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好口解
前一阵子很忙,现在好不容易有一个月的时间用来缓冲。之前看到08级的人很快就要考口解口病了,所以就赶快开工。
口解就是口腔解剖生理学,顾名思义,解剖+生理,但是教材仍然是以解剖为重心的,生理部分并没有很深入的探讨一些微观的生理活动或者是很详细的生理机制。中山医光华口腔的教学中,是以牙体解剖生理和口腔生理功能为重点,而颌面外科局部解剖的课时就很少,并且是了解内容。不过既然是口腔专业课,就不能再以得过且过的心态来对待了,因为口解的知识,在接下来的口腔临床专业课会有很紧密的联系,如果不懂牙体解剖,口内和修复的学习会有一定程度的障碍,而颌面外科局解知识在外科又会回顾,更重要的是,考研需要考口解。
事实上口腔专业的教材编写质量是比较一般的,因为人卫版的只有五年制的课本,而长学制用的课本只有北大版的,而且也不是全部都有。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国外的口腔医学大多是dentistry,而不是我们的stomatology,因此有时候学术交流和文献查阅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举个例子,我们国内的牙体牙髓病学所包含的内容,在国外的专著就有Cariology,Endodontics(6th),the Pathway of Pulp(10th),Dental pulp(2nd)等,而不是一本书涵盖这几本书的内容。所以在上专业课的时候,老师会向我们推荐读外文专著是有道理的,因为只看国内的课本确实没什么前途。
口解可以简单划分为三大部分:牙体解剖生理,颌面颈部局部解剖生理和口腔功能。下面我会浅浅分析,跟我现在学的临床专业课联系一下,以便让大家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因为当时我学的时候,觉得学了之后不知道这有什么用,理解记忆自然不够深刻,所以接下来的文字,可能有理解不恰当的地方,因为我的口解才七十几分,水平就摆在那。
=====================================================================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中,前面的部分是用小字写的,这些就是一些了解的内容,五年制是不会作过多要求的,但是七年制的话,就需要认真看一遍,小字是对我们七年的额外要求。比如说牙的演化中我们考过双牙列这个名解,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考试本来就是不讲道理的。接下来的内容都是基础知识,很细很碎,我尽量简练些。
牙的分类功能和牙位记录可谓是基本中的基本,不过具体的牙的分类和功能将会在后面详细论述,四种牙位记录是都需要掌握的,它们是实用性最强的内容之一,无论是学习考试,看文献,还是写病历,都离不开这个。每种牙位记录都有一定的规律,好好看几遍就能记住,没有什么诀窍。
牙组成中要掌握解剖牙冠牙根和临床牙冠牙根的区别,每一个名词都是可以考名词解释的。应用名词和表面解剖标志很啰嗦,但是一定要理顺理清,尤其是七年制,因为一旦这里转化成为英文之后,多来几个像distal lingual line angle之类的不一会就能弄得你头晕转向,之所以要掌握是因为要描述一个牙的解剖形态,就肯定要用到这些知识。这部分任何一个名词都是可以考名解的。
牙体外形以一个具代表性的牙作为中心详细论述,与之形态相似的牙就以比较的方式进行论述。所以恒牙组需要重点掌握的就是上颌中切牙,上颌尖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下颌第一磨牙这几个牙,其他的牙与对应的牙进行比较。这里经常会考某个牙的解剖形态,或者是两个牙的比较。所以就要把一个牙的每一个面的特征都要描述到,这是非常繁琐然而又必然会考的部分。我至今也无法一字不漏的说出一个牙的特征,然而这个的应用很多,离你们最近的应用就是雕牙堆牙啦,虽然08已经考完这个了,但是我认为我光说也教不了什么。
乳牙外形首先要掌握其特点,但是具体的牙的结构考的比较少,由于我还没有开始学儿牙,暂时不知道这部分有什么实际意义。乳牙恒牙萌出交替则要掌握萌出的概念以及乳恒牙的萌出顺序,萌出顺序在正畸也是需要掌握的内容。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会考,但是它的实际意义比较广泛,在修复学里面,制作义齿,排牙时牙齿的选择里面,就要考虑到牙体形态。
牙髓腔解剖中,要掌握根管的基本形态以及根管系统的各种东东。管间吻合、根管侧支之类的都会考名解。这些在牙体牙髓的根管治疗的时候都是要注意的,忽略了这些小附件没有将根管完全清理干净的话,就会导致根管治疗失败。后面具体的恒牙乳牙髓腔结构考的比较少,个别的像上6的MB2比较特别,口内的老师都很喜欢强调。
牙列,牙合与颌位在修复和正畸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可以说是核心思想。这三者的概念先要掌握。牙列的大小和倾斜规律虽然那些图很复杂,但是我们暂时不需要理解的这么深入,凡事要一步步来。我们目前要知道的是诸如唇(颊)舌向的倾斜,垂直向关系这些概念。然后是非常重要的纵牙合曲线和横牙合曲线。这两个曲线在修复中很重要,我们班最近修复课所做的全口义齿,在排牙的时候就要应用到这些知识,引用老师的话说,一副牙如果没有排出牙合平面,没有牙合曲线,没有达到牙合关系,病人是不会买账的。
牙合以ICO为重点,全口义齿排牙就是要排出这个牙合关系。这里经常考覆牙合、覆盖两个基本概念,Angle错牙合分类考过,不过这部分在正畸里才比较重要。牙合发育建立比较复杂,就不要求了。
颌位有三种,每一种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重点,这个在修复的应用也是很多的,还是用全口义齿,在确定牙合关系的时候,由于病人是没有牙齿的,自然无法找到ICP,通常都是以RCP来代替的。
接下来从第四到十四章都是颌面颈部局解,这部分只会讲颌面部骨和颞下颌关节这两个与口腔相关性最强的章节,而且考的比例也比较少,然而到了颌面外科的学习中是需要应用这部分的知识的,实验课有人头的解剖,局解书和口解书是必备的。
颌面部骨只会重点讲上颌骨和下颌骨,其中一些特别的地方比如支柱,髁突,牙力肌力轨道,薄弱部位都是要注意的。
颞下颌关节最重要的是关节盘的形态结构,在口影里面颞下颌关节的影像是一个难点,主要就是因为这个部位是一个间接成像,需要对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有充分的认识才能理解影像资料的意义。运动的话接下来很快就会用到。
口腔功能最重要的就是下颌运动。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是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和运动形式与范围。那三个投影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实际上形成的那个牙状轨迹空间要掌握,考试经常就考轨迹的形状和各点的意义。个别名词像Bennett运动,Fisher角之类的会考考。
咀嚼功能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这里的一些概念比如牙合力,咀嚼效率,磨耗和磨损都需要掌握,还有就是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最后就是口腔十大功能和唾液十大功能,以及口腔感觉功能。那么这本书基本就完了。
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集中在牙体解剖上的,所以一定要细看。前面也提过,牙体的描述非常琐碎,七年制更是如此,一定要静得下心来总结规律,不然连水都吹不出的话,很可能就是尴尬的丢掉一个大题。选择题考的不会很细,我上面基本都提到考点了。考题上,五年制的都会出的比较难,诸如美容线、小三停都会考,但是大题不会很非主流。七年制由于是英文出题英文答题,都会出的很重点,我们班是可以用中文答题不用额外扣分的,但是我仍然建议大家用英文答题,因为若果用中文答题,改卷会卡的很严,实际上跟额外扣分是一样的,而且用英语答题,答案可以写的稍微简略一些,最明显的是名词解释。此外,五年制的口腔专业课有不少考试的名解都会用英文出题,虽然口解不会这样,但是五年的人要重视英语。我们口腔医院对于英语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口解就是口腔解剖生理学,顾名思义,解剖+生理,但是教材仍然是以解剖为重心的,生理部分并没有很深入的探讨一些微观的生理活动或者是很详细的生理机制。中山医光华口腔的教学中,是以牙体解剖生理和口腔生理功能为重点,而颌面外科局部解剖的课时就很少,并且是了解内容。不过既然是口腔专业课,就不能再以得过且过的心态来对待了,因为口解的知识,在接下来的口腔临床专业课会有很紧密的联系,如果不懂牙体解剖,口内和修复的学习会有一定程度的障碍,而颌面外科局解知识在外科又会回顾,更重要的是,考研需要考口解。
事实上口腔专业的教材编写质量是比较一般的,因为人卫版的只有五年制的课本,而长学制用的课本只有北大版的,而且也不是全部都有。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国外的口腔医学大多是dentistry,而不是我们的stomatology,因此有时候学术交流和文献查阅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举个例子,我们国内的牙体牙髓病学所包含的内容,在国外的专著就有Cariology,Endodontics(6th),the Pathway of Pulp(10th),Dental pulp(2nd)等,而不是一本书涵盖这几本书的内容。所以在上专业课的时候,老师会向我们推荐读外文专著是有道理的,因为只看国内的课本确实没什么前途。
口解可以简单划分为三大部分:牙体解剖生理,颌面颈部局部解剖生理和口腔功能。下面我会浅浅分析,跟我现在学的临床专业课联系一下,以便让大家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因为当时我学的时候,觉得学了之后不知道这有什么用,理解记忆自然不够深刻,所以接下来的文字,可能有理解不恰当的地方,因为我的口解才七十几分,水平就摆在那。
=====================================================================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中,前面的部分是用小字写的,这些就是一些了解的内容,五年制是不会作过多要求的,但是七年制的话,就需要认真看一遍,小字是对我们七年的额外要求。比如说牙的演化中我们考过双牙列这个名解,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考试本来就是不讲道理的。接下来的内容都是基础知识,很细很碎,我尽量简练些。
牙的分类功能和牙位记录可谓是基本中的基本,不过具体的牙的分类和功能将会在后面详细论述,四种牙位记录是都需要掌握的,它们是实用性最强的内容之一,无论是学习考试,看文献,还是写病历,都离不开这个。每种牙位记录都有一定的规律,好好看几遍就能记住,没有什么诀窍。
牙组成中要掌握解剖牙冠牙根和临床牙冠牙根的区别,每一个名词都是可以考名词解释的。应用名词和表面解剖标志很啰嗦,但是一定要理顺理清,尤其是七年制,因为一旦这里转化成为英文之后,多来几个像distal lingual line angle之类的不一会就能弄得你头晕转向,之所以要掌握是因为要描述一个牙的解剖形态,就肯定要用到这些知识。这部分任何一个名词都是可以考名解的。
牙体外形以一个具代表性的牙作为中心详细论述,与之形态相似的牙就以比较的方式进行论述。所以恒牙组需要重点掌握的就是上颌中切牙,上颌尖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下颌第一磨牙这几个牙,其他的牙与对应的牙进行比较。这里经常会考某个牙的解剖形态,或者是两个牙的比较。所以就要把一个牙的每一个面的特征都要描述到,这是非常繁琐然而又必然会考的部分。我至今也无法一字不漏的说出一个牙的特征,然而这个的应用很多,离你们最近的应用就是雕牙堆牙啦,虽然08已经考完这个了,但是我认为我光说也教不了什么。
乳牙外形首先要掌握其特点,但是具体的牙的结构考的比较少,由于我还没有开始学儿牙,暂时不知道这部分有什么实际意义。乳牙恒牙萌出交替则要掌握萌出的概念以及乳恒牙的萌出顺序,萌出顺序在正畸也是需要掌握的内容。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会考,但是它的实际意义比较广泛,在修复学里面,制作义齿,排牙时牙齿的选择里面,就要考虑到牙体形态。
牙髓腔解剖中,要掌握根管的基本形态以及根管系统的各种东东。管间吻合、根管侧支之类的都会考名解。这些在牙体牙髓的根管治疗的时候都是要注意的,忽略了这些小附件没有将根管完全清理干净的话,就会导致根管治疗失败。后面具体的恒牙乳牙髓腔结构考的比较少,个别的像上6的MB2比较特别,口内的老师都很喜欢强调。
牙列,牙合与颌位在修复和正畸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可以说是核心思想。这三者的概念先要掌握。牙列的大小和倾斜规律虽然那些图很复杂,但是我们暂时不需要理解的这么深入,凡事要一步步来。我们目前要知道的是诸如唇(颊)舌向的倾斜,垂直向关系这些概念。然后是非常重要的纵牙合曲线和横牙合曲线。这两个曲线在修复中很重要,我们班最近修复课所做的全口义齿,在排牙的时候就要应用到这些知识,引用老师的话说,一副牙如果没有排出牙合平面,没有牙合曲线,没有达到牙合关系,病人是不会买账的。
牙合以ICO为重点,全口义齿排牙就是要排出这个牙合关系。这里经常考覆牙合、覆盖两个基本概念,Angle错牙合分类考过,不过这部分在正畸里才比较重要。牙合发育建立比较复杂,就不要求了。
颌位有三种,每一种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重点,这个在修复的应用也是很多的,还是用全口义齿,在确定牙合关系的时候,由于病人是没有牙齿的,自然无法找到ICP,通常都是以RCP来代替的。
接下来从第四到十四章都是颌面颈部局解,这部分只会讲颌面部骨和颞下颌关节这两个与口腔相关性最强的章节,而且考的比例也比较少,然而到了颌面外科的学习中是需要应用这部分的知识的,实验课有人头的解剖,局解书和口解书是必备的。
颌面部骨只会重点讲上颌骨和下颌骨,其中一些特别的地方比如支柱,髁突,牙力肌力轨道,薄弱部位都是要注意的。
颞下颌关节最重要的是关节盘的形态结构,在口影里面颞下颌关节的影像是一个难点,主要就是因为这个部位是一个间接成像,需要对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有充分的认识才能理解影像资料的意义。运动的话接下来很快就会用到。
口腔功能最重要的就是下颌运动。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是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和运动形式与范围。那三个投影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实际上形成的那个牙状轨迹空间要掌握,考试经常就考轨迹的形状和各点的意义。个别名词像Bennett运动,Fisher角之类的会考考。
咀嚼功能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这里的一些概念比如牙合力,咀嚼效率,磨耗和磨损都需要掌握,还有就是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最后就是口腔十大功能和唾液十大功能,以及口腔感觉功能。那么这本书基本就完了。
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集中在牙体解剖上的,所以一定要细看。前面也提过,牙体的描述非常琐碎,七年制更是如此,一定要静得下心来总结规律,不然连水都吹不出的话,很可能就是尴尬的丢掉一个大题。选择题考的不会很细,我上面基本都提到考点了。考题上,五年制的都会出的比较难,诸如美容线、小三停都会考,但是大题不会很非主流。七年制由于是英文出题英文答题,都会出的很重点,我们班是可以用中文答题不用额外扣分的,但是我仍然建议大家用英文答题,因为若果用中文答题,改卷会卡的很严,实际上跟额外扣分是一样的,而且用英语答题,答案可以写的稍微简略一些,最明显的是名词解释。此外,五年制的口腔专业课有不少考试的名解都会用英文出题,虽然口解不会这样,但是五年的人要重视英语。我们口腔医院对于英语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