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台湾 (2)Taiwan Architectural Award – inspection and selection
天亮从屏东小镇出发,去了六堆客家文化园,谢英俊设计。台湾的族群,除外省、本省人外,还有客家和原住民。所以地铁报站,用国语、闽南、客家、英文四种语言。客家文化园,设计了一个巨大的伞形结构,一柱支撑几十米的直径,伞状打开的结构上,网纱、塑胶板等层层的遮盖。伞下,有些活动的小房子,但现在都成了固定房子,因为这地方远离市区,也不见有什么游客。行政中心是绿化覆墙的大楼。大厅里明显阴凉。设计者强调,减少了多少碳排放。
从六堆文化园,去凭东的山区,看同一设计事务所的另一设计。谢英俊的名字,多年来和抗灾房屋、民众参与、农村社区等紧密联系。2年前的8.8水灾,原住民的部落被水灾摧毁。谢英俊设计了重新安置部落的轻钢结构单元,外覆木板和混凝土加垒土墙, 向政府报价180万新台币一套,约130平方米,楼上楼下,2户双拼。由台糖提供基地,半年时间,在山凹里兴建了480多套,供多个部落居住,而居住的原住民也参加了部分重建工作。规划以大路连小路,小路都是尽端袋型,这样一个家族可以有比较半私密的小路。这些房子,咋一看,像瑞士山区的别墅。我们造访了族长家,他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喝茶、吃本地点心,讲他搬迁原部落的经过。房子里很舒服,居民也比较满意。谢英俊的房子,有高尚的社会意义。不能纯从设计艺术的角度来考虑。
继续往北往东,中午到了一个叫甲仙的小镇,属高雄管辖。午饭后,继续向山上去,目的地是那玛夏的民权国小,同车的台湾朋友,都从未来过这个地方。山越来越高,路在山沟里转,边上是枯水的河沟溪流。山脚下、河沟里,满是纷乱的石头和树木。这地方饱受泥石流的侵袭。因为路面低,一下雨,路面就淹没。路况很差,车子颠簸了几个小时,到最后一段,路太窄,20座的中巴无法通行,要国小派小车来接。在窄而陡的山路上往上旋,经过一个小集落,看上去穷困破落。到了山上,见到小学,眼前顿时一亮。
这里的原住民小学,给水灾冲垮了。台积电捐款重建,这个小学的豪华和规模程度,台北的学校望尘莫及。这里交通不便,有灾害时,这间学校也将充当附近村落的避难所。可以容下几百人吃饭睡觉,教师的住宿条件也好,孩子都从附近校车拉来。建筑师也乘机会玩一把,那木构造的图书馆、教学楼,站在细软的绿草地上,像个乡村高尔夫球俱乐部。建筑师说,他派上山来监造的伙计,在这孤寂的山上,差点要疯了。看了这个学校,感觉台湾真是没有什么城乡、贫富差距。穷人、边区的生活也得到很好照顾。
下山后,车子直奔台南高铁站。6.15, 上了高铁,8点前到了台北,我们在车上讨论白天所见,吃便当喝咖啡。台湾的高铁、捷运都是世界水平。
第3个工作日,早上5.30起床, 赶往松山机场,目的地是马祖。小时候,我们经常在收音机里听见过年停止炮轰金门、马祖的通告,以使‘国民党官兵和祖国亲人共庆春节’。但我并不清楚马祖在何地方。来之前,查了地图,才知道马祖靠近福州。6.40,飞机从台北起飞。飞机是50人左右座位的,螺旋浆在外面呼呼转着,这样的小飞机,好像还是1980年代见过。飞出45分钟后,舷窗外见到海面升起的石山,马祖是好几个小岛的总称。我们停在南竿岛。上岛到中心市场街市,大排档里吃了早餐,然后到海边逛了下。
建筑师也同机到达,我们上山参观马祖高中。这个学校有原有军方建的一些房子,新的设计,将老房子利用,穿插到新的布局里,地形利用的好。设计师充分利用本地的石材,也做整片清水混凝土墙。布局和教学楼部分,蛮不错的。去完高中,我们利用搭飞机前的时间,去看山上的民居,也和本地官员握手聊天。马祖近靠福州,它的物质供应和文化影响,都来自福建。山上的房子见缝插针,烦乱无序。山上原有的军事山洞,现在用来储存酿酒,潮湿和满是酒气。若说旅游,马祖岛好像还不如香港的长洲和南丫岛,实在乏善可陈。
我们乘早上10.40的飞机回到台北。午饭后,驱车往东,参观宜兰的一家医疗器械厂。这个厂位于工业区内,近海旁。设计师立意打造新型‘工业地景’。这个设计追求形式,设计得干净利落。老板在大陆开医疗器械厂,关键部分,在台湾加工。老板对建筑师鼎力支持,一般的老板可能会说,你给我省着点,我有个车间办公楼用就好了。
3天奔波,我们踏勘了10个建筑。从宜兰回到台北闹市中心,已是下午5点多,立刻进房开会决选。会上委员展开热烈讨论。归纳出挑选的原则: (1)基地,地形、地貌;(2)物理环境;(3)社会议题;(4)问题的界定和回应;(5)执行力与专业水准;(6)建构 tectonic.
会上进行三轮投票。以往的评奖,一般2项大奖,2-4项佳作奖。第一和二轮投票,斋明寺都是高票,争议较少。但第二个大奖给谁,分歧很大,我比较喜欢马祖高中,但只有一位委员支持。医疗器械厂也有支持,但认为要往上拔一级,还比较困难。因为委员都各自支持一些项目。最后达成共识,斋明寺获大奖,另外颁发7个佳作奖。此次给出这么多奖,是希望比较全面地展现台湾建筑的面貌。另外,建筑师的敬业精神和专业道德,都令人钦佩。希望通过评奖,给予肯定。 清水添加剂厂和原住民重建部落则落选 (因为类似的项目,去年已经奖过了)。会议持续了3个多小时,气氛激烈。接着2个小时吃饭,还在讨论着问题。建筑人建筑心,到处都一样。评奖结束后,主编次日百忙中带我游北投,参观新老建筑,将我一路送到桃园机场。
台湾建筑的总体印象,比较踏实和乡土。这些入围作品,有着高水平的追求。如果把它们和中国建筑学会的获奖项目放在一起,台湾作品规模偏小,建构、构造和细部水平,比大陆建筑要明显高出一筹。香港的规模和语境太不一样,所以很难比较。台湾人口2300万, 有3000多建筑师。但从杂志上、书本上和这些入围作品看,来来回回也就是这么几十个人。现在建筑活动不是太景气。建筑系毕业生工资平均2万台币,好像还不如大陆的建筑毕业生。
去外地旅游、参观好房子,本是我兴趣爱好,这次过了大瘾。评人家容易,自己做起来就艰难。此次台湾之行,深度旅游,主题建筑文化。去了些偏远地方,连本岛人士都未曾去过。又踏足马祖外岛。路途 千余公里,经历令人难忘。 考察台湾建筑的最新发展,评委都是精英高人,多数都有长期海内外丰富工作经验,有的有获奖设计,见解深刻而又谈笑风趣。这3天里,我们朝夕相处,和他们切磋砥砺,探讨问题,自觉胜读10年书。海峡两岸三地,历史的分割,既是我们民族的苦难,也留下文化殊途和多样的美丽。《建筑师》杂志主编和编辑团队的精心安排,使我们圆满完成评选任务。主办方的热情接待,更使我感到无比温暖。衷心感谢《建筑师》杂志林主编、黄院长、王教授、毕教授、庄建筑大师;编辑部惠文、倍瑩、介桢和全体同仁。希望我有机会回馈和款待您们。
Taiwan Architectural Award, 2012
![]() |
从六堆文化园,去凭东的山区,看同一设计事务所的另一设计。谢英俊的名字,多年来和抗灾房屋、民众参与、农村社区等紧密联系。2年前的8.8水灾,原住民的部落被水灾摧毁。谢英俊设计了重新安置部落的轻钢结构单元,外覆木板和混凝土加垒土墙, 向政府报价180万新台币一套,约130平方米,楼上楼下,2户双拼。由台糖提供基地,半年时间,在山凹里兴建了480多套,供多个部落居住,而居住的原住民也参加了部分重建工作。规划以大路连小路,小路都是尽端袋型,这样一个家族可以有比较半私密的小路。这些房子,咋一看,像瑞士山区的别墅。我们造访了族长家,他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喝茶、吃本地点心,讲他搬迁原部落的经过。房子里很舒服,居民也比较满意。谢英俊的房子,有高尚的社会意义。不能纯从设计艺术的角度来考虑。
![]() |
继续往北往东,中午到了一个叫甲仙的小镇,属高雄管辖。午饭后,继续向山上去,目的地是那玛夏的民权国小,同车的台湾朋友,都从未来过这个地方。山越来越高,路在山沟里转,边上是枯水的河沟溪流。山脚下、河沟里,满是纷乱的石头和树木。这地方饱受泥石流的侵袭。因为路面低,一下雨,路面就淹没。路况很差,车子颠簸了几个小时,到最后一段,路太窄,20座的中巴无法通行,要国小派小车来接。在窄而陡的山路上往上旋,经过一个小集落,看上去穷困破落。到了山上,见到小学,眼前顿时一亮。
这里的原住民小学,给水灾冲垮了。台积电捐款重建,这个小学的豪华和规模程度,台北的学校望尘莫及。这里交通不便,有灾害时,这间学校也将充当附近村落的避难所。可以容下几百人吃饭睡觉,教师的住宿条件也好,孩子都从附近校车拉来。建筑师也乘机会玩一把,那木构造的图书馆、教学楼,站在细软的绿草地上,像个乡村高尔夫球俱乐部。建筑师说,他派上山来监造的伙计,在这孤寂的山上,差点要疯了。看了这个学校,感觉台湾真是没有什么城乡、贫富差距。穷人、边区的生活也得到很好照顾。
![]() |
![]() |
![]() |
![]() |
下山后,车子直奔台南高铁站。6.15, 上了高铁,8点前到了台北,我们在车上讨论白天所见,吃便当喝咖啡。台湾的高铁、捷运都是世界水平。
第3个工作日,早上5.30起床, 赶往松山机场,目的地是马祖。小时候,我们经常在收音机里听见过年停止炮轰金门、马祖的通告,以使‘国民党官兵和祖国亲人共庆春节’。但我并不清楚马祖在何地方。来之前,查了地图,才知道马祖靠近福州。6.40,飞机从台北起飞。飞机是50人左右座位的,螺旋浆在外面呼呼转着,这样的小飞机,好像还是1980年代见过。飞出45分钟后,舷窗外见到海面升起的石山,马祖是好几个小岛的总称。我们停在南竿岛。上岛到中心市场街市,大排档里吃了早餐,然后到海边逛了下。
![]() |
建筑师也同机到达,我们上山参观马祖高中。这个学校有原有军方建的一些房子,新的设计,将老房子利用,穿插到新的布局里,地形利用的好。设计师充分利用本地的石材,也做整片清水混凝土墙。布局和教学楼部分,蛮不错的。去完高中,我们利用搭飞机前的时间,去看山上的民居,也和本地官员握手聊天。马祖近靠福州,它的物质供应和文化影响,都来自福建。山上的房子见缝插针,烦乱无序。山上原有的军事山洞,现在用来储存酿酒,潮湿和满是酒气。若说旅游,马祖岛好像还不如香港的长洲和南丫岛,实在乏善可陈。
![]() |
![]() |
我们乘早上10.40的飞机回到台北。午饭后,驱车往东,参观宜兰的一家医疗器械厂。这个厂位于工业区内,近海旁。设计师立意打造新型‘工业地景’。这个设计追求形式,设计得干净利落。老板在大陆开医疗器械厂,关键部分,在台湾加工。老板对建筑师鼎力支持,一般的老板可能会说,你给我省着点,我有个车间办公楼用就好了。
![]() |
3天奔波,我们踏勘了10个建筑。从宜兰回到台北闹市中心,已是下午5点多,立刻进房开会决选。会上委员展开热烈讨论。归纳出挑选的原则: (1)基地,地形、地貌;(2)物理环境;(3)社会议题;(4)问题的界定和回应;(5)执行力与专业水准;(6)建构 tectonic.
会上进行三轮投票。以往的评奖,一般2项大奖,2-4项佳作奖。第一和二轮投票,斋明寺都是高票,争议较少。但第二个大奖给谁,分歧很大,我比较喜欢马祖高中,但只有一位委员支持。医疗器械厂也有支持,但认为要往上拔一级,还比较困难。因为委员都各自支持一些项目。最后达成共识,斋明寺获大奖,另外颁发7个佳作奖。此次给出这么多奖,是希望比较全面地展现台湾建筑的面貌。另外,建筑师的敬业精神和专业道德,都令人钦佩。希望通过评奖,给予肯定。 清水添加剂厂和原住民重建部落则落选 (因为类似的项目,去年已经奖过了)。会议持续了3个多小时,气氛激烈。接着2个小时吃饭,还在讨论着问题。建筑人建筑心,到处都一样。评奖结束后,主编次日百忙中带我游北投,参观新老建筑,将我一路送到桃园机场。
台湾建筑的总体印象,比较踏实和乡土。这些入围作品,有着高水平的追求。如果把它们和中国建筑学会的获奖项目放在一起,台湾作品规模偏小,建构、构造和细部水平,比大陆建筑要明显高出一筹。香港的规模和语境太不一样,所以很难比较。台湾人口2300万, 有3000多建筑师。但从杂志上、书本上和这些入围作品看,来来回回也就是这么几十个人。现在建筑活动不是太景气。建筑系毕业生工资平均2万台币,好像还不如大陆的建筑毕业生。
去外地旅游、参观好房子,本是我兴趣爱好,这次过了大瘾。评人家容易,自己做起来就艰难。此次台湾之行,深度旅游,主题建筑文化。去了些偏远地方,连本岛人士都未曾去过。又踏足马祖外岛。路途 千余公里,经历令人难忘。 考察台湾建筑的最新发展,评委都是精英高人,多数都有长期海内外丰富工作经验,有的有获奖设计,见解深刻而又谈笑风趣。这3天里,我们朝夕相处,和他们切磋砥砺,探讨问题,自觉胜读10年书。海峡两岸三地,历史的分割,既是我们民族的苦难,也留下文化殊途和多样的美丽。《建筑师》杂志主编和编辑团队的精心安排,使我们圆满完成评选任务。主办方的热情接待,更使我感到无比温暖。衷心感谢《建筑师》杂志林主编、黄院长、王教授、毕教授、庄建筑大师;编辑部惠文、倍瑩、介桢和全体同仁。希望我有机会回馈和款待您们。
Taiwan Architectural Award, 2012
拾贝岛民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在长沙看但丁 《神曲》 (11人喜欢)
- 中环行走 Walk in Central (36人喜欢)
- 现代在心 古典在手 - 阅读李华武 (Remo Riva) 先生的建筑设计 (8人喜欢)
- 看海的图书馆 (18人喜欢)
- 陆谦受的上海和香港 (1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