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爱情 — 昨日讲授小说Nightwood有感
美国现代主义女作家Djuna Barnes在1932、33年间创作的Nightwood是二十年代以巴黎为中心的一群文艺吊丝另类中青年男女的群体肖像。书名要怎么翻译才好呢?《夜森林》听上去像挪威森林,而wood 在情欲和疯狂方面的暗示也没有体现出来,不过暂时也想不出更好的译法了。这本另类现代主义的杰作不输亨利.詹姆斯小说的愁肠百结,但较之犀利重口;和王尔德的文字一样玩世诙谐,却没有纨绔子弟的轻浮自在。
这本小说是很值得写学术随笔和学术论文的,我也正开始写一篇评论它的小型论文。以下文字是直觉断想和未来文章的基石。论文不仅仅是分析一篇文字在历史中的地位,更应该是具体读者直观感受的映射。我虽是学问人,喜欢抽象和历史主义的研究,但一样也相信有抽离了历史变化不随时间剧烈改变的“人性”。时间和超时间为什么不可以共存呢。所以我对不少枯燥抽象的学术语言是有点抵触的,更喜欢写有灵魂以血肉经历做基础的学术文。
如果说历史是无法窥探的黑洞,“人性”中理不清的情感冲突就是黑洞中飘忽的鬼影,更难以照亮。黑暗吞噬糅合一切,冷漠无情,但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掩护,让我们得以向自诩光明自洽的一切人和事发出冲击,瞬间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黑暗也是谦卑的,如浪花般卷来又退去,却不像浪花一样淘尽白天的喜乐温暖。所以我现在要书写黑暗,在《夜森林》的启发下歌颂被误解的黑夜。
《夜森林》是一本无法概括的书,它在情节人物塑造和遣词造句方面的高明精妙只有读过原文两三遍的读者才能领悟。简单地说,书中有几个主要人物,关键人物是Robyn Vote,据说综合了作者两个女性朋友的特征。Robyn 先嫁给了一个虽无风骨但还算心地柔软的男人,生了孩子后愤而离开。然后与一个看似仁爱亲善的女子结合,但过了几年又开始四处流浪,直至被一个形容猥琐情感贫乏的中年女人收留。这段故事也好景不长,Robyn不久再次出走,最终与前女友在美国再次相会。书的末尾,Robyn 与前女友Nora四目相对,Robyn却惊人地选择了模拟Nora带来的一条狗。模拟不是抚摸怜爱,宠幸逗弄,而是躺下来四肢着地,用狗的形态匍匐叫唤,化身为一条狗。宁可与狗为伍,不再对人欢笑!
读者对Robyn无疑是很可能会痛恨的,她显然是背叛堕落和禽兽化的代名词,但小说并不让读者得意地鄙视她。通过书中无处不在的同性恋医生— 实际上是Robyn 在小说中的镜像— 不断抖动转换的视角,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爱情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两情脉脉隽永缠绵。是真刀真枪地把灵魂和信仰一并投入进去的疯狂,也是永远不放手护着个人自由的执拗。不魔怔的爱是功利,不自由的爱是软弱。自由不一定等于背叛,而是从来不舍弃背叛的权利。魔怔不是要牢牢拴住一个人,而是单纯信仰那个人的好,单纯开放地表达想要一个家的愿望。两者也许没有矛盾,但也总是无法调和。
作者在书中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说,Robyn要的是爱也是无名(love and anonymity)。魔怔的爱给她名字给她身份,但自由又威胁着把这个名字夺走。但两者总是发生尖锐的冲突,她最后也只能匍匐在地上一边可怜自己的沦落一边说:夺走就夺走吧,没有自由的名字不过是囚笼。如果因为失去名字而沦为狗沦为污渍,也不足惜。宁与狗和兽为伍,不与不甘心做人偏要把爱情变成契约由此神化自己的人相伴。
好吧,读者也许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我敢说他们也一定曾被上面说的这些情绪和念头萦绕。就在不经意之间,每个人都早已深陷黑暗,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投入,什么时候要捍卫自由,什么是投入,什么是自由,也不知道如果自己要投入,别人不愿,或者自己要自由,别人不给怎么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不怕与狗为伍,贱而坚强地做男人女人,纠结也就少了许多。。Djuna Barnes 早就在说这个道理了,可今天还是只有很少的人听到。。就让我替她广而告之一下吧。。
------
Now,慢慢开始写正式的评论文
这本小说是很值得写学术随笔和学术论文的,我也正开始写一篇评论它的小型论文。以下文字是直觉断想和未来文章的基石。论文不仅仅是分析一篇文字在历史中的地位,更应该是具体读者直观感受的映射。我虽是学问人,喜欢抽象和历史主义的研究,但一样也相信有抽离了历史变化不随时间剧烈改变的“人性”。时间和超时间为什么不可以共存呢。所以我对不少枯燥抽象的学术语言是有点抵触的,更喜欢写有灵魂以血肉经历做基础的学术文。
如果说历史是无法窥探的黑洞,“人性”中理不清的情感冲突就是黑洞中飘忽的鬼影,更难以照亮。黑暗吞噬糅合一切,冷漠无情,但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掩护,让我们得以向自诩光明自洽的一切人和事发出冲击,瞬间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黑暗也是谦卑的,如浪花般卷来又退去,却不像浪花一样淘尽白天的喜乐温暖。所以我现在要书写黑暗,在《夜森林》的启发下歌颂被误解的黑夜。
《夜森林》是一本无法概括的书,它在情节人物塑造和遣词造句方面的高明精妙只有读过原文两三遍的读者才能领悟。简单地说,书中有几个主要人物,关键人物是Robyn Vote,据说综合了作者两个女性朋友的特征。Robyn 先嫁给了一个虽无风骨但还算心地柔软的男人,生了孩子后愤而离开。然后与一个看似仁爱亲善的女子结合,但过了几年又开始四处流浪,直至被一个形容猥琐情感贫乏的中年女人收留。这段故事也好景不长,Robyn不久再次出走,最终与前女友在美国再次相会。书的末尾,Robyn 与前女友Nora四目相对,Robyn却惊人地选择了模拟Nora带来的一条狗。模拟不是抚摸怜爱,宠幸逗弄,而是躺下来四肢着地,用狗的形态匍匐叫唤,化身为一条狗。宁可与狗为伍,不再对人欢笑!
读者对Robyn无疑是很可能会痛恨的,她显然是背叛堕落和禽兽化的代名词,但小说并不让读者得意地鄙视她。通过书中无处不在的同性恋医生— 实际上是Robyn 在小说中的镜像— 不断抖动转换的视角,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爱情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两情脉脉隽永缠绵。是真刀真枪地把灵魂和信仰一并投入进去的疯狂,也是永远不放手护着个人自由的执拗。不魔怔的爱是功利,不自由的爱是软弱。自由不一定等于背叛,而是从来不舍弃背叛的权利。魔怔不是要牢牢拴住一个人,而是单纯信仰那个人的好,单纯开放地表达想要一个家的愿望。两者也许没有矛盾,但也总是无法调和。
作者在书中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说,Robyn要的是爱也是无名(love and anonymity)。魔怔的爱给她名字给她身份,但自由又威胁着把这个名字夺走。但两者总是发生尖锐的冲突,她最后也只能匍匐在地上一边可怜自己的沦落一边说:夺走就夺走吧,没有自由的名字不过是囚笼。如果因为失去名字而沦为狗沦为污渍,也不足惜。宁与狗和兽为伍,不与不甘心做人偏要把爱情变成契约由此神化自己的人相伴。
好吧,读者也许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我敢说他们也一定曾被上面说的这些情绪和念头萦绕。就在不经意之间,每个人都早已深陷黑暗,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投入,什么时候要捍卫自由,什么是投入,什么是自由,也不知道如果自己要投入,别人不愿,或者自己要自由,别人不给怎么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不怕与狗为伍,贱而坚强地做男人女人,纠结也就少了许多。。Djuna Barnes 早就在说这个道理了,可今天还是只有很少的人听到。。就让我替她广而告之一下吧。。
------
Now,慢慢开始写正式的评论文
-
_gowan_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12-05 21:14:56
-
去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4-15 04:02:27
-
细锚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3-05 11:40:10
-
瑞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9 15:36:49
-
瓦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9 12:35:30
-
他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9 09:46:08
-
siena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9 08:42:17
-
Oripa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9 08:08:48
-
七·纪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9 07:54:36
-
KO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9 07:50:00
-
汗 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9 07:00:00
-
艾小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9 05:10:49
-
会打字的跳舞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9 00:30:39
-
绿豆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8 10:04:59
-
#ArtfulDodg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8 00:02:40
-
石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7 23:49:35
-
沁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7 23:32:03
-
Sweeti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08 00:29:24
-
Step1234567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08 00:04:00
-
月瘦十斤吳小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07 2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