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馥家庭治疗连续督导项目(三年)招募通知
孟馥家庭治疗连续督导项目(三年)招募通知
(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
随着我国各种流派家庭治疗培训的蓬勃发展,心理咨询师迫切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短期或长期的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实务技能的系统训练,实践过程中的持续、规律、系统的督导。在国外一个资深的家庭治疗师常常要花超过十年的时间持续地见个案和接受督导。专业督导不仅帮助咨询师强化理论水平、提升实践能力;也是帮助咨询师不断自我成长和保持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借鉴其他学员临床个案、分享实践经验的最佳方式。而好的督导平台,会创造一个抱持性的环境,为咨询师创造更安全和稳定的成长空间。
孟馥老师接受过家庭治疗和精神分析的系统训练,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来,她坚持开展家庭治疗督导教学活动,从时间的设置、个案报告的方式、督导的形式、安全性的规范方面,为构建一个专业的督导环境而不懈努力,积累了较丰富的督导经验。已经开展的4个督导组的持续督导活动(同济5期、华师大4期、苏州2期、同馨济慈3期),使近百名心理咨询师接受了家庭治疗的临床督导;2010年孟馥老师带领课题组参与由赵旭东教授主持的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课题《我国家庭、婚姻、亲子关系问题的综合筛查评估与干预示范研究》,访谈二十余位国内外资深督导师与众多受督导者,收集到大量督导过程的信息,为更好地开展督导活动,建立示范平台奠定了基础。
在总结多年督导经验及督导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为便于更多的心理咨询师有机会参加家庭治疗督导小组的持续督导活动,孟馥教授将携手家庭治疗临床督导示范平台建设课题组成员及李维榕博士助教训练与高级督导组成员,组建阶梯式督导团队。在这个团队督导系统中,将提供更系统的学习体验,设置也更专业化、更贴合各层次学员的需要。现将有关家庭治疗督导组的设置、招募和要求公布如下:
一、督导设置:小组为封闭式家庭治疗学习督导小组,每年一期,连续参加三年,根据咨询经验、层级分为初、中、高级三个不同的组次:高级组1个,限额20名;中级组3个,每组限额25名;初级组3个,每组限额10-15名。每期申请额满开班,督导开始三次后不再加入新的成员,一期结束,可根据生源适当增补名额;每期10次,每月1-2次,每次3-6学时;督导小组结束时,对按照要求学习、督导的学员发放由中国心理学会认可的注册督导师孟馥老师签发的督导证书。
二、督导形式:每次督导都立足于一个被督导者的真实个案,并进行一定的家庭治疗理论与技术回顾短讲;督导的主要形式包括探索家谱图的自我体验、现场治疗、录像观摩、角色扮演,咨询录像、录音及逐字稿督导等;督导可分内外两圈,内圈除了提交个案者,另有五人一起接受团体督导,外圈在总结阶段可加入分享和讨论。如果是现场治疗,还有反馈小组的设置。
三、学员要求:入组人员都必须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具有国家二级咨询师资质,并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临床工作,愿意严格遵守专业伦理,并保证80%以上的出勤。
1、初级组:具有国家二级咨询师资质,有一定临床实践经验。对家庭治疗抱有专门学习兴趣,坚持临床实践,并能提供督导案例;入组前准备一份自传(1500字左右,包括个人成长经历和原生家庭经历),督导前有理论自学,提供个案的基本情况、家谱图和逐字稿或录音、录像;督导中愿意在小组中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开放。
2、中级组:
①参加过30小时以上的家庭治疗系统培训的学员(李维榕博士结构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中德班系统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萨提亚家庭治疗系统培训、策略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以及国内其他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
②具有三年以上咨询经验,以家庭治疗的理论构架见个案,能坚持临床实践,提供督导案例(包括个案的基本情况、家谱图和逐字稿或录音、录像)。
③具有20次或60小时以上的督导经验;
3、高级组
目前仅限于已被认定的家庭治疗高级督导小组成员,暂不接受报名。
四、其他
督导收费:中级组每人每期2000元。初级组2400元(其中:4次为孟老师大组督导,6次为小组专题学习和督导),一次性缴纳,入组之后不退费。
督导时间:中级组为每月第三或第四个星期的星期二晚上6:30—9:00,每月一次;初级组为每月第三或四个星期的星期日9:00—16:00 。
督导地点:另行通知。
报名方式:65978088,15000227068 管老师
happyfamilyhelper@gmail.com
familyhelper@vip.sina.com
以往小组活动情况详见网站www.happyfamilyhelper.com
附件:
1、督导师及小组老师介绍
2、家庭治疗督导班报名申请表
3、家庭治疗督导提案报告表
督导师介绍
孟 馥
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
中国心理卫生学会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委员 家庭治疗学组副主任委员
国内著名家庭治疗专家
现任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学会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家庭治疗学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理事和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顾问、临床督导。长期从事临床心理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科研、教学和临床督导经验,擅长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婚姻与家庭治疗;参与全国家庭治疗的连续培训项目,任中方教员;在全国各地举办家庭治疗培训和工作坊,培训大批对家庭治疗有浓厚兴趣的专业人员。
初级督导班教师团队介绍
刘翠莲
华东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在读博士
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培训主管
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常务理事、培训部副主管
长期在高校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教学、培训以及临床工作,接受过结构式家庭治疗、系统式、策略式以及萨提亚模式专业项目的系统训练,萨提亚模式督导师班的连续培训,多年持续接受孟馥教授、盛晓春教授、赵旭东教授、米勒博士、贝曼博士、赖杞丰博士、沈明莹博士的家庭治疗督导,先后担任过贝曼、玛瑞亚的培训助教,现任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萨提亚模式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上海同馨济慈健康咨询中心主任;李维榕博士家庭治疗高级督导与教学训练项目组学员。
刘亮
医学博士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治疗师 精神科医师
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师从赵旭东教授,主攻中国家庭治疗过程及治疗方法研究。先后参加结构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后现代婚姻与家庭治疗工作坊、系统家庭治疗培训、中德班系统家庭治疗培训项目以及美国俄勒冈大学“家庭治疗师的核心能力”培训等,曾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一年,主攻夫妻亲密关系研究;多年持续接受孟馥和赵旭东教授的家庭治疗督导,现为李维榕博士家庭治疗高级督导与教学训练项目组学员,接受多次担任中德班专业翻译。
姚玉红
医学博士 副教授
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副教授 副主任级咨询师
师从赵旭东教授,博士研究主题为多系统的人际动力研究,多年致力于团体辅导与咨询,具有较丰富的团体工作以及高校和公司企业培训的经验。接受过结构班、系统式、策略式以及萨提亚模式系统的家庭治疗系统培训,曾赴美布朗大学进修家庭治疗。多次参加体验式学习与团体辅导研习,长期接受孟馥和盛晓春老师的家庭治疗督导;现为李维榕博士家庭治疗高级督导与教学训练项目组学员,先后多次担任中德班、策略班、萨提亚课程的专业翻译和助教。
张磊
临床心理学博士
上海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上海市学校高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学会理事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师从耿文秀教授。从事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咨询工作近2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校内咨询师督导。参加过结构式家庭治疗、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系统培训,接受过中德行为治疗、中美精神分析班两年连续培训项目、心理剧以及TA等专业培训。多年持续接受孟馥教授家庭治疗督导,还接受CAPA的精神分析取向督导并获得证书。现为李维榕博士家庭治疗高级督导与教学训练项目组学员。
马希权
医学博士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 主治医师
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兼职心理咨询师
毕业于同济大学,师从赵旭东教授,专门从事家庭动力学研究。从事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工作20年,具有丰富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临床经验,长期接受过精神病学与心理治疗的系统训练,参加系统式家庭治疗训练,以及中美精神分析协会(CAPA)的连续培训督导项目,接受孟馥教授的家庭治疗取向的督导,现为李维榕博士家庭治疗高级督导与教学训练项目组学员。
吴燕霞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
咨询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专业背景,从事心理咨询相关工作年限8年。接受过结构式家庭治疗、系统式家庭治疗和策略派家庭治疗培训;接受过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专业训练课程、高阶工作坊、萨提亚家庭治疗督导师班的连续培训,获得萨提亚模式认证督导师资质;还参加自体心理学取向精神分析治疗三年连续培训项目、中美认知行为治疗连续培训、沙盘游戏疗法以及催眠治疗师等培训和督导,多年持续接受孟馥教授家庭治疗督导,现为李维榕博士家庭治疗高级督导与教学训练项目组学员。
家庭治疗督导班报名申请表(中、初级)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 手机
通讯地址及
邮政编码
E-mail
现工作单位 职业:
心理咨询师资质 二级 □ 三级□
身份证号码
主要学习和
培训经历
工作形式 电话咨询□ 网上咨询□
面询 : 机构兼职□ 专业咨询□
自我体验 有 □ 小时 无 □
接受督导情况 个别督导 □ 小时 无 □
团体督导 □ 小时 无 □
申报小组 初级组□ 中级组□
申请人签名 申请日期:
家庭治疗督导提案报告表
报告人
服务单位 职务
接案地点 □ 医院 □ 法院 □ 公益机构 □ 学校或教育机构
□ 心理咨询机构 □ 社区卫生中心
□ 其他
晤谈时间 晤谈次数
督导目的 1)有关治疗方案:
2)有关家庭:
3)其他方面:
家庭简介 家谱图/主述/背景/评估
(是否牵涉特殊的医疗、精神医疗、发展、重大创伤等问题)
是否有其他中介/个人介入个案
治疗过程
摘要 咨询师做了什么?家人的反应如何?卡在哪里?
(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
随着我国各种流派家庭治疗培训的蓬勃发展,心理咨询师迫切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短期或长期的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实务技能的系统训练,实践过程中的持续、规律、系统的督导。在国外一个资深的家庭治疗师常常要花超过十年的时间持续地见个案和接受督导。专业督导不仅帮助咨询师强化理论水平、提升实践能力;也是帮助咨询师不断自我成长和保持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借鉴其他学员临床个案、分享实践经验的最佳方式。而好的督导平台,会创造一个抱持性的环境,为咨询师创造更安全和稳定的成长空间。
孟馥老师接受过家庭治疗和精神分析的系统训练,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来,她坚持开展家庭治疗督导教学活动,从时间的设置、个案报告的方式、督导的形式、安全性的规范方面,为构建一个专业的督导环境而不懈努力,积累了较丰富的督导经验。已经开展的4个督导组的持续督导活动(同济5期、华师大4期、苏州2期、同馨济慈3期),使近百名心理咨询师接受了家庭治疗的临床督导;2010年孟馥老师带领课题组参与由赵旭东教授主持的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课题《我国家庭、婚姻、亲子关系问题的综合筛查评估与干预示范研究》,访谈二十余位国内外资深督导师与众多受督导者,收集到大量督导过程的信息,为更好地开展督导活动,建立示范平台奠定了基础。
在总结多年督导经验及督导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为便于更多的心理咨询师有机会参加家庭治疗督导小组的持续督导活动,孟馥教授将携手家庭治疗临床督导示范平台建设课题组成员及李维榕博士助教训练与高级督导组成员,组建阶梯式督导团队。在这个团队督导系统中,将提供更系统的学习体验,设置也更专业化、更贴合各层次学员的需要。现将有关家庭治疗督导组的设置、招募和要求公布如下:
一、督导设置:小组为封闭式家庭治疗学习督导小组,每年一期,连续参加三年,根据咨询经验、层级分为初、中、高级三个不同的组次:高级组1个,限额20名;中级组3个,每组限额25名;初级组3个,每组限额10-15名。每期申请额满开班,督导开始三次后不再加入新的成员,一期结束,可根据生源适当增补名额;每期10次,每月1-2次,每次3-6学时;督导小组结束时,对按照要求学习、督导的学员发放由中国心理学会认可的注册督导师孟馥老师签发的督导证书。
二、督导形式:每次督导都立足于一个被督导者的真实个案,并进行一定的家庭治疗理论与技术回顾短讲;督导的主要形式包括探索家谱图的自我体验、现场治疗、录像观摩、角色扮演,咨询录像、录音及逐字稿督导等;督导可分内外两圈,内圈除了提交个案者,另有五人一起接受团体督导,外圈在总结阶段可加入分享和讨论。如果是现场治疗,还有反馈小组的设置。
三、学员要求:入组人员都必须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具有国家二级咨询师资质,并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临床工作,愿意严格遵守专业伦理,并保证80%以上的出勤。
1、初级组:具有国家二级咨询师资质,有一定临床实践经验。对家庭治疗抱有专门学习兴趣,坚持临床实践,并能提供督导案例;入组前准备一份自传(1500字左右,包括个人成长经历和原生家庭经历),督导前有理论自学,提供个案的基本情况、家谱图和逐字稿或录音、录像;督导中愿意在小组中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开放。
2、中级组:
①参加过30小时以上的家庭治疗系统培训的学员(李维榕博士结构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中德班系统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萨提亚家庭治疗系统培训、策略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以及国内其他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
②具有三年以上咨询经验,以家庭治疗的理论构架见个案,能坚持临床实践,提供督导案例(包括个案的基本情况、家谱图和逐字稿或录音、录像)。
③具有20次或60小时以上的督导经验;
3、高级组
目前仅限于已被认定的家庭治疗高级督导小组成员,暂不接受报名。
四、其他
督导收费:中级组每人每期2000元。初级组2400元(其中:4次为孟老师大组督导,6次为小组专题学习和督导),一次性缴纳,入组之后不退费。
督导时间:中级组为每月第三或第四个星期的星期二晚上6:30—9:00,每月一次;初级组为每月第三或四个星期的星期日9:00—16:00 。
督导地点:另行通知。
报名方式:65978088,15000227068 管老师
happyfamilyhelper@gmail.com
familyhelper@vip.sina.com
以往小组活动情况详见网站www.happyfamilyhelper.com
附件:
1、督导师及小组老师介绍
2、家庭治疗督导班报名申请表
3、家庭治疗督导提案报告表
督导师介绍
孟 馥
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
中国心理卫生学会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委员 家庭治疗学组副主任委员
国内著名家庭治疗专家
现任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学会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家庭治疗学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理事和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顾问、临床督导。长期从事临床心理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科研、教学和临床督导经验,擅长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婚姻与家庭治疗;参与全国家庭治疗的连续培训项目,任中方教员;在全国各地举办家庭治疗培训和工作坊,培训大批对家庭治疗有浓厚兴趣的专业人员。
初级督导班教师团队介绍
刘翠莲
华东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在读博士
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培训主管
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常务理事、培训部副主管
长期在高校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教学、培训以及临床工作,接受过结构式家庭治疗、系统式、策略式以及萨提亚模式专业项目的系统训练,萨提亚模式督导师班的连续培训,多年持续接受孟馥教授、盛晓春教授、赵旭东教授、米勒博士、贝曼博士、赖杞丰博士、沈明莹博士的家庭治疗督导,先后担任过贝曼、玛瑞亚的培训助教,现任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萨提亚模式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上海同馨济慈健康咨询中心主任;李维榕博士家庭治疗高级督导与教学训练项目组学员。
刘亮
医学博士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治疗师 精神科医师
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师从赵旭东教授,主攻中国家庭治疗过程及治疗方法研究。先后参加结构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后现代婚姻与家庭治疗工作坊、系统家庭治疗培训、中德班系统家庭治疗培训项目以及美国俄勒冈大学“家庭治疗师的核心能力”培训等,曾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一年,主攻夫妻亲密关系研究;多年持续接受孟馥和赵旭东教授的家庭治疗督导,现为李维榕博士家庭治疗高级督导与教学训练项目组学员,接受多次担任中德班专业翻译。
姚玉红
医学博士 副教授
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副教授 副主任级咨询师
师从赵旭东教授,博士研究主题为多系统的人际动力研究,多年致力于团体辅导与咨询,具有较丰富的团体工作以及高校和公司企业培训的经验。接受过结构班、系统式、策略式以及萨提亚模式系统的家庭治疗系统培训,曾赴美布朗大学进修家庭治疗。多次参加体验式学习与团体辅导研习,长期接受孟馥和盛晓春老师的家庭治疗督导;现为李维榕博士家庭治疗高级督导与教学训练项目组学员,先后多次担任中德班、策略班、萨提亚课程的专业翻译和助教。
张磊
临床心理学博士
上海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上海市学校高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学会理事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师从耿文秀教授。从事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咨询工作近2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校内咨询师督导。参加过结构式家庭治疗、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系统培训,接受过中德行为治疗、中美精神分析班两年连续培训项目、心理剧以及TA等专业培训。多年持续接受孟馥教授家庭治疗督导,还接受CAPA的精神分析取向督导并获得证书。现为李维榕博士家庭治疗高级督导与教学训练项目组学员。
马希权
医学博士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 主治医师
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兼职心理咨询师
毕业于同济大学,师从赵旭东教授,专门从事家庭动力学研究。从事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工作20年,具有丰富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临床经验,长期接受过精神病学与心理治疗的系统训练,参加系统式家庭治疗训练,以及中美精神分析协会(CAPA)的连续培训督导项目,接受孟馥教授的家庭治疗取向的督导,现为李维榕博士家庭治疗高级督导与教学训练项目组学员。
吴燕霞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
咨询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专业背景,从事心理咨询相关工作年限8年。接受过结构式家庭治疗、系统式家庭治疗和策略派家庭治疗培训;接受过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专业训练课程、高阶工作坊、萨提亚家庭治疗督导师班的连续培训,获得萨提亚模式认证督导师资质;还参加自体心理学取向精神分析治疗三年连续培训项目、中美认知行为治疗连续培训、沙盘游戏疗法以及催眠治疗师等培训和督导,多年持续接受孟馥教授家庭治疗督导,现为李维榕博士家庭治疗高级督导与教学训练项目组学员。
家庭治疗督导班报名申请表(中、初级)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 手机
通讯地址及
邮政编码
现工作单位 职业:
心理咨询师资质 二级 □ 三级□
身份证号码
主要学习和
培训经历
工作形式 电话咨询□ 网上咨询□
面询 : 机构兼职□ 专业咨询□
自我体验 有 □ 小时 无 □
接受督导情况 个别督导 □ 小时 无 □
团体督导 □ 小时 无 □
申报小组 初级组□ 中级组□
申请人签名 申请日期:
家庭治疗督导提案报告表
报告人
服务单位 职务
接案地点 □ 医院 □ 法院 □ 公益机构 □ 学校或教育机构
□ 心理咨询机构 □ 社区卫生中心
□ 其他
晤谈时间 晤谈次数
督导目的 1)有关治疗方案:
2)有关家庭:
3)其他方面:
家庭简介 家谱图/主述/背景/评估
(是否牵涉特殊的医疗、精神医疗、发展、重大创伤等问题)
是否有其他中介/个人介入个案
治疗过程
摘要 咨询师做了什么?家人的反应如何?卡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