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粉小姐与零食君的战斗史
我觉得我的人生就是在不停地和零食君作斗争。
从小我就是一个对食物有着无限热情的小孩。从来没有像别的小孩子一样挑食过,到了吃饭的时间永远都会按时回家,所以妈妈说我从小就特别省心,她从来没有像别的家长一样在要吃饭的时间到处找我。
不过那时候并不像现在的小孩这么幸福,有这么多零食。我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吃的一种饼干叫做青食钙奶饼干,估计只有山东的小孩才吃过。是那种朴实又好吃的饼干,早上的时候泡在奶粉里面最好吃的,现在回家的时候偶尔我还是会这样吃。不过现在已经有了很多新品种,比如儿童钙奶饼干,中老年补锌之类的,不过我一直吃的还是那种5块钱一包的最普通的那种。提到奶粉,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干吃奶粉,觉得在嘴里绵绵的甜甜的非常好吃,可是奶奶每次看到我偷吃奶粉都会骂我,后来也就不敢了。不过我现在也还是觉得奶粉干吃才是最好吃的- -
后来出现了旺仔小馒头,入口即化,一块钱一包。那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种图案买一包,还有后来又出现的旺仔牛奶,甜甜的奶奶的味道,所以那个胖胖的半裸的小男生是我当年最喜欢的人了。不过后来出现的那个旺仔牛奶的广告毁了我当年的梦想。广告内容是这样子的:下课铃响起。广播出现了:李子明同学,李子明同学,你妈妈拿了两罐旺仔牛仔在校门口等你。然后这位眼睛很小肚子很大的男生一边飞奔一边飙泪,在其奔跑过程中周围同学纷纷羡慕的表示,哇,你的妈妈好爱你啊!结尾是这个小胖子一脸满足的喝完牛奶以后配乐再次响起:母亲~~~这么坑爹的广告文案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啊!
到了夏天,就到了冰淇淋的季节了。那时候还不叫这么洋气的名字,一般叫做雪糕或者冰棍。雪糕嘛我记得当年我经常吃的一种是5毛钱一根的香蕉味,一种是一块钱一根的哈密瓜味的。其实还有一种草莓味的,但是我不是很喜欢。而冰棍的话我只记得有一种方方的咖啡色的冰砖,5毛钱一根,天气热的时候吃起来非常解渴。这些都是威海本土生产的,直到小学的时候我还在吃这种雪糕,可是后来估计生存环境太恶劣,冰柜里渐渐找不到它们的身影了,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伊利蒙牛八喜之类。想想真是可惜。
而冬天就是吃板栗的季节了。那时候街上还没有这么多糖炒板栗,都是妈妈在家里自己做的。先用刀在晒好的板栗上割一个口子,然后放到高压锅里面,还要时不时过去晃一晃,这样一会儿就能闻到板栗的香味了。好了之后好像还要炒一炒,因为这样子比较容易剥皮。经过漫长又痛苦的等待之后,我才能吃到做好的板栗。可惜从小我就肠胃不好,所以每次都不能吃很多。有一次趁妈妈不注意偷吃了很多然后肚子疼了很久,从此以后就不敢偷嘴了。
方便面这种不健康的食物从小老妈就禁止我吃,可是小孩子都是这样的,吃不到的才最好吃,所以从小方便面对我来说就是TOP5的美食。而最常吃的是一个叫做三鲜伊面的牌子,估计也只有在山东的超市才能找到。它和康师傅不一样的是它里面的调料包只有1袋,不像康师傅里面那么复杂,所以吃惯了这种寡淡的方便面我反而不喜欢康师傅了,直到现在我方便面也只吃这个牌子的。
而那时候肯爷爷麦叔叔并没有现在这么大街,当年我觉得吃一次是很牛逼的事情,整天吵着妈妈带我去吃,就像我每年从开学就开始期待运动会一样。我小学的时候,每年都会去市里的体育馆举行一次运动会。虽然我从来就没有参加过任何项目,但是我对于运动会的期待却远远高于那些运动员们,因为每逢运动会我就可以买很多很多零食带去体育场吃。我至今都记得第一次去运动会的时候我们班主任看着我那种难以置信的眼神,那个年轻的姑娘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说道:“你一个书包里面居然全部都是零食吗!这个书包都要比你高了!”
从那以后,每到运动会大家都很喜欢和我坐在一起。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还要什么浪味仙、上好佳、大白兔、品客、旺旺仙贝、雪饼之类的都是全国范围内普及的,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在资源如此匮乏的环境下,我茁壮的长大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零食的选择越来越多,而我对于零食君的热情也与日俱增。
高中的时候因为要上晚自习,所以晚饭只能在学校吃。吃了几个月的食堂以后我便按耐不住了,开始每天吃饭的时候溜出校门去买吃的。学校附近都很多小店,比如说街角的一家有很好喝的奶茶,对面有一家台湾小丸子,楼上还有披萨店,还有一个奶奶每天这时候都会推着车来卖自己做的紫菜包饭。不过好景不长,过了没多久,有一次偷溜出去的时候被老师抓了正着,从此我只能遥望着外面的世界了。
而零食的选择就更多了。这时候什么薯片虾条之类的已经满足不了我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有着非常洋气名字的甜点,比如慕斯,比如泡芙,比如提拉米苏。除了真的好吃之外,当年的我如此热爱她们的原因之一就是觉得这些名字实在是太洋气了,听起来就这么高级,相较而言什么上好佳真是太土气了。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对一种有着非常土气名字的糕点的热爱——老婆饼。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的时候觉得真是太难听了,并且思考了很久这个“老婆”是指“老婆婆”的“老婆”还是“老公老婆”的“老婆”。除此之外,我对巧克力的热爱也是这时候培养起来的。虽然我当时也不愿意承认这点,但事实就是我喜欢吃的还不是文艺小青年都喜欢的黑巧,而是各种夹心的比如榛子啊葡萄干啊之类的巧克力。
这时候突然出现了很多牛肉粒代替了原来大范围的牛肉干,可是我还是固执的喜欢牛肉干,因为我觉得牛肉粒好小哦,并且为什么作为一个肉要把自己包成一颗糖呢!
在如此优渥的环境下加上缺乏锻炼,高中毕业之后我的体重达到了目前人生的最高峰,并且由一张惨不忍睹的毕业照时刻提醒着我这个不堪回首的过去。嗯,具体数字是多少。。。106斤啊啊啊!!!从高二暑假的96斤直升106啊!太可怕了!!!!
一个暑假过去我也没能像哥哥当初那样暴瘦20斤脱胎换骨,就带着高中留下的一身肥肉和一张稚嫩的面孔踏进了大学校门。
可是大一的我完全没有觉悟到体重的重要性,每天吃吃喝喝的不亦乐乎还经常半夜跑去吃夜宵,并且这时候的我已经对食物有了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西方甜品固然好,我大中华糕点更是博大精深啊!稻香村便成功上位,取代了之前什么慕斯之类在我心中的地位。为了安顿好我那些可爱的零食们,我还特意跑去家乐福买了一个硕大的整理箱,这样半年下来体重依然维持着三位数的水平。
到了大一下学期我开始意识到了这种行为的危险性,便开始了每天与零食君的艰难斗争。每天都有两个小人在我脑袋里打架,邪恶的小人说:吃掉!善良的小人说:不能吃!这种斗争每天都会无数次的在我脑袋里上演,最后结果通常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过挣扎了半年以后我惊喜的发现这种斗争还是有作用的,我神奇的又变回了两位数的体重。
直到到了西班牙。我发现欧洲简直就是零食的天堂啊。那些国内很贵可是很好吃的零食在这边都是白菜价的摆在超市里。比如各种巧克力,比如各种曲奇,还有什么闲趣、奥利奥之类国内也很白菜价的饼干。一年下来去了不少地方也吃了不少东西。比如意大利让我至今难忘的冰淇淋和披萨,比利时的薯条、巧克力和华夫饼,法国的马卡龙,葡萄牙的蛋挞,匈牙利的猪排,当然还有西班牙的tapa!在圣赛呆了三天每天就过着从这家酒吧串到另外一家酒吧的生活。不过可能因为独自生活的确很艰辛,我居然神奇的又瘦了!
现在冬天又来了,又到了每天要和旺盛的食欲做艰苦斗争的时候了,真是生命不止战斗不息啊!
从小我就是一个对食物有着无限热情的小孩。从来没有像别的小孩子一样挑食过,到了吃饭的时间永远都会按时回家,所以妈妈说我从小就特别省心,她从来没有像别的家长一样在要吃饭的时间到处找我。
不过那时候并不像现在的小孩这么幸福,有这么多零食。我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吃的一种饼干叫做青食钙奶饼干,估计只有山东的小孩才吃过。是那种朴实又好吃的饼干,早上的时候泡在奶粉里面最好吃的,现在回家的时候偶尔我还是会这样吃。不过现在已经有了很多新品种,比如儿童钙奶饼干,中老年补锌之类的,不过我一直吃的还是那种5块钱一包的最普通的那种。提到奶粉,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干吃奶粉,觉得在嘴里绵绵的甜甜的非常好吃,可是奶奶每次看到我偷吃奶粉都会骂我,后来也就不敢了。不过我现在也还是觉得奶粉干吃才是最好吃的- -
后来出现了旺仔小馒头,入口即化,一块钱一包。那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种图案买一包,还有后来又出现的旺仔牛奶,甜甜的奶奶的味道,所以那个胖胖的半裸的小男生是我当年最喜欢的人了。不过后来出现的那个旺仔牛奶的广告毁了我当年的梦想。广告内容是这样子的:下课铃响起。广播出现了:李子明同学,李子明同学,你妈妈拿了两罐旺仔牛仔在校门口等你。然后这位眼睛很小肚子很大的男生一边飞奔一边飙泪,在其奔跑过程中周围同学纷纷羡慕的表示,哇,你的妈妈好爱你啊!结尾是这个小胖子一脸满足的喝完牛奶以后配乐再次响起:母亲~~~这么坑爹的广告文案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啊!
到了夏天,就到了冰淇淋的季节了。那时候还不叫这么洋气的名字,一般叫做雪糕或者冰棍。雪糕嘛我记得当年我经常吃的一种是5毛钱一根的香蕉味,一种是一块钱一根的哈密瓜味的。其实还有一种草莓味的,但是我不是很喜欢。而冰棍的话我只记得有一种方方的咖啡色的冰砖,5毛钱一根,天气热的时候吃起来非常解渴。这些都是威海本土生产的,直到小学的时候我还在吃这种雪糕,可是后来估计生存环境太恶劣,冰柜里渐渐找不到它们的身影了,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伊利蒙牛八喜之类。想想真是可惜。
而冬天就是吃板栗的季节了。那时候街上还没有这么多糖炒板栗,都是妈妈在家里自己做的。先用刀在晒好的板栗上割一个口子,然后放到高压锅里面,还要时不时过去晃一晃,这样一会儿就能闻到板栗的香味了。好了之后好像还要炒一炒,因为这样子比较容易剥皮。经过漫长又痛苦的等待之后,我才能吃到做好的板栗。可惜从小我就肠胃不好,所以每次都不能吃很多。有一次趁妈妈不注意偷吃了很多然后肚子疼了很久,从此以后就不敢偷嘴了。
方便面这种不健康的食物从小老妈就禁止我吃,可是小孩子都是这样的,吃不到的才最好吃,所以从小方便面对我来说就是TOP5的美食。而最常吃的是一个叫做三鲜伊面的牌子,估计也只有在山东的超市才能找到。它和康师傅不一样的是它里面的调料包只有1袋,不像康师傅里面那么复杂,所以吃惯了这种寡淡的方便面我反而不喜欢康师傅了,直到现在我方便面也只吃这个牌子的。
而那时候肯爷爷麦叔叔并没有现在这么大街,当年我觉得吃一次是很牛逼的事情,整天吵着妈妈带我去吃,就像我每年从开学就开始期待运动会一样。我小学的时候,每年都会去市里的体育馆举行一次运动会。虽然我从来就没有参加过任何项目,但是我对于运动会的期待却远远高于那些运动员们,因为每逢运动会我就可以买很多很多零食带去体育场吃。我至今都记得第一次去运动会的时候我们班主任看着我那种难以置信的眼神,那个年轻的姑娘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说道:“你一个书包里面居然全部都是零食吗!这个书包都要比你高了!”
从那以后,每到运动会大家都很喜欢和我坐在一起。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还要什么浪味仙、上好佳、大白兔、品客、旺旺仙贝、雪饼之类的都是全国范围内普及的,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在资源如此匮乏的环境下,我茁壮的长大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零食的选择越来越多,而我对于零食君的热情也与日俱增。
高中的时候因为要上晚自习,所以晚饭只能在学校吃。吃了几个月的食堂以后我便按耐不住了,开始每天吃饭的时候溜出校门去买吃的。学校附近都很多小店,比如说街角的一家有很好喝的奶茶,对面有一家台湾小丸子,楼上还有披萨店,还有一个奶奶每天这时候都会推着车来卖自己做的紫菜包饭。不过好景不长,过了没多久,有一次偷溜出去的时候被老师抓了正着,从此我只能遥望着外面的世界了。
而零食的选择就更多了。这时候什么薯片虾条之类的已经满足不了我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有着非常洋气名字的甜点,比如慕斯,比如泡芙,比如提拉米苏。除了真的好吃之外,当年的我如此热爱她们的原因之一就是觉得这些名字实在是太洋气了,听起来就这么高级,相较而言什么上好佳真是太土气了。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对一种有着非常土气名字的糕点的热爱——老婆饼。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的时候觉得真是太难听了,并且思考了很久这个“老婆”是指“老婆婆”的“老婆”还是“老公老婆”的“老婆”。除此之外,我对巧克力的热爱也是这时候培养起来的。虽然我当时也不愿意承认这点,但事实就是我喜欢吃的还不是文艺小青年都喜欢的黑巧,而是各种夹心的比如榛子啊葡萄干啊之类的巧克力。
这时候突然出现了很多牛肉粒代替了原来大范围的牛肉干,可是我还是固执的喜欢牛肉干,因为我觉得牛肉粒好小哦,并且为什么作为一个肉要把自己包成一颗糖呢!
在如此优渥的环境下加上缺乏锻炼,高中毕业之后我的体重达到了目前人生的最高峰,并且由一张惨不忍睹的毕业照时刻提醒着我这个不堪回首的过去。嗯,具体数字是多少。。。106斤啊啊啊!!!从高二暑假的96斤直升106啊!太可怕了!!!!
一个暑假过去我也没能像哥哥当初那样暴瘦20斤脱胎换骨,就带着高中留下的一身肥肉和一张稚嫩的面孔踏进了大学校门。
可是大一的我完全没有觉悟到体重的重要性,每天吃吃喝喝的不亦乐乎还经常半夜跑去吃夜宵,并且这时候的我已经对食物有了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西方甜品固然好,我大中华糕点更是博大精深啊!稻香村便成功上位,取代了之前什么慕斯之类在我心中的地位。为了安顿好我那些可爱的零食们,我还特意跑去家乐福买了一个硕大的整理箱,这样半年下来体重依然维持着三位数的水平。
到了大一下学期我开始意识到了这种行为的危险性,便开始了每天与零食君的艰难斗争。每天都有两个小人在我脑袋里打架,邪恶的小人说:吃掉!善良的小人说:不能吃!这种斗争每天都会无数次的在我脑袋里上演,最后结果通常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过挣扎了半年以后我惊喜的发现这种斗争还是有作用的,我神奇的又变回了两位数的体重。
直到到了西班牙。我发现欧洲简直就是零食的天堂啊。那些国内很贵可是很好吃的零食在这边都是白菜价的摆在超市里。比如各种巧克力,比如各种曲奇,还有什么闲趣、奥利奥之类国内也很白菜价的饼干。一年下来去了不少地方也吃了不少东西。比如意大利让我至今难忘的冰淇淋和披萨,比利时的薯条、巧克力和华夫饼,法国的马卡龙,葡萄牙的蛋挞,匈牙利的猪排,当然还有西班牙的tapa!在圣赛呆了三天每天就过着从这家酒吧串到另外一家酒吧的生活。不过可能因为独自生活的确很艰辛,我居然神奇的又瘦了!
现在冬天又来了,又到了每天要和旺盛的食欲做艰苦斗争的时候了,真是生命不止战斗不息啊!
-
silv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3: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