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北京的两个周末
是周四(11.18)到的北京。这阵子的天气还好。
手边有2011和2012的北京交通图(2013的其实已经出来了),2005版的北京地图册,1936年洋人画的北京风俗地图(很粗略),1950年的北京市街道详图(胡同标得详细,适合逛),用了四五年已经停产的三星C158。
可以出发了。下面是记流水账,慎入。
周六晚上从平安里地铁站出来,阴差阳错地走入附近的护国寺路。现在主要是小吃街,有些老四合院。马上联想到以前看的《四世同堂》,“祁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丁聪配的插图更添风致。
走地安门西大街,过北海北,进什刹海酒吧街。有些旅游团在此夜游。入口有观复博物馆的商店,有个铁皮小茶筒子很喜欢,黑底,金色的清末人物家居图案。但不卖。后来在南锣鼓巷买到了,这是后话。
洋人不少,中西人士交流自如。酒吧没有想象得人气旺,路上拉客的不少。见有卖绸布的小灯笼。还有粗糙的油画,画的夏天穿短衫的民国时期的北京妞。
走后海、西海,经过宋庆龄故居等处。初能见石凳上的情侣和湖边的钓叟,越走人越少。终于到了积水潭地铁站。回去。
周日上午从西直门天主堂去来,去人大。在食堂吃了香锅,没有长沙的辣,这是自然。然而油也较多。在图书馆大厅与一位中学同学聊近况,外面细雨阴沉。在校门口办了人大的证,伪火车票优惠卡也贴上了。去教学楼借管笔填好。在超市买把黑伞,后来晚上回来一根骨子就脱线了。
下午坐车去清华西门,雨又大了,不太识路。又从北大东门进去。绕过图书馆,向着湖边的博雅塔走,路上人不多。塔下有人拍照,路上有些游客向我问路,I am new here,too。在校史馆下的纪念品店买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书插,北大地图,北大笔记本。一排排的老燕京的男生和女生宿舍,风格对比明显。来到百年纪念讲堂外,很多演出的宣传板,本校学生购票优惠。已经傍晚,有些学生在售票窗前排队。仍从东门出,下地铁站。
上周六(11.27)上午去天坛。在等朋友的时候,逛到了附近人民体育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买了三本分别关于营养、围棋和篮球的九十年代的旧书。天坛公园的主要景点是三个: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其它地方有很多老人休憩。祈年殿比想象得要低。公园内的商店外座椅上不少人在吃泡方便面。
从天坛西门出来,到了天桥南大街。经过自然博物馆,一些孩子在外面打闹。凑热闹预约了门票,然而次日不一定能来。
看到了路边德云社的招牌。在小巷内,似一个老仓库。外面小黑板上写着下午书场的节目,有“聊斋之云萝公主”和“三打祝家庄”。旁边是天桥杂技剧场,门楣上是老舍先生1965年题写的“万胜剧场”。附近还有天桥剧场。广场是“天桥八大怪”的雕塑,一一细看。那“赛活驴”很有意思,女子的身段轻盈。
向着远处的前门箭楼走。路口有个略显突兀的小教堂。前门大街已改造成步行街,灰色调。在中国书店楼上待了蛮久,有些旧书,有些文人藏书家的文章里常念叨书店的古旧书了且奇货可居。买了本Thackeray的《Henry Esmond》,是免费供应美国军方的普及本,原主人题的是购于1954年。15块,应该不贵。还买了清华外文系编的《科技英语常用词组》以及几套中国书店重印的民国时期的烟画,有套“老鼠生活”很有意思,联想到以前电影频道播过的《三个火枪手》动画片,把人物都换成了狗。
有条所谓台湾街未成气候。全聚德外卖的鸭子一百多一份,有些人排队。垃圾桶是汉白玉石鼓状。路上的仿古电车没有开。还有些老字号,内联升、红螺食品、月盛斋、稻香村、吴裕泰等。前门东侧是原来的京奉火车站。大栅栏里的瑞蚨祥大门引入注目。
继续往西走,问得琉璃厂的路。琉璃厂东街在挖路,荣宝斋在琉璃厂西街。晚上店铺多已关门。在小巷路口的小店点了份鱼香肉丝。几位河南口音的农民工在聊天,细品酒菜。
走宣武门外大街,往北经过宣武门和西单。误入横二条,很多小吃。最终走到西四入地铁站回去。早已是强弩之末。
周日上午又去西四,走去西什库天主堂。中午走文津街,经过了老北京图书馆,现在是国图方志馆,以前听父亲说祖父编县志的时候来北京查过地方志,疑心就是在这。过北海团城,远处白塔、湖水、小舟,风和日丽。在故宫西北角楼前伫立,杨柳拂人。神武门外游客众多,走景山东街。往京师大学堂旧址走,看到了北大理学系的老楼和公主府,以前有人写过北大图书馆在这。
走地安门内大街和东大街,进南锣鼓巷。胡同风貌。但店铺不及想象得好,纸品、文艺青年用品和怀旧商品很多,但多有雷同。在中戏实验剧场外的小店吃刀削面。走鼓楼东街往西,经过鼓楼,建筑风格比钟楼新。经旧鼓楼大街,在鼓楼桥入地铁,去和平门站。
在南新华街上看到老北师大。进琉璃厂西街,在两家中国书店门市部逛。店员中青年都有,统一制服,有过去新华书店和百货大楼的风格,但服务态度更好。有些两块和五块的处理旧书。清末和民国的古旧书放在玻璃柜台里。这阵子,新书和工艺品分别打八折和九折,因为店庆六十周年。值得一提的是买了十个老信封,可装纸片。仍从和平门坐地铁回。
手边有2011和2012的北京交通图(2013的其实已经出来了),2005版的北京地图册,1936年洋人画的北京风俗地图(很粗略),1950年的北京市街道详图(胡同标得详细,适合逛),用了四五年已经停产的三星C158。
可以出发了。下面是记流水账,慎入。
周六晚上从平安里地铁站出来,阴差阳错地走入附近的护国寺路。现在主要是小吃街,有些老四合院。马上联想到以前看的《四世同堂》,“祁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丁聪配的插图更添风致。
走地安门西大街,过北海北,进什刹海酒吧街。有些旅游团在此夜游。入口有观复博物馆的商店,有个铁皮小茶筒子很喜欢,黑底,金色的清末人物家居图案。但不卖。后来在南锣鼓巷买到了,这是后话。
洋人不少,中西人士交流自如。酒吧没有想象得人气旺,路上拉客的不少。见有卖绸布的小灯笼。还有粗糙的油画,画的夏天穿短衫的民国时期的北京妞。
走后海、西海,经过宋庆龄故居等处。初能见石凳上的情侣和湖边的钓叟,越走人越少。终于到了积水潭地铁站。回去。
周日上午从西直门天主堂去来,去人大。在食堂吃了香锅,没有长沙的辣,这是自然。然而油也较多。在图书馆大厅与一位中学同学聊近况,外面细雨阴沉。在校门口办了人大的证,伪火车票优惠卡也贴上了。去教学楼借管笔填好。在超市买把黑伞,后来晚上回来一根骨子就脱线了。
下午坐车去清华西门,雨又大了,不太识路。又从北大东门进去。绕过图书馆,向着湖边的博雅塔走,路上人不多。塔下有人拍照,路上有些游客向我问路,I am new here,too。在校史馆下的纪念品店买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书插,北大地图,北大笔记本。一排排的老燕京的男生和女生宿舍,风格对比明显。来到百年纪念讲堂外,很多演出的宣传板,本校学生购票优惠。已经傍晚,有些学生在售票窗前排队。仍从东门出,下地铁站。
上周六(11.27)上午去天坛。在等朋友的时候,逛到了附近人民体育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买了三本分别关于营养、围棋和篮球的九十年代的旧书。天坛公园的主要景点是三个: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其它地方有很多老人休憩。祈年殿比想象得要低。公园内的商店外座椅上不少人在吃泡方便面。
从天坛西门出来,到了天桥南大街。经过自然博物馆,一些孩子在外面打闹。凑热闹预约了门票,然而次日不一定能来。
看到了路边德云社的招牌。在小巷内,似一个老仓库。外面小黑板上写着下午书场的节目,有“聊斋之云萝公主”和“三打祝家庄”。旁边是天桥杂技剧场,门楣上是老舍先生1965年题写的“万胜剧场”。附近还有天桥剧场。广场是“天桥八大怪”的雕塑,一一细看。那“赛活驴”很有意思,女子的身段轻盈。
向着远处的前门箭楼走。路口有个略显突兀的小教堂。前门大街已改造成步行街,灰色调。在中国书店楼上待了蛮久,有些旧书,有些文人藏书家的文章里常念叨书店的古旧书了且奇货可居。买了本Thackeray的《Henry Esmond》,是免费供应美国军方的普及本,原主人题的是购于1954年。15块,应该不贵。还买了清华外文系编的《科技英语常用词组》以及几套中国书店重印的民国时期的烟画,有套“老鼠生活”很有意思,联想到以前电影频道播过的《三个火枪手》动画片,把人物都换成了狗。
有条所谓台湾街未成气候。全聚德外卖的鸭子一百多一份,有些人排队。垃圾桶是汉白玉石鼓状。路上的仿古电车没有开。还有些老字号,内联升、红螺食品、月盛斋、稻香村、吴裕泰等。前门东侧是原来的京奉火车站。大栅栏里的瑞蚨祥大门引入注目。
继续往西走,问得琉璃厂的路。琉璃厂东街在挖路,荣宝斋在琉璃厂西街。晚上店铺多已关门。在小巷路口的小店点了份鱼香肉丝。几位河南口音的农民工在聊天,细品酒菜。
走宣武门外大街,往北经过宣武门和西单。误入横二条,很多小吃。最终走到西四入地铁站回去。早已是强弩之末。
周日上午又去西四,走去西什库天主堂。中午走文津街,经过了老北京图书馆,现在是国图方志馆,以前听父亲说祖父编县志的时候来北京查过地方志,疑心就是在这。过北海团城,远处白塔、湖水、小舟,风和日丽。在故宫西北角楼前伫立,杨柳拂人。神武门外游客众多,走景山东街。往京师大学堂旧址走,看到了北大理学系的老楼和公主府,以前有人写过北大图书馆在这。
走地安门内大街和东大街,进南锣鼓巷。胡同风貌。但店铺不及想象得好,纸品、文艺青年用品和怀旧商品很多,但多有雷同。在中戏实验剧场外的小店吃刀削面。走鼓楼东街往西,经过鼓楼,建筑风格比钟楼新。经旧鼓楼大街,在鼓楼桥入地铁,去和平门站。
在南新华街上看到老北师大。进琉璃厂西街,在两家中国书店门市部逛。店员中青年都有,统一制服,有过去新华书店和百货大楼的风格,但服务态度更好。有些两块和五块的处理旧书。清末和民国的古旧书放在玻璃柜台里。这阵子,新书和工艺品分别打八折和九折,因为店庆六十周年。值得一提的是买了十个老信封,可装纸片。仍从和平门坐地铁回。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