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的草台
偶翻出上海所在团体的一张演出碟。青涩如许,却很是鲜活。有意象哲思的《我是一座山》、《春暖花开》,也有带些小资趣味的《文字的味道》,更多是直抒胸臆的质问、呼喊和感怀,如《游戏》、《无力》和《水上花》。多以独白表演,形体辅助。
文本如何转化为表演是一个问题。有的台词意境丰富,用形体将其呈现却显得各色,甚至将台词平面化,让人有口喷火焰的狂练把式之感。还不如仅留在文本阶段,只是阅读就能感受到文字的快感和意旨。有的台词不够内敛,直呈式的表达流于浅表,也扼杀了观众的想象和思考。如果台词没有一个完满的起承转合,直接就进入到抒情议论,会叫人感觉莫名,似无病呻吟。我想到也出自草台的阿范的个人秀,讲他的伯伯。几乎没什么台词,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表现残障的伯伯如何被戏弄,如何娶亲。戏剧归根结底是“action”,即行动。没有行动则是散文诗,哈姆雷特的独白狂。还不如更抽象地将其舞之,乐之,为何要给观众比划你的“思考”?
文本如何转化为表演是一个问题。有的台词意境丰富,用形体将其呈现却显得各色,甚至将台词平面化,让人有口喷火焰的狂练把式之感。还不如仅留在文本阶段,只是阅读就能感受到文字的快感和意旨。有的台词不够内敛,直呈式的表达流于浅表,也扼杀了观众的想象和思考。如果台词没有一个完满的起承转合,直接就进入到抒情议论,会叫人感觉莫名,似无病呻吟。我想到也出自草台的阿范的个人秀,讲他的伯伯。几乎没什么台词,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表现残障的伯伯如何被戏弄,如何娶亲。戏剧归根结底是“action”,即行动。没有行动则是散文诗,哈姆雷特的独白狂。还不如更抽象地将其舞之,乐之,为何要给观众比划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