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列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回,黛玉教香菱作诗,让她先读王摩诘百首,老杜再百首,其次是李青莲和陶谢鲍阮,待将这几人熟读揣测透了,诗韵自成。那也缘于颦卿兰心蕙质,香菱精血聚成。既然曹公讲如何作诗,我便来谈谈如何览卷。这里自然只论典籍经卷,不涉现当代和外国文学。
和作诗同样,读书亦重深入浅出,切忌急功近利。何况中国典籍如恒河星数,更须按部就班,不可观花走马一目十行,亦不可皓首穷经全无章法。《幽梦影》里提到,“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就是极好的读书计划。若就此划分下来,一年至少可以读上四本。我以为,读书不必贪多,贪多易滥。一年四本,足矣。
经史子集四部,初涉可先从集部开始。所谓集,上自前秦魏晋,下至金元明清,皆是些文人私家的汇编。譬如晏殊的《珠玉词》,朱淑真的《断肠词》,或是欧阳子的《文忠集》,悉属集部。亦有总集,指的便是《全唐文》,《全宋词》之类,由人专门汇总编纂诸家流派,供后世评玩赏鉴,不可谓不用心良苦。以集开蒙,是因其浅显易读,也就是为何古人要以千家诗为蒙学起点的原因。只是纵是集部,亦分深浅。我以为,宜先诗后文,先别后总。依次如下:
诗 (先唐宋后前秦)
1. 王孟。以山水入题旨
2. 高岑。军旅引申。两者语言俱清浅,然边塞较山水更苍劲沉郁,烟火气更省
3. 刘禹锡杜牧。二人咏史怀古各成一派。读史诗可知各方掌故
4.老杜。 杜诗含蓄浑厚,先前六人世俗气一派浓似一派,至老杜最重。
5.李白。青莲爱用生字巧字,诗作天马行空,不究平仄,难懂。因此觉得读了杜诗才能驾驭青莲
6.二李。李商隐与李贺,二者一晦涩,一诡谲,难度更甚青莲
7. 魏晋两汉。陶谢鲍阮沈潘三曹乐府,以四言居多,诗风更为放诞
8.前秦古谣。最难懂,因而最后读
词 (先婉约后豪放)
1. 李煜 其词清水芙蓉,白描无修饰,语浅而意重,词之大境界者,可为入门之作
2. 纳兰 词风多似后主
3. 李清照/朱淑真 婉约词启蒙
4. 秦柳 婉约词作又优于李朱二人
4. 二晏欧阳:婉约词中精髓
5. 苏轼 豪放词启蒙。读婉约词可知填词大略格调,豪放词方是词之精髓
6. 辛弃疾:豪放词精髓
7. 周邦彦/刘克庄/姜夔 三人多爱用比兴之法,未免失于造作。有句无章。粗涉即可
文(由近及远)
1. 明清小说入门, 诸如镜花缘,海上繁花,儒林外史等
2. 红楼梦 将红楼单列,其幽微奥义可见一斑。读通一部红楼,其余花间浓词艳赋尽可免矣。
3. 格言 《幽梦影》唯我平生挚爱,相类者有《围炉夜话》,《菜根谭》等皆可观览。
4. 杂记小品 以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为首推,次者《聊斋》《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康熙几暇格物》及各类科普读物(天工开物》,《考工记》
5. 唐宋文赋 我尚未遍阅唐宋八家之作,姑且不予评论
6. 两汉魏晋 曹子建首推,亦可览左思《两京赋》,庾信《春赋》,《枯木赋》。司马相如之作粗略即可,以其徒有文采,肚里黑黄故
7. 楚辞 迄今为止亦未全明白,故而放在最后
8. 古文观止 若不愿一一览阅历代诸家,此书收尽古今文辞骈赋,风流文采
读完集部,腹中有了墨水,就可涉猎经部。所谓经,就是指十三经。先后阅读的顺序是
1. 《论语》经部中最浅显易懂,不少都是如今俗语,所以列为第一
2. 《礼记》继承论语主旨,概述周礼,也好懂
3. 《孟子》篇幅较长,言辞雄辩,所以放在第三
4. 《仪礼》我尚未读,不过想来不算难
5. 《毛诗》即《诗经》由于生字较多,理解有些费力,因而放在四者之后
6. 《春秋》春秋三部,即《谷梁》《公羊》《左传》次序不分先后,难度相差无几。由于是史料,需费点耐心
7. 《尚书》辞藻典雅,却费解
8. 《周礼》未读,但因年代较早,恐有很多生僻字
9. 《周易》天书,全然看不明白
10. 《尔雅》辞典,不作书读
11. 《孝经》儒家糟粕,不必读
子部
子部指的是春秋诸子百家,因年代大抵相同难度深浅亦相近。顺序则为先儒后道,再则杂家。毕竟儒家思想横贯千年,乃华夏魂灵所在,更易被世人接纳传承。我倒觉得,浮世昏昏,是该读写儒家典籍来养浩然之气,立仁义之本。我指的可不是那些酸儒,而是向王国维那样清通简要,内敛慎行的世之大儒。
1. 论语
2. 孟子
3. 说苑 (刘向编纂,体式和世说新语相近,然而风流不足,讽喻有余)
4. 帝范 (帝范是李世民编纂,讲的皆是帝王行止)
5. 老子 道德经比庄子好懂,毕竟老子还是入世之人
6. 庄子 飘渺玄幻,恣肆汪洋。所言之事,闻所未闻。出世之作
7. 淮南子 与庄子相类,还在品读中
8. 列子 神仙寓言,未读
9. 孙子 兵家必读
10. 将苑 诸葛亮编纂,必读
11. 天工开物 奇书,农家必读
12. 齐民要术 贾思勰著,与开物相类。尚未读
13. 千金翼方 孙思邈著 在《贵妃的红汗》中提过不少,是医家圣典
14. 本草纲目 不必说了
15. 备急千金要方 孙思邈著 与千金翼方同类。
16. 黄帝内经 很难懂,放在最后
医家农家典籍不必细读,粗涉即可,除非有志于此。
史部
史部放在最后,缘起冗长繁杂,人物纷繁交错。初涉史者需由野史读起,不然兴致骤减
1. 《世说新语》自以为最好的史学入门。故事风流飘逸,人物蕴藉秀雅。尤其容止一章,阅近美男无数
2. 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首推
3. 笔记小说 如《玉光剑气集》
4. 地理载记 依次顺序为《扬州画舫录》《东京梦华录》《洛阳伽蓝记》《水经注》《岛夷志略》
正史可按自己喜好选读,不必过分追究顺序。这里的正史指二十五史。我建议的阅读次序如下:
《清史稿》最易懂
《史记》不少文章学过,也不难
《汉书》爱用生僻词句,和《史记》不少雷同,也不算难
《晋书》房玄龄著,最爱
《三国志》其实较难,建议靠后看
《宋史》难点在于太长,理解倒不难
《辽史》脱脱著 不爱此人,资料太少。难点在于人名难记,故事并不鲜活。若不爱契丹八部,可忽略
余者五代史,新旧唐书都依个人爱憎,不一一排序。若是吧经史子三部都粗略读遍,古文功底早练就得炉火纯青,读史全不在话下,无须再遵照入门序列。
此列仅供参考,不必过分拘泥。我只列了自以为趣致可读者。遗漏处诸君自寻
以上
和作诗同样,读书亦重深入浅出,切忌急功近利。何况中国典籍如恒河星数,更须按部就班,不可观花走马一目十行,亦不可皓首穷经全无章法。《幽梦影》里提到,“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就是极好的读书计划。若就此划分下来,一年至少可以读上四本。我以为,读书不必贪多,贪多易滥。一年四本,足矣。
经史子集四部,初涉可先从集部开始。所谓集,上自前秦魏晋,下至金元明清,皆是些文人私家的汇编。譬如晏殊的《珠玉词》,朱淑真的《断肠词》,或是欧阳子的《文忠集》,悉属集部。亦有总集,指的便是《全唐文》,《全宋词》之类,由人专门汇总编纂诸家流派,供后世评玩赏鉴,不可谓不用心良苦。以集开蒙,是因其浅显易读,也就是为何古人要以千家诗为蒙学起点的原因。只是纵是集部,亦分深浅。我以为,宜先诗后文,先别后总。依次如下:
诗 (先唐宋后前秦)
1. 王孟。以山水入题旨
2. 高岑。军旅引申。两者语言俱清浅,然边塞较山水更苍劲沉郁,烟火气更省
3. 刘禹锡杜牧。二人咏史怀古各成一派。读史诗可知各方掌故
4.老杜。 杜诗含蓄浑厚,先前六人世俗气一派浓似一派,至老杜最重。
5.李白。青莲爱用生字巧字,诗作天马行空,不究平仄,难懂。因此觉得读了杜诗才能驾驭青莲
6.二李。李商隐与李贺,二者一晦涩,一诡谲,难度更甚青莲
7. 魏晋两汉。陶谢鲍阮沈潘三曹乐府,以四言居多,诗风更为放诞
8.前秦古谣。最难懂,因而最后读
词 (先婉约后豪放)
1. 李煜 其词清水芙蓉,白描无修饰,语浅而意重,词之大境界者,可为入门之作
2. 纳兰 词风多似后主
3. 李清照/朱淑真 婉约词启蒙
4. 秦柳 婉约词作又优于李朱二人
4. 二晏欧阳:婉约词中精髓
5. 苏轼 豪放词启蒙。读婉约词可知填词大略格调,豪放词方是词之精髓
6. 辛弃疾:豪放词精髓
7. 周邦彦/刘克庄/姜夔 三人多爱用比兴之法,未免失于造作。有句无章。粗涉即可
文(由近及远)
1. 明清小说入门, 诸如镜花缘,海上繁花,儒林外史等
2. 红楼梦 将红楼单列,其幽微奥义可见一斑。读通一部红楼,其余花间浓词艳赋尽可免矣。
3. 格言 《幽梦影》唯我平生挚爱,相类者有《围炉夜话》,《菜根谭》等皆可观览。
4. 杂记小品 以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为首推,次者《聊斋》《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康熙几暇格物》及各类科普读物(天工开物》,《考工记》
5. 唐宋文赋 我尚未遍阅唐宋八家之作,姑且不予评论
6. 两汉魏晋 曹子建首推,亦可览左思《两京赋》,庾信《春赋》,《枯木赋》。司马相如之作粗略即可,以其徒有文采,肚里黑黄故
7. 楚辞 迄今为止亦未全明白,故而放在最后
8. 古文观止 若不愿一一览阅历代诸家,此书收尽古今文辞骈赋,风流文采
读完集部,腹中有了墨水,就可涉猎经部。所谓经,就是指十三经。先后阅读的顺序是
1. 《论语》经部中最浅显易懂,不少都是如今俗语,所以列为第一
2. 《礼记》继承论语主旨,概述周礼,也好懂
3. 《孟子》篇幅较长,言辞雄辩,所以放在第三
4. 《仪礼》我尚未读,不过想来不算难
5. 《毛诗》即《诗经》由于生字较多,理解有些费力,因而放在四者之后
6. 《春秋》春秋三部,即《谷梁》《公羊》《左传》次序不分先后,难度相差无几。由于是史料,需费点耐心
7. 《尚书》辞藻典雅,却费解
8. 《周礼》未读,但因年代较早,恐有很多生僻字
9. 《周易》天书,全然看不明白
10. 《尔雅》辞典,不作书读
11. 《孝经》儒家糟粕,不必读
子部
子部指的是春秋诸子百家,因年代大抵相同难度深浅亦相近。顺序则为先儒后道,再则杂家。毕竟儒家思想横贯千年,乃华夏魂灵所在,更易被世人接纳传承。我倒觉得,浮世昏昏,是该读写儒家典籍来养浩然之气,立仁义之本。我指的可不是那些酸儒,而是向王国维那样清通简要,内敛慎行的世之大儒。
1. 论语
2. 孟子
3. 说苑 (刘向编纂,体式和世说新语相近,然而风流不足,讽喻有余)
4. 帝范 (帝范是李世民编纂,讲的皆是帝王行止)
5. 老子 道德经比庄子好懂,毕竟老子还是入世之人
6. 庄子 飘渺玄幻,恣肆汪洋。所言之事,闻所未闻。出世之作
7. 淮南子 与庄子相类,还在品读中
8. 列子 神仙寓言,未读
9. 孙子 兵家必读
10. 将苑 诸葛亮编纂,必读
11. 天工开物 奇书,农家必读
12. 齐民要术 贾思勰著,与开物相类。尚未读
13. 千金翼方 孙思邈著 在《贵妃的红汗》中提过不少,是医家圣典
14. 本草纲目 不必说了
15. 备急千金要方 孙思邈著 与千金翼方同类。
16. 黄帝内经 很难懂,放在最后
医家农家典籍不必细读,粗涉即可,除非有志于此。
史部
史部放在最后,缘起冗长繁杂,人物纷繁交错。初涉史者需由野史读起,不然兴致骤减
1. 《世说新语》自以为最好的史学入门。故事风流飘逸,人物蕴藉秀雅。尤其容止一章,阅近美男无数
2. 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首推
3. 笔记小说 如《玉光剑气集》
4. 地理载记 依次顺序为《扬州画舫录》《东京梦华录》《洛阳伽蓝记》《水经注》《岛夷志略》
正史可按自己喜好选读,不必过分追究顺序。这里的正史指二十五史。我建议的阅读次序如下:
《清史稿》最易懂
《史记》不少文章学过,也不难
《汉书》爱用生僻词句,和《史记》不少雷同,也不算难
《晋书》房玄龄著,最爱
《三国志》其实较难,建议靠后看
《宋史》难点在于太长,理解倒不难
《辽史》脱脱著 不爱此人,资料太少。难点在于人名难记,故事并不鲜活。若不爱契丹八部,可忽略
余者五代史,新旧唐书都依个人爱憎,不一一排序。若是吧经史子三部都粗略读遍,古文功底早练就得炉火纯青,读史全不在话下,无须再遵照入门序列。
此列仅供参考,不必过分拘泥。我只列了自以为趣致可读者。遗漏处诸君自寻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