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作品的形式与观念
西方现代绘画在20世纪初开始迅速蓬勃的发展。野兽主义、立体主义以及未来主义等各种流派风起云涌,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而在这诸多“主义”之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艺术家都推崇塞尚为先驱。塞尚被尊为“现代绘画之父”。在美术史上也有以他为分水岭的说法,被称为“塞尚以前”和“塞尚以后”。塞尚打破了恒久的艺术传统。作品的形式和面貌焕然一新,便开始有了绘画语言,从而重新构建了一个世界。
塞尚生于一个富裕的银行家庭。他从小便性格孤僻,但却感情丰富。在他的童年时期,他便于法国作家左拉成为挚友。在他与左拉的通信中就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内心的苦闷和浪漫情怀。最初开始习画的塞尚受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及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印象派偏于主观的表达对塞尚的影响很深。塞尚初期的绘画便体现出了这种浪漫的表达。1878年以后,塞尚离开了印象派,开始寻找一种更为明确的形态与构成。塞尚说:“画画――并不意味着去盲目地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他反对印象主义过于注重光的描绘而对物象实体的忽略。他所追求的是绘画世界里,表现富有秩序的、均衡稳定的感觉。
看塞尚的画,并没有许多激动的感觉。他所创作的题材也十分简单,不过是一些日常所见的物体、景物及人物。正如他沉默,不善言谈的性格一样。而被他作品中朴素单纯所吸引的是隐藏其中的和谐与丰富。
在他静物作品中便体现出他的这种客观丰富的表达。例如《有瓶子和洋葱的静物》(1895年),这幅画明显的体现出他运用圆柱、椎体、球体对自然的几何化处理,使物体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在构图上,使一切都处于适当的透视之中,从而使一个物体或平面的每一个边都引向一个中心点。使人感到凝重厚实和恒定持久的感觉。他对这些同样安静沉默的静物赋予了色彩、线条、构图等造型语言,使它们的形式自然地流露出来。
培根说:“形势不是别的,正是支配和构造简单性质的那些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规定性。”在塞尚的静物中,看到的正是这种物体自身所固有的,生命的体现。例如在《水果与果盘》(1879~1882年)一画中,物体的笔触有长方形的,也有平涂的,显露出了物体内部所表达出的,本身所固有的组织结构。在造型上,塞尚也作了很多变形的处理,使物体具有一种生命力。塞尚所做的,正是对自然本质的探究。
塞尚说:“文学家以抽象概念来表现,而画家则借由具体形体来表现。”塞尚的不同,在于他看事物的方法。从而他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变化。他破除了陈旧的传统观念,找寻出属于他自己的绘画语言,发现了自己的真实,营造了自己的世界。他是第一个从真正意义上用主体意志来改变艺术对象的画家。这种思想推动了整个现代主义绘画的发展。
在塞尚的作品中,对于色彩与明暗都有着精辟的分析。他的风景画总是会带给人庄重、宏伟的感觉。如《埃斯克的海湾》(1886~1890年),画面中海湾的蓝色深浅不一,隐藏着许多变化。建筑物被简化成立方体,建筑及树木的颜色由赭色、橘红色和绿色等色块构成。表现出一种深度,远处有起伏的小山和蓝天。这幅作品打破了传统绘画遵循的制造深度的透视,是塞尚对色彩构成的一次探索。塞尚在用几何形体重新构造自然的同时,也在用色彩重新创造自然。他认为,色彩和素描的关系十分密切,色彩可以用来把空间分割成不同的平面以及造成纵深感。他画中色彩的动人之处正是来自于色彩本身的直接效果。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结构(即真正的造型)与色彩根本是不可分之一物。”塞尚作品中所呈现的,是色彩的对比,用色彩来表现生命或精神的本质。
绘画本身属于一种彻底的视觉领域,而塞尚的作品所呈现出的正是那种具有精神性的感觉。在美术史上,被称为“塞尚以前”的绘画都是些主题性的绘画。而塞尚作品的形式和方法是为了完成空间的构成,而不是主题性的表达。这正是塞尚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主要原因。在塞尚的世界,绘画成了一种纯粹“绘画空间”的处理。在他单纯而又丰富,深厚而又充满力量的作品里,我们能感受到他绘画中的古典精神。只是这种古典精神没有了人物、文学、配景设计的线条、优雅的光等等束缚。这种古典精神来自于纯粹画面本身的色彩与结构的自然组合,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古典派作品里所没有的绘画的语言和视觉效果。塞尚认为人的知觉天生就是混乱的。塞尚所做的,正是将混乱的视觉现象纳入到秩序之中。塞尚的作品中,主题和材料都不是重要的,而是材料在他的心灵中所引起的感觉。把握这种感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呈现在画面中的,是色彩,是结构。因此,在塞尚的绘画理论中,感觉与视觉都需要思考来支撑,三者之间是不可分的。塞尚自己的一句话,更好的解释了这个理论,他说:“我欠你绘画的真理,我将在画中告诉你。”
塞尚生前是孤独的,不被理解的。但是,他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开启了表现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绘画的先河。特别对立体主义,毕加索、勃拉克、莱热等画家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他的作品唤醒着我们心灵最深处的触觉。他教给我们新的看事物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纯粹生命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塞尚生平与作品鉴赏》 紫都、王静著 远方出版社 2005年1月
2.《塞尚艺术的哲学随想》 史作柽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
塞尚生于一个富裕的银行家庭。他从小便性格孤僻,但却感情丰富。在他的童年时期,他便于法国作家左拉成为挚友。在他与左拉的通信中就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内心的苦闷和浪漫情怀。最初开始习画的塞尚受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及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印象派偏于主观的表达对塞尚的影响很深。塞尚初期的绘画便体现出了这种浪漫的表达。1878年以后,塞尚离开了印象派,开始寻找一种更为明确的形态与构成。塞尚说:“画画――并不意味着去盲目地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他反对印象主义过于注重光的描绘而对物象实体的忽略。他所追求的是绘画世界里,表现富有秩序的、均衡稳定的感觉。
看塞尚的画,并没有许多激动的感觉。他所创作的题材也十分简单,不过是一些日常所见的物体、景物及人物。正如他沉默,不善言谈的性格一样。而被他作品中朴素单纯所吸引的是隐藏其中的和谐与丰富。
在他静物作品中便体现出他的这种客观丰富的表达。例如《有瓶子和洋葱的静物》(1895年),这幅画明显的体现出他运用圆柱、椎体、球体对自然的几何化处理,使物体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在构图上,使一切都处于适当的透视之中,从而使一个物体或平面的每一个边都引向一个中心点。使人感到凝重厚实和恒定持久的感觉。他对这些同样安静沉默的静物赋予了色彩、线条、构图等造型语言,使它们的形式自然地流露出来。
培根说:“形势不是别的,正是支配和构造简单性质的那些绝对现实的规律和规定性。”在塞尚的静物中,看到的正是这种物体自身所固有的,生命的体现。例如在《水果与果盘》(1879~1882年)一画中,物体的笔触有长方形的,也有平涂的,显露出了物体内部所表达出的,本身所固有的组织结构。在造型上,塞尚也作了很多变形的处理,使物体具有一种生命力。塞尚所做的,正是对自然本质的探究。
塞尚说:“文学家以抽象概念来表现,而画家则借由具体形体来表现。”塞尚的不同,在于他看事物的方法。从而他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变化。他破除了陈旧的传统观念,找寻出属于他自己的绘画语言,发现了自己的真实,营造了自己的世界。他是第一个从真正意义上用主体意志来改变艺术对象的画家。这种思想推动了整个现代主义绘画的发展。
在塞尚的作品中,对于色彩与明暗都有着精辟的分析。他的风景画总是会带给人庄重、宏伟的感觉。如《埃斯克的海湾》(1886~1890年),画面中海湾的蓝色深浅不一,隐藏着许多变化。建筑物被简化成立方体,建筑及树木的颜色由赭色、橘红色和绿色等色块构成。表现出一种深度,远处有起伏的小山和蓝天。这幅作品打破了传统绘画遵循的制造深度的透视,是塞尚对色彩构成的一次探索。塞尚在用几何形体重新构造自然的同时,也在用色彩重新创造自然。他认为,色彩和素描的关系十分密切,色彩可以用来把空间分割成不同的平面以及造成纵深感。他画中色彩的动人之处正是来自于色彩本身的直接效果。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结构(即真正的造型)与色彩根本是不可分之一物。”塞尚作品中所呈现的,是色彩的对比,用色彩来表现生命或精神的本质。
绘画本身属于一种彻底的视觉领域,而塞尚的作品所呈现出的正是那种具有精神性的感觉。在美术史上,被称为“塞尚以前”的绘画都是些主题性的绘画。而塞尚作品的形式和方法是为了完成空间的构成,而不是主题性的表达。这正是塞尚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主要原因。在塞尚的世界,绘画成了一种纯粹“绘画空间”的处理。在他单纯而又丰富,深厚而又充满力量的作品里,我们能感受到他绘画中的古典精神。只是这种古典精神没有了人物、文学、配景设计的线条、优雅的光等等束缚。这种古典精神来自于纯粹画面本身的色彩与结构的自然组合,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古典派作品里所没有的绘画的语言和视觉效果。塞尚认为人的知觉天生就是混乱的。塞尚所做的,正是将混乱的视觉现象纳入到秩序之中。塞尚的作品中,主题和材料都不是重要的,而是材料在他的心灵中所引起的感觉。把握这种感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呈现在画面中的,是色彩,是结构。因此,在塞尚的绘画理论中,感觉与视觉都需要思考来支撑,三者之间是不可分的。塞尚自己的一句话,更好的解释了这个理论,他说:“我欠你绘画的真理,我将在画中告诉你。”
塞尚生前是孤独的,不被理解的。但是,他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开启了表现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绘画的先河。特别对立体主义,毕加索、勃拉克、莱热等画家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他的作品唤醒着我们心灵最深处的触觉。他教给我们新的看事物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纯粹生命的存在。
![]() |
《有瓶子和洋葱的静物》(1895年) |
![]() |
《水果与果盘》(1879~1882年) |
![]() |
《埃斯克的海湾》(1886~1890年) |
【参考文献】
1.《塞尚生平与作品鉴赏》 紫都、王静著 远方出版社 2005年1月
2.《塞尚艺术的哲学随想》 史作柽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