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汾域(一)太原
中秋国庆长假,翊卫平章家国重事兼领河东山西道宣慰司事渝国夫人出行,路行数府州县,得获良多。惜乎文笔不善,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只做小文纪行,免污毗邻青目。 9月30日晚,动车乘抵太原,收拾安顿后,夜行柳巷。时方人定,街面萧萧,几不获食,两人绕街数匝,选家刀削面馆,匆匆扒拉两碗面条了事,又去买身寒衣方才回还次所歇息。 第二天早起,先祝祖国万寿无疆,然后往某淑推荐的“羊杂割”吃早餐。下单交钱端到眼边,才发现不过是一碗加了粉条的羊杂碎而已,还编个美丽的故事说是元世祖他妈庄圣太后(官方谥号是显懿庄圣皇后,即拖雷信奉景教的妻子克烈·唆鲁禾帖尼)赐名的。山西吃食好像都喜欢衍生个传奇故事以飨顾客,如傅山做头脑诅咒满蒙“丑虏”、刀削面是元朝蒙古人的暴政所致云云,大概都是清末民初的反满故事衍化,又或是上世纪80年代文化复兴时的伪民俗杰作,还要张贴书画让人详知。。其实太原的羊杂割肉少粉条多,让俺这内蒙人颇露不屑之情,家里五块钱肉杂管饱的玩意儿,值得排队等嘛。。 吃罢继续,首发窦大夫祠。有公交车去到国防名校中北大学门口,祠院就在校门口往西小500米处。公交车途经两个名为“招呼”的站点,让俺这土人有点费解,开始以为招手即停的意思,后来才发现“招呼站”也是有站牌的定点车站,只是命名无着,暂拟招呼而已。

窦大夫祠8:30开门,我们赶上第一波进了院门。整个景区由窦大夫祠、保宁寺、观音阁、赵戴文公馆组成。售票门口开在窦祠东墙外,正对着关二爷的保宁寺,寺后偏东为观音阁,再东有赵戴文公馆及墓冢遗址,窦大夫祠独占景区的西半部。 保宁寺虽名为寺,却只有一座“忠义千秋”的正殿留存,当中塑有关二爷的神像,左立关平捧印,右手周仓擎刀,据说都是明物传世。我对塑像了然无解,只做门外观,倒是看着周仓右手上佩戴的扳指很是新奇,以前不曾遇见,专为一记。扳指,即古之所谓“佩韘”者,俗称扳指或搬指。《说文·韦部》曾载:“韘,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著右巨指。”殷墟妇好墓就曾出土玉韘实物,可知其渊源极久,和传统观念中专属清代的饰物有别。网上搜得记载,说汉族扳指儿与满族、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儿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儿一般为圆柱体。可做科普。

窦大夫祠奉祀春秋晋国大夫窦犨(chōu),其人曾筑坝开渠兴水利,身后被民间神化为司水神祇,在中国古代,重视农业水利的小农观念使得和水有关的神灵往往深受后人纪念,像晋祠的圣母崇拜日益压过其子叔虞的香火,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圣母殿所处位置正是晋水源头,窦犨获得后人的牲醴祭祀,也是因为求雨之季,窦祠内“邦人祈求,屡获感应”所致。 窦大夫祠的山门、献殿和大殿,为元代遗构。其中献殿最具特色,引人称赞。殿建于方形台基之上,檐下斗栱五铺作双下昂,阑额及枋用材硕大,建筑雄浑颇具元代古风,亭内还有精美绝伦如天宫楼阁般的天花藻井,由小斗拱递叠而成,雕刻细腻,玲珑细巧。


献亭后檐和大殿前檐连构成一体,属“带抱厦式勾连搭”形制。献亭四周穿堂无墙,檐下挂着一块横匾,题曰:“灵济汾源”。前柱上挂有抱柱对联:“太行峰巅,孔圣为谁留辙迹;烈石山下,晋贤遗泽及苍山。”引用了“孔子回车”的典故,据说夫子周游列国,听闻窦犨贤名,准备驱车来访,继而听说窦犨因政见不合死于赵简子之手,遂转马迥车弃晋而去。现在晋东南的晋城市及相邻的豫省地方,都有“孔子回车”的遗迹,但却都被说成是“项橐难圣”的附会地点,不知何因。

大殿檐下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明间檐柱辟板门,板门背面尚有元代题记,左右下方门盘分别题有“大元国、至元十二年十月十八日门盘韩鑑助造”字样,左右两扇门上各采用沥粉堆金技法绘有盘龙一条。殿内装饰朴实无华,墙无彩绘。

窦祠出来,从中北大学沿路南下,再顺乡道西转过汾河,脚力不到两公里就到了土堂村的净因寺。寺院据村旁土阜,坐北朝南,西依峭崖,据说始建于北齐。寺内明代佛像、金代石狮以及怪柏两株最为知名。 穿越土堂村遗留着浓郁山西味道的民居群后,我们由寺南入院,寺门口一排平房,住着文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一个住寺师傅。净因寺虽经整修,但香火不盛,平时少人问津,无论国庆。和师傅(奇怪为毛是他卖票?)商量两句,给我们都算了学生票,不过想他也不入账做了衬施钱了吧。。进的寺内,才知道怪柏已然枯死,石狮仅剩残躯,不免暗呼上当,所幸大佛尚存,还可一观。 大佛洞好似窑洞,明嘉靖年间依山崖筑有重檐歇山式楼阁一座,将洞纳入阁内。洞中现存明代彩塑三尊,即一佛二胁侍菩萨像,但经历代装绘,感觉大佛已失旧日颜容,五官粗犷看着有点像日本寺院那种表情硬邦邦的佛像,倒是胁侍菩萨颌丰颐圆一脸慈悲(ˇˍˇ)。洞中出来,后院尚有大雄宝殿、罗汉殿和地藏殿等处,多为后世修缮观之无味,遂与寺院文保姐姐聊聊伟大的山西文保事业,然后原路返回坐车回城,商定去柳巷吃“梅家焖面”。


回得城区,下车却找不到去柳巷的公交车,山西的公交站一名数地,“胜利桥东”很可能在胜利桥东面的任何一个地方,让初来者找的牙痒。饥肠辘辘的我们好不容易找到正确的站点跳上久候的公交,却在一站后就看到了要去的“梅家焖面”,原来是家连锁餐饮,于是几人又匆匆跳下。。不过这家焖面并不给力,难吃又贵(╯﹏╰)。。吃的俺泪流满面将焖面浇做了汤面吃罢,心中还暗暗思想以后找机会在北京开家伊盟鸡肉焖面馆,让众人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焖面。。 牢骚发完,拔腿行路。悠悠然去了柳巷边的纯阳宫,远观红墙环绕楼台错落,进去重饰装修旧迹新颜,据说内里建筑依八卦布局,俗称“九窑十八洞”,但俺这土包子实在没觉出有啥意思来。。倒是因为被辟为山西省艺术博物馆,看到了很多不错的石刻造像,还算不虚此行。不过居然收了洒家15元的门票,博物馆不是不收费的嘛!!!老醯儿不愧为中国犹太人,也太会抠钱了吧。。。

碑廊中北魏经幢上的造像,佛祖身下刻绘的火坛和狮子,俺猜是不是佛教经由中亚传播时沾染的波斯祆教气息呐?想并州地方自曹魏分匈奴五部散处其地后,十六国及北朝乃至唐末五代,这里都是胡汉杂处的地区,佛教和祆教作为“戎神”,在少数族的政权上层都很盛行,像石季龙本逢胡天,后被佛图澄感化信佛,北魏胡太后也曾率众拜胡天。太原曾出土祆教大祭司虞弘等人的墓葬,南部的介休更建有全国唯一留存的祆教庙宇遗址祆神楼,这间接的说明了古代太原地区曾有大量的祆教徒在当地活动。祆教教众聚集,使得佛、祆两教相互交往的机会较多,故而在佛教造像中出现祆教的形象也就变得较为正常了。







纯阳宫砖砌宫门为明代建筑,正面有“道德之门”四字,背面门洞上方刻有九叠篆纹“蓬壶佳瑞”四字。右侧门上方刻有“龙飞”大字,左侧门上方刻有 “虎跃”大字, 门两侧有明代铁狮一对,皆为晋王府旧物,后移放至此。


纯阳宫吕祖殿后,山石壁立,中有砖砌窑洞虚无洞,砖券拱门正上方石条刻有“虚无洞”,其上又有砖刻“别有洞天”四字匾额,洞上楼檐下悬匾额“瀛洲妙境”。


自纯阳宫东北行1公里,到达明初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修建的皇家寺院崇善寺,捐了两元香火钱给守门大师。寺院古建清末火灾后,仅剩大悲殿及一些附属建筑,东边正在新建一批建筑,已经初现规模。佛事大兴定有财主布施,所以我们进去时,有人正在大悲殿积僧做法事,游客们被挡在殿外不得入内,真正的没有金纸不见佛面。。待得法事作毕财施退散,进得殿内,正中供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左为文殊菩萨,造型奇特,也是千手形象,还捧着钵盂;右边则为普贤菩萨。三尊立像据说都是明初塑制,挺拔高大,身姿秀美,确实有一种皇家寺院雍容华贵的气派,值得一看。 寺内行乞者挺多,但少有人施与。可叹进香者,对身边的生灵一无怜悯,却热衷于对着泥胎木偶大发愿心。。太原一地乞丐尤其是老年残疾者颇多,看着让人心酸。史称“晋中俗俭朴,古称有唐、虞、夏之风,”而今稍杀矣。

革委会应该是1968年—1979年间的政权机构称呼,看来文革期间文保事业还是拥有一定的成绩的。崇善寺南,是清末在火灾后的崇善寺废墟上重建的太原文庙,现在已被改作了山西省民俗博物馆,我们去时大门紧闭上有小门洞开,工作人员迎入一干人马后把我们阻在门外,说国庆放假不开放,言罢关门放狗走人。。好吧,反正对侬也没多大兴趣,拍张文保碑飘去不远处的米国人精神鸦片大卖场山西大学堂。

-
C'est la vi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16 13:44:52
-
A LO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16 10:03:10
-
David在成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3 12:59:51
-
未克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1 13:49:22
-
郁乎苍苍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1 10:19:38
-
nothing纳森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0 20:16:22
-
淼Wo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0 19:08:40
-
小鸭之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0 12:51:41
-
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0 11:53:28
-
狼性企业文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0 10:47:36
-
过耳_积攒欧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0 08:48:06
-
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0 08:29:57
-
丁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0 08:13:34
-
BoyAno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0 00:17:16
-
向来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0 00:16:06
-
pretendo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0 00:15:48
-
冬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0 00:12:50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19 2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