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抱歉 但是我真的想明白了
我說的只是我自己的事情,所以你同意與否都與我無關,我怎麼說也與你無關。
開這個小組(http://www.douban.com/group/344470/)本來是緣于一股熱情,當時我想要把這些錯綜復雜的queer概念完善傳輸給部分感興趣的豆瓣上的朋友。
可是我最近開始真的放棄了這些標簽。我也不再活躍于任何國家的這類組織。我覺得嘗試了幾年的努力,我都無法符合一個標簽控的脾氣秉性。至于我是怎麼走出這團迷霧的,它源于這樣一段對話:
我:您覺得您是草食男嗎?
日本友人:在美國的時候我覺得我是,回日本了就不這樣認為了。因為身邊的人比我還草食。:)
一瞬間,我懂了,我生活在基督教話語權底下,所以我要百般嘗試這些奇奇怪怪的標簽,而我對任何一種性別都沒有甚麼特別的追求或喜好。而且我也對基督教及其周邊的一切毫無認同感。那麼我為甚麼還要這樣自己折磨自己?
還有一位尼泊爾同學,她說:我在尼泊爾就覺得自己是個胖子,因為我要買L號的衣服才穿得下。在美國我完全不認為自己胖了,因為我得穿S號了。
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里,可以被這個環境詮釋為不同的人。
在政治科學里,有一個關於你是誰的定義,英吉利文喚作“You are what you think what they think who you are.”(你是你所認為的他人眼中的你自己),而此處,他人的鋒芒遠遠刺穿了你自己是你自己這一幻影。
而現在的我,清清楚楚的明白,我還是我,我也只是我,我也依然對現代(或說西方)文化統治下的社會這個環境毫無認同感。那麼我要這些標簽來做甚麼?除了自討沒趣以外還真的是毫無意義。
在中華文化范圍內,人是沒有性取向和性別認同可言的,我也一直無法理解性取向這件事情,因為你喜歡誰,你就可以順著他的生殖器找出無數個可能喜歡的對象,這是不是太不符合人類的定義了,人穿衣服遮羞,要的就是神秘感啊,所以你才可以轉換成任何性別。所以花木蘭在軍隊里就是個男人,可以不是因為他想是個男人。臺上的男旦都是女人,欣賞他們的客官可真的不是在看一個變裝皇后的媚態。所謂男風也好斷袖也罷,都不是說那個主角窮盡一生只愛男人,而且出發點也絕對不是性或性別。亞洲人是真正識得人生如戲的,當真的只有當時的你。又好像傳承唐韻的當今日本。切莫想當然的以為BL或耽美跟同性戀有關。它只是少年戀。日本男生可以拿著耽美漫畫送給心儀的女孩子來表白自己愛她,或者陪女朋友一起看、一起哭得稀里嘩啦、一起感動都毫無問題。這在被西風吹的凌亂了的當今中國,恐怕都只能被算作是出柜之舉了吧。看得是故事,是兩個人而已,沒有性別,沒有判斷主人公一生只可以喜歡甚麼愛甚麼。聲優也不會糾結與配音耽美會影響自己的聲譽。因為沒人給他們貼這樣的標簽。這和《東宮西宮》開拍男主角落跑,司汗作為劇組工作人員臨時頂替大獲好評完全不同。所以,好好停頓一下,想一想,究竟甚麼才是你的文化歸屬。
雖然中華文化在中國殘存的并不多,但民間仍然是有很多蛛絲馬跡可尋覓的,比如“基友”和“爆菊”這類詞匯是絕對不可能在西方流行起來的。一個自認異性戀的西方男性是不可能開這類玩笑的。無論同性婚姻是否合法,都不可能有這類現象在他們身上發生。這種本質上的不同已經可以說明這類界限是模糊的,它并不可能是普世的。
實際上基督教文化(即現代西方文化)搞出來的性取向的作用無非是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一樣的。只是他們腦子不夠靈光,想不出來除了切斷所有可能性以外還能怎么樣闡述傳宗接代的必要前提條件。而這一切,在人口已經過於膨脹的當今社會,真的早就毫不重要了。我無論如何都會認為因為我是個甚麼,而可以幻想我很有可能被是另外或者同樣一個甚麼的人看上這種事情很荒謬,也很下作。所以,就這樣吧。
而所謂同性婚姻,真的,在包括臺灣在內的國家和地區,婚姻代表合并報稅和健保優惠。所以同性婚姻的重要性體現在社會福利。而在中國,異性婚姻都只是9元人民幣購得的一張紙而已。連財產均分都做不到,那麼同性婚姻的意義又在哪里?在於彌留之際有個人可以給你簽字?只要你做得妥善的話,一早公證就不會有大問題了吧。所以,我真的,以我個人的身份,并不支持中國同性婚姻合法化。因為這個婚姻所要合的法它本身就不合法。關於婚姻的所有建設,我們現今應該做的都是如何削弱它的意義,來讓真實的情感蓋過任何公文。而不是把所有人都裝進婚姻,讓婚姻變得非結不可。
再來跨性別,那是指從一個到另一個,所以忽略你的生理器官吧,如果你一直是以某一種性別而存在的,那麼你沒有必要因為你長著你不需要的東西而認為你是跨性別的人啊。你根本沒在那個原點站立過,你又要怎樣跨呢?我想要看到的情景只是身份證件上的性別被刪除而已,而不是男和女或者加上“其他”這個選項的轉換有多便利。醫學并沒有你想象的發達。如果社會足夠讓真正的性別多元,或者不把性別強加給每一個人。那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痛苦。一刀下去給不了任何人完美的人生,都只是在意淫罷了。男變女的后遺癥是心血管疾病,女變男的后遺癥是癌癥幾率非常的高。這類手術根本不能治愈任何事情。所以我們要性別何用。被視而不見的雙性人也可能是沒有性別的人,可是社會常常強迫他們選擇一種性別然后給他們套上跨性別的標簽,荒誕得讓人笑不出來。
可能我以這個小組(http://www.douban.com/group/344470/)的組長的身份說出這些話來會讓你跌破隱形眼鏡。但是,真的,我只能這樣說實話。
時不利兮奈若何。
僅以此作為交代。
社科這個東西與我而言就是剛接觸的時候覺得它牛逼無限風光大好,真的看多了就只能說這等下三濫只能哄得了淺薄的西洋人。
我說I am not straight也只是因為I am not straight from the God because I don't believe in it。Straight表示異性戀的原意也是跟上帝有關。而我,跟上帝無關。
希望我的周遭別再有人直男直女之類親切呼喚自己個沒完沒了了。甚麼直的彎的,我只知道虛的實的。你不是教徒,請別再用教徒的語言表達自己,詞不達意的表述并不高級。
開這個小組(http://www.douban.com/group/344470/)本來是緣于一股熱情,當時我想要把這些錯綜復雜的queer概念完善傳輸給部分感興趣的豆瓣上的朋友。
可是我最近開始真的放棄了這些標簽。我也不再活躍于任何國家的這類組織。我覺得嘗試了幾年的努力,我都無法符合一個標簽控的脾氣秉性。至于我是怎麼走出這團迷霧的,它源于這樣一段對話:
我:您覺得您是草食男嗎?
日本友人:在美國的時候我覺得我是,回日本了就不這樣認為了。因為身邊的人比我還草食。:)
一瞬間,我懂了,我生活在基督教話語權底下,所以我要百般嘗試這些奇奇怪怪的標簽,而我對任何一種性別都沒有甚麼特別的追求或喜好。而且我也對基督教及其周邊的一切毫無認同感。那麼我為甚麼還要這樣自己折磨自己?
還有一位尼泊爾同學,她說:我在尼泊爾就覺得自己是個胖子,因為我要買L號的衣服才穿得下。在美國我完全不認為自己胖了,因為我得穿S號了。
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里,可以被這個環境詮釋為不同的人。
在政治科學里,有一個關於你是誰的定義,英吉利文喚作“You are what you think what they think who you are.”(你是你所認為的他人眼中的你自己),而此處,他人的鋒芒遠遠刺穿了你自己是你自己這一幻影。
而現在的我,清清楚楚的明白,我還是我,我也只是我,我也依然對現代(或說西方)文化統治下的社會這個環境毫無認同感。那麼我要這些標簽來做甚麼?除了自討沒趣以外還真的是毫無意義。
在中華文化范圍內,人是沒有性取向和性別認同可言的,我也一直無法理解性取向這件事情,因為你喜歡誰,你就可以順著他的生殖器找出無數個可能喜歡的對象,這是不是太不符合人類的定義了,人穿衣服遮羞,要的就是神秘感啊,所以你才可以轉換成任何性別。所以花木蘭在軍隊里就是個男人,可以不是因為他想是個男人。臺上的男旦都是女人,欣賞他們的客官可真的不是在看一個變裝皇后的媚態。所謂男風也好斷袖也罷,都不是說那個主角窮盡一生只愛男人,而且出發點也絕對不是性或性別。亞洲人是真正識得人生如戲的,當真的只有當時的你。又好像傳承唐韻的當今日本。切莫想當然的以為BL或耽美跟同性戀有關。它只是少年戀。日本男生可以拿著耽美漫畫送給心儀的女孩子來表白自己愛她,或者陪女朋友一起看、一起哭得稀里嘩啦、一起感動都毫無問題。這在被西風吹的凌亂了的當今中國,恐怕都只能被算作是出柜之舉了吧。看得是故事,是兩個人而已,沒有性別,沒有判斷主人公一生只可以喜歡甚麼愛甚麼。聲優也不會糾結與配音耽美會影響自己的聲譽。因為沒人給他們貼這樣的標簽。這和《東宮西宮》開拍男主角落跑,司汗作為劇組工作人員臨時頂替大獲好評完全不同。所以,好好停頓一下,想一想,究竟甚麼才是你的文化歸屬。
雖然中華文化在中國殘存的并不多,但民間仍然是有很多蛛絲馬跡可尋覓的,比如“基友”和“爆菊”這類詞匯是絕對不可能在西方流行起來的。一個自認異性戀的西方男性是不可能開這類玩笑的。無論同性婚姻是否合法,都不可能有這類現象在他們身上發生。這種本質上的不同已經可以說明這類界限是模糊的,它并不可能是普世的。
實際上基督教文化(即現代西方文化)搞出來的性取向的作用無非是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一樣的。只是他們腦子不夠靈光,想不出來除了切斷所有可能性以外還能怎么樣闡述傳宗接代的必要前提條件。而這一切,在人口已經過於膨脹的當今社會,真的早就毫不重要了。我無論如何都會認為因為我是個甚麼,而可以幻想我很有可能被是另外或者同樣一個甚麼的人看上這種事情很荒謬,也很下作。所以,就這樣吧。
而所謂同性婚姻,真的,在包括臺灣在內的國家和地區,婚姻代表合并報稅和健保優惠。所以同性婚姻的重要性體現在社會福利。而在中國,異性婚姻都只是9元人民幣購得的一張紙而已。連財產均分都做不到,那麼同性婚姻的意義又在哪里?在於彌留之際有個人可以給你簽字?只要你做得妥善的話,一早公證就不會有大問題了吧。所以,我真的,以我個人的身份,并不支持中國同性婚姻合法化。因為這個婚姻所要合的法它本身就不合法。關於婚姻的所有建設,我們現今應該做的都是如何削弱它的意義,來讓真實的情感蓋過任何公文。而不是把所有人都裝進婚姻,讓婚姻變得非結不可。
再來跨性別,那是指從一個到另一個,所以忽略你的生理器官吧,如果你一直是以某一種性別而存在的,那麼你沒有必要因為你長著你不需要的東西而認為你是跨性別的人啊。你根本沒在那個原點站立過,你又要怎樣跨呢?我想要看到的情景只是身份證件上的性別被刪除而已,而不是男和女或者加上“其他”這個選項的轉換有多便利。醫學并沒有你想象的發達。如果社會足夠讓真正的性別多元,或者不把性別強加給每一個人。那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痛苦。一刀下去給不了任何人完美的人生,都只是在意淫罷了。男變女的后遺癥是心血管疾病,女變男的后遺癥是癌癥幾率非常的高。這類手術根本不能治愈任何事情。所以我們要性別何用。被視而不見的雙性人也可能是沒有性別的人,可是社會常常強迫他們選擇一種性別然后給他們套上跨性別的標簽,荒誕得讓人笑不出來。
可能我以這個小組(http://www.douban.com/group/344470/)的組長的身份說出這些話來會讓你跌破隱形眼鏡。但是,真的,我只能這樣說實話。
時不利兮奈若何。
僅以此作為交代。
社科這個東西與我而言就是剛接觸的時候覺得它牛逼無限風光大好,真的看多了就只能說這等下三濫只能哄得了淺薄的西洋人。
我說I am not straight也只是因為I am not straight from the God because I don't believe in it。Straight表示異性戀的原意也是跟上帝有關。而我,跟上帝無關。
希望我的周遭別再有人直男直女之類親切呼喚自己個沒完沒了了。甚麼直的彎的,我只知道虛的實的。你不是教徒,請別再用教徒的語言表達自己,詞不達意的表述并不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