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说》摘
钟天纬
“考西国理学,初创自希腊,分为三类:一曰格致理学,乃明征天地万物形质之理;一曰性理学,乃明征人一身备有伦常之理;一曰论辩理学,乃明征人以言别是非之理。”
阿卢力士托德尔
过两千余年,“始有英人贝根出”,“以格致各事必须有实在凭证为根基,因而穷其理,不可先悬一理为的而考证物性以实在。”
1890年“达文生焉”,“随英国兵船 ,环游地球,测量绘图,并考穷动植各物乃舆地等事”,“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其大旨,谓凡植物动物之种类,时有变迁,并非缔造至今一成不变。其动物植物之不合宜者渐渐消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
斯宾塞“所著之书,多推论达文所述之理,使人知生活之理,灵魂之理,其书流传颇广。其大旨将人学而确可知者与不可知者,晰分为二,其所谓确可知者皆万物外见之粗质,而万物之精微确有不可知者也。”
黄遵宪 《今别离》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
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
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
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只有班班墨,颇似临行泪。
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
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
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
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
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
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
自君镜奁来,入妾怀袖中。
临行剪中衣,是妾亲手缝。
肥瘦妾自思,今昔得毋同?
自别思见君,情如春酒浓。
今日见君面,仍觉心忡忡。
揽镜妄自照,颜色桃花红。
开箧持赠君,如与君相逢。
妾有钗插鬓,君有襟当胸。
双悬可怜影,汝我长相从。
虽则长相从,别恨终无穷。
对面不解语,若隔山万重。
自非梦来往,密意何由通?
汝魂将何之?欲与君追随。
飘然渡沧海,不畏风波危。
昨夕入君室,举手搴君帷。
披帷不见人,想君就枕迟。
君魂倘寻我,会面亦难期。
恐君魂来日,是妾不寐时。
妾睡君或醒,君睡妾岂知?
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
举头见明月,明月方入扉。
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
君在海之角,妾在天之涯。
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
眠起不同时,魂梦难相依。
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
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
海水深复深,难以量相思。
疾驶的轮船改变人们思维: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王韬:“火轮舟车皆所以载道以行者也。”
1922年讽刺李慈铭:“铁路万不可造,彗星着实可怕。四十年前好人,后人且莫笑话!”
天津武备学堂总教习、1898年任丰润知县的卢木斋致梁鼎芬:
对西学“初亦不甚厝意,以一艺一术,不足语道。及读西士译就各种新理政书,又与严又陵诸君子游,则亦恍然于宇宙之大,古今之遥,独赖二三西士深操力取,穷手阖辟之始,扩诸名教之繁,推隐钩沉,发[扌为]交畅,虽其于道,未必遽合,要其征实不诬,则固吾圣人忽起,有不能废者也。”
陈:当“大多数人还是莫明其妙”的时候,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进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
郭篙寿出使英法时所写豹《使西纪程》,是早年中国人横渡大西洋的西游记,述其所见所闻,为认识世界、沟通中西文化作参考; 对泰西的法度和设施颇有赞词。李慈铭看了,诉他“不知是何肺腑”º,王闿运骂他“殆已中洋毒”,李鸿藻且“逢人低毁”¼。以致书被毁版。综郭嵩熹一生,因赞成西学,倡办洋务,备受撕咬,终至抑郁而死。
钟天纬:
必须破除积习,大为更张,兴学术,定庙谟,去壅蔽,收人才,通民情,采公议,而……
宋育仁:
其号为通洋务者,又以巽懦为能,以周容为度,以张惶畏葸为功,言交涉则讲求语言文字、交际晋接之间,屈己伸人,以苟且无事;言海防则鳃鳃然敝精竭力于利炮坚台、鱼雷铁舰之属,岁掷帑金发千万,以苟且侥幸于一时,弃其精英而取其糟粕,遗其大体而袭其皮毛。
“考西国理学,初创自希腊,分为三类:一曰格致理学,乃明征天地万物形质之理;一曰性理学,乃明征人一身备有伦常之理;一曰论辩理学,乃明征人以言别是非之理。”
阿卢力士托德尔
过两千余年,“始有英人贝根出”,“以格致各事必须有实在凭证为根基,因而穷其理,不可先悬一理为的而考证物性以实在。”
1890年“达文生焉”,“随英国兵船 ,环游地球,测量绘图,并考穷动植各物乃舆地等事”,“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其大旨,谓凡植物动物之种类,时有变迁,并非缔造至今一成不变。其动物植物之不合宜者渐渐消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
斯宾塞“所著之书,多推论达文所述之理,使人知生活之理,灵魂之理,其书流传颇广。其大旨将人学而确可知者与不可知者,晰分为二,其所谓确可知者皆万物外见之粗质,而万物之精微确有不可知者也。”
黄遵宪 《今别离》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
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
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
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只有班班墨,颇似临行泪。
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
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
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
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
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
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
自君镜奁来,入妾怀袖中。
临行剪中衣,是妾亲手缝。
肥瘦妾自思,今昔得毋同?
自别思见君,情如春酒浓。
今日见君面,仍觉心忡忡。
揽镜妄自照,颜色桃花红。
开箧持赠君,如与君相逢。
妾有钗插鬓,君有襟当胸。
双悬可怜影,汝我长相从。
虽则长相从,别恨终无穷。
对面不解语,若隔山万重。
自非梦来往,密意何由通?
汝魂将何之?欲与君追随。
飘然渡沧海,不畏风波危。
昨夕入君室,举手搴君帷。
披帷不见人,想君就枕迟。
君魂倘寻我,会面亦难期。
恐君魂来日,是妾不寐时。
妾睡君或醒,君睡妾岂知?
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
举头见明月,明月方入扉。
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
君在海之角,妾在天之涯。
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
眠起不同时,魂梦难相依。
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
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
海水深复深,难以量相思。
疾驶的轮船改变人们思维: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王韬:“火轮舟车皆所以载道以行者也。”
1922年讽刺李慈铭:“铁路万不可造,彗星着实可怕。四十年前好人,后人且莫笑话!”
天津武备学堂总教习、1898年任丰润知县的卢木斋致梁鼎芬:
对西学“初亦不甚厝意,以一艺一术,不足语道。及读西士译就各种新理政书,又与严又陵诸君子游,则亦恍然于宇宙之大,古今之遥,独赖二三西士深操力取,穷手阖辟之始,扩诸名教之繁,推隐钩沉,发[扌为]交畅,虽其于道,未必遽合,要其征实不诬,则固吾圣人忽起,有不能废者也。”
陈:当“大多数人还是莫明其妙”的时候,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进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
郭篙寿出使英法时所写豹《使西纪程》,是早年中国人横渡大西洋的西游记,述其所见所闻,为认识世界、沟通中西文化作参考; 对泰西的法度和设施颇有赞词。李慈铭看了,诉他“不知是何肺腑”º,王闿运骂他“殆已中洋毒”,李鸿藻且“逢人低毁”¼。以致书被毁版。综郭嵩熹一生,因赞成西学,倡办洋务,备受撕咬,终至抑郁而死。
钟天纬:
必须破除积习,大为更张,兴学术,定庙谟,去壅蔽,收人才,通民情,采公议,而……
宋育仁:
其号为通洋务者,又以巽懦为能,以周容为度,以张惶畏葸为功,言交涉则讲求语言文字、交际晋接之间,屈己伸人,以苟且无事;言海防则鳃鳃然敝精竭力于利炮坚台、鱼雷铁舰之属,岁掷帑金发千万,以苟且侥幸于一时,弃其精英而取其糟粕,遗其大体而袭其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