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李碧华写《霸王别姬》,开篇就是: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婊子合该在床上有情,戏子,只能在台上有义。”
当然书里的事儿众所周知:一个花魁,一对戏子,到了还是情情义义,生生死死去了。
——顺便插句:《霸王别姬》里段小楼对程老板的情义,原著小说末尾有段子亦真亦假的说道,很模糊,不提。只是这书里最无情无义的人儿叫小四,恰好是个没学成戏的,不情不义的半吊戏子。他,以及书里其他脑残青年,算是最无情无义的了。
李碧华对戏子与青楼女的故事有瘾。《胭脂扣》,花魁有义,戏子无情(男主角当过段戏子);《生死桥》几位全是戏子,又一圈生死惨烈的事。她口口声声念着“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的口号,但字字句句的故事都在反驳这话。
娼者倡优也,妓者声歌之妓也,早期戏子妓女不分家,都是表演才艺类,后期卖身和卖艺的比较划开来。
中国写东西的人,对优伶与青楼女感情有点儿怪。红拂和梁红玉这种表演流的姑娘都是传说了。鱼玄机是后世书生梦中情人,苏小小成就了李贺最诡异的诗之一。苏轼是爱歌姬的,柳三变和周美成就更不用提了。但这些人有个局限性:爱伶人爱妓女的这些位,都是士大夫。
正统的君子对伶人的感情,那就相当一般。郭从谦杀了唐庄宗,欧阳修修史时《伶官传序》那个口吻就不大对了。
市井些的观点,得看显示市井情的小说。《水浒传》,里头唱曲儿卖声色的姑娘,金翠莲勉强算个好人,其他婆惜有过唱曲经历,直接就水性杨花了;李瑞兰、白秀英之辈,都是婊子无情的好注释。李师师何等人物,小说里对她,依然是一副“这婆娘”的姿态,燕青没被勾引,还被夸赞“真好汉也”。众所周知,《水浒传》是元明时书,大致调子是市井的,男权暴力的,所以对倡优也没好话了。
《金瓶梅》是明时书,里面的妓女李桂儿们也不算高尚,但大体过得去:会使性儿,会撒娇,会图财,但比《水浒》里好得多,是寻常世间女子的模样。《金瓶梅》专门有段子恶搞《水浒传》,整个调子细密而有悲悯气,比《水浒》其实是要士大夫气些的。对倡优的态度,大概中立些。
冯梦龙属晚明了,各类短篇写名妓和伶人颇不少。最有名的:《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硬生生把柳永写成谪仙,把他身边的花魁都写成了不俗气的红拂类型。其实这里的定位有些阴险:柳永+众姬被划一类,是为逸人;吕夷简之流官僚被划另一类,是为俗物。
《红楼梦》里,青楼女没怎么涉及,优伶不少,而且大多有声有色。冷子兴和贾雨村演说荣国府那段,说清秀灵逸之气如何如何,上到阮嵇这种魏晋风流,下到宋徽宗以及名姬优伶,又把宝二爷也扔在这里头。说乖僻不近人情在万人之下,聪明秀雅又在万人之上云云。这是对倡优的极高评价了。
冯梦龙的短篇和《红楼梦》,比起《水浒》,多少书生气些,笔致又纤秀得多。其中对倡优的观点,虽然不算全然翻案,但大致是“风流蕴籍”,上承了鱼玄机。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出了名的重视女权,和《水浒》的男性作风相背。
《儒林外史》里有个极大的善人,是戏子鲍文卿。待人接物温文有礼,怜贫恤孤更令人感佩。按书中说法是,虽是下贱之业,但是个君子。书中意思,用来反衬儒林诸位酸腐儒生。本来《儒林外史》有孤愤讽世隐逸之气,有此情绪也正常。
《海上花列传》全书中妓女无数,有《金瓶梅》、《红楼梦》风范:白描精致,有悲悯气。和《金瓶梅》尤其像处:女孩子们大多无由自主,可怜得很。
大概总结一下:对青楼女和戏子的观点,是这样分派的。
男性视角为主的,偏市井风俗刻画的《水浒传》里,倡优集体靠不住,为人险诈,靠不住,可耻,无情无义。
女性视角为主的,偏书香浓艳的《红楼梦》里,优伶是阮嵇一类风流情痴人物。
(由此解释,李碧华这种女性角度小说家,写戏子和青楼女有瘾也就难免了)
回到《霸王别姬》。
段小楼、程蝶衣和菊仙这两伶一妓闹了一整本书,但在20世纪70年代那段大灾难里,他们又成了一拨人。
他们是戏子和优伶,是柔弱的、飘逸的、有情有义的、被鄙视的;而那些批斗他们的人,是当权的、粗暴的、把持主权地位的。
知道这像什么吗?
在《红楼梦》里,戏子和优伶与贾宝玉是柔弱的飘逸的有情义的,而批斗他们的是贾政那一类。
在《吊柳七》里,戏子和优伶与柳永是柔弱的飘逸的有情义的,而朝廷那边儿是负责批斗他们的。
其实想远一点,太史公《滑稽列传》里那些优伶,也都是戏子。而太史公这样被强权压迫的可怜人,一身会歌颂屈原贾谊的风骨,自然也对优伶们的风流滑稽相当首肯了。
大概可以说,在士大夫的文艺世界里,戏子和优伶代表着女性化、柔弱、飘逸、风流、隐逸、偏弱势的一群人。他们对立面的,是秩序、靠谱、男权、端正、严肃、强势、权贵这一端。
(唔,最新的类似于“宝玉挨打”“柳永遭贬”“鱼玄机被杀”的“风流名伶遭男权压制”鲜活例子,莫非是汤唯?……)
暂时想到这些,以后再说。
随附李贺《苏小小墓》一诗。名士慕名姬之绝唱,大概无过于此了。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我见过种说法是“久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婊子合该在床上有情,戏子,只能在台上有义。”
当然书里的事儿众所周知:一个花魁,一对戏子,到了还是情情义义,生生死死去了。
——顺便插句:《霸王别姬》里段小楼对程老板的情义,原著小说末尾有段子亦真亦假的说道,很模糊,不提。只是这书里最无情无义的人儿叫小四,恰好是个没学成戏的,不情不义的半吊戏子。他,以及书里其他脑残青年,算是最无情无义的了。
李碧华对戏子与青楼女的故事有瘾。《胭脂扣》,花魁有义,戏子无情(男主角当过段戏子);《生死桥》几位全是戏子,又一圈生死惨烈的事。她口口声声念着“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的口号,但字字句句的故事都在反驳这话。
娼者倡优也,妓者声歌之妓也,早期戏子妓女不分家,都是表演才艺类,后期卖身和卖艺的比较划开来。
中国写东西的人,对优伶与青楼女感情有点儿怪。红拂和梁红玉这种表演流的姑娘都是传说了。鱼玄机是后世书生梦中情人,苏小小成就了李贺最诡异的诗之一。苏轼是爱歌姬的,柳三变和周美成就更不用提了。但这些人有个局限性:爱伶人爱妓女的这些位,都是士大夫。
正统的君子对伶人的感情,那就相当一般。郭从谦杀了唐庄宗,欧阳修修史时《伶官传序》那个口吻就不大对了。
市井些的观点,得看显示市井情的小说。《水浒传》,里头唱曲儿卖声色的姑娘,金翠莲勉强算个好人,其他婆惜有过唱曲经历,直接就水性杨花了;李瑞兰、白秀英之辈,都是婊子无情的好注释。李师师何等人物,小说里对她,依然是一副“这婆娘”的姿态,燕青没被勾引,还被夸赞“真好汉也”。众所周知,《水浒传》是元明时书,大致调子是市井的,男权暴力的,所以对倡优也没好话了。
《金瓶梅》是明时书,里面的妓女李桂儿们也不算高尚,但大体过得去:会使性儿,会撒娇,会图财,但比《水浒》里好得多,是寻常世间女子的模样。《金瓶梅》专门有段子恶搞《水浒传》,整个调子细密而有悲悯气,比《水浒》其实是要士大夫气些的。对倡优的态度,大概中立些。
冯梦龙属晚明了,各类短篇写名妓和伶人颇不少。最有名的:《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硬生生把柳永写成谪仙,把他身边的花魁都写成了不俗气的红拂类型。其实这里的定位有些阴险:柳永+众姬被划一类,是为逸人;吕夷简之流官僚被划另一类,是为俗物。
《红楼梦》里,青楼女没怎么涉及,优伶不少,而且大多有声有色。冷子兴和贾雨村演说荣国府那段,说清秀灵逸之气如何如何,上到阮嵇这种魏晋风流,下到宋徽宗以及名姬优伶,又把宝二爷也扔在这里头。说乖僻不近人情在万人之下,聪明秀雅又在万人之上云云。这是对倡优的极高评价了。
冯梦龙的短篇和《红楼梦》,比起《水浒》,多少书生气些,笔致又纤秀得多。其中对倡优的观点,虽然不算全然翻案,但大致是“风流蕴籍”,上承了鱼玄机。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出了名的重视女权,和《水浒》的男性作风相背。
《儒林外史》里有个极大的善人,是戏子鲍文卿。待人接物温文有礼,怜贫恤孤更令人感佩。按书中说法是,虽是下贱之业,但是个君子。书中意思,用来反衬儒林诸位酸腐儒生。本来《儒林外史》有孤愤讽世隐逸之气,有此情绪也正常。
《海上花列传》全书中妓女无数,有《金瓶梅》、《红楼梦》风范:白描精致,有悲悯气。和《金瓶梅》尤其像处:女孩子们大多无由自主,可怜得很。
大概总结一下:对青楼女和戏子的观点,是这样分派的。
男性视角为主的,偏市井风俗刻画的《水浒传》里,倡优集体靠不住,为人险诈,靠不住,可耻,无情无义。
女性视角为主的,偏书香浓艳的《红楼梦》里,优伶是阮嵇一类风流情痴人物。
(由此解释,李碧华这种女性角度小说家,写戏子和青楼女有瘾也就难免了)
回到《霸王别姬》。
段小楼、程蝶衣和菊仙这两伶一妓闹了一整本书,但在20世纪70年代那段大灾难里,他们又成了一拨人。
他们是戏子和优伶,是柔弱的、飘逸的、有情有义的、被鄙视的;而那些批斗他们的人,是当权的、粗暴的、把持主权地位的。
知道这像什么吗?
在《红楼梦》里,戏子和优伶与贾宝玉是柔弱的飘逸的有情义的,而批斗他们的是贾政那一类。
在《吊柳七》里,戏子和优伶与柳永是柔弱的飘逸的有情义的,而朝廷那边儿是负责批斗他们的。
其实想远一点,太史公《滑稽列传》里那些优伶,也都是戏子。而太史公这样被强权压迫的可怜人,一身会歌颂屈原贾谊的风骨,自然也对优伶们的风流滑稽相当首肯了。
大概可以说,在士大夫的文艺世界里,戏子和优伶代表着女性化、柔弱、飘逸、风流、隐逸、偏弱势的一群人。他们对立面的,是秩序、靠谱、男权、端正、严肃、强势、权贵这一端。
(唔,最新的类似于“宝玉挨打”“柳永遭贬”“鱼玄机被杀”的“风流名伶遭男权压制”鲜活例子,莫非是汤唯?……)
暂时想到这些,以后再说。
随附李贺《苏小小墓》一诗。名士慕名姬之绝唱,大概无过于此了。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我见过种说法是“久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