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推荐】BBC出品的经典英剧(转自天涯)
【转】【推荐】BBC出品的经典英剧(转自天涯)
日剧短小精致,通常具有励志元素,强调努力工作、热爱家庭和永不放弃,由于东亚相通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我们亦可以从中得到鼓励。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精品日剧急剧减少。美剧情节紧凑、精彩,大开大合,令人欲罢不能。但不免沾染了好莱坞那一套,且受制于播出形式,容易因取悦观众而一味追求紧张刺激、新颖意外,反而显得生硬,且open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等传统文化支持者颇有些消化不良。国产剧当然有精品,但出现概率之低令人叹为观止。
言归正传,来聊聊英剧。其实具体而言,我这里所指的,主要是BBC出品的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迷你剧集。名著改编,首先保证了作品深厚的文学底蕴及思想内涵。英国广播公司雄厚实力和严谨作风则保证了其上乘的质量,无论演员、配乐、摄影以至于服装道具,都精致且恰到好处。于是,一幅幅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式风情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那是一个优雅的年代,男人们永远彬彬有礼,一派绅士风范;女士们则长裙曳地,皆有淑女气质。没有sex,blood和violence,没有大起大落,紧张刺激的情节。故事总是平淡中带着一点点幽默,一点点俏皮,一点点忧伤;感情总是若即若离,点到即止,一个回眸,一个微笑抑或一个手势,都意味深长、令人回味,充满着英式的含蓄、隐忍和克制;而点缀其中的,是美丽的英格兰田园风光。
爱极了这种精致典雅的英伦剧集,爱到不吐不快,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想到哪写到哪。
1.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95版)
这是很多中国的BBC古典英剧迷的启蒙之作(including me),CCTV很早就将其引进(当年央视的“世界名著名篇欣赏”水准颇高,可惜后来就陷入了拖沓的韩剧和台湾乡土剧中无法自拔……)。记得当年看到那个由精美的刺绣和轻快跃动的钢琴曲组成的开头,我就断定这会是个很好看的电视剧。
这部剧不但是启蒙之作,亦是经典之作(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将其奉为英剧第一经典)。这之中有忠于原著的改编、一众演员丝丝入扣的表演、幽默的对白、严谨精良的布景和配乐,但首要原因,还是Colin Firth饰演的Mr Darcy实在太迷人了!Mr Darcy英俊多金,外冷内热,正直诚恳,有责任感,是一位真正的绅士。虽然他在大部分时间沉默寡言,严肃得有些刻板,但在他看着女主角的时候,那张不动声色的脸上也会显露出羞涩和深情。基本上,Mr Darcy= Mr Rright。《傲慢与偏见》播出后,Mr Darcy立刻成了千万少妇少女的第一花痴对象,很多人撰文表达花痴之情。
除了Colin Firth让Mr Darcy形神兼备,女主角也选得很妙。乍看之下,此女相貌普通,但一刻钟看下来,就会发现那张端庄的脸上确实有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透着狡黠和敏慧,与书中的Lizzy并无二致。我最喜欢女主角的父亲(英剧里的父亲大多非常可爱)。贝内特先生洞察深刻,敏锐犀利但心存温厚,喜欢调侃别人,也不放过自己。他问女儿:“什么是生活?”然后自问自答,“生活就是你任由你的邻居们谈论你的八卦,然后你再去谈论你的邻居们的八卦。”这句话实在太精妙了!简直说出了无聊的我们的生活实质。看来人性中的八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至于神经兮兮的贝内特太太、马屁精柯林斯先生(好歹他的奉承都是真心实意的)等等一众配角精彩纷呈的表演,更是锦上添花,使这部戏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2005年由凯拉奈特莉主演了一个电影版,MS也有很多人喜欢。由于很多英剧迷评论其缺乏英伦古典气质,所以至今我也没有看的兴趣。
2. 《艾玛》(Emma)
这大概是Austen笔下最轻松可爱的故事了,因为这里的女主角终于摆脱了缺少陪嫁的烦恼,变成了一位拥有几万英镑嫁妆的娇娇女,通篇的对白也适合改编为剧本。所以这个故事被频繁的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光我看过的版本就已经3个了。三版各有千秋,女主角都难得的美貌动人,处处是英国乡村的恬静景致,故事也都讲的明媚可爱。这种喜人的势头让我觉得,即使再拍出几个版本,我依然会看的津津有味。
最早看到的是Gwyneth Paltrow主演的电影。对这个女人无甚好感,认为她凭《Shakespeare in Love》获得的奥斯卡影后简直是史上最没说服力的影后。但年轻的Gwyneth发丝闪亮、神情俏皮,她的Emma倒真是个楚楚动人的娇娇女。看得太早,很多情节都记不清楚了,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英国还是美国出品的。但电影拍得明媚动人,很精致,从片头曲到布景、服饰和音乐,还有演员的英国腔,都很用心的去营造英式风情。
后来在电影频道看了Kate Beckinsale主演的版本。这一版是纯正的英国制造,BBC味道十足。画面没有Gwyneth版的鲜艳亮丽,而是有种朴实厚重的质感,倒是和古典英伦风格相得益彰。Kate Beckinsale皮肤白皙,娇小玲珑,比Gwyneth版多了份含蓄。Mr Knightley一看就是个稳重正直的绅士,气场尤其强大。Olivia Williams扮演的Jane娴静端庄,一派大家闺秀的风范。她要是不打扮的那么朴素,简直要把我们可爱的Emma给比下去了。我有点把Olivia Williams和《锦绣佳人》的女主角搞混,她们都长了一张极具古典美的脸,气质清新娴静,演了很多英国古典淑女。
2009版是BBC出品的迷你剧。4集的长度保证了故事的娓娓道来。Mr Woodhouse是个慈祥、神经脆弱的老父亲,与女主角的父女情着墨不多却恰到好处。演员很眼熟,好像出现在多部BBC剧集中,一查之下果然。到底是老戏骨,各种角色都游刃有余。突然想到了中国某演员,09年的《潜伏》和《人间正道是沧桑》我觉得是去年国产剧中难得一见的精品,但是通过横向比较,某主演的演技真的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当然,公平的讲,其人本身的气场太强,演什么都融入了自己的风格,这也是一种实力。
女主角Romola Garai还演过《丹尼尔的半生缘》,本身的容貌气质就很像活泼开朗的千金小姐。但是这一版实在过于活泼了,完全没有Austen笔下淑女应有的含蓄端庄。Mr Knightley的气场没那么足了,眼睛里不时含着笑,看着亲切了许多。总之,男女主人公的风格更适合现代爱情喜剧,而不是BBC的古典系列。不过除此以外,其他方面都是BBC风格十足。而且不那么古典的男女主人公,在第三集的那场舞会上舞姿优雅,眼波流转,chemical效应强烈,看得大家心满意足。
3. 《是,大臣》&《是,首相》(Yes, Minister)&(Yes, Prime Minister)
这不是BBC的古典英剧,而是拍摄于80年代的政治讽喻喜剧,经典得一塌糊涂,看得我瞠目结舌,佩服得五体投地,最大的遗憾是自己的英文水平有限、大脑反应速度也有限,无法逐一细细体味台词的精妙,以至于我有时要按暂停键,让大脑有时间回味个中奥妙。
三个男人一台戏——自以为是爱作秀的大臣Jim,老奸巨猾气场强大的常务秘书Sir Humphrey,以及夹在当中搞平衡的大臣秘书Bernard——三个一本正经的英国中老年男人用精湛的演技奉献了一出出精彩绝伦的好戏。
这部戏最牛叉的就是其中强大到无以伦比的对白,辛辣老到,针砭时弊,精妙,考究。尤其是Sir Humphrey的台词,词汇正式且官方,句式颠来倒去,复杂无比,简直是明褒暗贬、化腐朽为神奇的极致,伦敦政经毕业的Jim也常常被他绕得头昏脑。而大智若愚的Bernard会在两个人争论到高潮的时候突然冒出句咬文嚼字的冷幽默,搅得人稀里糊涂。
这部戏毫不留情的拿英国的政治体制开涮, 还顺带讽刺了英国的外交政策,处处抨击时弊(所谓的民主,也就是那么回事吧)。而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居然也很喜欢,还模仿其自编自演了一回。
因为这部戏,我知道了破烂熊字幕组。深深地佩服能够把Sir Humphrey的复杂台词翻译成一本正经的中国官方语言的translator。能够翻译如此拗口艰涩的英文,此人的英文水平应该达到英国大学的国文专业标准了。而此后我看的很多英剧,都来自PLX。觉得他家的选片眼光相当的有水准——不一定要做最popular的,但是要做好看的英剧。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底下的英文字幕不但小而且颜色模糊,想看清楚要费半天劲。唉,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伟大的字幕组才会回来呢?
三个男人惯常的位置,从左至右依次为Jim, Bernard and Sir Humphrey
4. 《克兰弗德》(Cranford)
这部温馨恬淡的乡村小品的综合水准是目前我看过的所有英伦古典剧中最高的。盖斯凯尔夫人的原作以前读过,平淡的细节中涌动着温情。文字可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如果要运用影像方式恰如其分的表现出平淡生活中的温馨和真情,而又不会让观众因情节寡淡而昏昏欲睡,那可是相当考验编剧的功力的。
但是这部戏的编剧做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小镇,生活着一群老小姐们,她们戴着蕾丝花边的帽子,严格遵守最刻板的礼节,阅读、拜访、聆听音乐和准备聚会构成了她们的日常生活,而她们平生第一大乐趣就是凑在一起聊八卦(我想起P&P里贝内特先生对于生活的评论了)。她们保守、啰嗦,但心地善良,感情纯粹,珍视友谊,有属于自己的喜悦和悲伤,小小的克兰弗德镇就是她们的整个世界。
为了充实剧情和拉低人物的平均年龄,编剧还将盖斯凯尔夫人其它作品中的情节改编了进来。于是我们看到了初来小镇的哈里森医生与牧师女儿索菲的爱情故事,简单却清新动人。而年轻医生的到来让一众老姑娘春心萌动的情节也颇有喜剧效果。虽然是从其它作品改编而来,却不留痕迹,浑然天成。
这部戏的水准高于P&P S&S W&D等若干名篇的一大原因是,它的立意比那些单纯描写中产阶级男婚女嫁的爱情小品要来得高,它关注了下层民众的疾苦,涉及了贫穷和教育问题,同时将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融入其中——铁路的修建终究会将这个与世隔绝的小镇彻底改变。
本片的卡司超级强大。编剧、导演固然实力不俗,演员更是资深实力派云集,很多面孔都似曾相识。但是这些人总会把自我隐身于角色中,用心塑造剧中人物的性情气质。这就是优秀演员的实力。
BBC的开头总是做得很精致,本片开头的钢笔淡彩画清新隽永。而剧中的画面用色雅致素净,配合温馨的剧情,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小小的童话世界。
然而童话世界亦有悲伤。剧中很多可爱可敬的人物相继过世,而铁路的修建则预示着不可阻挡的工业化大潮的到来。小小的克兰弗德镇终会改变,而可爱的老小姐们也会湮没于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优雅的年代终将逝去……
有人评论,如果硬要给这部戏挑错,那只能是——5集的长度实在太短了,看不过瘾。不过09年的圣诞节,BBC推出了<Cranford Christmas Special>,我们又可以看到那群可爱的小镇居民啦~
5. <米德镇的春天>,时间很久远了,非常好看的
6. 最爱的的是《克兰弗德》《雀起乡到烛镇》《锦秀佳人》。。
7.《傲慢与偏见》《南方与北方》
《小杜丽》《荒凉山庄》《女房客》
8. 当然,艾玛,苔丝也好看,只要古典剧,全都喜欢。。
9. 贾斯汀的苔丝,85年的简爱,95的傲慢与偏见,锦绣佳人,南方与北方,远大前程。。。
10.《南方与北方》(North & South)
这部上映于04年底的迷你剧大有后来居上,超越众多BBC古典迷心中的第一经典《傲慢与偏见》之势,而男主角Mr. Thornton则比肩Mr. Darcy,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已经超越了他。
仍然是盖斯凯尔夫人的作品,试图更深层次的探讨工业化时代的问题——以工业为主的北方与以农业为主的南方在意识形态上的矛盾,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没有看过原著,但是此剧在现实问题的情节设置上未免有虎头蛇尾之嫌。罢工一开始工人们义愤填膺,资本家严阵以待,整个米尔顿都笼罩在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里;罢工的过程悲壮、沉郁,后来又转为骚乱;及及后来工人被逼无奈而妥协。还有纺织厂的棉絮给工人的死亡阴影等等。但这些尖锐的社会矛盾似乎就无疾而终了。不过瑕不掩瑜,这仍然是一部经典之作。
Mr. Thornton高大英俊,款款深情,也是一位Mr. right。第一集里,Mr. Thornton带着坚毅的神情在漫天飞舞着白色棉絮的工厂中巡视,一派君临天下的强大气场,很有线条的侧面在光影中极具雕塑感,配合优美的由提琴演奏的主题曲,此情此景甚为惊艳。Mr. Thornton并非含着金钥匙出生,他的成就是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努力拼搏而来的。现时的地位也并非安枕无忧,他有太多的责任要承担,太多的压力要面对(也许这是他能够超越Mr. Darcy的主要原因,因为此种情况大大激发了女性观众的同情心)。而最后一集当Margaret离去,漫天飞雪中他凝望着渐行渐远的马车,万般深情的默默呼唤“look back,look at me back”的心碎模样,看得我都跟着伤感了。
Mr. Thornton哪里都好,但是千年不变的坚毅表情让我有点视觉疲劳,在很多场景中他是应该有更加丰富的表现的。不过这样比较酷,大概导演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刻意地让演员保持这种风格。最后,当他在车站与Margaret重逢,终于露出了轻松愉悦的笑意。Anyway,我还是更加花痴Mr. Darcy那种看着女主角略带羞涩的样子。
本片的画面刻意营造了两种风格——冷色调的北方是灰暗的厂房和泥泞的街道,阴冷沉郁;暖色调的南方则处处是郁郁葱葱的田园,一派闲适浪漫。若不是北方有个万人迷Mr. Thornton,我想大部分的南方姑娘都不会情愿离开她们美丽富饶的故乡。
还有《理智与情感》啊,觉得也不错,很喜欢新版的Emma,bbc也出过四集的fairy tales,灰常好看
这是豆瓣的一张清单,都是bbc出品的佳品,喜欢的可以去看看哈
11.《富贵浮云》(Aristocrats)
一改BBC惯常的中产阶级视角,本片的主人公是真正的伦敦上层贵族。于是不同于乡村田园慵懒闲适的情调,本片时间跨度大,情节紧凑,大起大落,张力十足,时代感强,后期因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背景更显波澜壮阔,大气恢弘。
公爵的四位千金有钱有势有美貌,更加有主见有想法。她们不是屈从父母或世俗压力的花瓶,而是勇敢地去争取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牢牢地掌握住自己的命运。姐妹之间曾经反目,但亲情和责任使她们在亲人面临危机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最终和解。在大时代的转折期,她们亦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跟上历史的步伐。时间的巨大跨度使得主要人物一一离世,而属于她们的贵族时代也已过去,富贵浮云随风而逝……
最喜欢二小姐Emily,聪慧、懂得享受、思想开明、最顾全大局但又能同时争取自己的利益,说话总是不紧不慢的带着慵懒娇贵。她与丈夫是一对模范夫妻,但后来她发现丈夫与女仆偷情。她的妹妹对她说出了担心,当时的Emily坐在花园里喝下午茶,她看着远处的大海,对此表现出了大度,并且微笑着、漫不经心地说:“谁知道呢,说不定哪一天我也会红杏出墙。”不是怨妇无关报复,而是云淡风轻,真正的贵族范儿。直至她丈夫病逝,他们依然是恩爱和睦的夫妻。
要说缺点,就是整部戏前后着力不均。一共六集的戏,前三集时间跨度巨大,从四千金的少女时代一直讲到了她们的暮年,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情节跌宕起伏,张力十足。后半部节奏明显放慢,让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观众有些难以适应。而故事也将重点放到了表现主人公们置身风起云涌的革命等时代大背景下何去何从(前三集里该嫁的嫁了,该死不该死的也都死了,误会、争吵亦已化解,的确没什么可说的了)。
12. 名利场 Vanity fair
还没看过这版的,只看过瑞西演的电影版
剧情简介 · · · · · ·
19世纪的英国,出身贫寒但野心勃勃的贝姬·夏普,从小就立志不惜用任何手段进入上流社会。
贝姬先生是在爵士彼特·考利家担任家庭教师,在那里,她不但获得了孩子们的喜欢,还得到了考利家的老处女姑妈玛蒂尔达的赞赏。但是,贝姬心里清楚,如果不离开乡村去到伦敦生活就不能真正地进入英国上流社会。所以当玛蒂尔达姑妈邀请贝姬去伦敦时,贝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在伦敦,贝姬再次遇到了她在平克敦学院时的好朋友、出身富裕的艾米利亚·塞德利。
艾米利亚爱上了迷人的军官乔治,并不顾家庭反对毅然嫁给了他,而贝姬也秘密地和罗顿·考利、考利家族最有可能的继承人结了婚,玛蒂尔达一气之下将新婚的小两口赶出了家门。这时,拿破仑再次发动了对欧洲各国的战争,乔治和罗顿都应召入伍,只剩两个好友相依为命…
13. 英宫艳史 The Private Life of Henry VIII
剧情简介 · · · · · ·
This movie tells the story of King Henry VIII and the last five of his six wives. Set almost entirely within the royal castle, it begins just before the death of his second wife (Anne Boleyn) and ends just after his sixth wedding (to Catherine or Katherine Parr).
想起了都铎王朝,喜欢安博林
14. 指匠情挑 Fingersmith
剧情简介 · · · · · ·
根据莎拉·沃特斯同名小说《Fingersmith》改编而成。
在伦敦郊区的一个大庄园内,居住着李先生和他的外甥女莫德(Elaine Cassidy饰),李先生性格乖戾,驱使莫德终日在图书室里整理和朗读藏书。可怜的姑娘从小到大都未踏出过庄园一步,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某日,一位陌生人的闯入给莫德干涸已久的心灵带来生机,他就是来教莫德画画的瑞弗士(Rupert Evans饰),可天知道,瑞弗士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个贼,他听说莫德有4万英镑的嫁奁,便想出骗婚这条生财之道。
为了确保成功,瑞弗士又找来盗窃团伙里的苏(Sally Hawkins饰)打下手,经过安排,苏成为莫德的贴身女仆。在一步步精心策划下,事情如瑞弗士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他不知道的是,莫德和苏之间竟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苏越来越内疚自责,看到莫德即将被送入疯人院,苏心碎欲绝。
15.德伯维尔家的苔丝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剧情简介 · · · · · ·
根据哈代同名小说《苔丝》改编而成。
贫苦的德比家某日发现他们是一个古老的贵族家族德比的后裔,夫妻俩决定让大女儿苔丝(Justine Waddell饰)去认亲戚,以期获得经济上的资助。
淳朴的苔丝奉命前往,可毫无社会经验的她却遭到了所谓的“堂哥”亚历克(Jason Flemyng饰)的诱奸,苔丝不顾亚历克的阻挠重返家中,还生下一个婴孩,可孩子很快夭折了。
苔丝来到另一个山谷的挤奶场,希望开始新的生活。她结识了彬彬有礼的安吉尔(Oliver Milburn饰),两人相爱了。可苔丝心上的大石却始终无法卸下,她在结婚当天向安吉尔倾吐了自己的过去,让苔丝没有想到的是,这成了她再次落入厄运深渊的开端……
16. 看过最新版的,全片充满悲剧气氛,看了压抑
理智与情感 Sense and Sensibility
剧情简介 · · · · · ·
Sense and Sensibility is a story of two young sisters on a voyage of burgeoning sexual and romantic discovery. Rational Elinor Dashwood and her romantic sister Marianne are played by sensational newcomers Hattie Morahan (Elinor) and Charity Wakefield (Marianne).
The death of Elinor and Marianne's father throws their privileged world into chaos. With no entitlement to his esta
新版的,好看
17. 诺桑觉寺 Northanger Abbey
剧情简介 · · · · · ·
根据奥斯丁同名小说《诺桑觉寺》改编而成。
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Felicity Jones饰)是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受闭塞的家庭环境所限,她终日在小说天地里徜徉探幽,以此为平淡生活增亮添彩。
在有钱朋友的引领下,凯瑟琳进入了上流社会的社交圈,她终于见识到现实中的花花世界,其中不乏虚伪狡猾者如索普兄妹和蒂尔尼将军,也有值得终身结交的挚友艾丽诺。凯瑟琳和艾丽诺的哥哥:温文尔雅、俊逸潇洒的亨利(JJ Feild饰)一见倾心,再见钟情,理所当然的,迎接他们的也将是奥斯丁的男女主人公势必经历的种种磨难和考验。
18. 劝导 Persuasion
剧情简介 · · · · · ·
根据简·奥斯丁同名小说《劝导》改编而成。
沃尔特家的二小姐安妮(Sally Hawkins饰)温柔娴静,知书达理,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姑娘,可年近28的她至今还待字闺中——8年前,安妮和情郎温特沃斯(Rupert Penry-Jones饰)订下婚约,却最终因长辈拉塞尔夫人(Alice Krige饰)的“劝导”而选择和对方分手。虽然安妮旋即萌生悔意,但受了伤的温特沃斯早已远走他乡,杳无音讯。这段往事给安妮心口划上一道永难愈合的口子,此后,她的心扉再未向他人打开。
8年后,温特沃斯衣锦还乡,一举一动都透出绅士魅力,完全不复昔日的穷酸样,已成为富家女竞相追逐的对象,他对安妮的态度冷淡无比;安妮表面虽然镇定自若,在点滴接触中却不自禁地加深了对温特沃斯的无限爱慕之情,深知昔情难追的她也因此在内心深处备受煎熬……
19. 《锦绣佳人》(Wives and Daughters)
这部戏的最大特点就是——精致。BBC简直把他家这种一向水准颇高的风格在此处发挥到了极致!服装、道具、每一处场景、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心雕琢,细致入微;人物的语言、表情、姿势细腻传神;而音乐随着情节、场景的变化精确地凑出了与之相符的曲调,或俏皮,或明媚,或忧伤,或沉郁。
中文片名翻译得很有水平,比单纯的直译成《妻子与女儿》要有意境的多,也与本剧主旨十分贴切。至于情节,依旧是中产阶级田园小品,平淡的故事,小小的感动。
本片演员的外表倒是不太符合BBC一贯的风格——茉莉不是那种缺少惊艳感的端庄型女主角,Justine Waddell五官秀美,气质清新,加上剧中人物的恬静性情,好一朵暗香盈动、清新淡雅的茉莉花。 罗杰算是个帅哥,但和Mr. Thornton甚至S&S中的Edward比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我觉得奥斯本要比他弟弟来得帅。
尽管这部戏处处散发着精致优雅的味道,但一大半时间其实是有点压抑的。从开头到继母出现的最开始二十几分钟是真正完全轻松的,乖巧可爱的女儿与成熟稳重的父亲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画面温暖明亮,还配着俏皮的小曲调,温馨动人。
等到继母出现,这种完完全全的轻松就再也没有了。这个女人简直是那种惯常被讽刺的中产阶级势力女人的典型,自私自利,爱慕虚荣,缺乏感情(爱心就更加不要指望了)。虽然不是大奸大恶,但茉莉的生活从此进入了压抑时代。这个继母还有个女儿,于是我理所当然的想,等到女儿与母亲凑到一处,必然要联合欺压我们可怜的女主角。
继母的女儿辛西娅很值得一说。她未出场前,大家都夸奖她是如何的标致,吊起了观众的胃口。等到第一集最后她千呼万唤始出来,那张脸着实让我失望。比起茉莉精致的五官,她有点扁平的脸和缺乏神采的眼睛实在让人无法与大美女画上等号。后来她在小镇上呼风唤雨,迷倒了所有见过她的男人,简直匪夷所思。而配合她的出场音乐严肃中包含不安,似乎预示着故事的发展要沿着我当初的猜想继续下去。
但辛西娅并不是个令人讨厌的姑娘。她也是典型的自私自利,爱慕虚荣(与她的娘一脉相承),但是她贵在坦率真诚(这一点她娘差远了,所以继母得到了我自始至终的厌恶)。其实她从小缺乏关爱,导致了她性格上的缺陷。做事情随心所欲,没有责任感,对别人的关心更是完全没有,但行事的出发点绝不会是恶意。她与茉莉的姐妹情没有虚伪,但是差点害了茉莉的名誉。对于这种人,虽然谈不上喜欢,但也讨厌不起来。
我喜欢性情坦诚,敢于说出自己想法的姑娘,比如Lizzy,比如Emma。一开始,茉莉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大胆坦率,为了维护邻居而敢于出言反驳地位比她高的Lady Harriet。但是她的这种坦率好像只限于对Lady Harriet和布朗宁小姐这些人。对于她那个在很多事情上都有欠考虑、与她心意相违的继母,她倒是一贯的沉默,而辛西娅的横刀夺爱(不是女方勾引的,主要是男方迷恋美色),也得到了她的祝福。但一味的忍让真的能够幸福吗?要不是辛西娅移情别恋,我们美好恬静的女主角不就要默默伤心一辈子了么。
男主角的形象有点单薄。一开始茉莉因为父亲要再婚而在小河边哭泣,一副昆虫学家打扮的罗杰体贴地安慰她,拉着她的手回去的场景颇为质朴动人。后来奥斯本出现,种种暧昧的暗示让我一度以为这是一部关于浪漫诗人和严谨科学家兄弟俩追求女主角的故事(窃以为这样故事会更好看)。哪里料到哥哥早就结了婚,弟弟则去迷恋辛西娅的美貌了。窃为茉莉感到不值,罗杰意志不够坚定,一直深受外界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辜负了茉莉的一片真心。不过,哪位姐妹要是在现实世界里遇到这样的男人,可要偷着乐了——人家可是受到国家器重的大好青年,而且还很有责任感。
Lady Harriet是此剧中大受欢迎的人物,惊鸿几瞥让人耳目一些。她洞察深刻,大胆率真,又细致体贴,古道热肠,几乎就是茉莉的贵人。那一头短发的干练模样真是英姿飒爽。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她的作风非常女强人。也许她的角色设定是为了维持一种平衡吧,总不能老让观众看着可怜的女主角去忍受继母的虚伪和辛西娅的嚣张。
据说结尾那个煽情的雨中告白是编剧加进来的。其实也没有特别的煽情,两个人隔了起码一米的距离,而女主角的台词也只有简单但坚定地几句“Yes”,非常符合本片含蓄的基调,也总算是抒发了内心郁积的委屈。
要说缺点嘛,最开始的半个小时赏心悦目,导致我期望过高。哪料到后来情势急转直下,进入了漫长的压抑阶段,差点我就要看不下去了。好在结尾总算是转回来了
日剧短小精致,通常具有励志元素,强调努力工作、热爱家庭和永不放弃,由于东亚相通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我们亦可以从中得到鼓励。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精品日剧急剧减少。美剧情节紧凑、精彩,大开大合,令人欲罢不能。但不免沾染了好莱坞那一套,且受制于播出形式,容易因取悦观众而一味追求紧张刺激、新颖意外,反而显得生硬,且open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等传统文化支持者颇有些消化不良。国产剧当然有精品,但出现概率之低令人叹为观止。
言归正传,来聊聊英剧。其实具体而言,我这里所指的,主要是BBC出品的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迷你剧集。名著改编,首先保证了作品深厚的文学底蕴及思想内涵。英国广播公司雄厚实力和严谨作风则保证了其上乘的质量,无论演员、配乐、摄影以至于服装道具,都精致且恰到好处。于是,一幅幅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式风情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那是一个优雅的年代,男人们永远彬彬有礼,一派绅士风范;女士们则长裙曳地,皆有淑女气质。没有sex,blood和violence,没有大起大落,紧张刺激的情节。故事总是平淡中带着一点点幽默,一点点俏皮,一点点忧伤;感情总是若即若离,点到即止,一个回眸,一个微笑抑或一个手势,都意味深长、令人回味,充满着英式的含蓄、隐忍和克制;而点缀其中的,是美丽的英格兰田园风光。
爱极了这种精致典雅的英伦剧集,爱到不吐不快,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想到哪写到哪。
1.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95版)
这是很多中国的BBC古典英剧迷的启蒙之作(including me),CCTV很早就将其引进(当年央视的“世界名著名篇欣赏”水准颇高,可惜后来就陷入了拖沓的韩剧和台湾乡土剧中无法自拔……)。记得当年看到那个由精美的刺绣和轻快跃动的钢琴曲组成的开头,我就断定这会是个很好看的电视剧。
这部剧不但是启蒙之作,亦是经典之作(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将其奉为英剧第一经典)。这之中有忠于原著的改编、一众演员丝丝入扣的表演、幽默的对白、严谨精良的布景和配乐,但首要原因,还是Colin Firth饰演的Mr Darcy实在太迷人了!Mr Darcy英俊多金,外冷内热,正直诚恳,有责任感,是一位真正的绅士。虽然他在大部分时间沉默寡言,严肃得有些刻板,但在他看着女主角的时候,那张不动声色的脸上也会显露出羞涩和深情。基本上,Mr Darcy= Mr Rright。《傲慢与偏见》播出后,Mr Darcy立刻成了千万少妇少女的第一花痴对象,很多人撰文表达花痴之情。
除了Colin Firth让Mr Darcy形神兼备,女主角也选得很妙。乍看之下,此女相貌普通,但一刻钟看下来,就会发现那张端庄的脸上确实有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透着狡黠和敏慧,与书中的Lizzy并无二致。我最喜欢女主角的父亲(英剧里的父亲大多非常可爱)。贝内特先生洞察深刻,敏锐犀利但心存温厚,喜欢调侃别人,也不放过自己。他问女儿:“什么是生活?”然后自问自答,“生活就是你任由你的邻居们谈论你的八卦,然后你再去谈论你的邻居们的八卦。”这句话实在太精妙了!简直说出了无聊的我们的生活实质。看来人性中的八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至于神经兮兮的贝内特太太、马屁精柯林斯先生(好歹他的奉承都是真心实意的)等等一众配角精彩纷呈的表演,更是锦上添花,使这部戏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2005年由凯拉奈特莉主演了一个电影版,MS也有很多人喜欢。由于很多英剧迷评论其缺乏英伦古典气质,所以至今我也没有看的兴趣。
2. 《艾玛》(Emma)
这大概是Austen笔下最轻松可爱的故事了,因为这里的女主角终于摆脱了缺少陪嫁的烦恼,变成了一位拥有几万英镑嫁妆的娇娇女,通篇的对白也适合改编为剧本。所以这个故事被频繁的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光我看过的版本就已经3个了。三版各有千秋,女主角都难得的美貌动人,处处是英国乡村的恬静景致,故事也都讲的明媚可爱。这种喜人的势头让我觉得,即使再拍出几个版本,我依然会看的津津有味。
最早看到的是Gwyneth Paltrow主演的电影。对这个女人无甚好感,认为她凭《Shakespeare in Love》获得的奥斯卡影后简直是史上最没说服力的影后。但年轻的Gwyneth发丝闪亮、神情俏皮,她的Emma倒真是个楚楚动人的娇娇女。看得太早,很多情节都记不清楚了,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英国还是美国出品的。但电影拍得明媚动人,很精致,从片头曲到布景、服饰和音乐,还有演员的英国腔,都很用心的去营造英式风情。
后来在电影频道看了Kate Beckinsale主演的版本。这一版是纯正的英国制造,BBC味道十足。画面没有Gwyneth版的鲜艳亮丽,而是有种朴实厚重的质感,倒是和古典英伦风格相得益彰。Kate Beckinsale皮肤白皙,娇小玲珑,比Gwyneth版多了份含蓄。Mr Knightley一看就是个稳重正直的绅士,气场尤其强大。Olivia Williams扮演的Jane娴静端庄,一派大家闺秀的风范。她要是不打扮的那么朴素,简直要把我们可爱的Emma给比下去了。我有点把Olivia Williams和《锦绣佳人》的女主角搞混,她们都长了一张极具古典美的脸,气质清新娴静,演了很多英国古典淑女。
2009版是BBC出品的迷你剧。4集的长度保证了故事的娓娓道来。Mr Woodhouse是个慈祥、神经脆弱的老父亲,与女主角的父女情着墨不多却恰到好处。演员很眼熟,好像出现在多部BBC剧集中,一查之下果然。到底是老戏骨,各种角色都游刃有余。突然想到了中国某演员,09年的《潜伏》和《人间正道是沧桑》我觉得是去年国产剧中难得一见的精品,但是通过横向比较,某主演的演技真的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当然,公平的讲,其人本身的气场太强,演什么都融入了自己的风格,这也是一种实力。
女主角Romola Garai还演过《丹尼尔的半生缘》,本身的容貌气质就很像活泼开朗的千金小姐。但是这一版实在过于活泼了,完全没有Austen笔下淑女应有的含蓄端庄。Mr Knightley的气场没那么足了,眼睛里不时含着笑,看着亲切了许多。总之,男女主人公的风格更适合现代爱情喜剧,而不是BBC的古典系列。不过除此以外,其他方面都是BBC风格十足。而且不那么古典的男女主人公,在第三集的那场舞会上舞姿优雅,眼波流转,chemical效应强烈,看得大家心满意足。
3. 《是,大臣》&《是,首相》(Yes, Minister)&(Yes, Prime Minister)
这不是BBC的古典英剧,而是拍摄于80年代的政治讽喻喜剧,经典得一塌糊涂,看得我瞠目结舌,佩服得五体投地,最大的遗憾是自己的英文水平有限、大脑反应速度也有限,无法逐一细细体味台词的精妙,以至于我有时要按暂停键,让大脑有时间回味个中奥妙。
三个男人一台戏——自以为是爱作秀的大臣Jim,老奸巨猾气场强大的常务秘书Sir Humphrey,以及夹在当中搞平衡的大臣秘书Bernard——三个一本正经的英国中老年男人用精湛的演技奉献了一出出精彩绝伦的好戏。
这部戏最牛叉的就是其中强大到无以伦比的对白,辛辣老到,针砭时弊,精妙,考究。尤其是Sir Humphrey的台词,词汇正式且官方,句式颠来倒去,复杂无比,简直是明褒暗贬、化腐朽为神奇的极致,伦敦政经毕业的Jim也常常被他绕得头昏脑。而大智若愚的Bernard会在两个人争论到高潮的时候突然冒出句咬文嚼字的冷幽默,搅得人稀里糊涂。
这部戏毫不留情的拿英国的政治体制开涮, 还顺带讽刺了英国的外交政策,处处抨击时弊(所谓的民主,也就是那么回事吧)。而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居然也很喜欢,还模仿其自编自演了一回。
因为这部戏,我知道了破烂熊字幕组。深深地佩服能够把Sir Humphrey的复杂台词翻译成一本正经的中国官方语言的translator。能够翻译如此拗口艰涩的英文,此人的英文水平应该达到英国大学的国文专业标准了。而此后我看的很多英剧,都来自PLX。觉得他家的选片眼光相当的有水准——不一定要做最popular的,但是要做好看的英剧。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底下的英文字幕不但小而且颜色模糊,想看清楚要费半天劲。唉,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伟大的字幕组才会回来呢?
三个男人惯常的位置,从左至右依次为Jim, Bernard and Sir Humphrey
4. 《克兰弗德》(Cranford)
这部温馨恬淡的乡村小品的综合水准是目前我看过的所有英伦古典剧中最高的。盖斯凯尔夫人的原作以前读过,平淡的细节中涌动着温情。文字可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如果要运用影像方式恰如其分的表现出平淡生活中的温馨和真情,而又不会让观众因情节寡淡而昏昏欲睡,那可是相当考验编剧的功力的。
但是这部戏的编剧做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小镇,生活着一群老小姐们,她们戴着蕾丝花边的帽子,严格遵守最刻板的礼节,阅读、拜访、聆听音乐和准备聚会构成了她们的日常生活,而她们平生第一大乐趣就是凑在一起聊八卦(我想起P&P里贝内特先生对于生活的评论了)。她们保守、啰嗦,但心地善良,感情纯粹,珍视友谊,有属于自己的喜悦和悲伤,小小的克兰弗德镇就是她们的整个世界。
为了充实剧情和拉低人物的平均年龄,编剧还将盖斯凯尔夫人其它作品中的情节改编了进来。于是我们看到了初来小镇的哈里森医生与牧师女儿索菲的爱情故事,简单却清新动人。而年轻医生的到来让一众老姑娘春心萌动的情节也颇有喜剧效果。虽然是从其它作品改编而来,却不留痕迹,浑然天成。
这部戏的水准高于P&P S&S W&D等若干名篇的一大原因是,它的立意比那些单纯描写中产阶级男婚女嫁的爱情小品要来得高,它关注了下层民众的疾苦,涉及了贫穷和教育问题,同时将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融入其中——铁路的修建终究会将这个与世隔绝的小镇彻底改变。
本片的卡司超级强大。编剧、导演固然实力不俗,演员更是资深实力派云集,很多面孔都似曾相识。但是这些人总会把自我隐身于角色中,用心塑造剧中人物的性情气质。这就是优秀演员的实力。
BBC的开头总是做得很精致,本片开头的钢笔淡彩画清新隽永。而剧中的画面用色雅致素净,配合温馨的剧情,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小小的童话世界。
然而童话世界亦有悲伤。剧中很多可爱可敬的人物相继过世,而铁路的修建则预示着不可阻挡的工业化大潮的到来。小小的克兰弗德镇终会改变,而可爱的老小姐们也会湮没于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优雅的年代终将逝去……
有人评论,如果硬要给这部戏挑错,那只能是——5集的长度实在太短了,看不过瘾。不过09年的圣诞节,BBC推出了<Cranford Christmas Special>,我们又可以看到那群可爱的小镇居民啦~
5. <米德镇的春天>,时间很久远了,非常好看的
6. 最爱的的是《克兰弗德》《雀起乡到烛镇》《锦秀佳人》。。
7.《傲慢与偏见》《南方与北方》
《小杜丽》《荒凉山庄》《女房客》
8. 当然,艾玛,苔丝也好看,只要古典剧,全都喜欢。。
9. 贾斯汀的苔丝,85年的简爱,95的傲慢与偏见,锦绣佳人,南方与北方,远大前程。。。
10.《南方与北方》(North & South)
这部上映于04年底的迷你剧大有后来居上,超越众多BBC古典迷心中的第一经典《傲慢与偏见》之势,而男主角Mr. Thornton则比肩Mr. Darcy,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已经超越了他。
仍然是盖斯凯尔夫人的作品,试图更深层次的探讨工业化时代的问题——以工业为主的北方与以农业为主的南方在意识形态上的矛盾,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没有看过原著,但是此剧在现实问题的情节设置上未免有虎头蛇尾之嫌。罢工一开始工人们义愤填膺,资本家严阵以待,整个米尔顿都笼罩在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里;罢工的过程悲壮、沉郁,后来又转为骚乱;及及后来工人被逼无奈而妥协。还有纺织厂的棉絮给工人的死亡阴影等等。但这些尖锐的社会矛盾似乎就无疾而终了。不过瑕不掩瑜,这仍然是一部经典之作。
Mr. Thornton高大英俊,款款深情,也是一位Mr. right。第一集里,Mr. Thornton带着坚毅的神情在漫天飞舞着白色棉絮的工厂中巡视,一派君临天下的强大气场,很有线条的侧面在光影中极具雕塑感,配合优美的由提琴演奏的主题曲,此情此景甚为惊艳。Mr. Thornton并非含着金钥匙出生,他的成就是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努力拼搏而来的。现时的地位也并非安枕无忧,他有太多的责任要承担,太多的压力要面对(也许这是他能够超越Mr. Darcy的主要原因,因为此种情况大大激发了女性观众的同情心)。而最后一集当Margaret离去,漫天飞雪中他凝望着渐行渐远的马车,万般深情的默默呼唤“look back,look at me back”的心碎模样,看得我都跟着伤感了。
Mr. Thornton哪里都好,但是千年不变的坚毅表情让我有点视觉疲劳,在很多场景中他是应该有更加丰富的表现的。不过这样比较酷,大概导演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刻意地让演员保持这种风格。最后,当他在车站与Margaret重逢,终于露出了轻松愉悦的笑意。Anyway,我还是更加花痴Mr. Darcy那种看着女主角略带羞涩的样子。
本片的画面刻意营造了两种风格——冷色调的北方是灰暗的厂房和泥泞的街道,阴冷沉郁;暖色调的南方则处处是郁郁葱葱的田园,一派闲适浪漫。若不是北方有个万人迷Mr. Thornton,我想大部分的南方姑娘都不会情愿离开她们美丽富饶的故乡。
还有《理智与情感》啊,觉得也不错,很喜欢新版的Emma,bbc也出过四集的fairy tales,灰常好看
这是豆瓣的一张清单,都是bbc出品的佳品,喜欢的可以去看看哈
11.《富贵浮云》(Aristocrats)
一改BBC惯常的中产阶级视角,本片的主人公是真正的伦敦上层贵族。于是不同于乡村田园慵懒闲适的情调,本片时间跨度大,情节紧凑,大起大落,张力十足,时代感强,后期因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背景更显波澜壮阔,大气恢弘。
公爵的四位千金有钱有势有美貌,更加有主见有想法。她们不是屈从父母或世俗压力的花瓶,而是勇敢地去争取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牢牢地掌握住自己的命运。姐妹之间曾经反目,但亲情和责任使她们在亲人面临危机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最终和解。在大时代的转折期,她们亦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跟上历史的步伐。时间的巨大跨度使得主要人物一一离世,而属于她们的贵族时代也已过去,富贵浮云随风而逝……
最喜欢二小姐Emily,聪慧、懂得享受、思想开明、最顾全大局但又能同时争取自己的利益,说话总是不紧不慢的带着慵懒娇贵。她与丈夫是一对模范夫妻,但后来她发现丈夫与女仆偷情。她的妹妹对她说出了担心,当时的Emily坐在花园里喝下午茶,她看着远处的大海,对此表现出了大度,并且微笑着、漫不经心地说:“谁知道呢,说不定哪一天我也会红杏出墙。”不是怨妇无关报复,而是云淡风轻,真正的贵族范儿。直至她丈夫病逝,他们依然是恩爱和睦的夫妻。
要说缺点,就是整部戏前后着力不均。一共六集的戏,前三集时间跨度巨大,从四千金的少女时代一直讲到了她们的暮年,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情节跌宕起伏,张力十足。后半部节奏明显放慢,让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观众有些难以适应。而故事也将重点放到了表现主人公们置身风起云涌的革命等时代大背景下何去何从(前三集里该嫁的嫁了,该死不该死的也都死了,误会、争吵亦已化解,的确没什么可说的了)。
12. 名利场 Vanity fair
还没看过这版的,只看过瑞西演的电影版
剧情简介 · · · · · ·
19世纪的英国,出身贫寒但野心勃勃的贝姬·夏普,从小就立志不惜用任何手段进入上流社会。
贝姬先生是在爵士彼特·考利家担任家庭教师,在那里,她不但获得了孩子们的喜欢,还得到了考利家的老处女姑妈玛蒂尔达的赞赏。但是,贝姬心里清楚,如果不离开乡村去到伦敦生活就不能真正地进入英国上流社会。所以当玛蒂尔达姑妈邀请贝姬去伦敦时,贝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在伦敦,贝姬再次遇到了她在平克敦学院时的好朋友、出身富裕的艾米利亚·塞德利。
艾米利亚爱上了迷人的军官乔治,并不顾家庭反对毅然嫁给了他,而贝姬也秘密地和罗顿·考利、考利家族最有可能的继承人结了婚,玛蒂尔达一气之下将新婚的小两口赶出了家门。这时,拿破仑再次发动了对欧洲各国的战争,乔治和罗顿都应召入伍,只剩两个好友相依为命…
13. 英宫艳史 The Private Life of Henry VIII
剧情简介 · · · · · ·
This movie tells the story of King Henry VIII and the last five of his six wives. Set almost entirely within the royal castle, it begins just before the death of his second wife (Anne Boleyn) and ends just after his sixth wedding (to Catherine or Katherine Parr).
想起了都铎王朝,喜欢安博林
14. 指匠情挑 Fingersmith
剧情简介 · · · · · ·
根据莎拉·沃特斯同名小说《Fingersmith》改编而成。
在伦敦郊区的一个大庄园内,居住着李先生和他的外甥女莫德(Elaine Cassidy饰),李先生性格乖戾,驱使莫德终日在图书室里整理和朗读藏书。可怜的姑娘从小到大都未踏出过庄园一步,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某日,一位陌生人的闯入给莫德干涸已久的心灵带来生机,他就是来教莫德画画的瑞弗士(Rupert Evans饰),可天知道,瑞弗士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个贼,他听说莫德有4万英镑的嫁奁,便想出骗婚这条生财之道。
为了确保成功,瑞弗士又找来盗窃团伙里的苏(Sally Hawkins饰)打下手,经过安排,苏成为莫德的贴身女仆。在一步步精心策划下,事情如瑞弗士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他不知道的是,莫德和苏之间竟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苏越来越内疚自责,看到莫德即将被送入疯人院,苏心碎欲绝。
15.德伯维尔家的苔丝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剧情简介 · · · · · ·
根据哈代同名小说《苔丝》改编而成。
贫苦的德比家某日发现他们是一个古老的贵族家族德比的后裔,夫妻俩决定让大女儿苔丝(Justine Waddell饰)去认亲戚,以期获得经济上的资助。
淳朴的苔丝奉命前往,可毫无社会经验的她却遭到了所谓的“堂哥”亚历克(Jason Flemyng饰)的诱奸,苔丝不顾亚历克的阻挠重返家中,还生下一个婴孩,可孩子很快夭折了。
苔丝来到另一个山谷的挤奶场,希望开始新的生活。她结识了彬彬有礼的安吉尔(Oliver Milburn饰),两人相爱了。可苔丝心上的大石却始终无法卸下,她在结婚当天向安吉尔倾吐了自己的过去,让苔丝没有想到的是,这成了她再次落入厄运深渊的开端……
16. 看过最新版的,全片充满悲剧气氛,看了压抑
理智与情感 Sense and Sensibility
剧情简介 · · · · · ·
Sense and Sensibility is a story of two young sisters on a voyage of burgeoning sexual and romantic discovery. Rational Elinor Dashwood and her romantic sister Marianne are played by sensational newcomers Hattie Morahan (Elinor) and Charity Wakefield (Marianne).
The death of Elinor and Marianne's father throws their privileged world into chaos. With no entitlement to his esta
新版的,好看
17. 诺桑觉寺 Northanger Abbey
剧情简介 · · · · · ·
根据奥斯丁同名小说《诺桑觉寺》改编而成。
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Felicity Jones饰)是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受闭塞的家庭环境所限,她终日在小说天地里徜徉探幽,以此为平淡生活增亮添彩。
在有钱朋友的引领下,凯瑟琳进入了上流社会的社交圈,她终于见识到现实中的花花世界,其中不乏虚伪狡猾者如索普兄妹和蒂尔尼将军,也有值得终身结交的挚友艾丽诺。凯瑟琳和艾丽诺的哥哥:温文尔雅、俊逸潇洒的亨利(JJ Feild饰)一见倾心,再见钟情,理所当然的,迎接他们的也将是奥斯丁的男女主人公势必经历的种种磨难和考验。
18. 劝导 Persuasion
剧情简介 · · · · · ·
根据简·奥斯丁同名小说《劝导》改编而成。
沃尔特家的二小姐安妮(Sally Hawkins饰)温柔娴静,知书达理,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姑娘,可年近28的她至今还待字闺中——8年前,安妮和情郎温特沃斯(Rupert Penry-Jones饰)订下婚约,却最终因长辈拉塞尔夫人(Alice Krige饰)的“劝导”而选择和对方分手。虽然安妮旋即萌生悔意,但受了伤的温特沃斯早已远走他乡,杳无音讯。这段往事给安妮心口划上一道永难愈合的口子,此后,她的心扉再未向他人打开。
8年后,温特沃斯衣锦还乡,一举一动都透出绅士魅力,完全不复昔日的穷酸样,已成为富家女竞相追逐的对象,他对安妮的态度冷淡无比;安妮表面虽然镇定自若,在点滴接触中却不自禁地加深了对温特沃斯的无限爱慕之情,深知昔情难追的她也因此在内心深处备受煎熬……
19. 《锦绣佳人》(Wives and Daughters)
这部戏的最大特点就是——精致。BBC简直把他家这种一向水准颇高的风格在此处发挥到了极致!服装、道具、每一处场景、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心雕琢,细致入微;人物的语言、表情、姿势细腻传神;而音乐随着情节、场景的变化精确地凑出了与之相符的曲调,或俏皮,或明媚,或忧伤,或沉郁。
中文片名翻译得很有水平,比单纯的直译成《妻子与女儿》要有意境的多,也与本剧主旨十分贴切。至于情节,依旧是中产阶级田园小品,平淡的故事,小小的感动。
本片演员的外表倒是不太符合BBC一贯的风格——茉莉不是那种缺少惊艳感的端庄型女主角,Justine Waddell五官秀美,气质清新,加上剧中人物的恬静性情,好一朵暗香盈动、清新淡雅的茉莉花。 罗杰算是个帅哥,但和Mr. Thornton甚至S&S中的Edward比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我觉得奥斯本要比他弟弟来得帅。
尽管这部戏处处散发着精致优雅的味道,但一大半时间其实是有点压抑的。从开头到继母出现的最开始二十几分钟是真正完全轻松的,乖巧可爱的女儿与成熟稳重的父亲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画面温暖明亮,还配着俏皮的小曲调,温馨动人。
等到继母出现,这种完完全全的轻松就再也没有了。这个女人简直是那种惯常被讽刺的中产阶级势力女人的典型,自私自利,爱慕虚荣,缺乏感情(爱心就更加不要指望了)。虽然不是大奸大恶,但茉莉的生活从此进入了压抑时代。这个继母还有个女儿,于是我理所当然的想,等到女儿与母亲凑到一处,必然要联合欺压我们可怜的女主角。
继母的女儿辛西娅很值得一说。她未出场前,大家都夸奖她是如何的标致,吊起了观众的胃口。等到第一集最后她千呼万唤始出来,那张脸着实让我失望。比起茉莉精致的五官,她有点扁平的脸和缺乏神采的眼睛实在让人无法与大美女画上等号。后来她在小镇上呼风唤雨,迷倒了所有见过她的男人,简直匪夷所思。而配合她的出场音乐严肃中包含不安,似乎预示着故事的发展要沿着我当初的猜想继续下去。
但辛西娅并不是个令人讨厌的姑娘。她也是典型的自私自利,爱慕虚荣(与她的娘一脉相承),但是她贵在坦率真诚(这一点她娘差远了,所以继母得到了我自始至终的厌恶)。其实她从小缺乏关爱,导致了她性格上的缺陷。做事情随心所欲,没有责任感,对别人的关心更是完全没有,但行事的出发点绝不会是恶意。她与茉莉的姐妹情没有虚伪,但是差点害了茉莉的名誉。对于这种人,虽然谈不上喜欢,但也讨厌不起来。
我喜欢性情坦诚,敢于说出自己想法的姑娘,比如Lizzy,比如Emma。一开始,茉莉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大胆坦率,为了维护邻居而敢于出言反驳地位比她高的Lady Harriet。但是她的这种坦率好像只限于对Lady Harriet和布朗宁小姐这些人。对于她那个在很多事情上都有欠考虑、与她心意相违的继母,她倒是一贯的沉默,而辛西娅的横刀夺爱(不是女方勾引的,主要是男方迷恋美色),也得到了她的祝福。但一味的忍让真的能够幸福吗?要不是辛西娅移情别恋,我们美好恬静的女主角不就要默默伤心一辈子了么。
男主角的形象有点单薄。一开始茉莉因为父亲要再婚而在小河边哭泣,一副昆虫学家打扮的罗杰体贴地安慰她,拉着她的手回去的场景颇为质朴动人。后来奥斯本出现,种种暧昧的暗示让我一度以为这是一部关于浪漫诗人和严谨科学家兄弟俩追求女主角的故事(窃以为这样故事会更好看)。哪里料到哥哥早就结了婚,弟弟则去迷恋辛西娅的美貌了。窃为茉莉感到不值,罗杰意志不够坚定,一直深受外界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辜负了茉莉的一片真心。不过,哪位姐妹要是在现实世界里遇到这样的男人,可要偷着乐了——人家可是受到国家器重的大好青年,而且还很有责任感。
Lady Harriet是此剧中大受欢迎的人物,惊鸿几瞥让人耳目一些。她洞察深刻,大胆率真,又细致体贴,古道热肠,几乎就是茉莉的贵人。那一头短发的干练模样真是英姿飒爽。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她的作风非常女强人。也许她的角色设定是为了维持一种平衡吧,总不能老让观众看着可怜的女主角去忍受继母的虚伪和辛西娅的嚣张。
据说结尾那个煽情的雨中告白是编剧加进来的。其实也没有特别的煽情,两个人隔了起码一米的距离,而女主角的台词也只有简单但坚定地几句“Yes”,非常符合本片含蓄的基调,也总算是抒发了内心郁积的委屈。
要说缺点嘛,最开始的半个小时赏心悦目,导致我期望过高。哪料到后来情势急转直下,进入了漫长的压抑阶段,差点我就要看不下去了。好在结尾总算是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