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的魔力
简体缩水版
和老外打交道的朋友,只要你說這麼一句話,世界經濟沒准得救,中國就業必然猛增;學外語變得更容易,找洋妞不再是空談;華人海內外工作、生存得到改善,民族自信心得到增強……這句話本身非常簡單,就是問老外:
你會用漢語嗎?
Can you speak Chinese?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也是最重要、發展最快的市場;全球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使用漢語,海外華人超過四千萬,使用漢語溝通,是一種世界潮流,更重要的這是市場的關鍵需要,客戶的生死需求。
黃金周中國公民出境約十五萬人次,全球消費超過480億元,可是沒有一個中國人,知道說這一句話。中國公民出境前,學習背誦這一句話,並在境外每天至少使用十遍,應該作為我們國家的基本國策。
所謂不知者不怪。如果客戶無知,那也許是他的錯。如果客戶不提出他的需求,那當然也可以是他的錯。但如果客戶提出了需求,則滿足他的需求,并且為他提供幫助、支持,甚至教育培訓,就變成了提供服務者的責任:
不要急著把推銷員拒之門外,或是匆匆掛掉電話。做為一個優秀的銷售,無法迴避這個問題。這就可能為同胞爭取到了潛在的面試機會,至少是一份可能的翻譯工作。
日本人幾十年前就把足跡撒遍全球。學習英語同樣困難的日本人,在出國之路上,永遠會挺胸抬頭、不折不撓地向旅遊景點提出日文說明的要求。許多餐館都有日文菜單,許多產品有日文說明書,但直到今天,卻仍然難覓中文的身影。可是,日本和中國不是一個人口數量級的市場,在中國加速國際化的進程中,中國人也輕輕地說這麼一句話,世界將發出顫抖的回聲。
你會用漢語嗎?
Can you speak Chinese?
印度和中國具有相近的人口量級,但是印度人有這樣的優勢嗎?對不起,一改字眼,咒語就失效了。他如果問:
你可以說印地語嗎?Can you speak Hindi?
回答是:F@#$%^&!Speak bloody English!
想一想中國人學英語的經歷有多麼苦逼吧! 我們中國人是一個樂於分享的民族,我們應該很高興地把學漢語的痛苦反過來分享給外國人。至少在追趕發達國家的同時,盡量別忘扯住他們的後腿:
不要先為自己的英語不好而自卑囁嚅,特別是當你把這樣一個中性的問題拋給對方後,雖然未必反客為主,但溝通障礙本身,至少不再單方面地因為你所受的英語教育不夠:
作為一個買辦,我見過太多的中國客戶,抱著崇洋媚外的心理,雇傭英語蹩腳的翻譯,在談判桌上結結巴巴,顯得低人一等。但只要反過來優先問這個問題,就意味你自己主動提供了一種服務的價值。誰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Don’t take it for granted!
權力,就是講故事的能力。這故事厲害之處,就在於用一句輕描淡寫的問話,對別人產生決定性的潛在影響。
對著世界,拈花微笑:
你會用漢語嗎?
Can you speak Chinese?
`•.¸¸.•´¯`•.¸¸.•´¯`•.¸¸.•´¯`•.¸¸.•´¯`•.¸¸.•´¯`•.¸¸.•´¯`•.•´¯`•.¸¸.•´¯`•.•´¯`•.¸ ><((((º>
PS:
1.中國人更善於識別隱規則,但不擅長識別顯規則,因此常常默認了老外不用漢語是"理所當然"。
2.拓展學習:對中國需求的深刻洞察
3.有人認為,中國外交和外貿隊伍長期以來被翻譯們壟斷和把持,由於他們外語專業教育和長期從事翻譯工作,知與行嚴重營養不良且近親繁殖。“翻譯外交”誤國良深。
4.
瑞典人民發來賀電:Kan du prata kinesiska?
德國人民發來賀電:Können Sie Chinesisch sprechen?
法國人民發來賀電:Pouvez-vous parler chinois?
和老外打交道的朋友,只要你說這麼一句話,世界經濟沒准得救,中國就業必然猛增;學外語變得更容易,找洋妞不再是空談;華人海內外工作、生存得到改善,民族自信心得到增強……這句話本身非常簡單,就是問老外:
你會用漢語嗎?
Can you speak Chinese?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也是最重要、發展最快的市場;全球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使用漢語,海外華人超過四千萬,使用漢語溝通,是一種世界潮流,更重要的這是市場的關鍵需要,客戶的生死需求。
黃金周中國公民出境約十五萬人次,全球消費超過480億元,可是沒有一個中國人,知道說這一句話。中國公民出境前,學習背誦這一句話,並在境外每天至少使用十遍,應該作為我們國家的基本國策。
所謂不知者不怪。如果客戶無知,那也許是他的錯。如果客戶不提出他的需求,那當然也可以是他的錯。但如果客戶提出了需求,則滿足他的需求,并且為他提供幫助、支持,甚至教育培訓,就變成了提供服務者的責任:
不要急著把推銷員拒之門外,或是匆匆掛掉電話。做為一個優秀的銷售,無法迴避這個問題。這就可能為同胞爭取到了潛在的面試機會,至少是一份可能的翻譯工作。
日本人幾十年前就把足跡撒遍全球。學習英語同樣困難的日本人,在出國之路上,永遠會挺胸抬頭、不折不撓地向旅遊景點提出日文說明的要求。許多餐館都有日文菜單,許多產品有日文說明書,但直到今天,卻仍然難覓中文的身影。可是,日本和中國不是一個人口數量級的市場,在中國加速國際化的進程中,中國人也輕輕地說這麼一句話,世界將發出顫抖的回聲。
你會用漢語嗎?
Can you speak Chinese?
印度和中國具有相近的人口量級,但是印度人有這樣的優勢嗎?對不起,一改字眼,咒語就失效了。他如果問:
你可以說印地語嗎?Can you speak Hindi?
回答是:F@#$%^&!Speak bloody English!
想一想中國人學英語的經歷有多麼苦逼吧! 我們中國人是一個樂於分享的民族,我們應該很高興地把學漢語的痛苦反過來分享給外國人。至少在追趕發達國家的同時,盡量別忘扯住他們的後腿:
不要先為自己的英語不好而自卑囁嚅,特別是當你把這樣一個中性的問題拋給對方後,雖然未必反客為主,但溝通障礙本身,至少不再單方面地因為你所受的英語教育不夠:
作為一個買辦,我見過太多的中國客戶,抱著崇洋媚外的心理,雇傭英語蹩腳的翻譯,在談判桌上結結巴巴,顯得低人一等。但只要反過來優先問這個問題,就意味你自己主動提供了一種服務的價值。誰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Don’t take it for granted!
權力,就是講故事的能力。這故事厲害之處,就在於用一句輕描淡寫的問話,對別人產生決定性的潛在影響。
對著世界,拈花微笑:
你會用漢語嗎?
Can you speak Chinese?
`•.¸¸.•´¯`•.¸¸.•´¯`•.¸¸.•´¯`•.¸¸.•´¯`•.¸¸.•´¯`•.¸¸.•´¯`•.•´¯`•.¸¸.•´¯`•.•´¯`•.¸ ><((((º>
PS:
1.中國人更善於識別隱規則,但不擅長識別顯規則,因此常常默認了老外不用漢語是"理所當然"。
2.拓展學習:對中國需求的深刻洞察
3.有人認為,中國外交和外貿隊伍長期以來被翻譯們壟斷和把持,由於他們外語專業教育和長期從事翻譯工作,知與行嚴重營養不良且近親繁殖。“翻譯外交”誤國良深。
4.
瑞典人民發來賀電:Kan du prata kinesiska?
德國人民發來賀電:Können Sie Chinesisch sprechen?
法國人民發來賀電:Pouvez-vous parler chin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