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还没有掉落
我一直都在等,秋季将完,可花蕊还是没有凋落。突然想起那一际观察过的树叶,越了冬,再次由黄变绿。我一直惊异它会如此顽强,虽然后来某年月日,它还是败了。
不知道是否因为总是在看那一本各种笔迹的小册子,我的想法还是这么倔强,想回去,想走远。不愿承认就这样被轻易地推出去。
不断地输入,不断地删除,再输入,再删除···只是如此回旋往复。我不知道如何表达,只知道有很多想大声地说。
从什么时候起形成的习惯,一篇日记写上一两个小时到半夜,洋洋洒洒七八页,语言生僻怪异,结构杂乱,没有语法。荷说,她发现我开始喜欢使用华丽的词藻。有时边写边看也觉得特拧巴,却也不得不承认我就是想这么按着想法表达。每次写都有诡异的想法,我能持续多久。我以为这就真的是受制于个人。生活有多少就能表达多少。觉得什么都很乱。
新闻课每个人都激烈地讨论着李阳,如果说他就属于该被千刀万剐的那一类,我以为这本该怪历史和社会给人类的惩罚。穷苦民族的艰难经历给我们烙下深刻记忆,他只是想翻身的其中之一。或许说她的外籍妻子及家庭是可怜的,但他本身也是可怜的。记忆中的贫穷受辱扭曲了他的理想,以为只要疯狂和坚信就可以改变局面。当大家都在怀疑教育体制的时候却没人敢做,都只是说说,无动于衷。他只是想把他付之于行动,想尝试,可他的“试验”却只被简单认为没有责任心。似乎他一直都是乐于其中,幸福于其中的。他只是无法理解爱而已。这不是他的错。
经历一份纠结凄楚之后就会有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因为不是玩,所以后感各种恐惧和害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深感爱情不是韩剧,现实与唯美一直存在距离,我知道,但就是以为必须唯美才叫爱情。他们总在叫嚣婚姻,以为那样就幸福。却从听到看到中越来越感到它的不可思议。以为能延续婚姻的更多的是感动而不再是爱情。于是后来只喜欢看爱情悲剧。
从某年月日起开始迷恋张爱玲,迷恋安妮宝贝,迷恋曼森,迷恋许汉威。怎么就越来越觉着是否我已开始脱离。以为是张先生笔下的可望而不可及,却又在好奇三毛与荷西;以为是安宝描述的悲情与失望,却又在想着《八月迷情》的完美;以为是曼森可以不顾一切的狂热,却又在怀念着班得瑞的静谧;以为是许汉威简单的自我表达,却又在想贞谅这样的人物是否可以真实存在。荷说,要我脱离他们,不是不好,就是想我脱离。我说,不是不想,只是脱离了就无法继续。不能说是热恋,但就是···有天歌迷情绪失控枪杀列侬,实质上我们无法怪罪任何一人,这是情感所致。或许我真的无法再懂得,就像当所有人看着《情书》男女一起泪流不止,我却毫无感觉,就像《自身深处》被给予很高赞扬,我却无法理解王尔德写一封长信是为了从怪罪中表达思念么?
万念俱灰?我不知道。
不断地审视自己,以为只要和自己说明白就可以。总是在以为中度过,没有次数的下定决心。总保持在不远不近。比起其他,是否真的因为是有所不同。我说,不是留恋,真的不是,留恋是个空白。于是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只是情绪积攒就会这样。他们定义我的感性,却没想到热烈终究变为平淡。外表强大,更需要骨子里的坚强。当有天被告诉关于密集恐惧症,我才知道自己为什么宁愿不吃饭。当有天被告诉故事的角色从没有定格过,不要厌恶所谓装的人,扮演是人一生的使命与责任,于是我只是写给自己,没有怪罪。文字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一汤良剂,成为甜蜜的奶油,恶变锋利的刀口。寻找是人一生的话题,不曾停歇过。行动思想切换上演,追逐只是寻找的脚步,扮演也只是追逐的证明。我们从不缺少自我保护,死亡只是一种绝对反击,剩下的只有沉默。不再担心生活缺少乐趣, 也许自身只是一幕舞台剧,自嘲乐趣无穷,自娱自乐是勇者的游戏。当有天被告诉孤独是我们的必修课,莫泊桑说,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陌生的博客里总写着这样一句话: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但这从来不能引起我的丝毫好奇。他们说我们还小人生经历不足。我反驳,我们时刻都有资格站在人生的高度说话,因为无论多少,走过的每一秒都已成为了我们的经历。当每个自以为有故事的人开始以此作为展示时,我想自己埋藏至第十三号。收到一条短信:我想你了,可是我不能对你说,就像开满梨花的树上,永远不可能结出苹果;我想你了,可是我不能对你说,就想高挂天边的彩虹,永远无人能够触摸;我想你了,可是我不能对你说,就像火车的轨道,永远不会有轮船驶过。貌似深情,却毫无感动,打油诗的感觉,因为深刻记得泰戈尔的经典。这是故事。
收到朋友送的音乐,反复地听,把曾经的经典再以清新的方式表现出来,这让人很开心。虽然听到悲伤,听到无奈,但还是喜欢,恰似你的温柔。看到小林一茶的俳句——“我知道这世界,如露水短暂,然而然而。”一直没懂为什么加了“然而然而”,也许只是强调遗憾,也许只如晚风一样寻常呼吸。
有时看窗很亮,天蓝的让人有点沮丧,花用最后的香郁歌唱,一件白色的衬衣带着水滴在窗里轻摇,雪色跑鞋的双脚恣肆在窗台上,任何形式都敞亮,心还是无法天高云淡。走过的风影在阳光下更加明晰,却不是所有都可以晴朗。飞倦了的蜉蝣把自己当做标本,坦然的安睡在窗的明媚中。这算不算镜头特写?定格手稿,错落不齐,退后中景捕捉到落地,于是灯影颓废,模糊分离。
暮色之秋铅华尽,彼岸风清蓝玉凝,翩叶飞,离人醉。
不知道是否因为总是在看那一本各种笔迹的小册子,我的想法还是这么倔强,想回去,想走远。不愿承认就这样被轻易地推出去。
不断地输入,不断地删除,再输入,再删除···只是如此回旋往复。我不知道如何表达,只知道有很多想大声地说。
从什么时候起形成的习惯,一篇日记写上一两个小时到半夜,洋洋洒洒七八页,语言生僻怪异,结构杂乱,没有语法。荷说,她发现我开始喜欢使用华丽的词藻。有时边写边看也觉得特拧巴,却也不得不承认我就是想这么按着想法表达。每次写都有诡异的想法,我能持续多久。我以为这就真的是受制于个人。生活有多少就能表达多少。觉得什么都很乱。
新闻课每个人都激烈地讨论着李阳,如果说他就属于该被千刀万剐的那一类,我以为这本该怪历史和社会给人类的惩罚。穷苦民族的艰难经历给我们烙下深刻记忆,他只是想翻身的其中之一。或许说她的外籍妻子及家庭是可怜的,但他本身也是可怜的。记忆中的贫穷受辱扭曲了他的理想,以为只要疯狂和坚信就可以改变局面。当大家都在怀疑教育体制的时候却没人敢做,都只是说说,无动于衷。他只是想把他付之于行动,想尝试,可他的“试验”却只被简单认为没有责任心。似乎他一直都是乐于其中,幸福于其中的。他只是无法理解爱而已。这不是他的错。
经历一份纠结凄楚之后就会有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因为不是玩,所以后感各种恐惧和害怕。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深感爱情不是韩剧,现实与唯美一直存在距离,我知道,但就是以为必须唯美才叫爱情。他们总在叫嚣婚姻,以为那样就幸福。却从听到看到中越来越感到它的不可思议。以为能延续婚姻的更多的是感动而不再是爱情。于是后来只喜欢看爱情悲剧。
从某年月日起开始迷恋张爱玲,迷恋安妮宝贝,迷恋曼森,迷恋许汉威。怎么就越来越觉着是否我已开始脱离。以为是张先生笔下的可望而不可及,却又在好奇三毛与荷西;以为是安宝描述的悲情与失望,却又在想着《八月迷情》的完美;以为是曼森可以不顾一切的狂热,却又在怀念着班得瑞的静谧;以为是许汉威简单的自我表达,却又在想贞谅这样的人物是否可以真实存在。荷说,要我脱离他们,不是不好,就是想我脱离。我说,不是不想,只是脱离了就无法继续。不能说是热恋,但就是···有天歌迷情绪失控枪杀列侬,实质上我们无法怪罪任何一人,这是情感所致。或许我真的无法再懂得,就像当所有人看着《情书》男女一起泪流不止,我却毫无感觉,就像《自身深处》被给予很高赞扬,我却无法理解王尔德写一封长信是为了从怪罪中表达思念么?
万念俱灰?我不知道。
不断地审视自己,以为只要和自己说明白就可以。总是在以为中度过,没有次数的下定决心。总保持在不远不近。比起其他,是否真的因为是有所不同。我说,不是留恋,真的不是,留恋是个空白。于是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只是情绪积攒就会这样。他们定义我的感性,却没想到热烈终究变为平淡。外表强大,更需要骨子里的坚强。当有天被告诉关于密集恐惧症,我才知道自己为什么宁愿不吃饭。当有天被告诉故事的角色从没有定格过,不要厌恶所谓装的人,扮演是人一生的使命与责任,于是我只是写给自己,没有怪罪。文字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一汤良剂,成为甜蜜的奶油,恶变锋利的刀口。寻找是人一生的话题,不曾停歇过。行动思想切换上演,追逐只是寻找的脚步,扮演也只是追逐的证明。我们从不缺少自我保护,死亡只是一种绝对反击,剩下的只有沉默。不再担心生活缺少乐趣, 也许自身只是一幕舞台剧,自嘲乐趣无穷,自娱自乐是勇者的游戏。当有天被告诉孤独是我们的必修课,莫泊桑说,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陌生的博客里总写着这样一句话: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但这从来不能引起我的丝毫好奇。他们说我们还小人生经历不足。我反驳,我们时刻都有资格站在人生的高度说话,因为无论多少,走过的每一秒都已成为了我们的经历。当每个自以为有故事的人开始以此作为展示时,我想自己埋藏至第十三号。收到一条短信:我想你了,可是我不能对你说,就像开满梨花的树上,永远不可能结出苹果;我想你了,可是我不能对你说,就想高挂天边的彩虹,永远无人能够触摸;我想你了,可是我不能对你说,就像火车的轨道,永远不会有轮船驶过。貌似深情,却毫无感动,打油诗的感觉,因为深刻记得泰戈尔的经典。这是故事。
收到朋友送的音乐,反复地听,把曾经的经典再以清新的方式表现出来,这让人很开心。虽然听到悲伤,听到无奈,但还是喜欢,恰似你的温柔。看到小林一茶的俳句——“我知道这世界,如露水短暂,然而然而。”一直没懂为什么加了“然而然而”,也许只是强调遗憾,也许只如晚风一样寻常呼吸。
有时看窗很亮,天蓝的让人有点沮丧,花用最后的香郁歌唱,一件白色的衬衣带着水滴在窗里轻摇,雪色跑鞋的双脚恣肆在窗台上,任何形式都敞亮,心还是无法天高云淡。走过的风影在阳光下更加明晰,却不是所有都可以晴朗。飞倦了的蜉蝣把自己当做标本,坦然的安睡在窗的明媚中。这算不算镜头特写?定格手稿,错落不齐,退后中景捕捉到落地,于是灯影颓废,模糊分离。
暮色之秋铅华尽,彼岸风清蓝玉凝,翩叶飞,离人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