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热岛
公车绕着这座热带岛城兜兜转转地晃了近一个小时后,我们四个疲惫的大陆游客跟着一群马来人和印度人跳下了车。眼前呈现的城市景色与广州倒并无明显区别,小饭馆和杂货店夹杂在高楼大厦中,商业化的同时不乏一股熟悉的市井气味儿。
顺着7-11便利店小哥手指的方向,拿出挚爱的LP圣经,一直往北方走啊一直往北方走。在汕头街点了几盘菜,最合胃口的居然是再简单不过的炒粉。我吃粉吃得一时兴起,以至于对一旁华而不实的咖喱虾几乎就没有正眼瞧过。同行的两位女士处于减肥适应期,饭前必拿出药盒里的各种精致小药丸吞下几颗,或是对着一盒状如白粉的减肥代餐猛吸。然而,从盘中菜迅速减少的速度来看,是否处于减肥状态对她们的饭量显然是毫无影响的。
对于长期生活在岭南的人来说,南洋小城的街道巷陌景色当是再寻常不过了。老茶室,小摊档,读报,沏茶,缓慢的时光流逝速度,像极了我在粤东走过的潮汕与客家小镇。多久没有过这样不必刻意参观景点的旅行了啊,游客们在这里所做的,大多是像四处游荡的饿鬼一般,神志恍惚地顺着食物的气味穿梭在各条食街的角落里。两位女士表示,虽然近期都在减肥,偶尔休息一下,调整一下生活节奏也是可以的。
这里是吃货的天堂,这里是吃货的地狱。放叉烧比云吞还多的云吞面,味道稍逊于马六甲晶露的煎蕊,诡异的亚参叻沙,熟悉的娘惹叻沙,大碗堆得高高的红豆冰,闻起来味道有点恶心的杏仁茶,辛苦寻觅到的夜市肉骨茶……哦还有日本横街上那间在攻略上鲜有提及,却总是挤满了当地老人的小摊档上无比清甜的粿条汤,堪称我在槟城尝过的最佳食物。
旅途间隙,抽空与朋友去采访两位当地的华人作家。其中一位四十来岁,为研究佛经选择求学中文系,至今还在攻读博士学位,兴趣之一是整理槟城街道历史。槟城老城区街道多有两个街道名称,一是当地政府的官方命名,一是本地华人久居此地约定的俗名,比如打铁街原来就是以打铁铺集中而得名,其他还有牛干冬街啦,打石街啦等等等等。在手中的LP地图上,这些街道都以我永远都记不住的长英文单词的形态出现,但却是老一辈华人的记忆。在遥远的南洋,亦是有乡愁的。
另外一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先生住在巴都丁宜的海景楼房。听闻有人来访,老人家硬是顶着腰疼亲自老远开车过来迎接。比起老人家的写作读书经历,我们显然对海景楼房的价格更有兴趣。“买的时候多少钱?”“现在升值了多少?”“哇好便宜!”“赚翻了耶!”“来来来我们凑钱买一栋吧!”之类庸俗的话语在老人家的房中接连冒出,采访倒变成其次的了。大陆买房团真是一种可怕的生物群。
也不是没有遗憾,汕头街的鸭汁粿条始终无缘得见,闻名已久的玩具博物馆早已搬迁。沿途听老人诉说华人在马来西亚政治地位如何低下如何遭受歧视,心里也不是不难过的。
早起赶往码头搭乘至兰卡威的客船。才一开船,我便倒在座椅上沉沉睡去,睡梦中仿佛听到全船的人都在不停地呕吐。醒来回头一看,一男一女两名旅伴已经吐得花容失色,连精心梳理的发型都吐歪了,这才发觉梦中闻到的那股异味原来不是幻象,连自己也产生了一些不吐不快的感觉。身后的精壮男子旅伴说,他一头晕就开始念心经,还没念到两句就吐到生活不能自理了。听罢,我转过头改变风格,心里反复吟诵“站在能分割世界的桥”,居然一路扛到了彼岸。
热带岛屿正值晌午,阳光普照。我和三个旅伴站在码头边,对着一辆租来的连品牌都没听过的黑色汽车商量怎么发动这部看起来档次和QQ差不多的玩意儿。在我们四个人当中,长相最粗犷最霸气最有长途卡车司机范儿的那位精壮男子是一个连自行车都不会骑的驾驶白痴,另外两位分别爱好吸橙子味减肥粉和菠萝味减肥粉的女士则是谨小慎微的保守派,开汽车的速度让人着急得都想跟在后面推一把。剩下鄙人虽然手持驾照已经五年,上路次数却还没超过个位数,更令人惭愧的是,在这为数不多的驾驶记录中还包括一次高速公路上的碰撞事故。而且,这里的汽车方向盘位置与国内还是相反的,驾驶难度瞬间从普通变成了炼狱啊。
研究了好一会儿,我们终于决定让菠萝吸粉姐先打头阵。在大家的鼓掌和欢呼声中,菠萝姐战战兢兢地钻进了驾驶室。只见她熟练地鼓捣了几下后视镜,调整了一会儿座椅的位置,随后回过头来不解地问:“方向盘位置是相反的,那油门和刹车的位置是不是也是相反的啊?”
车厢里随即陷入一片死寂。接下来,大家的表现谨慎得像是刚刚上完交通安全课一般。在汽车还没启动之前,其他人便已迅速地系好了安全带,还对其反复拉扯蹂躏以确保行驶安全。只要汽车时速表指针一超过30公里,大家便会连忙大呼小叫地让司机冷静下来,仔细观察路况,使车速与车窗外骑三轮车的小贩保持一致即可。
约半小时后,菠萝姐似乎已经适应了这辆车的驾驶,开车愈发地平稳,而乘客们的注意力则转移到了CD播放的马来歌曲上,地图上远方那一片广阔的海滩似乎已经仅在咫尺。然而,当汽车行驶在一段荒山公路上时,它突然发出了一阵诡异的声响。下车后,我们惊奇地发现,一颗螺丝钉深深地扎进了后车胎里。
是的,我们第一次自驾游就遇见车子爆胎了,还是在印度洋的一个热带小岛上的荒山野岭里。多浪漫有没有!多文艺有没有!可以写诗写散文了有没有!四个人开始欢天喜地地下车开始和爆掉的轮胎合影留念,过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得找人求救才行。
求人不如求己啦。我们打开后车厢,惊喜地发现里面居然有备用车胎和千斤顶。我们把这两个玩意儿拿出来看了一看,摸了一摸,又默默地把它们放了回去。是的,你不能指望几个半吊子驾驶白痴能成功地用千斤顶换好备胎,即使侥幸换胎成功了,这车也没人敢继续开。
没办法了,只能打租车公司电话求救。“你好,我们现在来接你,你那儿有什么明显的建筑物吗?”“没有啊我们在荒山里……哦前面有一根水管和一根电线杆呢。”
最后,可爱的租车公司小哥还是找到了在山间公路边玩泥巴的我们。只是换上的备胎有点小,开的时候整辆车往一边倾斜,我们总觉得车开着开着车胎就会自动滚出去。
当然,自驾的经历还是很美好的,连上一次开车差点被撞翻的我也手痒玩了一会儿。穿过大片的热带植物,面前突然就出现一片宽阔的海洋,而且居然一个人影都没有。你要知道在伟大的国庆节出门到景点玩见不到人可是八辈子都修不来的福分啊。
只是我们一点也不珍惜这片海滩,没有人下水游泳,没有人晒日光浴,大家和汽车海水还有心形石头合影完就作鸟兽散了,白瞎了那么好的海滩和阳光。为了记住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我们还顺走了汽车里一直播放着的马来歌曲CD。
我极少故地重游,这次破了例。从兰卡威返回吉隆坡之后,趁转机的空隙,我们坐了两个半小时的汽车溜去了马六甲。熟悉的鸡场街比上次来的时候游客多了许多,古城鸡饭粒的晶露似乎也不像第一次尝过的那般惊艳。只是在熟悉的马六甲某购物广场楼上看印度电影时,印度人民的笑点还是一如既往的低。
旅行的结尾总是伤感的。在兰卡威丢了一本绝版LP,在马六甲丢了追随我多年的棒球帽。回到香港旺角,手中没有地图的我居然逛街的时候不知觉地绕了一个大圈回到了原点。
回到广州,被通知德黑兰航班取消,中东梦碎。
只好到银行换了十万日元,准备起年假的行程,果然还是数钱比较治愈人心呐。
顺着7-11便利店小哥手指的方向,拿出挚爱的LP圣经,一直往北方走啊一直往北方走。在汕头街点了几盘菜,最合胃口的居然是再简单不过的炒粉。我吃粉吃得一时兴起,以至于对一旁华而不实的咖喱虾几乎就没有正眼瞧过。同行的两位女士处于减肥适应期,饭前必拿出药盒里的各种精致小药丸吞下几颗,或是对着一盒状如白粉的减肥代餐猛吸。然而,从盘中菜迅速减少的速度来看,是否处于减肥状态对她们的饭量显然是毫无影响的。
对于长期生活在岭南的人来说,南洋小城的街道巷陌景色当是再寻常不过了。老茶室,小摊档,读报,沏茶,缓慢的时光流逝速度,像极了我在粤东走过的潮汕与客家小镇。多久没有过这样不必刻意参观景点的旅行了啊,游客们在这里所做的,大多是像四处游荡的饿鬼一般,神志恍惚地顺着食物的气味穿梭在各条食街的角落里。两位女士表示,虽然近期都在减肥,偶尔休息一下,调整一下生活节奏也是可以的。
这里是吃货的天堂,这里是吃货的地狱。放叉烧比云吞还多的云吞面,味道稍逊于马六甲晶露的煎蕊,诡异的亚参叻沙,熟悉的娘惹叻沙,大碗堆得高高的红豆冰,闻起来味道有点恶心的杏仁茶,辛苦寻觅到的夜市肉骨茶……哦还有日本横街上那间在攻略上鲜有提及,却总是挤满了当地老人的小摊档上无比清甜的粿条汤,堪称我在槟城尝过的最佳食物。
旅途间隙,抽空与朋友去采访两位当地的华人作家。其中一位四十来岁,为研究佛经选择求学中文系,至今还在攻读博士学位,兴趣之一是整理槟城街道历史。槟城老城区街道多有两个街道名称,一是当地政府的官方命名,一是本地华人久居此地约定的俗名,比如打铁街原来就是以打铁铺集中而得名,其他还有牛干冬街啦,打石街啦等等等等。在手中的LP地图上,这些街道都以我永远都记不住的长英文单词的形态出现,但却是老一辈华人的记忆。在遥远的南洋,亦是有乡愁的。
另外一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先生住在巴都丁宜的海景楼房。听闻有人来访,老人家硬是顶着腰疼亲自老远开车过来迎接。比起老人家的写作读书经历,我们显然对海景楼房的价格更有兴趣。“买的时候多少钱?”“现在升值了多少?”“哇好便宜!”“赚翻了耶!”“来来来我们凑钱买一栋吧!”之类庸俗的话语在老人家的房中接连冒出,采访倒变成其次的了。大陆买房团真是一种可怕的生物群。
也不是没有遗憾,汕头街的鸭汁粿条始终无缘得见,闻名已久的玩具博物馆早已搬迁。沿途听老人诉说华人在马来西亚政治地位如何低下如何遭受歧视,心里也不是不难过的。
早起赶往码头搭乘至兰卡威的客船。才一开船,我便倒在座椅上沉沉睡去,睡梦中仿佛听到全船的人都在不停地呕吐。醒来回头一看,一男一女两名旅伴已经吐得花容失色,连精心梳理的发型都吐歪了,这才发觉梦中闻到的那股异味原来不是幻象,连自己也产生了一些不吐不快的感觉。身后的精壮男子旅伴说,他一头晕就开始念心经,还没念到两句就吐到生活不能自理了。听罢,我转过头改变风格,心里反复吟诵“站在能分割世界的桥”,居然一路扛到了彼岸。
热带岛屿正值晌午,阳光普照。我和三个旅伴站在码头边,对着一辆租来的连品牌都没听过的黑色汽车商量怎么发动这部看起来档次和QQ差不多的玩意儿。在我们四个人当中,长相最粗犷最霸气最有长途卡车司机范儿的那位精壮男子是一个连自行车都不会骑的驾驶白痴,另外两位分别爱好吸橙子味减肥粉和菠萝味减肥粉的女士则是谨小慎微的保守派,开汽车的速度让人着急得都想跟在后面推一把。剩下鄙人虽然手持驾照已经五年,上路次数却还没超过个位数,更令人惭愧的是,在这为数不多的驾驶记录中还包括一次高速公路上的碰撞事故。而且,这里的汽车方向盘位置与国内还是相反的,驾驶难度瞬间从普通变成了炼狱啊。
研究了好一会儿,我们终于决定让菠萝吸粉姐先打头阵。在大家的鼓掌和欢呼声中,菠萝姐战战兢兢地钻进了驾驶室。只见她熟练地鼓捣了几下后视镜,调整了一会儿座椅的位置,随后回过头来不解地问:“方向盘位置是相反的,那油门和刹车的位置是不是也是相反的啊?”
车厢里随即陷入一片死寂。接下来,大家的表现谨慎得像是刚刚上完交通安全课一般。在汽车还没启动之前,其他人便已迅速地系好了安全带,还对其反复拉扯蹂躏以确保行驶安全。只要汽车时速表指针一超过30公里,大家便会连忙大呼小叫地让司机冷静下来,仔细观察路况,使车速与车窗外骑三轮车的小贩保持一致即可。
约半小时后,菠萝姐似乎已经适应了这辆车的驾驶,开车愈发地平稳,而乘客们的注意力则转移到了CD播放的马来歌曲上,地图上远方那一片广阔的海滩似乎已经仅在咫尺。然而,当汽车行驶在一段荒山公路上时,它突然发出了一阵诡异的声响。下车后,我们惊奇地发现,一颗螺丝钉深深地扎进了后车胎里。
是的,我们第一次自驾游就遇见车子爆胎了,还是在印度洋的一个热带小岛上的荒山野岭里。多浪漫有没有!多文艺有没有!可以写诗写散文了有没有!四个人开始欢天喜地地下车开始和爆掉的轮胎合影留念,过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得找人求救才行。
求人不如求己啦。我们打开后车厢,惊喜地发现里面居然有备用车胎和千斤顶。我们把这两个玩意儿拿出来看了一看,摸了一摸,又默默地把它们放了回去。是的,你不能指望几个半吊子驾驶白痴能成功地用千斤顶换好备胎,即使侥幸换胎成功了,这车也没人敢继续开。
没办法了,只能打租车公司电话求救。“你好,我们现在来接你,你那儿有什么明显的建筑物吗?”“没有啊我们在荒山里……哦前面有一根水管和一根电线杆呢。”
最后,可爱的租车公司小哥还是找到了在山间公路边玩泥巴的我们。只是换上的备胎有点小,开的时候整辆车往一边倾斜,我们总觉得车开着开着车胎就会自动滚出去。
当然,自驾的经历还是很美好的,连上一次开车差点被撞翻的我也手痒玩了一会儿。穿过大片的热带植物,面前突然就出现一片宽阔的海洋,而且居然一个人影都没有。你要知道在伟大的国庆节出门到景点玩见不到人可是八辈子都修不来的福分啊。
只是我们一点也不珍惜这片海滩,没有人下水游泳,没有人晒日光浴,大家和汽车海水还有心形石头合影完就作鸟兽散了,白瞎了那么好的海滩和阳光。为了记住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我们还顺走了汽车里一直播放着的马来歌曲CD。
我极少故地重游,这次破了例。从兰卡威返回吉隆坡之后,趁转机的空隙,我们坐了两个半小时的汽车溜去了马六甲。熟悉的鸡场街比上次来的时候游客多了许多,古城鸡饭粒的晶露似乎也不像第一次尝过的那般惊艳。只是在熟悉的马六甲某购物广场楼上看印度电影时,印度人民的笑点还是一如既往的低。
旅行的结尾总是伤感的。在兰卡威丢了一本绝版LP,在马六甲丢了追随我多年的棒球帽。回到香港旺角,手中没有地图的我居然逛街的时候不知觉地绕了一个大圈回到了原点。
回到广州,被通知德黑兰航班取消,中东梦碎。
只好到银行换了十万日元,准备起年假的行程,果然还是数钱比较治愈人心呐。
![]() |
槟城老城区某街道巷口 |
![]() |
些许阴云笼罩下的无人海滩 |
![]() |
心目中的槟城第一美食神物! |
![]() |
爱情巷口的电话亭 |
2koo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去日本十几回,我终于在这里第一次看见了富士山 (17人喜欢)
- 为什么日本村里平时没人,一到饭点就出来排队? (40人喜欢)
- 日本关西假期闲逛,这8家是我最想推荐的餐厅 (22人喜欢)
- 带家人游览日本关西,这些餐厅是我的再访名单 (19人喜欢)
- 广州 | 坐100分钟地铁去海边吃一顿饭 (1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