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城市我来过。】No.2我是敢爱敢恨的山东妞,不是温和婉转的水乡人。我爱它,但它永远不会属于我,我也可以永远不属于它。——南京
【你的城市我来过。】No.2
我是敢爱敢恨的山东妞,不是温和婉转的水乡人。我爱它,但它永远不会属于我,我也可以永远不属于它。——南京
标题这句话,是在南京爬栖霞山的时候说的。这是个很美很美的地方,只是,这座山完完全全的毁了我对南京的所有期待。
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向往南京的了,似乎就是某一个点上开始,突然间上海什么的都不再吸引我,只剩下南京变成了在心里无数次刻画完美的圣地。我就是一个如此向往南方的人,在最初开始热爱南京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实际上山东到江苏只是那短短的几小时距离,南京,南京,这个词在高三那一年就像抬头就能看到的天空一样一直陪伴着我。
那一年我在桌子上写,上海,南京,等着我。
它真的等我了,比上海等我等的还要久——等过了高考,等过了大学,一直等到了大二这一年。如此耐心的等我,真是不枉我那么向往它啊。
其实对南京那般强烈的向往才真的算是毫无来由。从初二那年开始向往上海,起码是因为我向往复旦,向往日月光华的博学生活,也向往后来轰轰烈烈的世博会;高考后向往北京,那也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强烈的想要完成求学京城的梦想。可是南京呢,在真正计划要动身前往之前我甚至对它一点都不了解,我不知道这个六朝古都究竟有什么特点,我不知道除了南大那里还有什么儒雅之所,我甚至从来没有意识南京所处的省份叫做江苏,而我所处的省份叫做山东,这两个省份明明是接壤的啊。
我只是有一种强烈的,要到南京去的愿望,甚至不是南京,在它附近也可以。所以当年在为帝都努力的同时我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南京,甚至不惜连工科学校都报了只为这个我向往这么久的城市能够收留我(虽然最后他也不要我)。有朋友说过,你若是真的想去南京,就应该所有的志愿都填南京。
是啊。如果我真的那么向往它,当初为什么不坚持报南京师范这样明明有把握可以去的学校。我以前说,我不念师范,可是我报的不一样是师范吗,我现在念的不一样也是师范吗!后来我怨了自己很久,怨过之后,又开始觉得,既然当初的选择不是如此,就说明我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那么向往南京的吧。
虽然在我踏上南京的土地那一刻,我真的落泪了。
可是真正计划前往的时候我才真正发觉我的期待其实都不过是自己的臆想。我以为那是一个如魔都一样繁华的让人找不到自我的城市,可是我错了,它的确够繁华,它的确比家乡繁华,可是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伟大;我以为那是一个坐拥了六朝遗址而充满文化气息的让人由衷敬佩的城市,可是我也错了,除了遗址所在地,我实在找不到任何应该属于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氛围,甚至各种陵园遗址也因为成了旅游景点而毫无历史感。可是要说旅游,南京市区内除了各种陵各种宫各种府还真的没了其他的可去之所。那时我在想,这就是我向往的南京吗。
我走在钟山风景区里,明孝陵的雄伟,中山陵的宏大,灵谷塔的清净,可是这些也不过是构成了一个要用整整一天才能转完的公园而已。我体会到孙文创立民国的壮烈决心,也感受到灵谷塔内的姻缘香火,可是它也与任何其他的景区无异。我走在莫愁湖畔,我为这夏末秋初的宁静湖面所动容,我爱湖,很爱,可是不像爱海那样的爱,我喜欢走在环湖路上心里的平和,却始终不可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我走在雨花台景区里,大平台上的鸽子成群成群的在心头唱着歌,还有各种草坪花钟向幸福一样绽放着,我面向夕阳走在自己的路上,我喜欢这里的感觉。
可是,南京的景区们,不都是一个一个的大公园而已吗。除了花,除了草,除了人山人海的游客,还有什么呢。甚至当我在中秋月圆之夜坐在秦淮河的游船上看着华丽多彩的花灯感怀自己的二十岁,我喜欢在湖面上落满星辉的感觉,可是天黑了,星星没了,花灯灭了,一切就都没有了。
还有朝天宫里面的孔子吗,还有夫子庙里的孔子吗。请原谅我早已在曲阜练就了一身见到孔子就在心里筑起一道墙把自己围起来的功力,我早已练就了在南京夫子庙孔子文化节的气球拱桥前面竖中指的脸皮。
南京,其实不过仅此而已。
它的确是个繁华的地方。不同于上海,南京的商业区有点过于集中了。每次坐地铁经过新街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要随便找一个出口进一个广场去逛一逛。德基有很多奢侈品,很多好吃的;新百,东方有很多好看的,很多好玩的;大众书局是我在所有地方见到过的最大最全的书店,有很多很多好看的书。晚上坐在德基门口的喷泉旁,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他们有着我不熟悉的面孔,我不理解的表情,他们或许是南京人,或许不是,可是至少在这个时候,他们是属于这里的。
而我,不属于这里。
我说过,我是敢爱敢恨的山东妞,不是温和婉转的水乡人,我知道南京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水乡,然而对于我,它始终不是家乡。说这句话是出于在南京的第三天到栖霞山的际遇。那天辗转很多路坐车去栖霞山,刚下公交车,就有一堆小三轮围了上来,说每人十块带我们走小道上山,不收门票,同行的人答应了,我由于没看到景区大门只有一百米远也就同意了,从此,我们就上了贼船,哦不,是贼车。三轮大叔带我们绕了一个弯到了一个小院里,院里坐着的大妈说,我带你们去小路,路是我修的,给我一块钱的辛苦费就行了。好吧,我知道被坑了可是已经来了也就跟她走,这小路名为小路,可是它实际上根本就不能被称为路,开始还有几级台阶,越往上越变成根本无处下脚的土坡,若不是稀稀拉拉的树枝根本没法前行。爬到一半有人说,上面是要收门票的,可是爬在半山腰也根本没法再回头就只好继续前行,经过近一小时的四脚并用爬上山顶,几个中年男子铺一张席子坐在山顶的小亭子上,要交钱买票才能爬上台阶到人走的路上去。
这是个教训,也是个经验。其实我也打心眼里感激这次经历,虽然它毁了我的鞋脏了我的衣服还让我白白浪费了40块钱,可是四脚爬过一座山之后,其他的一切都变成浮云了。我开始相信看起来似乎柔弱还时常一身毛病的我其实也是很强大的。而我实际上在乎的也并非串通坑人的景区管理人员和外面的三轮,而是补票这些男人的态度,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还扬言你们可以报警之类之类的。好吧,不管是不是故意的,我们是逃票了,可是补票为毛没有学生票?为毛啊?
这才是我真正在意的。好吧我知道我在意的点很奇怪……于是在山顶的时候我对这些人非常的厌恶水瓶垃圾都想往他们身上扔。不要说我这样报复他们是没素质,我不是温和婉转的水乡人。我第一次不觉得自己的北方口音在南方城市里显得突兀,反而开始为自己来自的地方有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我是敢爱敢恨的山东妞。我爱山东,我爱青岛。我不是一些人要在南京过四年甚至更多于是就忘了家乡的好,即使我再爱一座南方的城市,也永远不会强调它比我生长了近20年的家乡强多少多少倍,我可以爱它的外表,爱它的内在,爱那些在家乡吃不到的好吃的,可是家乡永远都是家乡,我爱它海风的咸,爱它白云的淡,爱它红瓦绿树映衬下的蓝天。
上面这一段,写给一些去了南京就开始宣扬它的各种好同时还开始在某些方面贬低自己家乡的人,写给一些向往南方却忘了自己的根的人,写给一些一心想嫁到南方甩开自己大大咧咧的北方背景的人。南京是个好地方,但是你的家乡再不济,那也是生你养你的地方。如果一个来自青岛家境殷实的女孩都要这样,那么出身寒微的人是不是早就抓住各种机会嫁入豪门了。
我爱这座城市,但它不属于我。
在南京开往青岛的高铁上,我一次次的历数它的好与不好,我知道,现如今再提及一些关于南京的话题,我依然会落泪,虽然栖霞山的经历让我对南京的好印象打了很大的折扣,它依旧是我将永远向往的地方,也是我未来一定会回去的地方。其实比起南京,我更喜欢称呼它做“宁”,只有这一个字,可以完全的概括我对它的感受,也只需这一个字,就可以击退任何冗长的叙述。
宁。我把它写在在莫愁路上寄出的明信片上。
无论如何,我依然爱宁。若有一天我得到一个在宁这个地方长住几日的机会,我要用一天时间一个人去钟山风景区里面走一走,看看过往的人群,看看那些和我一样,不属于这里的人们。我要一个人到先锋书店去呆一天,看喜欢的书,买好看的明信片,盖上先锋书店的戳,发给我爱着和爱着我的人们。我要进到上次没有勇气走入的大屠杀纪念馆,探望百年前那些深受苦难的人们。我要逛遍市内所有繁华的地方,看那些不熟悉的风景,在有人向我问路并告诉我说我们不是本地人的时候,我要耐心的告诉她,然后对她说,我也不是本地人。我要再到学则路走一走那个已经不响的钢琴楼梯,看那里悠闲走着的学子们的脸。我要到南京市图书馆去办一张借书证,体验全国最爱书的城市里面的读书生活。我要约上几个好友去吃饭,找一个不知名的小店去吃汤包和鸭血粉丝汤,到南京大牌档里要四只虾饺,或者走在夫子庙去咸亨吃几颗茴香豆。我还要再到南大里面去走一走,看看这个曾经对我发出邀请我却没有能力接受的学校与我的生活有什么样的不同。
在南京,我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没有做,还有很多很多的梦想没有完成。亲爱的南京,我相信,你会接受一个永远挂念着自己的家乡的外乡人,你一定还会等我的,无论多久,对吗?
2012-10-31
我是敢爱敢恨的山东妞,不是温和婉转的水乡人。我爱它,但它永远不会属于我,我也可以永远不属于它。——南京
标题这句话,是在南京爬栖霞山的时候说的。这是个很美很美的地方,只是,这座山完完全全的毁了我对南京的所有期待。
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向往南京的了,似乎就是某一个点上开始,突然间上海什么的都不再吸引我,只剩下南京变成了在心里无数次刻画完美的圣地。我就是一个如此向往南方的人,在最初开始热爱南京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实际上山东到江苏只是那短短的几小时距离,南京,南京,这个词在高三那一年就像抬头就能看到的天空一样一直陪伴着我。
那一年我在桌子上写,上海,南京,等着我。
它真的等我了,比上海等我等的还要久——等过了高考,等过了大学,一直等到了大二这一年。如此耐心的等我,真是不枉我那么向往它啊。
其实对南京那般强烈的向往才真的算是毫无来由。从初二那年开始向往上海,起码是因为我向往复旦,向往日月光华的博学生活,也向往后来轰轰烈烈的世博会;高考后向往北京,那也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强烈的想要完成求学京城的梦想。可是南京呢,在真正计划要动身前往之前我甚至对它一点都不了解,我不知道这个六朝古都究竟有什么特点,我不知道除了南大那里还有什么儒雅之所,我甚至从来没有意识南京所处的省份叫做江苏,而我所处的省份叫做山东,这两个省份明明是接壤的啊。
我只是有一种强烈的,要到南京去的愿望,甚至不是南京,在它附近也可以。所以当年在为帝都努力的同时我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南京,甚至不惜连工科学校都报了只为这个我向往这么久的城市能够收留我(虽然最后他也不要我)。有朋友说过,你若是真的想去南京,就应该所有的志愿都填南京。
是啊。如果我真的那么向往它,当初为什么不坚持报南京师范这样明明有把握可以去的学校。我以前说,我不念师范,可是我报的不一样是师范吗,我现在念的不一样也是师范吗!后来我怨了自己很久,怨过之后,又开始觉得,既然当初的选择不是如此,就说明我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那么向往南京的吧。
虽然在我踏上南京的土地那一刻,我真的落泪了。
可是真正计划前往的时候我才真正发觉我的期待其实都不过是自己的臆想。我以为那是一个如魔都一样繁华的让人找不到自我的城市,可是我错了,它的确够繁华,它的确比家乡繁华,可是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伟大;我以为那是一个坐拥了六朝遗址而充满文化气息的让人由衷敬佩的城市,可是我也错了,除了遗址所在地,我实在找不到任何应该属于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氛围,甚至各种陵园遗址也因为成了旅游景点而毫无历史感。可是要说旅游,南京市区内除了各种陵各种宫各种府还真的没了其他的可去之所。那时我在想,这就是我向往的南京吗。
我走在钟山风景区里,明孝陵的雄伟,中山陵的宏大,灵谷塔的清净,可是这些也不过是构成了一个要用整整一天才能转完的公园而已。我体会到孙文创立民国的壮烈决心,也感受到灵谷塔内的姻缘香火,可是它也与任何其他的景区无异。我走在莫愁湖畔,我为这夏末秋初的宁静湖面所动容,我爱湖,很爱,可是不像爱海那样的爱,我喜欢走在环湖路上心里的平和,却始终不可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我走在雨花台景区里,大平台上的鸽子成群成群的在心头唱着歌,还有各种草坪花钟向幸福一样绽放着,我面向夕阳走在自己的路上,我喜欢这里的感觉。
可是,南京的景区们,不都是一个一个的大公园而已吗。除了花,除了草,除了人山人海的游客,还有什么呢。甚至当我在中秋月圆之夜坐在秦淮河的游船上看着华丽多彩的花灯感怀自己的二十岁,我喜欢在湖面上落满星辉的感觉,可是天黑了,星星没了,花灯灭了,一切就都没有了。
还有朝天宫里面的孔子吗,还有夫子庙里的孔子吗。请原谅我早已在曲阜练就了一身见到孔子就在心里筑起一道墙把自己围起来的功力,我早已练就了在南京夫子庙孔子文化节的气球拱桥前面竖中指的脸皮。
南京,其实不过仅此而已。
它的确是个繁华的地方。不同于上海,南京的商业区有点过于集中了。每次坐地铁经过新街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要随便找一个出口进一个广场去逛一逛。德基有很多奢侈品,很多好吃的;新百,东方有很多好看的,很多好玩的;大众书局是我在所有地方见到过的最大最全的书店,有很多很多好看的书。晚上坐在德基门口的喷泉旁,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他们有着我不熟悉的面孔,我不理解的表情,他们或许是南京人,或许不是,可是至少在这个时候,他们是属于这里的。
而我,不属于这里。
我说过,我是敢爱敢恨的山东妞,不是温和婉转的水乡人,我知道南京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水乡,然而对于我,它始终不是家乡。说这句话是出于在南京的第三天到栖霞山的际遇。那天辗转很多路坐车去栖霞山,刚下公交车,就有一堆小三轮围了上来,说每人十块带我们走小道上山,不收门票,同行的人答应了,我由于没看到景区大门只有一百米远也就同意了,从此,我们就上了贼船,哦不,是贼车。三轮大叔带我们绕了一个弯到了一个小院里,院里坐着的大妈说,我带你们去小路,路是我修的,给我一块钱的辛苦费就行了。好吧,我知道被坑了可是已经来了也就跟她走,这小路名为小路,可是它实际上根本就不能被称为路,开始还有几级台阶,越往上越变成根本无处下脚的土坡,若不是稀稀拉拉的树枝根本没法前行。爬到一半有人说,上面是要收门票的,可是爬在半山腰也根本没法再回头就只好继续前行,经过近一小时的四脚并用爬上山顶,几个中年男子铺一张席子坐在山顶的小亭子上,要交钱买票才能爬上台阶到人走的路上去。
这是个教训,也是个经验。其实我也打心眼里感激这次经历,虽然它毁了我的鞋脏了我的衣服还让我白白浪费了40块钱,可是四脚爬过一座山之后,其他的一切都变成浮云了。我开始相信看起来似乎柔弱还时常一身毛病的我其实也是很强大的。而我实际上在乎的也并非串通坑人的景区管理人员和外面的三轮,而是补票这些男人的态度,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还扬言你们可以报警之类之类的。好吧,不管是不是故意的,我们是逃票了,可是补票为毛没有学生票?为毛啊?
这才是我真正在意的。好吧我知道我在意的点很奇怪……于是在山顶的时候我对这些人非常的厌恶水瓶垃圾都想往他们身上扔。不要说我这样报复他们是没素质,我不是温和婉转的水乡人。我第一次不觉得自己的北方口音在南方城市里显得突兀,反而开始为自己来自的地方有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我是敢爱敢恨的山东妞。我爱山东,我爱青岛。我不是一些人要在南京过四年甚至更多于是就忘了家乡的好,即使我再爱一座南方的城市,也永远不会强调它比我生长了近20年的家乡强多少多少倍,我可以爱它的外表,爱它的内在,爱那些在家乡吃不到的好吃的,可是家乡永远都是家乡,我爱它海风的咸,爱它白云的淡,爱它红瓦绿树映衬下的蓝天。
上面这一段,写给一些去了南京就开始宣扬它的各种好同时还开始在某些方面贬低自己家乡的人,写给一些向往南方却忘了自己的根的人,写给一些一心想嫁到南方甩开自己大大咧咧的北方背景的人。南京是个好地方,但是你的家乡再不济,那也是生你养你的地方。如果一个来自青岛家境殷实的女孩都要这样,那么出身寒微的人是不是早就抓住各种机会嫁入豪门了。
我爱这座城市,但它不属于我。
在南京开往青岛的高铁上,我一次次的历数它的好与不好,我知道,现如今再提及一些关于南京的话题,我依然会落泪,虽然栖霞山的经历让我对南京的好印象打了很大的折扣,它依旧是我将永远向往的地方,也是我未来一定会回去的地方。其实比起南京,我更喜欢称呼它做“宁”,只有这一个字,可以完全的概括我对它的感受,也只需这一个字,就可以击退任何冗长的叙述。
宁。我把它写在在莫愁路上寄出的明信片上。
无论如何,我依然爱宁。若有一天我得到一个在宁这个地方长住几日的机会,我要用一天时间一个人去钟山风景区里面走一走,看看过往的人群,看看那些和我一样,不属于这里的人们。我要一个人到先锋书店去呆一天,看喜欢的书,买好看的明信片,盖上先锋书店的戳,发给我爱着和爱着我的人们。我要进到上次没有勇气走入的大屠杀纪念馆,探望百年前那些深受苦难的人们。我要逛遍市内所有繁华的地方,看那些不熟悉的风景,在有人向我问路并告诉我说我们不是本地人的时候,我要耐心的告诉她,然后对她说,我也不是本地人。我要再到学则路走一走那个已经不响的钢琴楼梯,看那里悠闲走着的学子们的脸。我要到南京市图书馆去办一张借书证,体验全国最爱书的城市里面的读书生活。我要约上几个好友去吃饭,找一个不知名的小店去吃汤包和鸭血粉丝汤,到南京大牌档里要四只虾饺,或者走在夫子庙去咸亨吃几颗茴香豆。我还要再到南大里面去走一走,看看这个曾经对我发出邀请我却没有能力接受的学校与我的生活有什么样的不同。
在南京,我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没有做,还有很多很多的梦想没有完成。亲爱的南京,我相信,你会接受一个永远挂念着自己的家乡的外乡人,你一定还会等我的,无论多久,对吗?
2012-10-31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