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方言
“你爷去世了。”忽然有一天老师把我叫出教室,一脸肃穆地跟我说。我脑袋嗡地一下——什么,我父亲死了?我立马想起母亲前一个星期在家跟我讲的:同你父亲一同在河里挖沙的工友,有一天放工回家在路上被人撞死了,第二天他家里才发现他的尸体被扔到了沟里。我父亲是不是也遭到同样的命运?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家里也没有电话,我着急着要回家,我想象着母亲和亲人们都在堂屋围着父亲的尸体嚎啕大哭。可是,等等——“老师,你说的爷是我爷爷吗?”老师讶异地看着我,“当然是你爷爷啊,你堂哥让我告诉你的。”莫名地,我稍微舒了一口气——原来是我爷爷去世了,不是我父亲。
因为跟老师的方言差异,闹出了一场误会。我从来不会喊父亲为“爸爸”,而是“爷”,杜甫《兵车行》有一句“爷娘妻子走相送”,那“爷”便是父亲,而非爷爷;普通话中的“爷爷”在我们方言中喊“嗲”(不知是否有特指的字)。老师用方言告诉我“爷”去世的消息,我第一反应就是我爸爸。关于母亲的称谓,我从课本上学来了普通话的叫法,有一次尝试着冲着母亲喊道:“妈!妈!”母亲毫无反应地,低着头刷锅,喊得我不耐烦了,脱口而出我日常叫的:“姨!”母亲立马答应了,问我有什么事情。这个“姨”只是这么叫着,跟普通话中的“姨”完全不是一个意义。奶奶本地方言也不喊“奶奶”,而是喊作“嘛”(也不知是否有特指的字)。总之,对于亲人之间的称呼,与普通话相差甚大。
我常想要是老家一个小伙子向自己的情人表白,他要是用方言说“小娟,我爱你”(方言是这样发音的:我爱恩)是非常奇怪的,必须这么说:“小娟,我几喜欢恩的捏!(小娟,我极喜欢你)”才对味。“你”发“恩”音,“他”发“嘿”音,都是出了本地难以听到类似的。如果这小伙子跟小娟结婚了,那么小娟给被别人介绍说这是她的丈夫,她会说这是她的“老板”;反之,小伙子介绍自己的媳妇儿,会说这是他的“妈啵”。如果他们生了孩子,是男孩的话,我们会说“生了个伢儿”;是女孩的话,则是“姐(读若假)儿”。人家要问起孩子你家父亲去哪里了,会说“恩家老儿哩?”要是这孩子父母吵架了,人们会说他们在“搞精”,小娟非常生气,则说“小娟气的就蹦”,说起丈夫老是出去不管屋里的事情,就用“你几撇脱的!”(“撇脱”形容把所有事情的责任都撇开)……
徐志摩《再别康桥》开篇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有好事者翻译成本地方言:“不急不闹儿的我起咯,和我不急不闹儿的来一个样;我手得不急不闹儿的就搞老咯,跟得个天上的云告别。” 这种语言形成的特殊喜感,也唯有我们本地人才能体会。我一直引以为憾的是我们的方言,不能像粤语、吴语那样能成大的系统,可以用他们特有的字、词来行文,在他们大的区域内也能无挂碍的通读。我们的方言太小众了,它粗朴简单。我曾经尝试着用本地方言来写小说,别人能否读懂是一回事,自己常常写着写着只知道这个东西如何发音,却找不到对应的字词来书写。继而我怎么把方言中那特有的语气语调所表达的特有意义,用文字表达出来呢?或者是在陈述事情的时候我用普通话,在他们说话的时候我用本地方言(这样的话就如韩少功的《爸爸爸》一样,在小说下面附录很多方言注释。)?
那退而求其次,整体用方言写作不可行,采用方言特有的词汇总归是可以的。常常是隔壁家的老奶奶说话的时候,我大叫道:“等等我!我去拿笔来记一下。”火速冲回家拿着纸和笔来。老人家没有受过普通话侵蚀的纯正方言,我听着常有非常意外的收获。某人搬弄是非了,老人家就说那个女人喜欢“嚼蛆”,胡说八道就说那人“遮屄”,说脏话就是说“臭嘴来撒”,吵嘴就说“驳嘴”,小气就说“鸡贩子”(这个有故事),鼻子是“辟孔”,鼻涕是“皮龙”,高粱为“稆秫”,贪馋为“饿殍”……在方言词汇中摘摘捡捡,很多可以用在行文之中,效果往往是活泼生猛,又不至于隔膜。
我不是学语言学的,也谈不出个所以然来。回家乡我用方言,去外地我用普通话。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说话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一直偷偷玩的微博,竟然被老家隔壁的小学同学发现了。他用方言称呼我的小名,顿时觉得好滑稽。家乡的自己跟在外的自己,完全是不同的感觉。他的出现,让一直用普通话表达的我觉得好像是在演戏。好比是你用普通话跟家里亲人说七道八,终究是生分不自然。这种身份认同感的错位,想想颇有意思。哪怕跟自己的表兄弟说话,虽然说的也是方言,可是跟老人家说的方言很不相同了,更多的时候我们想表达的观念、情感,用方言说出来会觉得很奇怪,只能用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来说。
再说到我父亲这头来,第一本书刚出来的时候,一次电话中父亲很生气地质问我:“你为么事把我给写死了?!”我吓了一跳,迅疾在脑中扒拉书中可否有这等事情,“我没有写这个啊!”母亲在电话边冲着爸爸说:“你瞎了眼,那是写你的吗?那是写你老儿的!”我顿时明白了过来,原来父亲错把我写爷爷那篇(因为文中我就直接写爷爷如何如何)当成是写他的了,“爷,那不是写你的,是写我嗲的!”(2012.11.19)
PS:已经遇到很多人写豆邮问我是不是安庆人,在此一并回答了:我的家乡是湖北武穴,鄂东南一个江边小城。
家乡结婚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4MDczOTI4.html
因为跟老师的方言差异,闹出了一场误会。我从来不会喊父亲为“爸爸”,而是“爷”,杜甫《兵车行》有一句“爷娘妻子走相送”,那“爷”便是父亲,而非爷爷;普通话中的“爷爷”在我们方言中喊“嗲”(不知是否有特指的字)。老师用方言告诉我“爷”去世的消息,我第一反应就是我爸爸。关于母亲的称谓,我从课本上学来了普通话的叫法,有一次尝试着冲着母亲喊道:“妈!妈!”母亲毫无反应地,低着头刷锅,喊得我不耐烦了,脱口而出我日常叫的:“姨!”母亲立马答应了,问我有什么事情。这个“姨”只是这么叫着,跟普通话中的“姨”完全不是一个意义。奶奶本地方言也不喊“奶奶”,而是喊作“嘛”(也不知是否有特指的字)。总之,对于亲人之间的称呼,与普通话相差甚大。
我常想要是老家一个小伙子向自己的情人表白,他要是用方言说“小娟,我爱你”(方言是这样发音的:我爱恩)是非常奇怪的,必须这么说:“小娟,我几喜欢恩的捏!(小娟,我极喜欢你)”才对味。“你”发“恩”音,“他”发“嘿”音,都是出了本地难以听到类似的。如果这小伙子跟小娟结婚了,那么小娟给被别人介绍说这是她的丈夫,她会说这是她的“老板”;反之,小伙子介绍自己的媳妇儿,会说这是他的“妈啵”。如果他们生了孩子,是男孩的话,我们会说“生了个伢儿”;是女孩的话,则是“姐(读若假)儿”。人家要问起孩子你家父亲去哪里了,会说“恩家老儿哩?”要是这孩子父母吵架了,人们会说他们在“搞精”,小娟非常生气,则说“小娟气的就蹦”,说起丈夫老是出去不管屋里的事情,就用“你几撇脱的!”(“撇脱”形容把所有事情的责任都撇开)……
徐志摩《再别康桥》开篇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有好事者翻译成本地方言:“不急不闹儿的我起咯,和我不急不闹儿的来一个样;我手得不急不闹儿的就搞老咯,跟得个天上的云告别。” 这种语言形成的特殊喜感,也唯有我们本地人才能体会。我一直引以为憾的是我们的方言,不能像粤语、吴语那样能成大的系统,可以用他们特有的字、词来行文,在他们大的区域内也能无挂碍的通读。我们的方言太小众了,它粗朴简单。我曾经尝试着用本地方言来写小说,别人能否读懂是一回事,自己常常写着写着只知道这个东西如何发音,却找不到对应的字词来书写。继而我怎么把方言中那特有的语气语调所表达的特有意义,用文字表达出来呢?或者是在陈述事情的时候我用普通话,在他们说话的时候我用本地方言(这样的话就如韩少功的《爸爸爸》一样,在小说下面附录很多方言注释。)?
那退而求其次,整体用方言写作不可行,采用方言特有的词汇总归是可以的。常常是隔壁家的老奶奶说话的时候,我大叫道:“等等我!我去拿笔来记一下。”火速冲回家拿着纸和笔来。老人家没有受过普通话侵蚀的纯正方言,我听着常有非常意外的收获。某人搬弄是非了,老人家就说那个女人喜欢“嚼蛆”,胡说八道就说那人“遮屄”,说脏话就是说“臭嘴来撒”,吵嘴就说“驳嘴”,小气就说“鸡贩子”(这个有故事),鼻子是“辟孔”,鼻涕是“皮龙”,高粱为“稆秫”,贪馋为“饿殍”……在方言词汇中摘摘捡捡,很多可以用在行文之中,效果往往是活泼生猛,又不至于隔膜。
我不是学语言学的,也谈不出个所以然来。回家乡我用方言,去外地我用普通话。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说话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一直偷偷玩的微博,竟然被老家隔壁的小学同学发现了。他用方言称呼我的小名,顿时觉得好滑稽。家乡的自己跟在外的自己,完全是不同的感觉。他的出现,让一直用普通话表达的我觉得好像是在演戏。好比是你用普通话跟家里亲人说七道八,终究是生分不自然。这种身份认同感的错位,想想颇有意思。哪怕跟自己的表兄弟说话,虽然说的也是方言,可是跟老人家说的方言很不相同了,更多的时候我们想表达的观念、情感,用方言说出来会觉得很奇怪,只能用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来说。
再说到我父亲这头来,第一本书刚出来的时候,一次电话中父亲很生气地质问我:“你为么事把我给写死了?!”我吓了一跳,迅疾在脑中扒拉书中可否有这等事情,“我没有写这个啊!”母亲在电话边冲着爸爸说:“你瞎了眼,那是写你的吗?那是写你老儿的!”我顿时明白了过来,原来父亲错把我写爷爷那篇(因为文中我就直接写爷爷如何如何)当成是写他的了,“爷,那不是写你的,是写我嗲的!”(2012.11.19)
PS:已经遇到很多人写豆邮问我是不是安庆人,在此一并回答了:我的家乡是湖北武穴,鄂东南一个江边小城。
家乡结婚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4MDczOTI4.html
-
summ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8 07:41:09
-
龍在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5 21:27:16
-
Parro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4 01:48:59
-
荏苒在衣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21:02:14
-
Sall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20:36:00
-
lex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17:21:51
-
寒峭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17:13:28
-
将你蒸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16:26:44
-
三冶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11:42:02
-
齐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08:57:41
-
海扬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2:52:27
-
SnowSlid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2:49:25
-
黄金马桶骑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1:10:10
-
尼小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1:01:20
-
🐴波傑克BoJack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1 02:10:29
-
TheEn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0 08:41:27
-
hades8938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0 0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