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的音乐》再谈
真要感谢我的老师给我推荐了苏阳的《贤良》。昨晚我听了以后,整个感觉就剩了一个——“这音乐,如酒,上头”。 整个晚上什么也干不成,就是翻来覆去的听那首《贤良》,整个人都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就如喝醉了一样,是一种很幸福的晕乎感——这个感觉持续到第二天的一上午,就连吃早饭的时候,都一反常态的胃口大好,莫名其妙的自己笑了起来。 从来没有一种音乐,能产生这样袭击的效果。 为什么?——是因为这音乐中的,纯朴又炽热的情怀? 第二天,当我把苏阳专辑中的音乐一首一首听完之后,答案也慢慢浮出水面。 想从前,我早就知道陕北有好听的“信天游”,但我很少去听,就算听了一首两首,包括在中央台大红大紫的阿宝的高音嘹亮,我仍然对那些歌曲不太感冒。 想从前,我早就知道宁夏有一样宝贝,那就是被称作“花儿”的神奇美丽的宁夏音乐,但我没怎么听过“花儿”的演唱,所以便谈不上是不是喜欢。 直到我今天遇到了苏阳。 我第一遍听,误认为这音乐的源头是“陕北民谣”,结果一查才知道,它发源于宁夏的“花儿”。 我第一遍听,感觉是一首民谣歌曲,可是后来一查,人家整个乐队都是“摇滚”风格。 后来,我细细一想,这两个误会——正说明了“苏阳音乐”的魅力所在。 其实无论是陕北信天游,还是宁夏的花儿的歌唱——它们都有了千百年的悠久历史。 因此当我第一次听《贤良》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很想流泪——那是一种积淀了千年的纯朴情感,扑面而来!不论我们现在多么年轻,但我们的血管里都流淌着祖先留下来的最初的热血和冲动,都继续着祖先留下来的沧桑和感伤——所以有一种最熟悉亲切的感觉,是千年不变的,是一脉相传的! 看似很自我的呐喊,却带着母性的温暖,和一种不能抗拒的召唤——让我们在我们的心中立刻就有了一个感觉——回家。 其实无论是陕北,还是宁夏,又有什么关系——最原始的情感,都是相同的。哪怕我们不是西北人,我们的心跳的节奏却如此相似和激动。 我们说最原始的情感,是相似的。 最原始的情感,又是什么呢?——就如同这一首《贤良》。 这种直白的述说,率真的歌唱,坦荡的胸怀,赤裸的真情,鲜活活,泼辣辣,生机勃勃的——就如同歌中所唱的“我就是那地上的拉拉缨”,也就是田间地头随意生长的野生植物——就是这热情、顽强、最平凡、最原始的生命力,深深的感染了我的心。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数码时代,商品社会,我们最初的最本真的“人性”,我们最初的最热切的“真情”——这些最原始,最纯真,最美好,的东西,却或被束缚,或被压抑,或被遗忘,或被磨光了。 因此,苏阳和他的《贤良》,成了复苏我们心灵的热烈的春风,成了释放我们性情的江河入海口。 我相信,身在都市中的人们,比在乡村的人,感受更深——他们更容易跟着一起唱起来,喊起来,甚至吼起来。 因为城市是一座座被风化的盆景,它们太需要绿色——太需要满山遍地的“拉拉缨”,他们太需要生命这种的放肆而欢快的生长。 很多年轻人喜欢摇滚,喜欢民谣——但真正说的清楚,什么是摇滚,什么是民谣的人,实在不多。 这个问题似乎很难,没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这就是摇滚吧,这就民谣吧,不过是一种对原始的生命的尽情歌唱。 那种真诚,那种自在,那种纯朴,就是一个字——“爽”。 摇滚,民谣,其实都在还原一种古老的,原始的东西。 所以,我们听着吉他和唢呐的合奏,听着摇滚和“花儿”的合作,听着时尚和传统的合璧,听着今天和昨天的合唱——我们听的一点都不矛盾,一点都不冲突。 简直是珠联璧合,浑然天成!荡气回肠,堪称完美。 写到这里,我真要感谢苏阳和苏阳的音乐——是他们把古老的美带进现在的世界,又把现在的人们送回心灵的老家! 谁能说花儿和信天游,不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初的摇滚和民谣? 可以说花儿和信天游,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永远不能遗忘的语言! 心的声音,古今一样。 但如果没有苏阳这样的音乐人,那些声音将被渐渐的埋葬到高楼大厦背后的黄泥土里,成为我们永远也听不到的一座心灵上的荒坟。 在结束这篇文章之前,我要说一声,还要感谢那些在苏阳歌曲中的男声合唱!那是歌曲中最感动我、最激动我的部分。 正如同我一位朋友说的——“集体合唱中有一股人间暖意。我甚至能想到唱这首歌的男人们都是长得什么样子,就像在眼前一样。” 那些合唱的男人们,长的什么样呢? 我笑,我想,他们长的就好像“那些地上的拉拉缨”一样吧。 而他们又何止千万? 歌唱的拉拉缨啊,漫山遍野。 听吧,其中还有你的声音呢。
-
婴谷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8 00: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