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针
一到换季就要忙碌。收拾衣柜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今年秋天太短暂,衣柜刚刚收拾好,没过多久就下了雪,一下子冬衣又都翻了出来,堆了一床。我慢慢地叠,细细地分类,各种颜色各种质地,要洗的要晒的,分门别类地摆好,收衣柜,扔洗衣机,放袋子准备送干洗店,或者搬到阳台高挂。这么忙着一下子就到了中午。
心痛地发现,有两件毛衣上竟然有虫蛀。真是可恨,明明放了樟脑球,还放了香皂包装盒(这是和生活小点滴学的),怎么还会有虫蛀呢?最后这两件毛衣我留在了外面,从储物柜拿出针线盒,把颜色相近的线轴一个个放上去比对,选出了两个与毛衣颜色最相近的,准备缝补。
仔细察看,准备下针。恩,还好还好,虫蛀的地方是高龄毛衣的翻领底下,领子一翻下来根本看不到。不过即便如此也必须要补,因为虫蛀不补,洞会越来越大,这是小时候妈妈告诉我的。
穿针引线打结上针。米色的线在米色的虫蛀洞间慢慢地穿来穿去,这活儿不同缝扣子,不能粗手粗脚。这是个精细的功夫,要做到看不出针脚,要细细密密地缝,可不能有缝补过的痕迹,还不能漏洞。我左手垫着虫蛀的洞,右手下针。这么慢慢缝着,然后就那么不经意地意识到,我少了一样很要紧的东西——顶针。那个金色或银色,貌似戒指,身体上大大小小凹痕的顶针。
小时候外婆或者妈妈缝补衣服的时候,经常手上戴着顶针,那时候我不懂,以为她们突然拿出珍藏的金戒指或者银戒指,那么大,灯下闪着光,就嚷嚷着抢着要带。妈妈和外婆告诉我那不是戒指,可我偏不信,她们实在熬不住我,只好摘下来放在我的手心,让我拿着玩,戴着看。
后来到了中学,那大概是90年代。妈妈外婆缝补衣服的时候仍然带着顶针,可我却觉得那玩意儿真是土,散发着一种铜气,有的凹痕已经开始发黑,更难看。我不喜欢,格外嫌弃。妈妈笑话我说:“小时候你还以为这是金戒指,抢着要戴,现在精明了,嫌土了。” 我听着十分不以为然,不肯承认曾把顶针当作宝贝的事实。
那。。。。。顶针现在还有人用吗?我自问。偶尔去裁缝铺迁裤边的时候,会留意着寻找一下,也都看不到那东西。裁缝铺是不用顶针的吧。。这么想着,竟然莫名地觉得有点失落。后来有一次和闺蜜打电话,聊着聊着我突然问她:你缝衣服用不用顶针。 她听我这么一说愣了一下,然后回答:缝衣服?我从不缝衣服啊。听她这么一说我倒是愣住了,反问:“难道你不用针线?比如袜子破了洞啊,扣子掉了啊,或者毛衣有了蛀虫。。。
还没等我说完,她就乐了:姐啊,袜子有了洞我一般就不穿了,即便缝上了,缝补的地方也觉得不舒服啊,凹凹凸凸的。扣子我妈给缝,不知道她用不用。还有啊,毛衣有了虫蛀谁还穿啊,再买一件不行了。 闻此言,我倍感汗颜。突然觉得自己还活在上个世纪,是啊,总是自己缝缝补补,还纠结着顶针是否还存在这种问题。唉,是不是我真的与时代相隔太远了,这种问题在年轻人到中应该已经绝迹了吧。于是,我以后再也没有问过类似的问题。
今天,在缝补虫蛀的毛衣领口时,我又想起了顶针。因为真的感觉到它的实用。从顶针,我又想起去年冬天我给老爸缝补呢子大衣的里衬,给老公缝补袜子的破口,于是我意识到,我也许永远不可能像闺蜜那样活着。我也许真的属于20世纪。也许是80年代的人也许是90年代的人,我被定格在那个岁月了。然而今天想到这一切,我却不那么汗颜,因为更多的,我想到的都是顶针。那个我曾如获至宝又格外嫌弃的小东西,承载了很多回忆和情感的媒介物。如今,当我自己开始生活,作为一个成年人,当我自己开始缝补,我才真的明白它的意义和用处。
顶针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也许已经被很多人遗忘,它即便存在也没多少钱,不具备什么太大的价值。但它,却让我觉得踏实,让我觉得双脚踩在地上,让我觉得一天天过的实在。秋去冬来,天气愈发冷的日子,内心就更需要一种暖。今天,我想起的顶针,就像一个老式的小暖炉,在我心里燃起了火苗,让我想到了从前简单质朴却温馨的旧日子。想到了那日子里的我,家人,和生活。这么想着,毛衣已经缝好,我把衣服收进了衣柜,舒展了一下腰身,然后想:过几天,我去买个顶针来用吧。
心痛地发现,有两件毛衣上竟然有虫蛀。真是可恨,明明放了樟脑球,还放了香皂包装盒(这是和生活小点滴学的),怎么还会有虫蛀呢?最后这两件毛衣我留在了外面,从储物柜拿出针线盒,把颜色相近的线轴一个个放上去比对,选出了两个与毛衣颜色最相近的,准备缝补。
仔细察看,准备下针。恩,还好还好,虫蛀的地方是高龄毛衣的翻领底下,领子一翻下来根本看不到。不过即便如此也必须要补,因为虫蛀不补,洞会越来越大,这是小时候妈妈告诉我的。
穿针引线打结上针。米色的线在米色的虫蛀洞间慢慢地穿来穿去,这活儿不同缝扣子,不能粗手粗脚。这是个精细的功夫,要做到看不出针脚,要细细密密地缝,可不能有缝补过的痕迹,还不能漏洞。我左手垫着虫蛀的洞,右手下针。这么慢慢缝着,然后就那么不经意地意识到,我少了一样很要紧的东西——顶针。那个金色或银色,貌似戒指,身体上大大小小凹痕的顶针。
小时候外婆或者妈妈缝补衣服的时候,经常手上戴着顶针,那时候我不懂,以为她们突然拿出珍藏的金戒指或者银戒指,那么大,灯下闪着光,就嚷嚷着抢着要带。妈妈和外婆告诉我那不是戒指,可我偏不信,她们实在熬不住我,只好摘下来放在我的手心,让我拿着玩,戴着看。
后来到了中学,那大概是90年代。妈妈外婆缝补衣服的时候仍然带着顶针,可我却觉得那玩意儿真是土,散发着一种铜气,有的凹痕已经开始发黑,更难看。我不喜欢,格外嫌弃。妈妈笑话我说:“小时候你还以为这是金戒指,抢着要戴,现在精明了,嫌土了。” 我听着十分不以为然,不肯承认曾把顶针当作宝贝的事实。
那。。。。。顶针现在还有人用吗?我自问。偶尔去裁缝铺迁裤边的时候,会留意着寻找一下,也都看不到那东西。裁缝铺是不用顶针的吧。。这么想着,竟然莫名地觉得有点失落。后来有一次和闺蜜打电话,聊着聊着我突然问她:你缝衣服用不用顶针。 她听我这么一说愣了一下,然后回答:缝衣服?我从不缝衣服啊。听她这么一说我倒是愣住了,反问:“难道你不用针线?比如袜子破了洞啊,扣子掉了啊,或者毛衣有了蛀虫。。。
还没等我说完,她就乐了:姐啊,袜子有了洞我一般就不穿了,即便缝上了,缝补的地方也觉得不舒服啊,凹凹凸凸的。扣子我妈给缝,不知道她用不用。还有啊,毛衣有了虫蛀谁还穿啊,再买一件不行了。 闻此言,我倍感汗颜。突然觉得自己还活在上个世纪,是啊,总是自己缝缝补补,还纠结着顶针是否还存在这种问题。唉,是不是我真的与时代相隔太远了,这种问题在年轻人到中应该已经绝迹了吧。于是,我以后再也没有问过类似的问题。
今天,在缝补虫蛀的毛衣领口时,我又想起了顶针。因为真的感觉到它的实用。从顶针,我又想起去年冬天我给老爸缝补呢子大衣的里衬,给老公缝补袜子的破口,于是我意识到,我也许永远不可能像闺蜜那样活着。我也许真的属于20世纪。也许是80年代的人也许是90年代的人,我被定格在那个岁月了。然而今天想到这一切,我却不那么汗颜,因为更多的,我想到的都是顶针。那个我曾如获至宝又格外嫌弃的小东西,承载了很多回忆和情感的媒介物。如今,当我自己开始生活,作为一个成年人,当我自己开始缝补,我才真的明白它的意义和用处。
顶针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也许已经被很多人遗忘,它即便存在也没多少钱,不具备什么太大的价值。但它,却让我觉得踏实,让我觉得双脚踩在地上,让我觉得一天天过的实在。秋去冬来,天气愈发冷的日子,内心就更需要一种暖。今天,我想起的顶针,就像一个老式的小暖炉,在我心里燃起了火苗,让我想到了从前简单质朴却温馨的旧日子。想到了那日子里的我,家人,和生活。这么想着,毛衣已经缝好,我把衣服收进了衣柜,舒展了一下腰身,然后想:过几天,我去买个顶针来用吧。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05 14: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