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冬季的阳光
(看了页景的博客,感慨于南北欧阳光的差异,兴致一来胡乱写一通……)
挪威建筑师费恩(Sverre Fehn)在半个世纪前设计威尼斯双年展的北欧馆的时候,曾到访威尼斯,他发现这个地方的木材资源较少,因此木材都被精细地设计和加工,这给当时的他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因为北欧虽木材资源丰富,技艺也成熟,但大量性的木材只是被简易地加工便用到了建筑上。因此在当年费恩的眼中,威尼斯的每一片木材,每一棵树都很珍贵,这也是他在设计北欧馆的时候保留了场地上的几棵树的原因之一。
那么,反过来,如果说阳光也是一种建筑材料的话,和南欧那种倾盆大雨般的阳光相比,北欧的这种材料就更显得弥足珍贵(尤其在冬季)。但是南欧的建筑师乐于设计阳光的入射反射从而精确地计算等等,北欧的建筑师们似乎并没有对珍贵的阳光有精确设计的传统(也许我了解得还太少)。费恩在威尼斯设计北欧馆的时候,在一个大梁上又架了两层细而高的片状的混凝土梁(形成一个网格),以此来层层削弱夏末的威尼斯那无处不在的阳光,最终在南欧的这块小小的场地上创造出一个他所理解的没有shadow的北欧光环境。我想他指的这种没有明显的明暗交界线的光环境应该就是指阴天,确实,寂静寒冷的阴天配合着深灰色光秃秃的树干们,是太能代表北欧的画面了。
当然,我也不知道到底北欧的冬天是阴天还是多还是晴天多,哪个更具有代表性,也没能查到具体的气象资料。但是我想北欧冬季的阳光有它的特殊之处。
北欧冬季的阳光,不仅仅是有关温度、天气以及从而导致的愉快心情,那种极低的入射角度和极短的日照时间也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因为入射角度低,当你在逛公园或者森林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东西的影子都被拉得很长很长,尤其是那些立在地面上的树、路灯、栏杆、人(等等杆状物)的影子,像长长的梳子一般温柔地梳理着大地,如果地面有些起伏就更好,你会发现这些平行的纤细的影子还和地形一起进行着曲线的变化。我想这是一种地景体验。
因为日照时间短,中午前后的短短四五个小时是在北欧享受阳光的好时候。但是即使是正午12点的阳光,冬天的太阳高度角也已经低到30度左右(甚至更低)。因此当我前些天中午走在去学校的街道上,街道正对着太阳,那种刺眼的感觉很奇妙也很不好受……当然这种刺眼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街道体验。(因为正午阳光最强烈,同时30度的仰视角度对于人来说也是正常的观看角度)。当然,也因为高度角太低,很多街道是在阴影中的,因此只有广场上或者宽的马路上才有持续的阳光。
所以当我在中午时分参观Peter Celsing设计的Almtuna教堂,被那一束强烈的串联起十字架、讲坛、祭坛的光线震撼的时候,我觉得这不是偶然的光线,而是建筑师仔细安排的结果。
这是一束属于北欧的阳光啊。
(Almtuna教堂的更多照片请戳这里)
11/30 http://keisan.casio.com/has10/SpecExec.cgi?id=system/2006/1224682331 有些网站可以按照经纬度计算太阳高度角,计算得知冬至日时一天中最高太阳高度角,即正午12点时的高度角为7.3度左右;夏至日时正午12点太阳高度角为54度左右。
12/03 最近每天都在记录天气。在10天的阴雨雪过后,这两天终于迎来了大晴天。气温是几乎每天降一度地迅速下降,不过从昨天开始放晴又要慢慢小回升一下了。今天早上起来发现窗前的树林的每一个细小的枝桠都被雪覆盖了,想必是昨晚又飘了点雪。天空极其干净,打开窗铺面而来的冷空气让人清爽得不行,树顶部的枝杈被平行入射的阳光照耀得几乎透明啊……小清新的世界……3点多傍晚时分的天空愈加蓝,非常梦幻。昨天没出门,没能感受晴天的魅力,今天出来转转感觉这一天的晴天真是太美好了……北欧人都活在阴天无比抑郁和晴天无比美好的切换中么……
12/23 乌普萨拉主教堂内部,水平入射光,轴线端部的光。
挪威建筑师费恩(Sverre Fehn)在半个世纪前设计威尼斯双年展的北欧馆的时候,曾到访威尼斯,他发现这个地方的木材资源较少,因此木材都被精细地设计和加工,这给当时的他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因为北欧虽木材资源丰富,技艺也成熟,但大量性的木材只是被简易地加工便用到了建筑上。因此在当年费恩的眼中,威尼斯的每一片木材,每一棵树都很珍贵,这也是他在设计北欧馆的时候保留了场地上的几棵树的原因之一。
那么,反过来,如果说阳光也是一种建筑材料的话,和南欧那种倾盆大雨般的阳光相比,北欧的这种材料就更显得弥足珍贵(尤其在冬季)。但是南欧的建筑师乐于设计阳光的入射反射从而精确地计算等等,北欧的建筑师们似乎并没有对珍贵的阳光有精确设计的传统(也许我了解得还太少)。费恩在威尼斯设计北欧馆的时候,在一个大梁上又架了两层细而高的片状的混凝土梁(形成一个网格),以此来层层削弱夏末的威尼斯那无处不在的阳光,最终在南欧的这块小小的场地上创造出一个他所理解的没有shadow的北欧光环境。我想他指的这种没有明显的明暗交界线的光环境应该就是指阴天,确实,寂静寒冷的阴天配合着深灰色光秃秃的树干们,是太能代表北欧的画面了。
![]() |
Sverre Fehn, Nordic pavilion 1958-1962 |
当然,我也不知道到底北欧的冬天是阴天还是多还是晴天多,哪个更具有代表性,也没能查到具体的气象资料。但是我想北欧冬季的阳光有它的特殊之处。
北欧冬季的阳光,不仅仅是有关温度、天气以及从而导致的愉快心情,那种极低的入射角度和极短的日照时间也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因为入射角度低,当你在逛公园或者森林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东西的影子都被拉得很长很长,尤其是那些立在地面上的树、路灯、栏杆、人(等等杆状物)的影子,像长长的梳子一般温柔地梳理着大地,如果地面有些起伏就更好,你会发现这些平行的纤细的影子还和地形一起进行着曲线的变化。我想这是一种地景体验。
因为日照时间短,中午前后的短短四五个小时是在北欧享受阳光的好时候。但是即使是正午12点的阳光,冬天的太阳高度角也已经低到30度左右(甚至更低)。因此当我前些天中午走在去学校的街道上,街道正对着太阳,那种刺眼的感觉很奇妙也很不好受……当然这种刺眼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街道体验。(因为正午阳光最强烈,同时30度的仰视角度对于人来说也是正常的观看角度)。当然,也因为高度角太低,很多街道是在阴影中的,因此只有广场上或者宽的马路上才有持续的阳光。
所以当我在中午时分参观Peter Celsing设计的Almtuna教堂,被那一束强烈的串联起十字架、讲坛、祭坛的光线震撼的时候,我觉得这不是偶然的光线,而是建筑师仔细安排的结果。
这是一束属于北欧的阳光啊。
![]() |
Peter Celsing, Almtuna Church, 1956-1959 这是11月初,正午的入射角度。 |
![]() |
正午的强烈阳光和阴暗室内的对比 |
(Almtuna教堂的更多照片请戳这里)
11/30 http://keisan.casio.com/has10/SpecExec.cgi?id=system/2006/1224682331 有些网站可以按照经纬度计算太阳高度角,计算得知冬至日时一天中最高太阳高度角,即正午12点时的高度角为7.3度左右;夏至日时正午12点太阳高度角为54度左右。
12/03 最近每天都在记录天气。在10天的阴雨雪过后,这两天终于迎来了大晴天。气温是几乎每天降一度地迅速下降,不过从昨天开始放晴又要慢慢小回升一下了。今天早上起来发现窗前的树林的每一个细小的枝桠都被雪覆盖了,想必是昨晚又飘了点雪。天空极其干净,打开窗铺面而来的冷空气让人清爽得不行,树顶部的枝杈被平行入射的阳光照耀得几乎透明啊……小清新的世界……3点多傍晚时分的天空愈加蓝,非常梦幻。昨天没出门,没能感受晴天的魅力,今天出来转转感觉这一天的晴天真是太美好了……北欧人都活在阴天无比抑郁和晴天无比美好的切换中么……
![]() |
在室外拍我的房间的窗和窗外的树 |
12/23 乌普萨拉主教堂内部,水平入射光,轴线端部的光。
![]() |
-
要跳舞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5 18:37:24
-
白昼点灯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8 13:40:41
-
xi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3 09:19:35
-
陆枕寒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7 16:04:19
-
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22 21:11:18
-
duh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1-17 00:33:21
-
小延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4-04 11:54:13
-
乌拉拉乌拉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10 00:38:25
-
左倾份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12 18:59:12
-
豆友53077167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26 03:36:06
-
VEXT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20 14:18:15
-
home-que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19 10:02:58
-
一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16 18:43:27
-
Telperi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24 19:37:08
-
X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0-31 09:19:26
-
Gary-Xi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0-30 09:49:27
-
checkoryu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0-05 23:21:05
-
Mr.labmanag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0-04 13:34:54
-
上杉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13 11:37:13
-
Moonqk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13 10:52:22
-
盛夏曼步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21 13:21:31
-
二声的嗯*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5 12:13:51
-
咖啡渣有什么用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8:10:45
-
wuxx101928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6:47:49
-
小丸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6:25:3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6:01:51
-
Wi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4:12:28
-
阿难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2:01:0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1:42:48
-
tcgujkihjhftg8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0:50:06
-
宝尼蓝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0:37:03
-
男燒衣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0:26:08
-
畢懷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0:21:17
-
伊莎贝尔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0:08:08
-
Je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09:56:01
-
sumeragi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09:45:41
-
Mintak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09:32:17
-
【Puccini】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09:19:01
-
biglulufish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00:38:14
-
Archislands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2 20:19:15
-
リム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0 01:41:38
-
大田安小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30 13:50:56
-
cat0811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16 17:50:38
-
Stone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05 20:37:11
-
齐野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29 14:24:04
-
Белка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27 12:05:35
-
呼吸。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27 11:27:47
-
Зени́т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23 16:03:56
-
聒噪z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23 14:36:1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23 13:03:30
-
打浱每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19 14:49:22
-
美少女壮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11 09:00:48
-
Alberobello~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5 00:40:53
-
ashram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2 01:16:03
-
奶油周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1 19:49:17
-
夏日炎炎正好眠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1 12:54:58
-
KAKHABERV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1 05:59:56
-
小早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1 03:41:43
-
mj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1 03:18:33
-
点点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1 00:23:16
-
laur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2-28 10:38:31
-
卤猪蹄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2-28 01:32:52
-
miss_homeless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2-01 23:08:09
-
锦浠·渔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31 12:18:43
-
spid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31 11:47:54
-
Dead Mermaid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31 11:29:40
-
athanos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31 06:36:12
-
tr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31 02:16:13
-
___kayl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30 23:43:08
-
是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15 07:50:39
-
37仔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26 04:28:33
-
Absinthe Ⅱ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22 21:17:18
-
玛利亚保佑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17 17:41:11
-
11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17 16:54:53
-
jessiesto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17 16:21:18
-
神经浪游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17 14:31:52
-
白然微笑云喝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06 18:53:59
-
Ryonennam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18 15:15:08
-
仲城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18 11: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