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而残破无辜的读后感
本来想写观花记,但是忽然发现我其实只是看了一本书,想起了某些事,大约还是叫读后感比较合适。
书中让我最有共鸣的就是“芫荽”,北方被称作香菜的东西。芫荽是伞形科一年生本草植物,当然在看这本《植物记》之前我是不晓得这些专业术语的。
对我来说,芫荽嘛,不过是吃火锅的时候连着白白的根带着绿绿的叶丢一大把到翻滚的红浪中,吃羊肉粉时被老板呼啦呼啦抓一大把丢在红彤彤的辣油汤和雪白的粉条上,绿莹莹翠生生的,看得人食欲大振。
北方吃的香菜和南方吃的芫荽相似又很不一样。北方的香菜长得比较大比较老,切的时候刺啦刺啦作响,口感比较脆,但是也有些老,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咬不断。
好像是受到“浓缩就是精华”的观感影响,总觉得家乡连根带叶一块吃掉的,小小嫩嫩的芫荽味道要浓烈一些。尽管如此,在学校每天早上嚼着四块钱一个的肉夹馍,吃到里面隐隐约约被肉和青椒埋着的芫荽味道,都还是会心满意足。
似乎我总是对有怪怪味道的菜情有独钟,比如折耳根。
折耳根学名大概叫做“鱼腥草”,在高中还是初中有篇阅读理解里发现又有人说它叫“臭草”,无论如何,大意都是味道比较奇怪的草了。
当初看《一米阳光》,迟帅演的那个二流子样的男青年在丽江吃早餐的时候,吃到里面有鱼腥草,马上呸呸的说味道怪。当时我只觉得这男的娇气,并不知道所谓鱼腥草就是折耳根,后来知道了就更不理解了,折耳根一向是我最喜欢吃的。
夜宵的蒸饺里的辣椒必须要有一小撮剁得细细的折耳根,早餐的糯米团喊的都是“多要点海椒多要点折耳根”,折耳根本身的味道就比较刺激,陪着辣椒就更相得益彰,只觉美味,关于上火什么的实在不在考虑范围里。
书中让我最有共鸣的就是“芫荽”,北方被称作香菜的东西。芫荽是伞形科一年生本草植物,当然在看这本《植物记》之前我是不晓得这些专业术语的。
对我来说,芫荽嘛,不过是吃火锅的时候连着白白的根带着绿绿的叶丢一大把到翻滚的红浪中,吃羊肉粉时被老板呼啦呼啦抓一大把丢在红彤彤的辣油汤和雪白的粉条上,绿莹莹翠生生的,看得人食欲大振。
北方吃的香菜和南方吃的芫荽相似又很不一样。北方的香菜长得比较大比较老,切的时候刺啦刺啦作响,口感比较脆,但是也有些老,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咬不断。
好像是受到“浓缩就是精华”的观感影响,总觉得家乡连根带叶一块吃掉的,小小嫩嫩的芫荽味道要浓烈一些。尽管如此,在学校每天早上嚼着四块钱一个的肉夹馍,吃到里面隐隐约约被肉和青椒埋着的芫荽味道,都还是会心满意足。
似乎我总是对有怪怪味道的菜情有独钟,比如折耳根。
折耳根学名大概叫做“鱼腥草”,在高中还是初中有篇阅读理解里发现又有人说它叫“臭草”,无论如何,大意都是味道比较奇怪的草了。
当初看《一米阳光》,迟帅演的那个二流子样的男青年在丽江吃早餐的时候,吃到里面有鱼腥草,马上呸呸的说味道怪。当时我只觉得这男的娇气,并不知道所谓鱼腥草就是折耳根,后来知道了就更不理解了,折耳根一向是我最喜欢吃的。
夜宵的蒸饺里的辣椒必须要有一小撮剁得细细的折耳根,早餐的糯米团喊的都是“多要点海椒多要点折耳根”,折耳根本身的味道就比较刺激,陪着辣椒就更相得益彰,只觉美味,关于上火什么的实在不在考虑范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