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衰落与文化的创新
文明,是指人类或一个族群的生产能力,生产关系,文化思想的全面总和。
一国一族的文明,从发展到辉煌,又至衰落消亡,无一不体现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哲学规律,各文明形态,在万年人类历史中,犹如雨后草原,生生不息,但也然生生又死死。在人类文明的远古,先后出现了五大文明发源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但而今,古文明能够延续发展而不脱节的,唯独中国文明。
一个文明的延续,当然离不开其族群,同时更离不开能够使得族群心领神会的,普遍认同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国土的大小变更不重要,族群的组成不重要,统治的阶级不重要,核心文化价值观才是文明的精神本质。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过程,就是人类的社会生产能力,社会组织结构关系,和人类的思想文化意识的三角互动。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普通动物,就在于人具有思想文化的能力,是在思想文化意识的支配下,人类各族群不断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地调整、改革社会组织结构关系,同时也丰富发展着文化自身。思想文化既来源于生产力实践的活动,也来源于组织社会结构的活动,但同时也反过来也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如果离开了人类思想意识的支配,拿什么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凭什么来改革社会结构关系?人类只依靠动物的原始本能,能够在自然界繁衍到今天吗?
如果要全面正确地认识一个文明的发展历程,必须站在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各形态文明有碰撞,也有融合,不能够一叶障目,这必然导致认不清文明的发展规律和方向。
一个文明形态的发展繁荣,首先是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从氏族文明,奴隶文明,封建农耕文明,到资本文明,无不是以思想文化发展为先导。首先,是在思想意识指导下生产力的发展创新,同时紧跟着是新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其后才会有社会组织结构的革命——为解放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其先进的文化思想意识扫清最后的障碍和羁绊。这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本质。
中华文明的起源,从具有明显文化特征的伏羲氏开始,距今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原始感性文化价值观(比如伏羲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化的人文精神,再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正式标志着我们中华族群心智的成熟。中华民族的以儒家为主的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了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某种程度上说也主要是周文化的继承发展(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又传承了两千来年到如今。文明能够延续五千年到今天,人类历史上也仅此一家,别无参照。
但是,从十九世纪中的满清中后期开始,随着资本文明在欧美地区的崛起,最终与华夏文明大量的交流和碰撞,使得我们自己加快了衰落的过程(其实从汉唐以后,就已经进入了文明衰落的螺旋),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挺立于世界,还在苦苦的挣扎与奋斗之中。
资本文明的兴起,是随着人类文化的积累,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入,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大量产生了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目的的自由手工作坊,如果这时期社会统治的皇(王)权衰弱或者对物质、金钱、技术有强烈兴趣,必然会壮大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我们的历史上有两个时期似乎有机会,一是北宋时代,手工作坊的繁荣和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水平初具条件,皇权对社会思想控制也相对宽松。但是,儒家思想为主的社会文化历来鄙视工商,而且还没有科学的、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积累(我们的自然科学学术是有术无学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社会思想意识都不支持商业文明的发展,再加上临近的游牧民族政权给予的强大军事压力的拖累(其实也可以把压力作为动力),内外因素冲击下,没能够把握住文明改天换地的机会。
在十九世纪后期开始(也是满清王朝后期),随着大量的欧美资本文明的交流和冲击,统治阶层仍然牢牢维系着传统专制思想(最坏的情况是,满清王朝也是我们历史上思想禁锢最厉害的王朝之一),仍然沉浸在天朝四夷来贺的虚幻之中,本质上就不肯放下身段,系统学习商业文明的先进知识和观念(比如日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连社会改良也不能够容忍,根本没可能从农耕帝国极权文明走向资本文明。
资本文明的文化核心价值是公平与公正,其来源于商品交换的基本要求,这恰恰正是我们历史传统所严重缺乏的文化。换句话说,我们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几乎没有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内容,历史上唯一有初步思想体系的墨家,只是昙花一现,其核心思想体系几乎没有融入我们的核心文化价值,法家倒是继承了一鳞半爪(刑法方面),道家只有隐隐约约的那么一小点点,儒家及其周文化,根本就是典型的不平等文化思想体系。故而在中国现代史上,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打倒孔家店的呼声至今仍然不绝于耳,这绝不是偏激的口号,的确有其现实的必要。
以周文化为基础,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占了中华文明文化思想的一多半,这一文化思想,开创了我们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先河,是人类文明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
但是,建立在家国一体,以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权力为划分人群地位标准的儒家文化,很多观念和现代商业文化格格不入。首先,没有独立的人权观念,也没有独立的物权观念。人和物品,一直以来讲的是普天皇权,这在理论上支撑了皇帝(或政府)具有了无限制的侵犯权力,人和物都没有了独立自由的、不受侵害的合法基础,社会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的商业文化意识。故而,在各朝各代的商业相对繁荣时期,官商勾结,官商一体,养肥了再杀等等现象层出不穷。比如直到今天,随意没收、侵占、损毁他人的合法财产(典型的有强拆强占,随意打砸等等等等),无身份选择自由(农民户口),无迁徙自由(这几年只不过是允许外出打工,但居住生活仍然歧视),政治权力民主化是有名无实(这只能够产生长官意志决定一切),社会并没有比较彻底地体现出公平与公正,只不过是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意识的弱化版而已。唯一可以体现较好的公平公正的领域,倒是千多年来施行的国家考试。新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凭票供应,也只不过是在城市居民中较好的体现了公平公正。人格和地位的平等,在现实生活中也只是更多体现在口号上,从许许多多的国家政令,各级政府的举措和普通群众的观念中,都没有真正地把公正公平落到细微实处。
中华文明的现代纠结,不在于GDP的增长快慢与否,不在于官僚队伍的贪污腐化,也不在于社会决策权力的长官意志,根本上说是在于全体人民的公平公正意识的牢牢确立,在此基础上才有等价自由交换,才有人权物权的保护,才有社会的民主制度体系。没有此思想意识的牢固建立,经济的增长,政治体制的改革,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不受屈辱和欺压,所有希望强盛的愿景,一切都是沙滩上的建筑,经不起历史的风吹浪打。
所谓资本主义文化的三大法宝:自由、民主、人权,只不过是社会公平公正的某些外在表象。离开了社会的公平公正文化意识的根本指导,必然会出现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乱象,即使有能力整改,也只不过是隔靴搔痒,扬汤止沸罢了,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不能够使得社会生活自我完善与自我修正。我们数千年历史上,几十年的,长的不过两三百年的朝代反复动荡更替,不正是最好的历史注脚和证明么?
每一族群的文化思想意识的建立与发展,都是以其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为基础的。我们虽有历史的包袱和巨大的思维惯性,但也有现代商品经济的强大基础支持(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实践证明了是走不通的);有人民当家作主普遍愿望(初步的现代民主意识);历史留给我们后人的,也不全是垃圾,也有大量的、源远流长的思想精髓。继承和发展创新中华文化思想,既需要每个人自身的努力思考,同时也需要社会文化的宽容(各家之言,争鸣理所当然)。
在人人都有私,社会要求公这一客观现实的社会基础上,最终建立好现代中华文化,必然是以现代商业文化为基础,并且吸取了我们历史文化的精华,既有对历史的批判和扬弃,又有历史的继承与发展;既有资本主义的基本思想,也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必然是既具有中国特色的,也能够普世理解赞同的先进文化思想。这是一个较长期的,也会是曲折的过程,绝不是搬出几个老祖宗来宣传推广那么简单。
在文化思想领域的独裁与专制是开历史倒车,必然会严重窒息文化思想的思索与争鸣,最终也必将沦为历史的腐朽垃圾。国际敌对势力的打压与欺凌,只会增强我们自己希望强大的动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最根本传统,深入了民族每个人的灵魂,这是国内国际上任何势力都挡不住的历史潮流,是我们最终可以屹立于世界的最宝贵的资本。
一国一族的文明,从发展到辉煌,又至衰落消亡,无一不体现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哲学规律,各文明形态,在万年人类历史中,犹如雨后草原,生生不息,但也然生生又死死。在人类文明的远古,先后出现了五大文明发源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但而今,古文明能够延续发展而不脱节的,唯独中国文明。
一个文明的延续,当然离不开其族群,同时更离不开能够使得族群心领神会的,普遍认同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国土的大小变更不重要,族群的组成不重要,统治的阶级不重要,核心文化价值观才是文明的精神本质。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过程,就是人类的社会生产能力,社会组织结构关系,和人类的思想文化意识的三角互动。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普通动物,就在于人具有思想文化的能力,是在思想文化意识的支配下,人类各族群不断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地调整、改革社会组织结构关系,同时也丰富发展着文化自身。思想文化既来源于生产力实践的活动,也来源于组织社会结构的活动,但同时也反过来也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如果离开了人类思想意识的支配,拿什么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凭什么来改革社会结构关系?人类只依靠动物的原始本能,能够在自然界繁衍到今天吗?
如果要全面正确地认识一个文明的发展历程,必须站在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各形态文明有碰撞,也有融合,不能够一叶障目,这必然导致认不清文明的发展规律和方向。
一个文明形态的发展繁荣,首先是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从氏族文明,奴隶文明,封建农耕文明,到资本文明,无不是以思想文化发展为先导。首先,是在思想意识指导下生产力的发展创新,同时紧跟着是新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其后才会有社会组织结构的革命——为解放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其先进的文化思想意识扫清最后的障碍和羁绊。这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本质。
中华文明的起源,从具有明显文化特征的伏羲氏开始,距今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原始感性文化价值观(比如伏羲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化的人文精神,再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正式标志着我们中华族群心智的成熟。中华民族的以儒家为主的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了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某种程度上说也主要是周文化的继承发展(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又传承了两千来年到如今。文明能够延续五千年到今天,人类历史上也仅此一家,别无参照。
但是,从十九世纪中的满清中后期开始,随着资本文明在欧美地区的崛起,最终与华夏文明大量的交流和碰撞,使得我们自己加快了衰落的过程(其实从汉唐以后,就已经进入了文明衰落的螺旋),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挺立于世界,还在苦苦的挣扎与奋斗之中。
资本文明的兴起,是随着人类文化的积累,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入,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大量产生了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目的的自由手工作坊,如果这时期社会统治的皇(王)权衰弱或者对物质、金钱、技术有强烈兴趣,必然会壮大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我们的历史上有两个时期似乎有机会,一是北宋时代,手工作坊的繁荣和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水平初具条件,皇权对社会思想控制也相对宽松。但是,儒家思想为主的社会文化历来鄙视工商,而且还没有科学的、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积累(我们的自然科学学术是有术无学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社会思想意识都不支持商业文明的发展,再加上临近的游牧民族政权给予的强大军事压力的拖累(其实也可以把压力作为动力),内外因素冲击下,没能够把握住文明改天换地的机会。
在十九世纪后期开始(也是满清王朝后期),随着大量的欧美资本文明的交流和冲击,统治阶层仍然牢牢维系着传统专制思想(最坏的情况是,满清王朝也是我们历史上思想禁锢最厉害的王朝之一),仍然沉浸在天朝四夷来贺的虚幻之中,本质上就不肯放下身段,系统学习商业文明的先进知识和观念(比如日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连社会改良也不能够容忍,根本没可能从农耕帝国极权文明走向资本文明。
资本文明的文化核心价值是公平与公正,其来源于商品交换的基本要求,这恰恰正是我们历史传统所严重缺乏的文化。换句话说,我们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几乎没有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内容,历史上唯一有初步思想体系的墨家,只是昙花一现,其核心思想体系几乎没有融入我们的核心文化价值,法家倒是继承了一鳞半爪(刑法方面),道家只有隐隐约约的那么一小点点,儒家及其周文化,根本就是典型的不平等文化思想体系。故而在中国现代史上,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打倒孔家店的呼声至今仍然不绝于耳,这绝不是偏激的口号,的确有其现实的必要。
以周文化为基础,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占了中华文明文化思想的一多半,这一文化思想,开创了我们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先河,是人类文明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
但是,建立在家国一体,以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权力为划分人群地位标准的儒家文化,很多观念和现代商业文化格格不入。首先,没有独立的人权观念,也没有独立的物权观念。人和物品,一直以来讲的是普天皇权,这在理论上支撑了皇帝(或政府)具有了无限制的侵犯权力,人和物都没有了独立自由的、不受侵害的合法基础,社会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的商业文化意识。故而,在各朝各代的商业相对繁荣时期,官商勾结,官商一体,养肥了再杀等等现象层出不穷。比如直到今天,随意没收、侵占、损毁他人的合法财产(典型的有强拆强占,随意打砸等等等等),无身份选择自由(农民户口),无迁徙自由(这几年只不过是允许外出打工,但居住生活仍然歧视),政治权力民主化是有名无实(这只能够产生长官意志决定一切),社会并没有比较彻底地体现出公平与公正,只不过是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意识的弱化版而已。唯一可以体现较好的公平公正的领域,倒是千多年来施行的国家考试。新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凭票供应,也只不过是在城市居民中较好的体现了公平公正。人格和地位的平等,在现实生活中也只是更多体现在口号上,从许许多多的国家政令,各级政府的举措和普通群众的观念中,都没有真正地把公正公平落到细微实处。
中华文明的现代纠结,不在于GDP的增长快慢与否,不在于官僚队伍的贪污腐化,也不在于社会决策权力的长官意志,根本上说是在于全体人民的公平公正意识的牢牢确立,在此基础上才有等价自由交换,才有人权物权的保护,才有社会的民主制度体系。没有此思想意识的牢固建立,经济的增长,政治体制的改革,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不受屈辱和欺压,所有希望强盛的愿景,一切都是沙滩上的建筑,经不起历史的风吹浪打。
所谓资本主义文化的三大法宝:自由、民主、人权,只不过是社会公平公正的某些外在表象。离开了社会的公平公正文化意识的根本指导,必然会出现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乱象,即使有能力整改,也只不过是隔靴搔痒,扬汤止沸罢了,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不能够使得社会生活自我完善与自我修正。我们数千年历史上,几十年的,长的不过两三百年的朝代反复动荡更替,不正是最好的历史注脚和证明么?
每一族群的文化思想意识的建立与发展,都是以其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为基础的。我们虽有历史的包袱和巨大的思维惯性,但也有现代商品经济的强大基础支持(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实践证明了是走不通的);有人民当家作主普遍愿望(初步的现代民主意识);历史留给我们后人的,也不全是垃圾,也有大量的、源远流长的思想精髓。继承和发展创新中华文化思想,既需要每个人自身的努力思考,同时也需要社会文化的宽容(各家之言,争鸣理所当然)。
在人人都有私,社会要求公这一客观现实的社会基础上,最终建立好现代中华文化,必然是以现代商业文化为基础,并且吸取了我们历史文化的精华,既有对历史的批判和扬弃,又有历史的继承与发展;既有资本主义的基本思想,也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必然是既具有中国特色的,也能够普世理解赞同的先进文化思想。这是一个较长期的,也会是曲折的过程,绝不是搬出几个老祖宗来宣传推广那么简单。
在文化思想领域的独裁与专制是开历史倒车,必然会严重窒息文化思想的思索与争鸣,最终也必将沦为历史的腐朽垃圾。国际敌对势力的打压与欺凌,只会增强我们自己希望强大的动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最根本传统,深入了民族每个人的灵魂,这是国内国际上任何势力都挡不住的历史潮流,是我们最终可以屹立于世界的最宝贵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