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资源的利用(转载)
作为企业而言,资源是维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你拥有什么资源?你如何利用了你的资源?
你拥有什么资源?
借用林奇对企业资源的总结,个人的资源也可以认为包括以下的七个要素(七个要素有交叉关系):
--先前的或者已经获得的资源:可以理解为个人努力所积累的各种资源
--创新能力:能够帮助你创造出新的元素或者新的元素组合的资源
--真正的竞争力:比你身边的人所具有的同种资源更优的资源
--不可替代性:能够使你变得无法替代的资源
--专用性:只能你自己使用而别人无法使用的资源
--持久性:可以长期使用或者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不可模仿性:别人难以模仿的资源,具有真正的独特性,或者通过模糊因果关系使别人无法弄清到底什么资源使你与众不同
可以通过以上七个要素来帮助自己确定所具备的资源。此外还应该为这些资源确定不同的层级,即通过资源对于竞争优势的重要性而划分成突破性资源、基础资源、核心资源以及外围资源等。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分类方式。但是,最终的目的除了帮助自己明确资源占有情况之外,再有就是判断资源的优势与劣势。
首先,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标杆,尝试分析这位老兄(或者姐姐)的资源状况,按照不同层级以及不同要素进行分析,同时分析自己。从而可以找到各种资源相应与标杆的差距。此后可以通过集中原有资源、保持维护已有资源优势、积累新的资源、通过与别人进行资源互补以及回收被自己抛弃过的资源等方式,弥补这些差距。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自己的资源足以帮助自己建立起竞争优势。"足以"表示这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所以需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判断自己的资源利用情况。
你如何利用了你的资源?
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分析自己的资源利用情况:频率和绩效。频率是容易量化的指标。对于个人而言,绩效则非常难以量化。所以我们可以简化分析,只考虑利用的频率,而把绩效作为一个修正性的指标。
现在我们可以用资源对于个人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两个维度来构建一个矩阵。使用频率高而且能够使我们具备竞争优势的资源是需要重点维护和积累的资源,例如人脉;使用频率高但是对竞争优势影响不大的资源我们可以通过资源互补来发挥最大效益,例如对于投行的人士所具备的体力资源,可以通过外包体力劳动的方式(换取更多的时间资源)来提升效益;使用频率低但是对竞争优势具有较大影响的资源是可能存在问题的资源,说明我们可能对这些资源没有合理地利用,没有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例如有价值的互联网信息(对于一些成功人士来说他们利用得很多并且帮助他们获取了竞争优势);而最后一种使用频率低对于竞争优势意义不大的资源则可以减少关注的精力。
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关于如何优化个人资源、提升竞争优势的方案。
一个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小案例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利用好人脉资源,例如我们的同门圈子。大家在同一位导师手下学习做事,即便是没有在同一时间,彼此之间也会有一种特殊的情谊。并且同门往往在工作性质是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所以彼此扶持的机会也更多。我们团队(我们的老师和同门习惯于称这个圈子为团队)就是如此。由于各自忙于工作,团队成员彼此联系较少,所以它成了利用率较低的资源(也许用利用率这个词有些不合适)。因此我们经过讨论得出的结论是:1、建立固定的联系机制;2、借助 IT技术优化沟通;3、通过优化沟通内容提升沟通质量。
基于这三个思路,最近我们团队开始了通过内部IT工具进行信息沟通的尝试。用老师的话说,我们将用团队创造优势。
你拥有什么资源?
借用林奇对企业资源的总结,个人的资源也可以认为包括以下的七个要素(七个要素有交叉关系):
--先前的或者已经获得的资源:可以理解为个人努力所积累的各种资源
--创新能力:能够帮助你创造出新的元素或者新的元素组合的资源
--真正的竞争力:比你身边的人所具有的同种资源更优的资源
--不可替代性:能够使你变得无法替代的资源
--专用性:只能你自己使用而别人无法使用的资源
--持久性:可以长期使用或者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不可模仿性:别人难以模仿的资源,具有真正的独特性,或者通过模糊因果关系使别人无法弄清到底什么资源使你与众不同
可以通过以上七个要素来帮助自己确定所具备的资源。此外还应该为这些资源确定不同的层级,即通过资源对于竞争优势的重要性而划分成突破性资源、基础资源、核心资源以及外围资源等。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分类方式。但是,最终的目的除了帮助自己明确资源占有情况之外,再有就是判断资源的优势与劣势。
首先,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标杆,尝试分析这位老兄(或者姐姐)的资源状况,按照不同层级以及不同要素进行分析,同时分析自己。从而可以找到各种资源相应与标杆的差距。此后可以通过集中原有资源、保持维护已有资源优势、积累新的资源、通过与别人进行资源互补以及回收被自己抛弃过的资源等方式,弥补这些差距。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自己的资源足以帮助自己建立起竞争优势。"足以"表示这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所以需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判断自己的资源利用情况。
你如何利用了你的资源?
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分析自己的资源利用情况:频率和绩效。频率是容易量化的指标。对于个人而言,绩效则非常难以量化。所以我们可以简化分析,只考虑利用的频率,而把绩效作为一个修正性的指标。
现在我们可以用资源对于个人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两个维度来构建一个矩阵。使用频率高而且能够使我们具备竞争优势的资源是需要重点维护和积累的资源,例如人脉;使用频率高但是对竞争优势影响不大的资源我们可以通过资源互补来发挥最大效益,例如对于投行的人士所具备的体力资源,可以通过外包体力劳动的方式(换取更多的时间资源)来提升效益;使用频率低但是对竞争优势具有较大影响的资源是可能存在问题的资源,说明我们可能对这些资源没有合理地利用,没有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例如有价值的互联网信息(对于一些成功人士来说他们利用得很多并且帮助他们获取了竞争优势);而最后一种使用频率低对于竞争优势意义不大的资源则可以减少关注的精力。
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关于如何优化个人资源、提升竞争优势的方案。
一个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小案例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利用好人脉资源,例如我们的同门圈子。大家在同一位导师手下学习做事,即便是没有在同一时间,彼此之间也会有一种特殊的情谊。并且同门往往在工作性质是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所以彼此扶持的机会也更多。我们团队(我们的老师和同门习惯于称这个圈子为团队)就是如此。由于各自忙于工作,团队成员彼此联系较少,所以它成了利用率较低的资源(也许用利用率这个词有些不合适)。因此我们经过讨论得出的结论是:1、建立固定的联系机制;2、借助 IT技术优化沟通;3、通过优化沟通内容提升沟通质量。
基于这三个思路,最近我们团队开始了通过内部IT工具进行信息沟通的尝试。用老师的话说,我们将用团队创造优势。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