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 - 简单生活
我在盛夏喀土穆生活了一个月,迅速习惯了周遭环境,感觉到生命回归“简单”二字,并且,由着这“简单”生出来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踏实感。
一张单人床又矮又窄,每天早晨睁开眼睛就看到一个旧吊扇在头顶咿呀咿呀转动,听到嵌在窗户玻璃上那台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的老式空调在轰隆轰隆震颤,但我的身上仍然是粘乎乎的,汗水浸湿了床单。天气太热了,吊扇吹不散暑气,空调只有两档,如果调到高档,五分钟之内墙上必然闪出一道蓝光,噼啪一声响后电源保险被烧掉,只能是把它保持在低档上,形同鸡肋。继续恋床的意义不大,我睡眼惺忪起来,摇摇晃晃走进浴室,小心拧开看上去随时有可能垮掉的小盥洗池上的水龙头,只要有一点黄浊的水流出来就会从心底里庆幸清爽一天的开始。如果停水也并不会感到一丝沮丧,因为我未雨绸缪,昨夜就在旁边一台早已不能工作的破旧洗衣机上备好了几大瓶水,只需要用到其中一瓶就足以完成我在喀土穆每个早上的洗漱过程。洗漱完毕,从墙角提起电脑包,去到楼下路边等公司班车来载我们去办公室,这个时候不过是早上七、八点钟,太阳却已是一副火辣辣表情。
夏季喀土穆白天的气温常常是停留在四十摄氏度以上,偶尔有风吹过不一定是好兆头,那可能会带来一个红色的世界,红色天空,红色大地,红色路人甲乙丙丁,来自撒哈拉大沙漠的红色沙尘总是不愿意错过随风轻舞的机会,它们细细密密,润物细无声,我们宿舍的门窗根本无力阻挡它们的侵袭。办公室离宿舍并不远,有时候我会乘坐被同事们称作“蹦蹦跳”的三轮摩托车往返,那些摩托总是被开车的小伙们打扮得酷劲十足,车身插满天线,一天到晚播放着摇滚音乐在马路上扬尘而过。我第一次坐的时候心里拿不准该付多少银子,到站下车,递给开车的小伙五百苏丹镑,他找回来两百镑,直觉告诉我他在“宰老外”,我坚持着要求找回更多,鸡同鸭讲拉锯了一阵子,终于,他嘴里念念有词的打开了角落里工具箱,我暗自得意,心想你还是服了软要掏钱包拿零钱了吧,他却掏出来一个油腻破布包塞到我手里,意思是将这包东西抵帐。我打开布包一看,不是私人珍藏的象牙什么的,而是一把扳手一个螺丝刀,螺丝刀还缺了半边口,善良淳朴的中国人民又怎能轻易去拿非洲兄弟吃饭的家当呢?看来他是真没零钱了,我就付了三百镑作罢。后来才知道,这一次他收了我三倍车费,我又心甘情愿的被貌似忠厚的人骗了一回。
我们公司的苏丹代表处2004年销售额还是零,2005年销售突破一亿美金成了可以期待的目标,代表处规模在快速膨胀中,现在正好是集结了大量工程人员,项目又还没有全面开工的时候,办公室总是很拥挤。有一处办公室对面是个大清真寺,经常可以看到聚集于此的穆斯林们白袍飘飘,听到广播里响亮的祷告声。某天,大家挤在下班班车里,祷告声正好在暮色里响起,一个同事望着宣礼塔上的灯火感慨,“想想出来一趟挺好的,我这半年见到的清真寺比在国内一辈子见到的都多。”大家会心笑了,是啊,我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几年生活在清真寺的包围中。另一处办公室藏在一片小别墅群里,对面人家正在修建新楼,黑小伙们不戴安全帽,裸着上身显露出他们结实的肌肉,也没有什么升降机,大家人手相传的搬运着水泥沙浆桶。骄阳似火,他们却一点也没有被晒蔫,嘴里歌唱个不停,是极有节奏的黑人歌曲,伴随着口哨声、欢笑声、砰砰的抛接水泥桶声,就像一曲旋律简单又洋溢着快乐情绪的MV在反复播放着。我在办公室极慢的网速中等待时望望他们,心里倒没有那么着急了。
住在喀土穆的时候我还去了一次当地人的理发店,去之前特意上网查了一下,确认在理发店感染上艾滋病的风险极小,大家的担心应该是多余的。进去前想着会是段难捱的时间,没想到进去后不到十分钟就被理发师轻松搞掂。他们用的工具是和国内一样的电推剪,只不过根据客人需要在刀头套上一个不同规格的塑料罩,用了这个塑料罩后理发师不管怎么推,推出来的头发都是一样长短,又不会伤着头皮。像我这样的头发就很好对付了,那个精壮老头一把按住我的头一顿乱推,五分钟之内结束了修剪,再拿出一个喷水瓶对着我头上喷两下水,扯一点看上去来历可疑的棉花前后左右擦擦,我就可以结帐走人了,算是极高效、很环保的理了一个发。
太阳落山,白天挤在墙角或者藏在路边车下睡觉的野狗们开始在路灯昏暗的土路上出没,经常还会见着它们在黑夜里成群奔跑嘶吼的景象,但我偶尔还是会选择步行回宿舍。几乎每个晚上都加班,那天又到了十一点多,一个刚被调动到喀土穆的兄弟一听我不叫车而是准备走回去,兴致勃勃说要一起走,他一定是在想像异国月色里漫步的浪漫了。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没有路灯只有尘土的路上,野狗的嘶叫声若近若远,他忽然在暗夜里长叹一声,“哎呀,我的人生真失败,怎么被调动到这个鬼地方来了?”我没有说什么去安慰他,心里想虽然脚下路不平,但抬头望月亮多美啊,况且与白天的酷热相比,夜色又是多么温柔啊。不知道多呆几天他会否习惯?我想起了在喀土穆新结识的人们,被钉子扎破了脚整天一蹦一跳的小亢,在办公桌上放一个氧气袋边干活边吸氧的老涂,从北京起飞前计划只来出差两个星期然后回家,在喀土穆一落地就被欢迎来常驻三年的小王,还有伴着老公走天涯的小刘,他们将来想起这座城市最深刻的记忆会是什么呢?我还想起了部门新招聘的五个苏丹的年轻人,周末他们拉着我去吃披萨喝果汁抽水烟,一本正经对我说埃及人会在水烟里加大麻苏丹的水烟才健康,我自然是将信将疑,只希望他们能尽快融入我们这家中国公司。
每天回到宿舍前总是会在楼下小杂货店里买一瓶冰镇百事可乐,这是店里唯一能吸引我眼球的东西,也是我在喀土穆每天的一个期待。喝几口冰凉可乐,上楼,推开宿舍房门,隔壁卧室的兄弟会以他永远不变的造型伏在床上,床头一面镜子对我直播着他电脑屏幕上永远不变的“三国群英传”。每每看到他专注的神情我总忍不住小怀念一下自己的前一份工作,湘西一座小山城里轻松的银行职员生活,每天在办公室都可以踢几场“FIFA”,或者是带着“盟军敢死队”闯两关,晚上回到家里最爱就是去到“大航海时代”里漂流四海,寻找宝物了。不过,那时闲散轻松也好,此刻奔波紧张也罢,都是自己所选择,Any coin has two sides,每一种方式的生活都有它的好与歹,得失错漏不必深究。卧室外有个大露台,睡觉前我总会独自站在那里沉醉于璀璨星河,不知道究竟是这里的夜空更加美丽?还是因为这些年我已经很少仰望星空了?
有一天开会开到很晚,天快亮的时候同事驱车送我回宿舍,转过街角,忽然间狂风大作,沙尘扬起,四下里迷茫一片。他随手翻出一盘磁带塞进录音机,空灵歌声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响起,竟然是齐豫那首“橄榄树”,我十六岁花季里常听的歌。那一刻蓦然惊觉自己终于还是走上了当年所梦想的路,只是,真正的简单生活,那些为赋新诗强说愁的青葱岁月早已经长成了梦中的橄榄树,快乐单纯的青春小鸟,已经如这样的歌声渐飞渐远,渐失踪影。
一张单人床又矮又窄,每天早晨睁开眼睛就看到一个旧吊扇在头顶咿呀咿呀转动,听到嵌在窗户玻璃上那台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的老式空调在轰隆轰隆震颤,但我的身上仍然是粘乎乎的,汗水浸湿了床单。天气太热了,吊扇吹不散暑气,空调只有两档,如果调到高档,五分钟之内墙上必然闪出一道蓝光,噼啪一声响后电源保险被烧掉,只能是把它保持在低档上,形同鸡肋。继续恋床的意义不大,我睡眼惺忪起来,摇摇晃晃走进浴室,小心拧开看上去随时有可能垮掉的小盥洗池上的水龙头,只要有一点黄浊的水流出来就会从心底里庆幸清爽一天的开始。如果停水也并不会感到一丝沮丧,因为我未雨绸缪,昨夜就在旁边一台早已不能工作的破旧洗衣机上备好了几大瓶水,只需要用到其中一瓶就足以完成我在喀土穆每个早上的洗漱过程。洗漱完毕,从墙角提起电脑包,去到楼下路边等公司班车来载我们去办公室,这个时候不过是早上七、八点钟,太阳却已是一副火辣辣表情。
夏季喀土穆白天的气温常常是停留在四十摄氏度以上,偶尔有风吹过不一定是好兆头,那可能会带来一个红色的世界,红色天空,红色大地,红色路人甲乙丙丁,来自撒哈拉大沙漠的红色沙尘总是不愿意错过随风轻舞的机会,它们细细密密,润物细无声,我们宿舍的门窗根本无力阻挡它们的侵袭。办公室离宿舍并不远,有时候我会乘坐被同事们称作“蹦蹦跳”的三轮摩托车往返,那些摩托总是被开车的小伙们打扮得酷劲十足,车身插满天线,一天到晚播放着摇滚音乐在马路上扬尘而过。我第一次坐的时候心里拿不准该付多少银子,到站下车,递给开车的小伙五百苏丹镑,他找回来两百镑,直觉告诉我他在“宰老外”,我坚持着要求找回更多,鸡同鸭讲拉锯了一阵子,终于,他嘴里念念有词的打开了角落里工具箱,我暗自得意,心想你还是服了软要掏钱包拿零钱了吧,他却掏出来一个油腻破布包塞到我手里,意思是将这包东西抵帐。我打开布包一看,不是私人珍藏的象牙什么的,而是一把扳手一个螺丝刀,螺丝刀还缺了半边口,善良淳朴的中国人民又怎能轻易去拿非洲兄弟吃饭的家当呢?看来他是真没零钱了,我就付了三百镑作罢。后来才知道,这一次他收了我三倍车费,我又心甘情愿的被貌似忠厚的人骗了一回。
我们公司的苏丹代表处2004年销售额还是零,2005年销售突破一亿美金成了可以期待的目标,代表处规模在快速膨胀中,现在正好是集结了大量工程人员,项目又还没有全面开工的时候,办公室总是很拥挤。有一处办公室对面是个大清真寺,经常可以看到聚集于此的穆斯林们白袍飘飘,听到广播里响亮的祷告声。某天,大家挤在下班班车里,祷告声正好在暮色里响起,一个同事望着宣礼塔上的灯火感慨,“想想出来一趟挺好的,我这半年见到的清真寺比在国内一辈子见到的都多。”大家会心笑了,是啊,我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几年生活在清真寺的包围中。另一处办公室藏在一片小别墅群里,对面人家正在修建新楼,黑小伙们不戴安全帽,裸着上身显露出他们结实的肌肉,也没有什么升降机,大家人手相传的搬运着水泥沙浆桶。骄阳似火,他们却一点也没有被晒蔫,嘴里歌唱个不停,是极有节奏的黑人歌曲,伴随着口哨声、欢笑声、砰砰的抛接水泥桶声,就像一曲旋律简单又洋溢着快乐情绪的MV在反复播放着。我在办公室极慢的网速中等待时望望他们,心里倒没有那么着急了。
住在喀土穆的时候我还去了一次当地人的理发店,去之前特意上网查了一下,确认在理发店感染上艾滋病的风险极小,大家的担心应该是多余的。进去前想着会是段难捱的时间,没想到进去后不到十分钟就被理发师轻松搞掂。他们用的工具是和国内一样的电推剪,只不过根据客人需要在刀头套上一个不同规格的塑料罩,用了这个塑料罩后理发师不管怎么推,推出来的头发都是一样长短,又不会伤着头皮。像我这样的头发就很好对付了,那个精壮老头一把按住我的头一顿乱推,五分钟之内结束了修剪,再拿出一个喷水瓶对着我头上喷两下水,扯一点看上去来历可疑的棉花前后左右擦擦,我就可以结帐走人了,算是极高效、很环保的理了一个发。
太阳落山,白天挤在墙角或者藏在路边车下睡觉的野狗们开始在路灯昏暗的土路上出没,经常还会见着它们在黑夜里成群奔跑嘶吼的景象,但我偶尔还是会选择步行回宿舍。几乎每个晚上都加班,那天又到了十一点多,一个刚被调动到喀土穆的兄弟一听我不叫车而是准备走回去,兴致勃勃说要一起走,他一定是在想像异国月色里漫步的浪漫了。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没有路灯只有尘土的路上,野狗的嘶叫声若近若远,他忽然在暗夜里长叹一声,“哎呀,我的人生真失败,怎么被调动到这个鬼地方来了?”我没有说什么去安慰他,心里想虽然脚下路不平,但抬头望月亮多美啊,况且与白天的酷热相比,夜色又是多么温柔啊。不知道多呆几天他会否习惯?我想起了在喀土穆新结识的人们,被钉子扎破了脚整天一蹦一跳的小亢,在办公桌上放一个氧气袋边干活边吸氧的老涂,从北京起飞前计划只来出差两个星期然后回家,在喀土穆一落地就被欢迎来常驻三年的小王,还有伴着老公走天涯的小刘,他们将来想起这座城市最深刻的记忆会是什么呢?我还想起了部门新招聘的五个苏丹的年轻人,周末他们拉着我去吃披萨喝果汁抽水烟,一本正经对我说埃及人会在水烟里加大麻苏丹的水烟才健康,我自然是将信将疑,只希望他们能尽快融入我们这家中国公司。
每天回到宿舍前总是会在楼下小杂货店里买一瓶冰镇百事可乐,这是店里唯一能吸引我眼球的东西,也是我在喀土穆每天的一个期待。喝几口冰凉可乐,上楼,推开宿舍房门,隔壁卧室的兄弟会以他永远不变的造型伏在床上,床头一面镜子对我直播着他电脑屏幕上永远不变的“三国群英传”。每每看到他专注的神情我总忍不住小怀念一下自己的前一份工作,湘西一座小山城里轻松的银行职员生活,每天在办公室都可以踢几场“FIFA”,或者是带着“盟军敢死队”闯两关,晚上回到家里最爱就是去到“大航海时代”里漂流四海,寻找宝物了。不过,那时闲散轻松也好,此刻奔波紧张也罢,都是自己所选择,Any coin has two sides,每一种方式的生活都有它的好与歹,得失错漏不必深究。卧室外有个大露台,睡觉前我总会独自站在那里沉醉于璀璨星河,不知道究竟是这里的夜空更加美丽?还是因为这些年我已经很少仰望星空了?
有一天开会开到很晚,天快亮的时候同事驱车送我回宿舍,转过街角,忽然间狂风大作,沙尘扬起,四下里迷茫一片。他随手翻出一盘磁带塞进录音机,空灵歌声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响起,竟然是齐豫那首“橄榄树”,我十六岁花季里常听的歌。那一刻蓦然惊觉自己终于还是走上了当年所梦想的路,只是,真正的简单生活,那些为赋新诗强说愁的青葱岁月早已经长成了梦中的橄榄树,快乐单纯的青春小鸟,已经如这样的歌声渐飞渐远,渐失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