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人类手册》1-2
<a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18ec3101012tln.html">
上古时代,人们对种种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产生本能的恐惧感,于是神话、祭拜仪式应运而生。在解决生理,身体的恐惧之后,文明社会的开始又促使人们急需解决更为重要的心理恐惧,从而神话、祭拜、迷信、几辈族人总结的道理交融形成宗教。宗教它除去迷信之外,其本质是智慧的集合。
这本书第一章至第二章的导言中肯的介绍了佛教,并拒绝迷信和形式,挺让人接受。不过有几点疑惑:1、佛眼中的世界根源是“苦”----这会不会有点消极?至少我认为世界根源是美;2、佛的精神是“什么是什么”,这个“什么是什么”看的一头雾水。个人理解修佛讲的是“空”,不要执着于自我,更不要执着于喜怒哀乐的情绪,可是,人如果没有了喜怒哀乐,连喜欢和不喜欢都不去分辨,怎么称得上完整的人呢?-----看来有些认识不一致,还是不适合皈依啊,学点对自己有帮助的就行了。</a>
上古时代,人们对种种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产生本能的恐惧感,于是神话、祭拜仪式应运而生。在解决生理,身体的恐惧之后,文明社会的开始又促使人们急需解决更为重要的心理恐惧,从而神话、祭拜、迷信、几辈族人总结的道理交融形成宗教。宗教它除去迷信之外,其本质是智慧的集合。
这本书第一章至第二章的导言中肯的介绍了佛教,并拒绝迷信和形式,挺让人接受。不过有几点疑惑:1、佛眼中的世界根源是“苦”----这会不会有点消极?至少我认为世界根源是美;2、佛的精神是“什么是什么”,这个“什么是什么”看的一头雾水。个人理解修佛讲的是“空”,不要执着于自我,更不要执着于喜怒哀乐的情绪,可是,人如果没有了喜怒哀乐,连喜欢和不喜欢都不去分辨,怎么称得上完整的人呢?-----看来有些认识不一致,还是不适合皈依啊,学点对自己有帮助的就行了。</a>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