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生”这个高傲又讨厌的名号
首先声明一点,写这篇日记纯属“日记”。
今天出门和朋友讨论为她的短片配乐的事情。喝了一壶咖啡一壶红茶,抽了一烟灰缸的烟,又转战到市中心吃饭。留学生间好像特别流行互相推荐各种类型的餐馆,一提到就非去不可,不过缓解一下意识流的情绪和沉闷的生活,吃,好像就是一种最棒的方式。
期间聊到的话题无数,关于作品的到艺术的到精神困惑的到现实的,无逻辑无条理的,纯粹以说话为目的提出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最终才能得到感性上的认识从而完善支持自己走下去的理论。
当然了,也有女人通常会聊的衣服和男人。这些隽永的话题也不再排斥了,故作清高不食人间焰火状说,我不要香奈儿不要爱马仕只要靠创作而活,在已经过了那个把谱子写在墙上纸都买不起也要写下去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也许它还能在少数生活在欧洲高福利国家的人身上残存,但大多数抱有幻想的人至今仍在地铁站街边以及厂房里活跃着等待出头的那天。当然我愿意相信真的有不需要认可不需要回报一心想表达自己的这些创作者们,人家那个说穿了就是玩票性质,精神上的追求或者实现一个梦想,跟你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作为你的工作你的事业你的全部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其实任何时代里的艺术家都有过着奢华淫靡的生活的,莫扎特那个年代他也追求衣着打扮出入上流社会的沙龙舞会,就连他的假发套都有各种不同样式颜色的,更何况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说到这里突然想插进一件小事,最近有篇当地的评论说中国百分之七十的女孩嫁人的唯一标准就是钱。很多人表示我们是一群有能力独立有能力去爱的姑娘,表示这是非常片面的看法很气愤。其实道理很简单,排除阴暗的“故意”的成分,不要跟我说那些评论什么国人缺乏精神信仰物质至上说欧洲就重视艺术重视文化了,倒退一百年的欧洲人民一样排队买名牌非得嫁给有钱人削尖了脑袋赚钱,非得拿一个金字塔尖的和一个金字塔底的相比不是自己找没趣么。
于是扯到自己身上来说,谁规定一个作品,不管是音乐电影绘画还是任何存在的艺术形式,只要能赚钱养活自己的就不艺术了不文艺了没价值了?只要你愿意把自己所有真诚的感情投入进去,最大可能花费精力和生命去灌溉,如卡夫卡言“把自己的心扉敞开到无法再敞开为止”,就成功了。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是为创作者表达而隽永,真正能与欣赏者产生共鸣的那一部分才是最有价值的,无论是
古典时期海顿为王宫贵族写的交响曲还是理查施特劳斯说“我的音乐不是为了取悦听众而是为了扰乱人类的情绪”。创作的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当然那些纯粹为了交差应付了事的作品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不在讨论范围。
另外,作为一个想要以创作为生的女人,不得不提到女人是否该有才学这个古老的问题。某位英国评论家说过,大概意思是“女人作曲就如同一只三只腿的狗,你觉得很奇怪但它仍然能走”,钱钟书也说“女人有女人的聪明,轻盈活泼得跟她的举动一样。比了这种聪明,才学不过是沉淀渣滓。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真聪明的女人决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懒”。女人?那我就好好的享受自己的聪明,在不变成男人的前提下,“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做出自己想要的作品。男人们你们是站在自己明确社会属性及其分工的角度上说也好,或是单纯满足不了你们崇尚男权需要被崇拜也好,我的耳朵接受不了这些闲言碎语。当然我也需要爱情需要性需要婚姻,但我很庆幸我的男人能有足够的智慧和胸襟包容我在这些问题上的偏执并能鼓励我继续努力下去。
不管怎样,目前还是以学习为目的尽量做一些实验性质的东西,不着边际还不如多看点乐谱分析看看文学哲学美学与音乐相通的书,去旅行去发呆去爱,找一切能够刺激自己灵感的东西,享受最后几年艺术生的生活,不要太现实或太功利,慢慢的磨练。
可是现在在国外,有大批国内过来的艺术生,美其名曰学习进修。不否认有大多数真的在学习在思考的人,就算不是为了追求艺术而献身,也算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的学习技术找感觉。天天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黑屋里苦想挣扎,等待或实现灵感,利用各种手段书籍网络讨论等等解答各种疑问。毕竟在学习也不是已经成了“家”,实在想不通找到朋友同行交流一通,各种言词交锋思维碰撞,然后攫取自己需要的一部分回家继续关在小黑屋里写写画画弹弹。重复这个过程,再重复,再重复。国内的一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人还会又酸又冷地问说,你每天在干些什么是不是到处玩啊?你们还有作业啊?哇是巴黎耶那好时尚好浪漫的地方噢!你们学校是不是有很多帅哥法国人啊?如果只是单纯的闲磕牙我可以接受我可以跟你们磕到底,但你们更可以去找那些来了三年法语水平连独立去办个房屋补贴办个居留都说不清楚的“艺术生”聊天,他们会更有兴趣。
这一点在学音乐的人身上很明显,其他的像电影美术这类的暂且不提,类似的现象也会存在,跟自己最切身关系的是音乐,也是比较严重的。大多数毕竟是学乐器学声乐学跳舞。不管是国内的同学还是在这边接触的国内过来的同学,大多数人如果不是作曲专业就从来没想到要去创作这回事。就不说既然你对音乐有想法自然就会开始创作,单纯的演奏家表演家也是值得仰视的。因为他们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并满怀热情,就像他们到了一定程度是有权利修改作曲家的作品的,这对于那些自以为是的作曲家来说是对他们最大的认可。表演有表演的艺术,也有基于逻辑的一套完整的理论,或是纯粹拥有让人嫉妒的所谓天份,我对于这样的一批人也从未否定过他们的价值,同样会被他们的灵气他么的张力所打动所刺激。但一听到要去创作就会说啊那个好难啊你怎么学这个啊好厉害理论啊我们理论课都不行反正我们也不需要什么理论的这一批人,我只能说,我厉害?你们才是最厉害的,越过一万公里跑过来只是为了当个机器摆弄乐器或是自己的声带发声?或是当个提线木偶摆动一下胳膊腿跟着音乐演戏?然后一天到晚看些综艺节目什么来了什么百分百做明星梦想和梦中的帅哥们同台?或者能够做出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便利店门口小剧场婚礼上扮小丑?
你们确实有脸有条儿有手腕有厚脸皮就是没脑子。
不过我可得谢谢你们,像我这么不善交际的人,自从知道了你们的存在,我再也不跟别人说我是“艺术生”,尤其都不敢说自己学音乐,直接说专业。经常有非艺术专业的人一听到,第一反应,嗯难怪你这么漂亮啊。漂亮你妹!我只遇到过一只手可以数清楚的非艺术行业的朋友第一反应是,那你应该会是个很特别的人吧创作需要个性啊。更奇葩的是人家一听学音乐的第一反应,一副胸有成竹的脸肯定地问唱歌的还是弹钢琴的?听到我回答后还极力掩饰自己的无力拼命找话题聊下去。姑且不论这聪明劲儿用的不是时候,您是非得显示您有文化还是怎么着?谢谢您不知道就别逞强了,古典主义音乐不是肖邦,他那都到浪漫主义时期了。现代音乐也不是您在夜店泡妞把妹的时候听的那个摇头晃脑的,是布列兹斯托克豪森诺诺。您扯您那些个唱歌跳舞的女性朋友想显着左右逢源我能理解您的苦心,但是什么样唱歌跳舞的硬说自己学音乐的人能告诉您肖邦是古典时期的作曲家还TM写过交响乐?真他妈的不好意思,我所在的这个时空的音乐史跟她们那个不一样。
说到这里我真的非常希望诚心希望,我能保持很高傲的心态说艺术和身份的话题。可是越来越多的上述那批人的存在,让我开始讨厌这个称号。就像害怕脏污碰到身上一样,引起我足够偏执的洁癖。从古到今,人类崇尚艺术又在不停的以各种理由各种方式贬低从业者。正因为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里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堵上所有人的嘴,所以最终要去包容要去接受一切精神洁癖不能接受的东西。尤其是像所谓的“艺术生”这种永远会有争议的身份,人家会说你只是在学习而已,尊重度和认可度其实为零,就连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也有人跟在屁股后面吹毛求疵,何况在我们这个群体里还有那些挂着名号实际上在做什么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一批。
我开始很高傲,之后觉得很讨厌,再之后困惑,现在依然高傲,而且我发现我的高傲没有停止过,它只是若有若无但坚定的穿插在每一个思考的结点中每一个或积极或颓废的状态里。至少我很清晰的明白我在做什么我追求的是什么,并且依然坚持着最初的纯粹。也许我在这里痴人说梦,也许我根本耗尽一生也无法得到认可,但价值就在于我的偏执最终会成为我的价值而不是悔恨。
今天出门和朋友讨论为她的短片配乐的事情。喝了一壶咖啡一壶红茶,抽了一烟灰缸的烟,又转战到市中心吃饭。留学生间好像特别流行互相推荐各种类型的餐馆,一提到就非去不可,不过缓解一下意识流的情绪和沉闷的生活,吃,好像就是一种最棒的方式。
期间聊到的话题无数,关于作品的到艺术的到精神困惑的到现实的,无逻辑无条理的,纯粹以说话为目的提出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最终才能得到感性上的认识从而完善支持自己走下去的理论。
当然了,也有女人通常会聊的衣服和男人。这些隽永的话题也不再排斥了,故作清高不食人间焰火状说,我不要香奈儿不要爱马仕只要靠创作而活,在已经过了那个把谱子写在墙上纸都买不起也要写下去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也许它还能在少数生活在欧洲高福利国家的人身上残存,但大多数抱有幻想的人至今仍在地铁站街边以及厂房里活跃着等待出头的那天。当然我愿意相信真的有不需要认可不需要回报一心想表达自己的这些创作者们,人家那个说穿了就是玩票性质,精神上的追求或者实现一个梦想,跟你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作为你的工作你的事业你的全部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其实任何时代里的艺术家都有过着奢华淫靡的生活的,莫扎特那个年代他也追求衣着打扮出入上流社会的沙龙舞会,就连他的假发套都有各种不同样式颜色的,更何况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说到这里突然想插进一件小事,最近有篇当地的评论说中国百分之七十的女孩嫁人的唯一标准就是钱。很多人表示我们是一群有能力独立有能力去爱的姑娘,表示这是非常片面的看法很气愤。其实道理很简单,排除阴暗的“故意”的成分,不要跟我说那些评论什么国人缺乏精神信仰物质至上说欧洲就重视艺术重视文化了,倒退一百年的欧洲人民一样排队买名牌非得嫁给有钱人削尖了脑袋赚钱,非得拿一个金字塔尖的和一个金字塔底的相比不是自己找没趣么。
于是扯到自己身上来说,谁规定一个作品,不管是音乐电影绘画还是任何存在的艺术形式,只要能赚钱养活自己的就不艺术了不文艺了没价值了?只要你愿意把自己所有真诚的感情投入进去,最大可能花费精力和生命去灌溉,如卡夫卡言“把自己的心扉敞开到无法再敞开为止”,就成功了。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是为创作者表达而隽永,真正能与欣赏者产生共鸣的那一部分才是最有价值的,无论是
古典时期海顿为王宫贵族写的交响曲还是理查施特劳斯说“我的音乐不是为了取悦听众而是为了扰乱人类的情绪”。创作的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当然那些纯粹为了交差应付了事的作品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不在讨论范围。
另外,作为一个想要以创作为生的女人,不得不提到女人是否该有才学这个古老的问题。某位英国评论家说过,大概意思是“女人作曲就如同一只三只腿的狗,你觉得很奇怪但它仍然能走”,钱钟书也说“女人有女人的聪明,轻盈活泼得跟她的举动一样。比了这种聪明,才学不过是沉淀渣滓。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真聪明的女人决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懒”。女人?那我就好好的享受自己的聪明,在不变成男人的前提下,“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做出自己想要的作品。男人们你们是站在自己明确社会属性及其分工的角度上说也好,或是单纯满足不了你们崇尚男权需要被崇拜也好,我的耳朵接受不了这些闲言碎语。当然我也需要爱情需要性需要婚姻,但我很庆幸我的男人能有足够的智慧和胸襟包容我在这些问题上的偏执并能鼓励我继续努力下去。
不管怎样,目前还是以学习为目的尽量做一些实验性质的东西,不着边际还不如多看点乐谱分析看看文学哲学美学与音乐相通的书,去旅行去发呆去爱,找一切能够刺激自己灵感的东西,享受最后几年艺术生的生活,不要太现实或太功利,慢慢的磨练。
可是现在在国外,有大批国内过来的艺术生,美其名曰学习进修。不否认有大多数真的在学习在思考的人,就算不是为了追求艺术而献身,也算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的学习技术找感觉。天天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黑屋里苦想挣扎,等待或实现灵感,利用各种手段书籍网络讨论等等解答各种疑问。毕竟在学习也不是已经成了“家”,实在想不通找到朋友同行交流一通,各种言词交锋思维碰撞,然后攫取自己需要的一部分回家继续关在小黑屋里写写画画弹弹。重复这个过程,再重复,再重复。国内的一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人还会又酸又冷地问说,你每天在干些什么是不是到处玩啊?你们还有作业啊?哇是巴黎耶那好时尚好浪漫的地方噢!你们学校是不是有很多帅哥法国人啊?如果只是单纯的闲磕牙我可以接受我可以跟你们磕到底,但你们更可以去找那些来了三年法语水平连独立去办个房屋补贴办个居留都说不清楚的“艺术生”聊天,他们会更有兴趣。
这一点在学音乐的人身上很明显,其他的像电影美术这类的暂且不提,类似的现象也会存在,跟自己最切身关系的是音乐,也是比较严重的。大多数毕竟是学乐器学声乐学跳舞。不管是国内的同学还是在这边接触的国内过来的同学,大多数人如果不是作曲专业就从来没想到要去创作这回事。就不说既然你对音乐有想法自然就会开始创作,单纯的演奏家表演家也是值得仰视的。因为他们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并满怀热情,就像他们到了一定程度是有权利修改作曲家的作品的,这对于那些自以为是的作曲家来说是对他们最大的认可。表演有表演的艺术,也有基于逻辑的一套完整的理论,或是纯粹拥有让人嫉妒的所谓天份,我对于这样的一批人也从未否定过他们的价值,同样会被他们的灵气他么的张力所打动所刺激。但一听到要去创作就会说啊那个好难啊你怎么学这个啊好厉害理论啊我们理论课都不行反正我们也不需要什么理论的这一批人,我只能说,我厉害?你们才是最厉害的,越过一万公里跑过来只是为了当个机器摆弄乐器或是自己的声带发声?或是当个提线木偶摆动一下胳膊腿跟着音乐演戏?然后一天到晚看些综艺节目什么来了什么百分百做明星梦想和梦中的帅哥们同台?或者能够做出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便利店门口小剧场婚礼上扮小丑?
你们确实有脸有条儿有手腕有厚脸皮就是没脑子。
不过我可得谢谢你们,像我这么不善交际的人,自从知道了你们的存在,我再也不跟别人说我是“艺术生”,尤其都不敢说自己学音乐,直接说专业。经常有非艺术专业的人一听到,第一反应,嗯难怪你这么漂亮啊。漂亮你妹!我只遇到过一只手可以数清楚的非艺术行业的朋友第一反应是,那你应该会是个很特别的人吧创作需要个性啊。更奇葩的是人家一听学音乐的第一反应,一副胸有成竹的脸肯定地问唱歌的还是弹钢琴的?听到我回答后还极力掩饰自己的无力拼命找话题聊下去。姑且不论这聪明劲儿用的不是时候,您是非得显示您有文化还是怎么着?谢谢您不知道就别逞强了,古典主义音乐不是肖邦,他那都到浪漫主义时期了。现代音乐也不是您在夜店泡妞把妹的时候听的那个摇头晃脑的,是布列兹斯托克豪森诺诺。您扯您那些个唱歌跳舞的女性朋友想显着左右逢源我能理解您的苦心,但是什么样唱歌跳舞的硬说自己学音乐的人能告诉您肖邦是古典时期的作曲家还TM写过交响乐?真他妈的不好意思,我所在的这个时空的音乐史跟她们那个不一样。
说到这里我真的非常希望诚心希望,我能保持很高傲的心态说艺术和身份的话题。可是越来越多的上述那批人的存在,让我开始讨厌这个称号。就像害怕脏污碰到身上一样,引起我足够偏执的洁癖。从古到今,人类崇尚艺术又在不停的以各种理由各种方式贬低从业者。正因为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里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堵上所有人的嘴,所以最终要去包容要去接受一切精神洁癖不能接受的东西。尤其是像所谓的“艺术生”这种永远会有争议的身份,人家会说你只是在学习而已,尊重度和认可度其实为零,就连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也有人跟在屁股后面吹毛求疵,何况在我们这个群体里还有那些挂着名号实际上在做什么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一批。
我开始很高傲,之后觉得很讨厌,再之后困惑,现在依然高傲,而且我发现我的高傲没有停止过,它只是若有若无但坚定的穿插在每一个思考的结点中每一个或积极或颓废的状态里。至少我很清晰的明白我在做什么我追求的是什么,并且依然坚持着最初的纯粹。也许我在这里痴人说梦,也许我根本耗尽一生也无法得到认可,但价值就在于我的偏执最终会成为我的价值而不是悔恨。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