好歌。而最后选出来的4人,为什么我觉得是这么普通?
3. 梁博的最后胜出,是郑钧、许巍、汪峰等等音乐人灌了我们这么多年的耳朵后的结果吧?
在故作老成中难掩稚嫩地表达内心的张扬,中国摇滚的校园民谣范儿。我觉得这个劲儿挺好的。张赫煊那种压粗了嗓子的崔健范儿得不到99位媒体老师的欣赏(34票?),表明压粗嗓子的摇滚必须去反省了。
4. 我的口味与刘欢最近,与杨坤最远。
5. 哈林这个老妖怪,难以想象,他60岁的时候,会一下子从小年轻儿变成个小老头儿么?
导师组的淡定从容,调侃和感动都顺其自然,恰到好处,这得归功于有哈林这样一个四人组里的主持人,如果是朱军,那观众得被迫惊起多少鸡皮疙瘩啊。
6. 郑虹的嗓子比Adele更悲伤;邹宏宇比Armstrong更妖娆;王韵壹比蔡琴更能在低海拔音量上跳爵士舞。
这三个,我将来还很想听。刘振宇也是早早离开却又让人难以忘怀的,有点像80年代“亚洲雄风”那种歌手的气势。权振东的嗓子有特色,但这种特色在张宇(“雨一直下”)那里早有淋漓尽致的表现了。
7. 流行音乐的歇斯底里风真是好严重啊
尤其是情歌,都是撕心裂肺型、投怀送抱没底线型的,只有这样才能唱出所谓“心声”么?我都没听到什么雍容自在、让人觉得欢乐温馨的情歌……
吴莫愁和袁娅维,她俩各自喜欢发明或者结合新鲜唱法,这非常值得提倡,但我感觉她们也是奇异得普普通通了,就像Lady Gaga一样。
8. 有很多人质疑结果,质疑背景。大家去看看“德国好声音”,他们的年冠军是Ivy Quainoo,虽然她出生柏林,但她是纯正(!)黑人血统:这让德国人质疑这到底是德国好声音,还是非洲好声音。不过,这也表明“德国好声音”对于人种偏见的蔑视和对于音乐品味的特立独行态度。我们也希望中国的任何比赛,在结果上有经得起考验的公正和透明,这会让“基业长青”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