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香烤肉店
楼下有家烤肉店,取的名字挺好,唤作“溢香”,老板一家人异常朴实,店也朴实,没有什么华而不实的装修摆设,看上去甚至还有些简陋。第一次去跟老板聊起来,我说,“你这个店也太简单了,墙也不修,地也不铺,跟要拆迁似的。”老板慢悠悠的说,“费那个钱干什么,过不了几年这里说不定也真要拆啦,再说买卖好坏不在这,便宜、干净,周围的朋友爱吃,不就行了?”寻思寻思也是这么个理,吃烤肉的人很少需要吃个什么情调的,很多人就喜欢在露天下搭张桌子、摆把椅子,来一扎啤酒,图的是吃喝的爽快,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自在。老板看穿了做生意的根本,生意自然也非常的好,每到周末往往是一座难求。因家离的近,我们经常将烤肉带回家,家里来了亲戚朋友也爱去店里点个一二十块钱的,也算是个菜。由于常来常往,渐渐的跟老板也就熟了。
原来老板姓王,行三,大伙多称他为王老三。这个王老三原本在市的纺联工作,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工厂裁员,他就成了下岗的一员,那个时候他四十多岁,一没文凭,二没手艺,只能看个小摊,做个小买卖。十年前,经过辛苦经营终于开了个小饭店,但是三天两头的工商税务大大小小领导的视查让小店不堪重负,只好歇业整顿,为此王老三整夜琢磨如何赚钱养家,头发白了不少,脸上的皱纹也深了许多。后来听说一个亲戚的房子要出租,他帮忙搬了几趟家之后,回头跟媳妇一商量就把房子买了下来,用原先的营业执照开起了这个外面看起破破烂烂的烤肉店。起先工商局的人也来,但是一看这地方确实不成样,觉得在这个破屋吃饭掉架也就不来了,为此王老三偷偷的乐了好几天。从此,他乐呵呵的经营自己的店,生意好了,原本木呐的人也风趣幽默起来,以前的同事来了看到王老三的样子都说,老三发财了,发福了,哈哈哈哈……
其实,王老三是发福了不少,但是发财还谈不上,因为人工太贵了,请一个服务员得多少钱?本地人看不上这个破店,外地人给开工资不说还得管吃管住,再说做的买卖毕竟是入人口的,身体得健康,不能有传染病啥的,为此老三只好动员家里人帮忙。原先的房主亲戚负责烤肉,母亲负责洗肉摘菜,老婆是前台,亲戚的媳妇是服务员,他自己则端个大茶杯负责收钱找钱,这样一来赚的钱就得三下分,自己一份,亲戚一份,母亲大人一份,给谁少了都不愿意,人人都盯着老三的钱包,今天赚多赚少,别人比自己看的清算的明。暑假的时候,儿子从大学里回来,跟他爹说,你这样不行,你是老板,为什么三下均分,店是我们家的,咱们得拿大头。王老三听了也不气,说:你不懂。
前年母亲病了,王老大、王老二说,这个病是在店里干活累出来的,医药费应该全由老三出。王老三听了点点头,老婆回到家哭了好多回,但是还是由着老三出了所有的医药费。母亲不能干了,店里少了一个人,老大老婆便说,俺去帮你忙吧,你给咱娘多少钱给我多少钱就中,俺也不多要。王老三说,你去问问那两口子,他们说中就中。结果老大老婆去碰了一鼻子灰,回来骂道,这个天杀的老三,我好心好意的帮他,他不领我的情也就罢了,还蹿倒着说我分他家产,难道我干活还不如个老婆子?王老三听了也不啌声,亲戚媳妇听了忍不住,回道,老太太一个人顶两个分工资是因为那是老三的娘,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来冒充老一辈!王老三说,算了,大哥身体不好,在家给联系个啤酒,大嫂也来帮忙,这样算是顶娘的一份吧。王老三发了话,别人没话说了,事情也就这样定了。
小店又恢复了平静,王老三还是一天到头端着他的大茶杯,杯子是玻璃的,厚厚的茶垢述说着它的年代,时不时的有人说,老三,你得去买个老板杯啦。他乐呵呵的说,这个就是我的老板杯,只要是老板,崩管他拿什么杯子,这杯子都得叫“老板杯”,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后来,王老三病了,他的儿子找不到工作就接手了这个店,小王自负读过几本经营管理的大作说起话来指手画脚,做起事来自然也是改弦更张,再去吃肉串已不是那个味,老三病好点了还是爱在店门口的树萌下喝茶,时不时的有人说他的儿子如何如何,他笑笑说,没啥,没啥……
原来老板姓王,行三,大伙多称他为王老三。这个王老三原本在市的纺联工作,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工厂裁员,他就成了下岗的一员,那个时候他四十多岁,一没文凭,二没手艺,只能看个小摊,做个小买卖。十年前,经过辛苦经营终于开了个小饭店,但是三天两头的工商税务大大小小领导的视查让小店不堪重负,只好歇业整顿,为此王老三整夜琢磨如何赚钱养家,头发白了不少,脸上的皱纹也深了许多。后来听说一个亲戚的房子要出租,他帮忙搬了几趟家之后,回头跟媳妇一商量就把房子买了下来,用原先的营业执照开起了这个外面看起破破烂烂的烤肉店。起先工商局的人也来,但是一看这地方确实不成样,觉得在这个破屋吃饭掉架也就不来了,为此王老三偷偷的乐了好几天。从此,他乐呵呵的经营自己的店,生意好了,原本木呐的人也风趣幽默起来,以前的同事来了看到王老三的样子都说,老三发财了,发福了,哈哈哈哈……
其实,王老三是发福了不少,但是发财还谈不上,因为人工太贵了,请一个服务员得多少钱?本地人看不上这个破店,外地人给开工资不说还得管吃管住,再说做的买卖毕竟是入人口的,身体得健康,不能有传染病啥的,为此老三只好动员家里人帮忙。原先的房主亲戚负责烤肉,母亲负责洗肉摘菜,老婆是前台,亲戚的媳妇是服务员,他自己则端个大茶杯负责收钱找钱,这样一来赚的钱就得三下分,自己一份,亲戚一份,母亲大人一份,给谁少了都不愿意,人人都盯着老三的钱包,今天赚多赚少,别人比自己看的清算的明。暑假的时候,儿子从大学里回来,跟他爹说,你这样不行,你是老板,为什么三下均分,店是我们家的,咱们得拿大头。王老三听了也不气,说:你不懂。
前年母亲病了,王老大、王老二说,这个病是在店里干活累出来的,医药费应该全由老三出。王老三听了点点头,老婆回到家哭了好多回,但是还是由着老三出了所有的医药费。母亲不能干了,店里少了一个人,老大老婆便说,俺去帮你忙吧,你给咱娘多少钱给我多少钱就中,俺也不多要。王老三说,你去问问那两口子,他们说中就中。结果老大老婆去碰了一鼻子灰,回来骂道,这个天杀的老三,我好心好意的帮他,他不领我的情也就罢了,还蹿倒着说我分他家产,难道我干活还不如个老婆子?王老三听了也不啌声,亲戚媳妇听了忍不住,回道,老太太一个人顶两个分工资是因为那是老三的娘,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来冒充老一辈!王老三说,算了,大哥身体不好,在家给联系个啤酒,大嫂也来帮忙,这样算是顶娘的一份吧。王老三发了话,别人没话说了,事情也就这样定了。
小店又恢复了平静,王老三还是一天到头端着他的大茶杯,杯子是玻璃的,厚厚的茶垢述说着它的年代,时不时的有人说,老三,你得去买个老板杯啦。他乐呵呵的说,这个就是我的老板杯,只要是老板,崩管他拿什么杯子,这杯子都得叫“老板杯”,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后来,王老三病了,他的儿子找不到工作就接手了这个店,小王自负读过几本经营管理的大作说起话来指手画脚,做起事来自然也是改弦更张,再去吃肉串已不是那个味,老三病好点了还是爱在店门口的树萌下喝茶,时不时的有人说他的儿子如何如何,他笑笑说,没啥,没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