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品人生
前几天,同事聚餐,一群人杀到汉口铜人巷的烫锅鲜,坚持等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在20点之前等到了位置。大家饿得两眼冒绿光,也不顾什么风度,一顿狼吞虎咽,气吞万里如虎,让周围食客先是侧目而视,继而嘴角抽搐,两股战栗,作鸟兽散。少顷,我等酒足饭饱,剔牙抹嘴,吹牛打屁,尽兴而归。
第二天,大家在办公室里互相询问:“昨晚咱哥几个吃的菜都啥味道啊?”竟无一人记得。把美食当快餐吃的人,哪里记得滋味?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平时的读书速度——每周读一本。好家伙,读书破万卷,下笔仍无神。为何啊?读得太快了,记不住那么多东西。古人是三年通一经,你若让唐宋八大家把《十三经注疏》当小说看,一年半载全读完,这八位估计也就泯然众人矣,难成大器。
依稀记得艾宾浩斯那厮曾说过,人的记忆存在一个“后摄作用”——如果吸收的信息量太多太快,那么后面的信息很快就会覆盖前面的信息,不管你吸收了多少信息,能记住的只有最近的这么一点。可笑吧,越快越没用。
近来翻出一些之前被自己打入冷宫的书,静心重读,始觉滋味之妙,妙不可言。在内心浮躁的状态下,不可能品出这些妙味。
所以,不管是品尝美食还是阅读好书,都要掌握好节奏。若贪多求快,等于作无用功。
生长于红旗之下,人的思维难免被打上计划经济的烙印,事事喜欢计划和追求“稳定增长”。但是,不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以觉知锁定正确的目标,所谓计划只是炫耀给别人看的东西,而效率也和冷漠僵硬联系在一起,和人的成长、幸福没有直接的关联。
现在开始,我不再给自己设定什么最后期限——美食要慢品,好书也要慢品,人生更是要慢品。别风风火火的一辈子活到头,去了天堂,上帝问:“这一生是何滋味?”你答:“过得太快了,不记得有啥滋味。”那才是辜负了生命。
第二天,大家在办公室里互相询问:“昨晚咱哥几个吃的菜都啥味道啊?”竟无一人记得。把美食当快餐吃的人,哪里记得滋味?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平时的读书速度——每周读一本。好家伙,读书破万卷,下笔仍无神。为何啊?读得太快了,记不住那么多东西。古人是三年通一经,你若让唐宋八大家把《十三经注疏》当小说看,一年半载全读完,这八位估计也就泯然众人矣,难成大器。
依稀记得艾宾浩斯那厮曾说过,人的记忆存在一个“后摄作用”——如果吸收的信息量太多太快,那么后面的信息很快就会覆盖前面的信息,不管你吸收了多少信息,能记住的只有最近的这么一点。可笑吧,越快越没用。
近来翻出一些之前被自己打入冷宫的书,静心重读,始觉滋味之妙,妙不可言。在内心浮躁的状态下,不可能品出这些妙味。
所以,不管是品尝美食还是阅读好书,都要掌握好节奏。若贪多求快,等于作无用功。
生长于红旗之下,人的思维难免被打上计划经济的烙印,事事喜欢计划和追求“稳定增长”。但是,不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以觉知锁定正确的目标,所谓计划只是炫耀给别人看的东西,而效率也和冷漠僵硬联系在一起,和人的成长、幸福没有直接的关联。
现在开始,我不再给自己设定什么最后期限——美食要慢品,好书也要慢品,人生更是要慢品。别风风火火的一辈子活到头,去了天堂,上帝问:“这一生是何滋味?”你答:“过得太快了,不记得有啥滋味。”那才是辜负了生命。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