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丹东
坐在同样的位置,保持着同样的姿势,好像从未离开,心态明明已经改变。
厌倦了,每个今天都是昨天的重复,无数明天都在这样的温床里一睡不醒;茫然了,美好都是空中楼阁,信仰在现实里没有扎根的寸土。走得太久不曾逗留,压抑太多再难迈步,我想,我该停下来好好看看这世界,看看不同地域的人们如何生活,看看原始的梦想在现实世界里是否依旧可以苟延残喘。
一张火车票,一个愿望,一个人,向丹东靠岸。选择丹东,除了想旅游的私心,更多是因为它靠近朝鲜的地利。踏上未知的土地,倒也没有太多恐惧,懒懒的游走在大街小巷,好像我的生命就从这里开始。没有想去的地方,走到哪里都不算迷路,这样,我便找不到慌乱的理由。
这座城市地域辽阔,不愧为边境第一大城市,我是说面积第一。我所到的自然只是很小的一块,也是最繁荣的地区。靠近黄海又毗邻鸭绿江,气候温润,晨起有大雾弥漫,江岸黏湿,我看到了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观。有着鸭绿江的福佑,市民的生活似乎蛮丰富,江边一早就有拿着太极扇或舞着太极拳的老人,音乐声中,还有小团队吹拉弹唱。江边垂钓者没有气质悠闲的感觉,现代化的工具淡化了垂钓的诗意,翘首期盼也只见利欲。垃圾遍地,还没有人来清扫,厌恶极了国人随地吐痰的陋习。很明显,旅游对这座城市的影响挺大,带来了流动的资源,带来了经济的增值,也带来了令人不悦的垃圾。不知道哪一天,大家的期盼能从鼓起来的腰包转变为满起来的脑袋,没有素质的财富能给生活带来多少意义呢?
看得出政府下了功夫,把各个景区开发的很不错,科学而合理。比如抗美援朝纪念馆,比如锦江山,再比如月亮岛,他们呈现不同的主题,打造出独特的丹东印象。但是,这里也有它的痼疾,城市布置受工业惯性影响挺大,发展到现在显得布局不甚合理。就整座城市而言,区位划分不明显,街道布局凌乱,终究有些美中不足了。如果拿现在的标准看,这的确难以称得上大城市,但是丹东的历史由来已久,不停的发展总是建立在沿袭的基础之上,造成今天的局面也无可厚非,日后自然有它解决的办法。这是我借助最便宜的观光车——市内公交看到的现象,除了建筑更重要的就是人了。大概看惯了人来人往,丹东的市民自有东北人民惯有的豪放,完全没有排外的狭隘思想,当然,如果商人太黑可以除外的话。
我来寻找生活最原始的面貌,总想钻进人头攒动的地方。好长的街道,嘈杂的声音,滚滚的人潮,我想,这里不啻是个最好的地方。早市,在哪里都一样,永远是大叔大婶的天下,他们讨价还价,他们分毫必争,我似乎在这里显得有些突兀。我不会忘记到两边水盆里挣扎的大鱼,不会忘记满街飘荡着的鱼腥味,不会忘记五彩缤纷叫不出名字的海鲜,甚至难以忘记充斥耳边的喧嚣怒诟。看到一位大婶买菜,小心翼翼的相互沟通,最终以双方的妥协达成交易,我想,她家里会不会还有人没有起床,会不会已经有人出门晨练,她要负担全家早餐的全部工序,从最初的选材到临了的洗涮。二十多年后,我也到她这样的年纪,那个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我是否还有机会站在一边尽看秋月春风?无论怎样,我不要跑去早市和这些凌晨四五点就起床的商贩斤斤计较,他们肩上扛着多大重担啊,我难道要和他们舌战一番,再剥夺一点原本也为数不多的利润吗?
这条街倒也有趣,竟有魔力吸引三教九流的人士驻足。医院的小分队定点治疗的、教育机构来做调研的、设计艺术签名的、占卜算卦的、卖鱼买虾的……走到尽头是民居了,换个方向继续,慢慢淡去一身鱼腥味。转眼走进装修豪华的商城,眼前的巨大落差让人瞬间有些难以接受,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竟把层次划分的这般震撼,远远的就把一部分人扔在一部分生活的外面,而这些人又有什么错呢?不过都是两腿直立,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罢了。但不可否认,很多社会财富是因为个人因素聚集的,为部分人的状况担忧,更该为这些成功的少数人鼓掌。他们毕竟凭借和很多人一样的基础,到达了不一样的高度,而对于这些人品质的追溯则不该混为一谈。好玩的是,这里和市场的区别在于所有商品都明码标价,没有人讨价还价给了这里更多的安静和音乐的空间,莫非这就是人们追求的高雅?的确,这里的购物环境明显让人赏心悦目,也乐得花钱。
街上还是惯见的喧哗,新建的大楼、施工的告示、汽车的穿梭、游人的无穷尽,宣示着这里在整座城市的地位。路两旁店铺门前的广告牌五彩缤纷,这也耗费了不少人的心血,人们总有办法把社会分的很细很细,让每个人找到自己实现社会价值的途径,连生产一枚小小的螺丝钉都是。出来三天,竟遇到挺多人跟我问路,我完全哑然,有谁知到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只是凭直觉可以走回暂住的地方。只待了三天,我就想离开了,带着所遇到的人们灿烂的笑脸,带着我看到的点点滴滴生活实况,回去,到那现在还有我的责任和记忆的地方,把生活继续。
我记得,在沈阳,我依然没有一间房,但我还有一个角落。
厌倦了,每个今天都是昨天的重复,无数明天都在这样的温床里一睡不醒;茫然了,美好都是空中楼阁,信仰在现实里没有扎根的寸土。走得太久不曾逗留,压抑太多再难迈步,我想,我该停下来好好看看这世界,看看不同地域的人们如何生活,看看原始的梦想在现实世界里是否依旧可以苟延残喘。
一张火车票,一个愿望,一个人,向丹东靠岸。选择丹东,除了想旅游的私心,更多是因为它靠近朝鲜的地利。踏上未知的土地,倒也没有太多恐惧,懒懒的游走在大街小巷,好像我的生命就从这里开始。没有想去的地方,走到哪里都不算迷路,这样,我便找不到慌乱的理由。
这座城市地域辽阔,不愧为边境第一大城市,我是说面积第一。我所到的自然只是很小的一块,也是最繁荣的地区。靠近黄海又毗邻鸭绿江,气候温润,晨起有大雾弥漫,江岸黏湿,我看到了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观。有着鸭绿江的福佑,市民的生活似乎蛮丰富,江边一早就有拿着太极扇或舞着太极拳的老人,音乐声中,还有小团队吹拉弹唱。江边垂钓者没有气质悠闲的感觉,现代化的工具淡化了垂钓的诗意,翘首期盼也只见利欲。垃圾遍地,还没有人来清扫,厌恶极了国人随地吐痰的陋习。很明显,旅游对这座城市的影响挺大,带来了流动的资源,带来了经济的增值,也带来了令人不悦的垃圾。不知道哪一天,大家的期盼能从鼓起来的腰包转变为满起来的脑袋,没有素质的财富能给生活带来多少意义呢?
看得出政府下了功夫,把各个景区开发的很不错,科学而合理。比如抗美援朝纪念馆,比如锦江山,再比如月亮岛,他们呈现不同的主题,打造出独特的丹东印象。但是,这里也有它的痼疾,城市布置受工业惯性影响挺大,发展到现在显得布局不甚合理。就整座城市而言,区位划分不明显,街道布局凌乱,终究有些美中不足了。如果拿现在的标准看,这的确难以称得上大城市,但是丹东的历史由来已久,不停的发展总是建立在沿袭的基础之上,造成今天的局面也无可厚非,日后自然有它解决的办法。这是我借助最便宜的观光车——市内公交看到的现象,除了建筑更重要的就是人了。大概看惯了人来人往,丹东的市民自有东北人民惯有的豪放,完全没有排外的狭隘思想,当然,如果商人太黑可以除外的话。
我来寻找生活最原始的面貌,总想钻进人头攒动的地方。好长的街道,嘈杂的声音,滚滚的人潮,我想,这里不啻是个最好的地方。早市,在哪里都一样,永远是大叔大婶的天下,他们讨价还价,他们分毫必争,我似乎在这里显得有些突兀。我不会忘记到两边水盆里挣扎的大鱼,不会忘记满街飘荡着的鱼腥味,不会忘记五彩缤纷叫不出名字的海鲜,甚至难以忘记充斥耳边的喧嚣怒诟。看到一位大婶买菜,小心翼翼的相互沟通,最终以双方的妥协达成交易,我想,她家里会不会还有人没有起床,会不会已经有人出门晨练,她要负担全家早餐的全部工序,从最初的选材到临了的洗涮。二十多年后,我也到她这样的年纪,那个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我是否还有机会站在一边尽看秋月春风?无论怎样,我不要跑去早市和这些凌晨四五点就起床的商贩斤斤计较,他们肩上扛着多大重担啊,我难道要和他们舌战一番,再剥夺一点原本也为数不多的利润吗?
这条街倒也有趣,竟有魔力吸引三教九流的人士驻足。医院的小分队定点治疗的、教育机构来做调研的、设计艺术签名的、占卜算卦的、卖鱼买虾的……走到尽头是民居了,换个方向继续,慢慢淡去一身鱼腥味。转眼走进装修豪华的商城,眼前的巨大落差让人瞬间有些难以接受,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竟把层次划分的这般震撼,远远的就把一部分人扔在一部分生活的外面,而这些人又有什么错呢?不过都是两腿直立,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罢了。但不可否认,很多社会财富是因为个人因素聚集的,为部分人的状况担忧,更该为这些成功的少数人鼓掌。他们毕竟凭借和很多人一样的基础,到达了不一样的高度,而对于这些人品质的追溯则不该混为一谈。好玩的是,这里和市场的区别在于所有商品都明码标价,没有人讨价还价给了这里更多的安静和音乐的空间,莫非这就是人们追求的高雅?的确,这里的购物环境明显让人赏心悦目,也乐得花钱。
街上还是惯见的喧哗,新建的大楼、施工的告示、汽车的穿梭、游人的无穷尽,宣示着这里在整座城市的地位。路两旁店铺门前的广告牌五彩缤纷,这也耗费了不少人的心血,人们总有办法把社会分的很细很细,让每个人找到自己实现社会价值的途径,连生产一枚小小的螺丝钉都是。出来三天,竟遇到挺多人跟我问路,我完全哑然,有谁知到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只是凭直觉可以走回暂住的地方。只待了三天,我就想离开了,带着所遇到的人们灿烂的笑脸,带着我看到的点点滴滴生活实况,回去,到那现在还有我的责任和记忆的地方,把生活继续。
我记得,在沈阳,我依然没有一间房,但我还有一个角落。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