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谱计划
1.
我要寻时间把之前未完成的《伙计们》完成。当时就不应该写一篇在校内上贴一篇,开始回忆大家在一块儿的生活,还好些。后来写到几个人之间的感情问题,就无法继续了。因为当事人知道在写他,然后发短信告诉我,写得太真了,让我不要写了。当时本来就是写着玩的心态,不能为此而伤害了兄弟感情,于是就停了下来。
一停下来,想要再开始,就难了。人一结婚,一有娃,生活压力大,有一点碎时间,还要抱娃。想抽点时间写东西,真是有心无力。
不过这事倒一直惦记着,不完成,老在人心里膈应的难受。以前主要是写在高中的时候大家一块度过的那些青葱岁月。如果要再开始,可能角度会不一样。想把我们这些人的大学生活也加进去,包括出来以后各自的工作情况。因为我觉得像我们这些农村出来的八零后,自己的成长过程几乎横跨农村县城城市甚至国外,甚至可以说从农耕文明跨越到信息社会。这些人社会关系简单,家庭几乎没有任何背景可言,对世界的认识基本靠自己摸索,那我们依据什么来应对自己周围每一次的剧烈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我们的影响,这其实可以挖的很深。但并没有看到相应的文字或者影视作品来反映这些。自知能力有限,不过想为我这些农村出来的八零后留下只言片语,即使如石沉大海,我也想记录下来给自己看,我是这样一步一步走来的,成了今天的我。
2.
这次回家看望了一下外爷。外爷八十多岁了,一个人在家生活。舅舅在县城开了一个托管班,每天送两顿饭给外爷。我去的时候外爷躺在客厅的沙发了,什么也没做,就那么躺着,好像能一直躺下去一样。
我想跟外爷谈点什么,但是发现他现在耳朵背,交流起来非常吃力。即使外爷耳朵不背,且能表达清楚,我和他能说些什么呢?我不知道,于是我拿了一根烟给外爷点上,我也点了一根,我们默默的抽着,时间好像静止了,只有烟头的火星忽明忽暗。
抽着烟,我想,要是哪一天外爷死去了,大家都会很快忘掉他吧。活着的人,总是在向前看,不会活在一个过去时的阴影里。到时如果我偶尔想起外爷,我会想他什么呢?估计能想到的很少。
不光外爷,我的所有亲戚们都一样。我对他们知之甚少,多年往来,多是礼节性的,大家在一起吃饭喝酒打麻将,家长里短。也许这就是生活的常态,无可厚非。可是偶尔我想对我的那些亲戚们了解的更深一些。他们的过去,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痛苦与快乐。
对于这些,却绝难入手。似乎没个人都把自己裹在一个厚厚的壳里,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也一样。
伯父却有一本自传。是他得了高血压半身不遂后写的。里面伯父似乎剥开了裹在他身上的壳,几乎追忆了他的一生,涉及很多我们这个小家族过去的事情。这部自传写在一个方格本上,后来姐姐打印了出来,每家都给了一份。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找到。如果能找到的话,我要再认真读一遍,那也许是一个入口,能够对伯父,对我们这个小家族了解的更多一些。
如果时间允许,希望能跟伯父,姑妈,爸爸妈妈们有更多深层次的交流,然后记录下来。
3.
我的岳父岳母都是顶好的人,但是他们在妻子初中的时候离婚了。然后有了各自的家庭,离得不远,却绝少往来,彼此恨着对方。
我和妻子结婚时,他们的交流多了一些,甚至有不计前嫌再做朋友的意愿。但是今年当我和妻子抱着儿子回去的时候,都希望住在自己家,彼此不退让,矛盾更加剧烈了。岳父认为自己辛苦把女儿养大成人,有了外孙却还要把别人叫外公,自己咽不下这口。岳母认为自己从没亏待过女儿,并且倾尽全力的想对女儿好,补偿自己离婚对她的伤害,现在有了外孙接过去住几天怎么就不行。
然后双方新仇旧恨全都泛起,妻子夹在中间,痛苦不已。我想从中调停,但他们的积怨误解过深,而我作为女婿晚辈,也不好对长辈的事情指手画脚。
好在他们对我都很好。
岳母把我当自己亲生儿子对待,我跟妻子在一起,她没有提过任何条件,也没对我提过任何要求,倒是知道我家境一般,尽力的帮助我们。
岳父脾气耿直,为人热心,颇有侠义之风。同事朋友家有矛盾,都会找他出面调停。我和妻子结婚前天晚上,他喝多了,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跟小戴之间的事,跟钱没关系。婚后去岳父家,也经常对饮,话倒也投机。
他们的过去的事,也许我会渐渐了解得更多一些。希望有一天,能以某种方式,让他们彼此谅解,重做朋友。这样妻子回家不会那么难做。
4.
费孝通著有《乡土中国》,梁鸿写了一本《中国在梁庄》,熊培云写了一本《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看这些书,觉得亲近,我也从一个村庄长大。
以前我一直抱怨,我们村变化太过迟缓了,一年又一年的过去,她总是那个样子。这次两年没回家,他好像一下子蜕变了一样,变得我只有惊讶,因为我发现我记忆中的村庄已快消失殆尽了。刚看到现在中国每天80到100个村庄消失,不知道哪一天就轮到我的村庄。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我觉得在他快速变化过程当中应该留下点什么来记录他曾经的样子。
之前的一篇日记中,我有说要写一篇《升高的村庄》来记录这次看到的变化。还没写,得抓紧。
可是除此之外呢?
我想拍一部纪录片,以家庭为单位,口述历史的模式,留下一点影像记忆资料。记录各家人员的命运变迁。
现在村里几乎没有哪一家人全家都在村里的。或多或少都有人在外面打工,接触的信息不一样了,观念也会不一样,而观念变了是会影响行为的,或好或坏得两说。据我所知,这些年来村里嫁出去的姑娘离婚率很高,有的还离好几次,村里的光棍也很多,娶不到媳妇,在外面偷窃抢劫被抓被判刑的年轻也不少,家家都有一点支离破碎的样子,但是村民们只是默默承受这一切,除了这样,他们还能怎样呢?
他们对于过去,现在,未来是怎么想的呢?我不想以我的村庄来窥探中国,我只是想让他们对着镜头说出来吗,记录下来,这有可能做到吗?我不得而知。
5.
如果可以,想拍一部关于曾经的同学们的记录片。
因为同学一场,最后却难得见面,有的同学可能毕业后一生也不会再见了,只存留于记忆里。那么我想有机会遍访曾经的同学们。也许他们有的飞黄腾达,有的落魄不堪,有的生活平淡,不管是那种状态,我只是想找到他们,和他们聊聊天。看他们对过去,生活,未来有什么想说的,然后记录下来。
仅此而已。
6.
以上这些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不得而知,不过是某夜想到,随手抄在纸上,今日看到略作整理,记录下来,我曾经想干这些事,是为不靠谱计划。
我要寻时间把之前未完成的《伙计们》完成。当时就不应该写一篇在校内上贴一篇,开始回忆大家在一块儿的生活,还好些。后来写到几个人之间的感情问题,就无法继续了。因为当事人知道在写他,然后发短信告诉我,写得太真了,让我不要写了。当时本来就是写着玩的心态,不能为此而伤害了兄弟感情,于是就停了下来。
一停下来,想要再开始,就难了。人一结婚,一有娃,生活压力大,有一点碎时间,还要抱娃。想抽点时间写东西,真是有心无力。
不过这事倒一直惦记着,不完成,老在人心里膈应的难受。以前主要是写在高中的时候大家一块度过的那些青葱岁月。如果要再开始,可能角度会不一样。想把我们这些人的大学生活也加进去,包括出来以后各自的工作情况。因为我觉得像我们这些农村出来的八零后,自己的成长过程几乎横跨农村县城城市甚至国外,甚至可以说从农耕文明跨越到信息社会。这些人社会关系简单,家庭几乎没有任何背景可言,对世界的认识基本靠自己摸索,那我们依据什么来应对自己周围每一次的剧烈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我们的影响,这其实可以挖的很深。但并没有看到相应的文字或者影视作品来反映这些。自知能力有限,不过想为我这些农村出来的八零后留下只言片语,即使如石沉大海,我也想记录下来给自己看,我是这样一步一步走来的,成了今天的我。
2.
这次回家看望了一下外爷。外爷八十多岁了,一个人在家生活。舅舅在县城开了一个托管班,每天送两顿饭给外爷。我去的时候外爷躺在客厅的沙发了,什么也没做,就那么躺着,好像能一直躺下去一样。
我想跟外爷谈点什么,但是发现他现在耳朵背,交流起来非常吃力。即使外爷耳朵不背,且能表达清楚,我和他能说些什么呢?我不知道,于是我拿了一根烟给外爷点上,我也点了一根,我们默默的抽着,时间好像静止了,只有烟头的火星忽明忽暗。
抽着烟,我想,要是哪一天外爷死去了,大家都会很快忘掉他吧。活着的人,总是在向前看,不会活在一个过去时的阴影里。到时如果我偶尔想起外爷,我会想他什么呢?估计能想到的很少。
不光外爷,我的所有亲戚们都一样。我对他们知之甚少,多年往来,多是礼节性的,大家在一起吃饭喝酒打麻将,家长里短。也许这就是生活的常态,无可厚非。可是偶尔我想对我的那些亲戚们了解的更深一些。他们的过去,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痛苦与快乐。
对于这些,却绝难入手。似乎没个人都把自己裹在一个厚厚的壳里,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也一样。
伯父却有一本自传。是他得了高血压半身不遂后写的。里面伯父似乎剥开了裹在他身上的壳,几乎追忆了他的一生,涉及很多我们这个小家族过去的事情。这部自传写在一个方格本上,后来姐姐打印了出来,每家都给了一份。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找到。如果能找到的话,我要再认真读一遍,那也许是一个入口,能够对伯父,对我们这个小家族了解的更多一些。
如果时间允许,希望能跟伯父,姑妈,爸爸妈妈们有更多深层次的交流,然后记录下来。
3.
我的岳父岳母都是顶好的人,但是他们在妻子初中的时候离婚了。然后有了各自的家庭,离得不远,却绝少往来,彼此恨着对方。
我和妻子结婚时,他们的交流多了一些,甚至有不计前嫌再做朋友的意愿。但是今年当我和妻子抱着儿子回去的时候,都希望住在自己家,彼此不退让,矛盾更加剧烈了。岳父认为自己辛苦把女儿养大成人,有了外孙却还要把别人叫外公,自己咽不下这口。岳母认为自己从没亏待过女儿,并且倾尽全力的想对女儿好,补偿自己离婚对她的伤害,现在有了外孙接过去住几天怎么就不行。
然后双方新仇旧恨全都泛起,妻子夹在中间,痛苦不已。我想从中调停,但他们的积怨误解过深,而我作为女婿晚辈,也不好对长辈的事情指手画脚。
好在他们对我都很好。
岳母把我当自己亲生儿子对待,我跟妻子在一起,她没有提过任何条件,也没对我提过任何要求,倒是知道我家境一般,尽力的帮助我们。
岳父脾气耿直,为人热心,颇有侠义之风。同事朋友家有矛盾,都会找他出面调停。我和妻子结婚前天晚上,他喝多了,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跟小戴之间的事,跟钱没关系。婚后去岳父家,也经常对饮,话倒也投机。
他们的过去的事,也许我会渐渐了解得更多一些。希望有一天,能以某种方式,让他们彼此谅解,重做朋友。这样妻子回家不会那么难做。
4.
费孝通著有《乡土中国》,梁鸿写了一本《中国在梁庄》,熊培云写了一本《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看这些书,觉得亲近,我也从一个村庄长大。
以前我一直抱怨,我们村变化太过迟缓了,一年又一年的过去,她总是那个样子。这次两年没回家,他好像一下子蜕变了一样,变得我只有惊讶,因为我发现我记忆中的村庄已快消失殆尽了。刚看到现在中国每天80到100个村庄消失,不知道哪一天就轮到我的村庄。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我觉得在他快速变化过程当中应该留下点什么来记录他曾经的样子。
之前的一篇日记中,我有说要写一篇《升高的村庄》来记录这次看到的变化。还没写,得抓紧。
可是除此之外呢?
我想拍一部纪录片,以家庭为单位,口述历史的模式,留下一点影像记忆资料。记录各家人员的命运变迁。
现在村里几乎没有哪一家人全家都在村里的。或多或少都有人在外面打工,接触的信息不一样了,观念也会不一样,而观念变了是会影响行为的,或好或坏得两说。据我所知,这些年来村里嫁出去的姑娘离婚率很高,有的还离好几次,村里的光棍也很多,娶不到媳妇,在外面偷窃抢劫被抓被判刑的年轻也不少,家家都有一点支离破碎的样子,但是村民们只是默默承受这一切,除了这样,他们还能怎样呢?
他们对于过去,现在,未来是怎么想的呢?我不想以我的村庄来窥探中国,我只是想让他们对着镜头说出来吗,记录下来,这有可能做到吗?我不得而知。
5.
如果可以,想拍一部关于曾经的同学们的记录片。
因为同学一场,最后却难得见面,有的同学可能毕业后一生也不会再见了,只存留于记忆里。那么我想有机会遍访曾经的同学们。也许他们有的飞黄腾达,有的落魄不堪,有的生活平淡,不管是那种状态,我只是想找到他们,和他们聊聊天。看他们对过去,生活,未来有什么想说的,然后记录下来。
仅此而已。
6.
以上这些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不得而知,不过是某夜想到,随手抄在纸上,今日看到略作整理,记录下来,我曾经想干这些事,是为不靠谱计划。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