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英雄
欧阳锋一脸淡漠地指着尸水旁边的盲武士对洪七公说:“尸体是会说话的”。滚滚黄沙,上面那具面目全非的尸体正在被自然风化,哦,还有被路人拿来指手画脚。当我看到这个场景时,感觉有些凄凉,有些讽刺。盲武士是我这部片子里头最喜欢的角色,饰演他的就是眼神很美的梁朝伟,导演偏偏让他演个眼神空洞的瞎子,本身就是讽刺了吧。盲武士忠于爱情,可是妻子爱上了别人;他忠于武士精神,可是最终落得个葬身异域、尸骨无人掩埋的下场。何其悲哉,看着他死前,导演摇晃的镜头拍向蓝天和鲜血,千军万马混乱地从沙丘上涌来,我知道这是一个英雄的宿命。
悲剧赋予人事物以严肃和沉重之感,电影也好、书也好、音乐也好,我长大以后所看所听,似乎都遵循了这个原则。所以我想,记忆中那些抹不掉的人事物也如此,并不是快乐得难以忘怀,而正是相反,沉重得像块压住心脏的石头,所以心如果猛烈跳动一下,石头就会被颠起来一下,提醒你它的存在。
要不要那么沉重呢?记得看《特洛伊》里头,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尔那一刻,我的心也是一沉。这种关于英雄的史诗,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惨烈的杀戮中讲述人类自以为是的道理,我是不喜欢的。就算是王家卫用充满唐朝边塞诗风味的镜头营造的中国古代英雄传说,我还是喜欢不起来。
盲武士像是与电影营造的那种类似道教的“虚无”、“无为”气息毫不相关的角色,他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儒家精神,他悲伤却不颓丧。在知道有去无回的那个晚上,他向欧阳锋多要了一碗酒,喝干后说了句“如果我没有回来,帮我找一个叫黄药师的人,告诉他我家乡还有一个人在等他。”谁能够做到,将心爱的人拱手相让呢?慈悲这种情怀,被一句话点染得动人心弦。不管是疯疯癫癫的独孤求败、哀怨的欧阳锋大嫂,还是黄药师跟欧阳锋,他们心中的欲望总是在折磨自己折磨别人,从来没有想过“知足”二字。或许在他们眼中,“知足”就是认命,放弃的意思,所以宁死也不要放弃自己的信念,哪怕扭曲了爱情,也要让对方难过。“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到底是谁把这个观念根植于人心的呢?
所以那些人的醉生梦死最终由一坛酒的饮完而埋葬于茫茫沙漠之中,金色的沙漠多么美多么永恒,无论节气怎么改变,它始终都用同一张完美的脸面对世人。人类又是多么渺小,把自己渺小的苦恨哀怨装满短暂的生命,最终被时间的尘埃覆满。
还好,死得最早的盲武士在我心中倒是活了。他皱着眉,一直耐心地抱剑守在山丘上,烈日晒伤了他的脸,汗珠爬上了他的额,他在专心致志地等待着敌人。
后来有一个叫周星星的人,在另一部喜剧中模仿了他,说着类似的台词,用喜剧的方式向他致敬。
悲剧赋予人事物以严肃和沉重之感,电影也好、书也好、音乐也好,我长大以后所看所听,似乎都遵循了这个原则。所以我想,记忆中那些抹不掉的人事物也如此,并不是快乐得难以忘怀,而正是相反,沉重得像块压住心脏的石头,所以心如果猛烈跳动一下,石头就会被颠起来一下,提醒你它的存在。
要不要那么沉重呢?记得看《特洛伊》里头,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尔那一刻,我的心也是一沉。这种关于英雄的史诗,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惨烈的杀戮中讲述人类自以为是的道理,我是不喜欢的。就算是王家卫用充满唐朝边塞诗风味的镜头营造的中国古代英雄传说,我还是喜欢不起来。
盲武士像是与电影营造的那种类似道教的“虚无”、“无为”气息毫不相关的角色,他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儒家精神,他悲伤却不颓丧。在知道有去无回的那个晚上,他向欧阳锋多要了一碗酒,喝干后说了句“如果我没有回来,帮我找一个叫黄药师的人,告诉他我家乡还有一个人在等他。”谁能够做到,将心爱的人拱手相让呢?慈悲这种情怀,被一句话点染得动人心弦。不管是疯疯癫癫的独孤求败、哀怨的欧阳锋大嫂,还是黄药师跟欧阳锋,他们心中的欲望总是在折磨自己折磨别人,从来没有想过“知足”二字。或许在他们眼中,“知足”就是认命,放弃的意思,所以宁死也不要放弃自己的信念,哪怕扭曲了爱情,也要让对方难过。“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到底是谁把这个观念根植于人心的呢?
所以那些人的醉生梦死最终由一坛酒的饮完而埋葬于茫茫沙漠之中,金色的沙漠多么美多么永恒,无论节气怎么改变,它始终都用同一张完美的脸面对世人。人类又是多么渺小,把自己渺小的苦恨哀怨装满短暂的生命,最终被时间的尘埃覆满。
还好,死得最早的盲武士在我心中倒是活了。他皱着眉,一直耐心地抱剑守在山丘上,烈日晒伤了他的脸,汗珠爬上了他的额,他在专心致志地等待着敌人。
后来有一个叫周星星的人,在另一部喜剧中模仿了他,说着类似的台词,用喜剧的方式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