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助你考研选导【转载】
文献检索是每一个从事研究的工作者都应该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自古就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之说。足以可见知己知彼的重要性。无论你搞什么工作或者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发展动态有所了解甚至是熟悉掌握,否则,百战百胜就没有多大希望了。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们紧张备考,真心希望每一位有识之士能够遂心如意。但是在报名之前你是否对确定考研目标进行过详细地调查研究,对于考研应如何选择专业进行过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对于选择导师是否进行过认真而细致的考察和遴选。有考生或者家长问及该怎样来作出比较准确的选择,我想说你还是在考研之前进行详细检索、通过认真分析比较之后再拍板定案,这样可能对于选择专业研究方向和遴选导师大有裨益。
俗话说的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它提醒你,你的选择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到你的未来,因此必须慎之又慎,万万不可草率从事。专业选择就不要说了,只有你喜欢的专业才有可能会学好,如果你不喜欢那肯定学不好,因为如果学习成为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怎么弄也是学不好的。天津电视台有一个“非你莫属”栏目,看过的人都知道,有些求职者甚至是“海归派”的硕士或者博士,学习的是A专业,但是他(她)的求职意向却是B专业,用非所学。这种情况就让BOSS很为难,B你没有学过,不是你的长项,BOSS怎么能相信你会能够干好B行业的工作呢?所以如果你不是为了镀金,真正是为了求知深造,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专业,那一定可以学好。因为这样你学习起来简直就是一种快乐的漫游,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你也不要忘记名师效应的影响——名师出高徒。如何来选择名师呢?也许文献检索可以助你一臂之力。通过人名(或者作者)进行检索应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检索可以分为利用数据库来检索或者利用搜索引擎来进行检索。下面分别加以简述。
1 利用数据库来遴选名师
1.1 综合性数据库的利用
如果你的条件许可,利用WEB OF SCIENCE(WOS)或者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以作者姓名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其检索结果可以利用其分析工具进行分析。下面的这些指标有助于你识别名师:
(1) 论文被引频次越高,影响力越大。既要看总被引频次,也要看篇均被引频次,甚至年均篇均被引频次;或者h-index等;
(2) 被引文献的比例,即被引文献在所有发表论文或者被该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总数中的比例,越高越好;
(3) 发表论文的期刊,以影响因子(IF)或者SJR indicator作为衡量标准,IF越高,刊发的论文平均而言,被引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关键是看论文本身的质量。期刊的评价出来IF之外,也可以通过http://www.scimagojr.com/index.php了解期刊的更多信息
(4) 国际化合作程度。如果检索结果是与多国作者有合作,表明学术交往比较广泛,自然是国际化合作度越高越好。
利用中国知网,以作者姓名进行检索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被引情况。
1.2 专业数据库的应用
专业数据库很多,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数据库,就是相同的学科也有相近的数据库,如数学国际著名的数据库就有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 MATH)和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简称MR)。输入名师的姓名进行检索,就可以看到究竟有多少篇论文被这些国际著名的数据库摘录或者评论,如果评论是赞扬性的肯定还是一般性的否定。MR的网络版MathSciNet 还有免费工具箱,可以免费查阅合作者之间的距离。如果知道张A是数论领域的著名教授,李A也是数论领域的教授之一,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同那些人联系在一起的,就可以利用MathSciNet的免费工具箱进行检索。这样可以帮助你在张A-李B之间的人才链上选择导师。
对于工程科学来说,信息极其重要且数目繁杂。无论是搞学术研究还是工业生产,想要获取成功,正确的信息和恰当的研究工具是必不可少的。Engineering Village就是基于这一点,为工程师、工科学生、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信息从业人员专门设计的、功能强大的信息文献检索平台,基于网络访问。利用《工程索引》(Ei)来为工科考生遴选名师也一个很好的途径。化学化工类可以利用美国《化学文摘》(CA)、SciFinder或者STN数据库均可。医学药学类可以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免费数据库PubMed来进行检索遴选。
与WOS数据库相比较,其他数据库只能为你提供有多少论文被其收录,这些论文来自何种出版物,何时发表等有关信息,难以确定有无人引用,以及被引频次的多少。发表论文的期刊IF的判断、国际合作度的判断许多数据库均有此统计功能。
2 利用搜索引擎来遴选名师
2.1 利用GOOGLE学术搜索进行检索
以导师姓名进行搜索或者以导师是在院校名称(最好是英文名称)进行搜索,对于搜索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为自己遴选导师提高参考,因为在GOOGLE学术搜索结果中就有被引次数等信息。
2.2 利用SCIrus搜索引擎进行检索
与GOOGLE学术搜索不同之处就在于Scirus 是专门用于科技信息检索的世界上最全面的科技搜索引擎。Scirus与其它搜索引擎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既可以搜索网站(Web),也可以搜索期刊资源,而且专注于科技方面的内容。其高级搜索Advanced search有多项选择,如果选用“author(s) name”,需要将汉语拼音的姓和名用引号括起来如author:"YUAN, LONGPING" 进行检索,然后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2.3 利用百度搜索进行检索
以中文为主的搜索引擎,可以得到很多中文信息,特别是高校的研究生导师介绍等,对于所得信息,需要结合上述途径进行遴选,为考生寻求名师提供参考。
3 看科研项目以及获奖情况
3.1 科研项目
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可以认为是导师科研项目的实施和深入研究过程,也有可能是导师为你选择的一个新问题。没有经费支持的研究工作很难深入下去,有许多工作没有经费就无法开展。特别是理工科的研究,离开实验室则一事无成,实验使用的药品仪器,哪一个不要钱啊!而有价值的研究一定会获得各级机构的经费资助的,导师项目经费的多少就成为遴选名师的标准之一。特别是国家级的科研课题的获得,更能说明问题。这些既可以通过研究生导师介绍信息中获得,也可以直接通过相关网站进行查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种类很多,有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专项项目、联合基金与联合资助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请浏览:http://www.nsfc.gov.cn/Portal0/default152.htm,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请浏览:http://www.npopss-cn.gov.cn/
3.2 获奖情况
获奖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可以通过获奖情况反映出过去的研究影响力如何。当然导师获奖级别相当重要。是市一级(不包括直辖市)、还是厅局级、还是省部级或者是国家级的奖项。而且需要注意获奖方向与招收研究生方向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那就要另当别论了。有些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很强,或者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很好,研究者可能没有以论文的形式发表,而是以专利申请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因此获得专利授权的数量也可以作为遴选导师的标准之一。专利文献检索:http://www.5ipatent.com/ 或者http://www.freepatentsonline.com/ 或者 常用的一些专利搜索下载地址
1 .欧洲专利局espacenet — Home page
http://ep.espacenet.com/
2. Patent Searching Database
http://www.freepatentsonline.com/search.html
3. SooPAT 专利搜索(可下载PDF全文)
http://www.soopat.com/
4. 美国专利局United States Patent & Trademark Office
http://portal.uspto.gov/external/portal/pair
5. 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
http://search.cnipr.com/expressway.do
6. 佰腾网 - 专利检索 (可下载PDF全文)
http://so.5ipatent.com/
7. Patentics
http://www.patentics.com/indexcn.htm
4 看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
4.1 研究生培养历史的长短
研究生培养历史越长,经验就越丰富,研究生教育相对质量就较高。而历史短的就相对较差一点,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可能是新引进人才,新设的研究方向,虽然在此地历史短,但导师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历史并不短,因此需要与上述检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才能作出判断。
4.2 上联式的培养模式
现在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多种多样,有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也有国内联合培养模式;国内联合培养又有高校与研究所、研究所与研究所、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联合培养等。不管何种模式可以简单分为上联式和下联式两种。所谓上联式或者下联式主要指研究生的招生单位与其联合培养单位之间的关系而论,如果研究生刚刚入学时在部署院校就读,因为联合培养中途被送往其他部署院校或者科学院系统的某一研究所进行实验研究,也就是将自己招来的研究生在中途送往与比自己学术水平和实验条件更好的单位去进行提高培训或者撰写毕业论文,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就可以称其为上联式。当然上联式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对于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有益。
4.3 下联式的培养模式
下联式培养模式就是有些院校刚刚开始招收研究生,由于报考人数非常有限,将一些报考人数相对较多,考试成绩较好,而专业又相近的多余考生,以调配或者联合培养的模式招进来,但是在研究生学习中途会派往比入学院校学术水平和实验条件略差的单位去,进行实验或者撰写毕业论文,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就称其为下联式。对于考生来说,这种下联式联合培养模式自然不如上联式,但是有些考生感到自己晚一年上还不如早一年上,所以也就同意了这种联合培养的招生条件了。但是如果从长计议,这种草率的选择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为你的选择可能会影响你的未来,使你失去了接受名师指点的机会。
5 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5.1 导师的人格魅力
都是人,千差万别是自然地,不可能每一位研究生导师都具有一样的人格魅力。在千差万别的背后,既要考虑导师是研究生的引路人,不仅仅是在学业上,同样包括在做人上。这些问题可能是文献检索难以得到的信息,需要与往届毕业生的交谈或者通过其他渠道来进行打听才有可能得到。这也是遴选导师过程中包括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导师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做学问,而且不忽视指导学生如何做人;既考虑学生当前,也不忽视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这样的导师虽然不少,但是也并非每一位导师都可以做到。因此在没有报考之前是考生选择老师,当你报考之后主动权就会发生转移,成为导师选择学生了。为了未来能够得到名师指点,希望慎重选择为上策。
5.2 往年毕业生的去向问题
如果导师的培养的研究生有出息,相关网站一定会有相关报道的。如西北大学在迎来建校110周年之际,就报道了110年来,西北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和科技成果,在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西北高等教育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迄今为止,西北大学师生中走出了6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22位两院院士,4位国际研究机构院士和通讯院士,涌现出贾平凹、迟子建、王子今、杨圣敏、张维迎、魏杰等大批中青年才俊,赢得了“中华石油英才之母”,“青年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等诸多美誉。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去向问题,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参考。是继续深造,还是在何处供职,在报考之前也应该有所了解。借助网络,通过电子邮件或者qq进行了解,与在读研究生进行互动等都可以得到相关信息。
5.3 其他未曾谈及的问题
报考和导师的遴选,关系重大,涉及问题方方面面,上述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有些没有提及的问题,您也可以补充完善,我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考研选导师来献计献策。
衷心祝愿所有考生,能够得到名师指点,早成大器。
上述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指正。
俗话说的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它提醒你,你的选择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到你的未来,因此必须慎之又慎,万万不可草率从事。专业选择就不要说了,只有你喜欢的专业才有可能会学好,如果你不喜欢那肯定学不好,因为如果学习成为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怎么弄也是学不好的。天津电视台有一个“非你莫属”栏目,看过的人都知道,有些求职者甚至是“海归派”的硕士或者博士,学习的是A专业,但是他(她)的求职意向却是B专业,用非所学。这种情况就让BOSS很为难,B你没有学过,不是你的长项,BOSS怎么能相信你会能够干好B行业的工作呢?所以如果你不是为了镀金,真正是为了求知深造,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专业,那一定可以学好。因为这样你学习起来简直就是一种快乐的漫游,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你也不要忘记名师效应的影响——名师出高徒。如何来选择名师呢?也许文献检索可以助你一臂之力。通过人名(或者作者)进行检索应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检索可以分为利用数据库来检索或者利用搜索引擎来进行检索。下面分别加以简述。
1 利用数据库来遴选名师
1.1 综合性数据库的利用
如果你的条件许可,利用WEB OF SCIENCE(WOS)或者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以作者姓名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其检索结果可以利用其分析工具进行分析。下面的这些指标有助于你识别名师:
(1) 论文被引频次越高,影响力越大。既要看总被引频次,也要看篇均被引频次,甚至年均篇均被引频次;或者h-index等;
(2) 被引文献的比例,即被引文献在所有发表论文或者被该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总数中的比例,越高越好;
(3) 发表论文的期刊,以影响因子(IF)或者SJR indicator作为衡量标准,IF越高,刊发的论文平均而言,被引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关键是看论文本身的质量。期刊的评价出来IF之外,也可以通过http://www.scimagojr.com/index.php了解期刊的更多信息
(4) 国际化合作程度。如果检索结果是与多国作者有合作,表明学术交往比较广泛,自然是国际化合作度越高越好。
利用中国知网,以作者姓名进行检索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被引情况。
1.2 专业数据库的应用
专业数据库很多,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数据库,就是相同的学科也有相近的数据库,如数学国际著名的数据库就有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 MATH)和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简称MR)。输入名师的姓名进行检索,就可以看到究竟有多少篇论文被这些国际著名的数据库摘录或者评论,如果评论是赞扬性的肯定还是一般性的否定。MR的网络版MathSciNet 还有免费工具箱,可以免费查阅合作者之间的距离。如果知道张A是数论领域的著名教授,李A也是数论领域的教授之一,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同那些人联系在一起的,就可以利用MathSciNet的免费工具箱进行检索。这样可以帮助你在张A-李B之间的人才链上选择导师。
对于工程科学来说,信息极其重要且数目繁杂。无论是搞学术研究还是工业生产,想要获取成功,正确的信息和恰当的研究工具是必不可少的。Engineering Village就是基于这一点,为工程师、工科学生、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信息从业人员专门设计的、功能强大的信息文献检索平台,基于网络访问。利用《工程索引》(Ei)来为工科考生遴选名师也一个很好的途径。化学化工类可以利用美国《化学文摘》(CA)、SciFinder或者STN数据库均可。医学药学类可以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免费数据库PubMed来进行检索遴选。
与WOS数据库相比较,其他数据库只能为你提供有多少论文被其收录,这些论文来自何种出版物,何时发表等有关信息,难以确定有无人引用,以及被引频次的多少。发表论文的期刊IF的判断、国际合作度的判断许多数据库均有此统计功能。
2 利用搜索引擎来遴选名师
2.1 利用GOOGLE学术搜索进行检索
以导师姓名进行搜索或者以导师是在院校名称(最好是英文名称)进行搜索,对于搜索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为自己遴选导师提高参考,因为在GOOGLE学术搜索结果中就有被引次数等信息。
2.2 利用SCIrus搜索引擎进行检索
与GOOGLE学术搜索不同之处就在于Scirus 是专门用于科技信息检索的世界上最全面的科技搜索引擎。Scirus与其它搜索引擎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既可以搜索网站(Web),也可以搜索期刊资源,而且专注于科技方面的内容。其高级搜索Advanced search有多项选择,如果选用“author(s) name”,需要将汉语拼音的姓和名用引号括起来如author:"YUAN, LONGPING" 进行检索,然后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2.3 利用百度搜索进行检索
以中文为主的搜索引擎,可以得到很多中文信息,特别是高校的研究生导师介绍等,对于所得信息,需要结合上述途径进行遴选,为考生寻求名师提供参考。
3 看科研项目以及获奖情况
3.1 科研项目
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可以认为是导师科研项目的实施和深入研究过程,也有可能是导师为你选择的一个新问题。没有经费支持的研究工作很难深入下去,有许多工作没有经费就无法开展。特别是理工科的研究,离开实验室则一事无成,实验使用的药品仪器,哪一个不要钱啊!而有价值的研究一定会获得各级机构的经费资助的,导师项目经费的多少就成为遴选名师的标准之一。特别是国家级的科研课题的获得,更能说明问题。这些既可以通过研究生导师介绍信息中获得,也可以直接通过相关网站进行查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种类很多,有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专项项目、联合基金与联合资助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请浏览:http://www.nsfc.gov.cn/Portal0/default152.htm,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请浏览:http://www.npopss-cn.gov.cn/
3.2 获奖情况
获奖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可以通过获奖情况反映出过去的研究影响力如何。当然导师获奖级别相当重要。是市一级(不包括直辖市)、还是厅局级、还是省部级或者是国家级的奖项。而且需要注意获奖方向与招收研究生方向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那就要另当别论了。有些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很强,或者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很好,研究者可能没有以论文的形式发表,而是以专利申请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因此获得专利授权的数量也可以作为遴选导师的标准之一。专利文献检索:http://www.5ipatent.com/ 或者http://www.freepatentsonline.com/ 或者 常用的一些专利搜索下载地址
1 .欧洲专利局espacenet — Home page
http://ep.espacenet.com/
2. Patent Searching Database
http://www.freepatentsonline.com/search.html
3. SooPAT 专利搜索(可下载PDF全文)
http://www.soopat.com/
4. 美国专利局United States Patent & Trademark Office
http://portal.uspto.gov/external/portal/pair
5. 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
http://search.cnipr.com/expressway.do
6. 佰腾网 - 专利检索 (可下载PDF全文)
http://so.5ipatent.com/
7. Patentics
http://www.patentics.com/indexcn.htm
4 看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
4.1 研究生培养历史的长短
研究生培养历史越长,经验就越丰富,研究生教育相对质量就较高。而历史短的就相对较差一点,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可能是新引进人才,新设的研究方向,虽然在此地历史短,但导师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历史并不短,因此需要与上述检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才能作出判断。
4.2 上联式的培养模式
现在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多种多样,有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也有国内联合培养模式;国内联合培养又有高校与研究所、研究所与研究所、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联合培养等。不管何种模式可以简单分为上联式和下联式两种。所谓上联式或者下联式主要指研究生的招生单位与其联合培养单位之间的关系而论,如果研究生刚刚入学时在部署院校就读,因为联合培养中途被送往其他部署院校或者科学院系统的某一研究所进行实验研究,也就是将自己招来的研究生在中途送往与比自己学术水平和实验条件更好的单位去进行提高培训或者撰写毕业论文,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就可以称其为上联式。当然上联式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对于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有益。
4.3 下联式的培养模式
下联式培养模式就是有些院校刚刚开始招收研究生,由于报考人数非常有限,将一些报考人数相对较多,考试成绩较好,而专业又相近的多余考生,以调配或者联合培养的模式招进来,但是在研究生学习中途会派往比入学院校学术水平和实验条件略差的单位去,进行实验或者撰写毕业论文,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就称其为下联式。对于考生来说,这种下联式联合培养模式自然不如上联式,但是有些考生感到自己晚一年上还不如早一年上,所以也就同意了这种联合培养的招生条件了。但是如果从长计议,这种草率的选择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为你的选择可能会影响你的未来,使你失去了接受名师指点的机会。
5 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5.1 导师的人格魅力
都是人,千差万别是自然地,不可能每一位研究生导师都具有一样的人格魅力。在千差万别的背后,既要考虑导师是研究生的引路人,不仅仅是在学业上,同样包括在做人上。这些问题可能是文献检索难以得到的信息,需要与往届毕业生的交谈或者通过其他渠道来进行打听才有可能得到。这也是遴选导师过程中包括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导师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做学问,而且不忽视指导学生如何做人;既考虑学生当前,也不忽视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这样的导师虽然不少,但是也并非每一位导师都可以做到。因此在没有报考之前是考生选择老师,当你报考之后主动权就会发生转移,成为导师选择学生了。为了未来能够得到名师指点,希望慎重选择为上策。
5.2 往年毕业生的去向问题
如果导师的培养的研究生有出息,相关网站一定会有相关报道的。如西北大学在迎来建校110周年之际,就报道了110年来,西北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和科技成果,在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西北高等教育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迄今为止,西北大学师生中走出了6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22位两院院士,4位国际研究机构院士和通讯院士,涌现出贾平凹、迟子建、王子今、杨圣敏、张维迎、魏杰等大批中青年才俊,赢得了“中华石油英才之母”,“青年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等诸多美誉。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去向问题,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参考。是继续深造,还是在何处供职,在报考之前也应该有所了解。借助网络,通过电子邮件或者qq进行了解,与在读研究生进行互动等都可以得到相关信息。
5.3 其他未曾谈及的问题
报考和导师的遴选,关系重大,涉及问题方方面面,上述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有些没有提及的问题,您也可以补充完善,我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考研选导师来献计献策。
衷心祝愿所有考生,能够得到名师指点,早成大器。
上述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指正。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